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

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的相关知识,以下的几点常识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资讯。本文目录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评剧起源于什么?评剧起源是哪北京评剧的来历、艺术特点、形式?评剧起源于什么评剧历史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评剧的起源评剧起源评剧起源是哪评剧有哪些特点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 ...
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的相关知识,以下的几点常识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资讯。

本文目录

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

评剧的创始人是成兆才老先生。最初的评剧有挺繁杂的曲调,俗称‘蹦蹦戏’、‘莲花落’,等等。直到六十年代,还有人把看评剧称呼为‘看落子’。评剧的名称据传说还是李大钊老前辈给定的名,因为当初评剧曾经叫‘平剧’,引起了与‘平剧’的争议,(当初京剧称‘平剧’)李大钊出面,拿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把平剧的‘平’字加了一个言字旁,变成了‘评剧’,意思是评古论今,说唱艺术,平息了当初的争议。评剧确实是吸取众家所长,河北梆子、京剧,越剧、都是她曲调宝库,老艺术家们丰富了评剧腔调,自成一派,在华北、东北地区广泛流传。先后拍出了电影《刘巧儿》《秦香莲》《花为媒》等等剧目,解放初期东北推出来《小女婿》,有效的配合了新中国婚姻法的宣传。评剧造就了白玉霜、小白玉霜、新凤霞、韩少云、筱俊亭、华淑兰、魏荣元、马泰、等等艺术家。评剧的特点,她不像京剧、河北梆子那样高亢,评剧较为‘平’和,唱腔也是按叙事的腔调唱出唱词,以二六板式为主要节奏,伴奏是以‘板胡’为主弦,配乐器有二胡、中胡、低音胡、大提琴、扬琴、三弦、琵琶等等。六十年代开始,评剧舞台非常活跃,“夺印”、“江姐”等等剧目充斥在各地舞台和各种广播之中。

评剧起源于什么?

评剧起源于北京农村流行的“对口莲花落”。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起源是哪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以至云贵高原都广为流行,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解放前出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如:李金顺、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白玉霜等。解放后更有东北、河北等地刘小楼、喜彩苓、韩少云、小俊亭、花淑兰等名伶;在北京评剧界的筱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花月仙、马泰、张德福、席宝昆、魏荣元、陈少舫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演员。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评剧的今天,仅就评剧部分流派艺术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评剧的起源: 根据胡沙先生《评剧简史》一书记载:评剧诞生于1900年前后共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称为“对口莲花落”,第二时期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是第三时期,在这期间共经过了30多年,而评剧便是第四个时期。 莲花落最初在京东一带活动,如:丰润、遵化、玉田、昌黎、乐亭、及唐山等地。其表现形式由起初的一个人左右手拿着竹板唱的单口莲花落,后来演变为由两位男演员,扮成一旦一丑对唱的对口莲花落,应该说它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在当时唱莲花落的演员中属金菊花最为著名。 第二时期是唐山落子,由于莲花落从关外蹦蹦音乐中吸取了养分,丰富了自身的音乐,加进了梆子的大弦、锣鼓,使它的表演具有了初步的戏曲形式,莲花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戏,即“拆出戏”,它们开始走上集镇、码头,最后由成兆才先生于1912年带入唐山,在永盛茶园,这是评剧第一次走进了剧场。由于演出轰动,影响较大,当地人开始把他们称为唐山落子,其代表性的人物是月明珠。 谈到这两个时期,就不能不提到评剧的创始人及剧作家成兆才。成兆才,字洁三,艺名东来顺,河北省滦县人,他生于1847年,卒于1929年,享年56岁。他是个贫苦农民,靠唱莲花落乞食,成兆才小时候在河北梆子班里当过水锅,就是烧开水的,他多才多艺,会吹笛,会演戏,还会剧本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百余部作品为评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旧中国,他的侄子成国祯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四十八本成兆才手稿,我们现在出版的《评剧大观》及《花为媒》、《杨三姐告状》这样的评剧代表性剧目大部分是成兆才的作品,因此后人把评戏称为“成家戏”,把成兆才称为“祖师爷”。 评剧的第三个时期是奉天落子。评剧有成兆才,月明珠代班,由唐山发迹开始,进山海关,这时期名声大躁,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如:《马寡妇开店》、《桃花庵》、《杨三姐告状》、《王少安》、《杜十娘》等。 在1912年至1925年这前后十四年中推动评剧发展的代表人物应是李金顺。(见照片)李金顺天津人,1896年出生,卒于1952年,享年56岁,据胡沙先生简史记载,李金顺腔调好,表情好,他的嗓音从小细嗓变得宽而亮,巧妙的运用唱大鼓的嗓子唱落子,并保留和发展了落子演唱的特色,他把许多大鼓的演唱技巧输送到落子中去,丰富了落子的表现情感能力。因此,著名演员喜彩莲在这方面受李金顺艺术熏陶和影响。在继承李派演唱风格基础上,形成了后来的喜派。由于李金顺的活动在东北,所以评剧艺术的中心转到东北,这就是所谓的奉天落子。 第四个时期称为评剧。关于评剧名称的来源不能不提到一位评剧大家白玉霜。白玉霜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生于1907年,卒于1943年,享年36岁。据其女筱白玉霜在回忆录中写到,母亲白玉霜在演唱方面字正腔园,为了叫上海人听得懂评剧,他将唱白改用了北京话,她注重唱功技巧,对唱词也很有研究,她的唱法很费劲,哪是重点哪个该使劲他都计划得很好,声音圆润而又好听,筱白玉霜便继承了她的表演精髓,其演唱充分展示了白派风格。 据胡沙先生简史记载,最早使用评剧这个名称的是白玉霜,但在白玉霜之前的李金顺时代,即1924年,他们将“蹦蹦”已称为平剧,只是这个平字无言字旁,后来为了和当时的京戏也叫平剧相区别,加了言字旁。他们认为这有个讲法,即评古论今之意。但在李金顺之前,使用无言字旁的平字应当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月明珠在天津演出时成兆才领导的班社冠以“京东庆春班,平腔梆子戏”。 在评剧形成后,曾涌现出一大批评剧表演艺术家。如:钰灵芝、爱莲君、刘翠霞、喜彩莲、白玉霜、他们为评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评剧的来历、艺术特点、形式?

