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费用分摊,相互保分摊金额账单7块钱?
目前相互宝的分摊金额远没有达到7块钱,当下每期在1.5元左右,一个月两期,也就三块钱左右。7块钱应当是你家庭的总分摊,而不是个人分摊。分摊它是针对个体而言的,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账单7块钱与个人分摊要相互区分。
当然,可能你购买的不是支付宝的相互宝,而是其他平台的相互宝,那么可能存在个人分摊达到7块钱的情况,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会出现上涨趋势,未来分摊要远远高于目前水平。
相互宝是保险产品吗?保险市场存在相互保,且在海外有较大的市场。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
但是在我国相互保的市场份额非常低,依照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10年后相互保险市场份额有望达到10%——仅是有望达到10%。
虽然我国的相互保市场份额非常低,但是支付宝的相互宝仍然不是保险产品,因为此“宝”非彼“保”。支付宝先前用的名称是“相互保”,保险的“保”,与信美人寿合作推出的相互保险,为保险产品。
然而,互联网的相互保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银保监会(原保监会)不承认相互保为保险产品,既相互保没有通过银保监会的审核,造成信美人寿涉嫌违规,也就不再参与相互保,退出该产品合作。
因此,相互宝其实不是保险产品,而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以致后来支付宝只能自己搞,无奈将“相互保”改称为“相互宝”,好听一点的说法叫做升级。
相互宝正常合理的分摊费用应当高于18.75元依照保监会公布的0岁到40岁人群的25种重大疾病发病率大概为3%,每个月需要交的保费为3%*30万/40/12=18.75元(具体参数和计算方法可以参考“李永乐老师”关于这方面的计算),一年需要18.75*12=225元(以30万赔付计算)。
即该产品放到商业保险来说,保费起码设定为每月18.75元才能保持运营,否则就是赔本的。
然而,相互宝的保障范围扩展到100种重大疾病,年龄从40岁扩展到60岁。显而易见,实际保费要远远高于18.75。
假设0岁到60岁100种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是0岁到40岁25种重大疾病的发病率的7倍,为21%(图表中男性20%左右,女性在15%左右,且是25种重大疾病),那么每个月所交的保费应当是21%*30万/60/12=87.5元(假设赔付都是30万,毕竟实际轻症和40岁以上赔付只有5万和10万),远在18.75元之上。嗯……支付宝还要收取8%的管理费(升级后从10%降至8%),即使发病率只有21%,费用也要在87.5元之上。
细心的参与者会发现,升级之后有个年封顶为188元,分摊到每月的话大概为188/12=15.66元(高于的话可能用管理费垫付)。但是它仅限于2019年,未来应当且肯定会高于该分摊,要么它不敢做这样的承诺,而如今按照参与人数群体(偏年轻)和低发病率才能做这样的承诺。
那么为什么目前每期分摊费用只有一块多呢?不知道有没有发现,相互保的分摊费用从0.01元增长到如今每期接近1.5元(一个月3元左右),按倍数算的话已经增长近300倍,它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
换句话说,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它的主要利益点是在前期的低发病率和货币时间价值。因为每个人开始投保时,他的身体都是正常健康的,要不他就不满足投保条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人越年迈,发病率逐渐增加(人的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高达72%),直到顶峰(人最终都是死于疾病)。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相互宝分摊费用出现逐渐增长趋势——未来还将持续增长(投保或参与人群偏年轻)。
而相互保这个可以随时退出的保险,反而会促使分摊费用进一步上涨,毕竟得到保障的人退出,也就不再交费;与此同时,随着分摊费用的增长,退出的人群会出现增加,也会造成留下的人当期(参加人数大量减少的某期)分摊更多的费用。所以呢,相互宝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是不好断定的,它毕竟不是商业保险产品。
为什么参与的人群这么多?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任何产品在我国都具有人口红利,容易形成市场;其次支付宝客户群体庞大,以致支付宝推出的任何产品都有大量的人簇拥;最后,我国人民都有贪小便宜的嗜好,毕竟是穷过来的,而相互宝有点虚假的宣传是分摊费用低至0.01元,以致很多人认为它的费用就徘徊在0.01元上下——保障范围这么广,保额这么高,你认为可能吗?