北京评剧有西路和东路之分。西路评剧由西路莲花落和十不闲演变而来,形成于1900年前后,被称为西路蹦蹦。因主要在北京及周围地区活动,所以又称“北京蹦蹦”。1958年,在中国评剧院挖掘传统“西路蹦蹦”时,正式定名为西路评剧。东路评剧形成于1910年前后,是成兆才等人在“对口莲花落”的基础上,吸收东北二人转的剧目,以及河北梆子、京剧、影调等的音乐和表演方法,逐步形成的。20世纪20年代末进入北京,当时称为“奉天落子”。1935年以后,正式使用评剧名称。 评剧唱腔为板腔体,有尖板、搭调、大安板、小安板、三锤、倒板、垛板、流水板、反调等,在地方戏中较好地解决了男生唱腔问题。其音乐特点为抒情、流畅、自然,乡土韵味浓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板、鼓、锣、笛子、唢呐等。评剧语言通俗易懂,行当比较齐全,有青衣、花旦、彩旦、小生、小丑、老生、花脸等,表现力强,不仅可以表现古代生活,尤其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自20世纪30年代东路评剧进入北京后,西路评剧就日渐式微,目前已无专业表演团体,只流传有大悲调、小悲调、蛤蟆调等十几种唱腔,且传承人已经屈指可数。 东路评剧主要流派虽都有传人,如白(玉霜)派、新(凤霞)派、魏(荣元)派、张(德福)派、马(泰)等派传人能够较好的继承其流派传统、但喜彩莲、花月仙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弟子、学生,则鲜有能体现其流派特色者。除了传承人以外,评剧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内容比较健康,表演形式丰富多彩的剧目也需要赶快抢救恢复。

评剧起源于什么

评剧是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历史。它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故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称。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东北的“二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

评剧历史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特点:以...

评剧的起源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起源

评剧起源于100多年前,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俗称蹦蹦戏。简单的来说就是这样的...