相互宝实际分摊费用与商业重大疾病险保费种终不会相差太远如果相互宝具有绝对的优势,那么商业险中的重大疾病险还能卖得出去吗?
即使感觉相互宝30万保额太低,那么也可以购买多平台的相互宝来提高相应的保额,比如京东同样推出此类产品,也就没有必要通过购买商业重大疾病险来提高相应的保额了。
既然重大疾病险仍然存在,且销售未受到相互宝的太大冲击,那么显而易见,相互保在分摊费用和保障方面并没有多大优势,有优势的仅是相互保实际分摊费用还没有达到理论分摊费用,发病率还未达到顶峰。
当然,即使发病率达到顶峰,单从费用来说也会低于重大疾病商业保险保费中的保障支出,主要原因是货币存在时间价值。
商业保险交费通常是十年二十年,且人寿保险通常与投资理财项目挂钩,存在现金价值,而相互宝你想保多久就必须交多久,如果没有发病,通常是到60岁的交费期,且保障期可能没有商业险长(有些重大疾病保障到70岁,甚至更长)。
要不要继续分摊?要不要继续分摊因人而异,但建议继续分摊,因为人的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高达72%,其次相对商业险是后交费,可以随时终止,以及分摊到每期的费用相对较低,一般人都能承受。当然,如果你已经购买了商业重大疾病险,那么可以选择不继续分摊,节省保费支出。
如何合理分摊期间的费用?
费用分摊常用三种方法:
①、实际摊销法,即根据实际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
②、平均摊销法,即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在每个産品或成本中;
③、不规则摊销法,即根据生産经营需要进行费用分摊,可能将一笔费用平均分摊在每一个産品中,也可能在一批产品中,一分钱也不摊.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最小利润支付;二是费用摊入成本时怎样使其实现最大摊入
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在于,第一,时间的差别,待摊时间短,一般在十二个月之内,长期待摊则都超过一年,第二。对象的差别,待摊一般用在周转箱,工具之类价值较小的,长期待摊则是指装修,改修等金额较大的工程。
低值易耗品怎么摊销到成本?
一次摊销法,即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成本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一次摊销法
费用。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贷:低值易耗品这种方法适用于价值低、易损坏的低值易耗品。
五五摊销法就是在周转材料领用时摊销其一半价值,在报废时再摊销其另一半价值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为了核算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应在“周转材料”总帐科目下,分设“周转材料---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二级科目。采用五五摊销法,周转材料的会计科目应该如下领用时:按其账面价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并摊销一半的账面价值,借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报废时:摊销另一半的账面价值,借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并转销全部的周转材料已计提在用的摊销额,借记“周转材料---摊销”,贷记“周转材料---在用”报废有残值时:报废的周转材料的价值应冲减有关资本成本或当期损益,借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贷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工程施工”等科目
就目前疫情自愿退团旅游?
旅游从业者来说下这个损失的问题,我是青岛国旅的,春节期间我们给很多游客办理了出游业务,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家1月27号出台了政策,禁止团队出行,这样的话就要给游客取消了,取消总共分2块:
1、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比较好处理,因为有国家民航总局的退机票免手续费和铁路部门的退票免收损失的政策,加上国家旅游局的政策,所以交通项目基本可以无损失退团,当地的酒店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也能退,所以国内旅游团退团的话,没有损失,是全退的。
2、出境旅游,出境旅游稍微复杂点。如果是国内航空公司的机票,那机票这块是可以退的,但是有些项目不太好退,比如签证,一般签证做出来后是不会给退的,这个损失基本就产生了,另外是根据团期,1月27号之后的团因为国家已经禁止出境了,基本也都能全退,在一个就是游目的地了,也看国际关系,比如这次日本和泰国方面就比较给力,很支持中国的这次疫情,大部分旅游团都支持无损失退团。有些国家比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有澳洲,有些酒店会稍微扣点损失,当然这些也不多,所以出境的话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过即使有损失的话旅行社也会提供凭证,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