评剧起源是哪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以至云贵高原都广为流行,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解放前出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如:李金顺、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白玉霜等。解放后更有东北、河北等地刘小楼、喜彩苓、韩少云、小俊亭、花淑兰等名伶;在北京评剧界的筱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花月仙、马泰、张德福、席宝昆、魏荣元、陈少舫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演员。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评剧的今天,仅就评剧部分流派艺术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评剧的起源:根据胡沙先生《评剧简史》一书记载:评剧诞生于1900年前后共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称为“对口莲花落”,第二时期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是第三时期,在这期间共经过了30多年,而评剧便是第四个时期。莲花落最初在京东一带活动,如:丰润、遵化、玉田、昌黎、乐亭、及唐山等地。其表现形式由起初的一个人左右手拿着竹板唱的单口莲花落,后来演变为由两位男演员,扮成一旦一丑对唱的对口莲花落,应该说它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在当时唱莲花落的演员中属金菊花最为著名。第二时期是唐山落子,由于莲花落从关外蹦蹦音乐中吸取了养分,丰富了自身的音乐,加进了梆子的大弦、锣鼓,使它的表演具有了初步的戏曲形式,莲花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戏,即“拆出戏”,它们开始走上集镇、码头,最后由成兆才先生于1912年带入唐山,在永盛茶园,这是评剧第一次走进了剧场。由于演出轰动,影响较大,当地人开始把他们称为唐山落子,其代表性的人物是月明珠。谈到这两个时期,就不能不提到评剧的创始人及剧作家成兆才。成兆才,字洁三,艺名东来顺,河北省滦县人,他生于1847年,卒于1929年,享年56岁。他是个贫苦农民,靠唱莲花落乞食,成兆才小时候在河北梆子班里当过水锅,就是烧开水的,他多才多艺,会吹笛,会演戏,还会剧本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百余部作品为评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旧中国,他的侄子成国祯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四十八本成兆才手稿,我们现在出版的《评剧大观》及《花为媒》、《杨三姐告状》这样的评剧代表性剧目大部分是成兆才的作品,因此后人把评戏称为“成家戏”,把成兆才称为“祖师爷”。评剧的第三个时期是奉天落子。评剧有成兆才,月明珠代班,由唐山发迹开始,进山海关,这时期名声大躁,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如:《马寡妇开店》、《桃花庵》、《杨三姐告状》、《王少安》、《杜十娘》等。在1912年至1925年这前后十四年中推动评剧发展的代表人物应是李金顺。(见照片)李金顺天津人,1896年出生,卒于1952年,享年56岁,据胡沙先生简史记载,李金顺腔调好,表情好,他的嗓音从小细嗓变得宽而亮,巧妙的运用唱大鼓的嗓子唱落子,并保留和发展了落子演唱的特色,他把许多大鼓的演唱技巧输送到落子中去,丰富了落子的表现情感能力。因此,著名演员喜彩莲在这方面受李金顺艺术熏陶和影响。在继承李派演唱风格基础上,形成了后来的喜派。由于李金顺的活动在东北,所以评剧艺术的中心转到东北,这就是所谓的奉天落子。第四个时期称为评剧。关于评剧名称的来源不能不提到一位评剧大家白玉霜。白玉霜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生于1907年,卒于1943年,享年36岁。据其女筱白玉霜在回忆录中写到,母亲白玉霜在演唱方面字正腔园,为了叫上海人听得懂评剧,他将唱白改用了北京话,她注重唱功技巧,对唱词也很有研究,她的唱法很费劲,哪是重点哪个该使劲他都计划得很好,声音圆润而又好听,筱白玉霜便继承了她的表演精髓,其演唱充分展示了白派风格。据胡沙先生简史记载,最早使用评剧这个名称的是白玉霜,但在白玉霜之前的李金顺时代,即1924年,他们将“蹦蹦”已称为平剧,只是这个平字无言字旁,后来为了和当时的京戏也叫平剧相区别,加了言字旁。他们认为这有个讲法,即评古论今之意。但在李金顺之前,使用无言字旁的平字应当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月明珠在天津演出时成兆才领导的班社冠以“京东庆春班,平腔梆子戏”。在评剧形成后,曾涌现出一大批评剧表演艺术家。如:钰灵芝、爱莲君、刘翠霞、喜彩莲、白玉霜、他们为评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评剧有哪些特点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善于表观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辛亥革命后,成兆才依据当地的时事新闻创作和改编了《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枪毙骆龙》《枪毙骆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评剧以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如小白玉霜和韩少云主演的《小女婿》、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以及《金沙江畔》、《野火春风斗古城》;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山里人家》《疙瘩屯》《黑头与四大名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现代剧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