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怎么处理不腥,河蚌咸肉红烧的做法?
用料去壳蚌肉 1500克菜梗 1把咸肉 一小块姜片 10片料酒 适量生抽 适量干辣椒 5个盐 适量糖 少许油 少许
鲜掉眉毛的菜梗咸肉烧河蚌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买来的河蚌肉,用盐抓一抓 抓出好多粘液,像鼻涕一样的那种? 冲掉,然后放锅子里面焯水! 多焯一会,因为河蚌肚子鼓鼓的,没那么容易焯透 焯完水发现锅子里还是好多杂质,没事,我们还要洗步骤 2
把河蚌上的黑黑的都去掉 但是要注意,那种绿了吧唧的是河蚌的籽,是不需要去掉的哦! 要去掉的是像鱼肚子里黑膜一样的东西,那个不去掉会腥 反正做这个菜,耐心真的很重要 真的(//∇//)!!!步骤 3
菜心去掉底部的老梗,和多余的叶子,切成段,放在锅子里焯水 焯好后过一下冷水,放在一边备用~步骤 4
咸肉一小块,切片 用热水泡泡洗一下 沥干后备用~ 咸肉没有也没关系(=^▽^=),不放问题不大步骤 5
把河蚌每个都一切为二 把河蚌,咸肉,干辣椒,姜片都丢电饭锅里 加少许生抽,少许盐,一点点糖,一点油 然后加比平时烧菜的量多一点的料酒,适量水,煮上! 煮到酥为止,嘻嘻(♡˙︶˙♡) 我用的是电饭锅的慢炖功能,两个小时,煮完已经很酥了步骤 6
快好的生活,加入焯过水的菜心,然后继续煮十分钟煮到菜心熟烂为止,就可以出锅啦!步骤 7
出锅前,尝尝咸淡(先偷吃一块,好好吃啊 有那种抱籽鱿鱼的赶脚,嘿嘿步骤 8
盛起来,开饭啦!??? 真香啊在水深四米的水域野钓鲤鱼?
说起钓鲤鱼,自己可是有很多话要说。这里面有辛酸,也有甜蜜。一开始学钓鲤鱼的时候,曾经连续七八次空军。看着浮漂在水中一动不动,心里曾一度失去信心。好在自己的坚持,经过多年的垂钓,终于积累了不少的钓鲤鱼经验。为了让广大新手钓友们少走弯路,现在将这些钓鲤鱼经验与大家分享分享。
一、钓鲤鱼经验之找鲤鱼鱼道
大家都觉得,鲫鱼好钓,抛竿下去基本上多多少少就能钓上鲫鱼,为什么呢?鲫鱼的食量不大,并且很耐饥饿,它的活动范围比鲤鱼就小很多,特别是在湖里,鲫鱼是分群体的,每个群体有习惯的栖息场所,即使是外出觅食,最后也要回归栖息地点,所以钓鲫鱼只要找准位置,就容易踏上连杆的节奏。但是鲤鱼就不一样了。鲤鱼体型大生长快,所以食量也很大。为了觅食,鲤鱼的活动范围就很广,而且鲤鱼的数量相经鲫鱼来说,那是要少太多太多,所以钓鲤鱼就显得很难了。尤其他们活动范围广,居无定所,究竟应该在哪里下竿呢?先来说说自己曾经的一些经历,也算是钓鲤鱼经验吧。
我对一个大窑坑非常熟悉,水面有200多亩,在那钓了一年多,我就知道了这个大坑中容易出鲤鱼的地点,在这里我经常能钓到鲤鱼,而且个头还不错。总结一下在这里的钓鲤鱼经验 ,尤其要注意找鱼路,如何找鱼道呢?
首先,我们要大概知道水下的情况,可以使用鱼竿打上多竿,基本上就明白了。比如这个窑坑水下地形很陡,我习惯钓的那个钓位,5.4的找不到底,6.3不打满杆都接近杆稍,直接上9米的,满杆水深7米多。 我们经常去水边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鲤鱼鱼星。我们要把这些鲤鱼鱼星的位置记录下来,并抛竿测试这些鱼星所在的位置水底的情况。经过长期的测试得出一个结论:鲤鱼鱼星出现的位置,多半都是深浅交界的位置比较多。
如何标出鱼道呢?在我们知道深浅交界处的鱼泡最多,有的时候简直是此起彼伏,每当我看到有人在驻足观望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家伙是个钓鱼的。鱼星的位置,大多数离岸都远。我认为这是鲤鱼的警觉所致,岸边是条路,人流较多。所以钓鲤鱼一定要安静。 综合以上两处地方,我们就发现,有明显的深浅分界的地方,容易出鲤鱼,将这些地方标注出来,用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大致的鱼道。
二、钓鲤鱼经验之吃食习惯
估计好鱼道之后,就可以打窝下杆了,就又不得不提令人头疼的鲤鱼到底爱吃什么。我认为,鲤鱼是非常挑食的。为什么说鲤鱼挑食呢?以下两点就可以证明:
1、我在刚学钓鱼的时候,用过很多饵料,没上过鲤鱼,至到有一天咱一钓友的话启发了我,经过几次实验和改进,老是能上鲤鱼,就在同一个钓点!
2、还是一样的饵料,拿到我说的大窑坑里,就不管用了,鲫鱼的就差不多,植物性气味强、状态自然地到哪里都差不多,蚯蚓更是通杀。 如此挑食,非常头疼,而且鲤鱼非常狡猾,尤其是大鲤鱼。与大部分鲫鱼不吃窝料或者掉落的饵料不同,鲤鱼是多少会试试窝料的,大家听我说个故事就明白鲤鱼的狡猾了 。
在一次外出钓鲤鱼,打窝后我明白,白条和麦穗很快就要来了,我也不下杆,抽根烟思考人生10分钟左右,挂上饵料试试,还闹,就放慢节奏,慢慢来。终于,没有明显闹口了,我也认真起来,静静等候。不闹了,不多时,窝外一个团泡沫涌起,我全神贯注起来,漂还是不动。再等,漂顶了半目!又下来了!我一阵紧张,手狠狠地攥住杆子,总是轻轻地上来下去,反复好几次。
“该到拉黑的时候了啊”我心里默默想,忽然瞬间猛蹿到漂肚!我愕然,竟然是白条?我的手都有点僵了,“好哇,还给我顶着呢,还不下来,算了,提起来换食吧。”手还没来得及执行大脑的命令,一个急速下窜!我的心都到嗓子眼了!双手猛拉,大战数合,直至溜翻,好家伙,青背金鳞赤尾,头大 肚圆,好大的鲤鱼,回头一看,后面好几个人看着呢。 通过这件事,鲤鱼吃饵料是有过程的,窝外翻花,说明,它正在日常的道路上需找食物。被气味所诱,向窝子游来,陌生的窝料使它奇怪、谨慎,开始在窝内小心行动,引起的水流带动子线,在钓钝的情况下,不稳定的子线使浮漂缓慢的微小幅度的动作,一般的鲤鱼在其后就吃饵了,但是上面说的那条,它用尾巴扫饵料了!也可能是扫窝子,带动了饵料,做了最后的试探,才吃的饵。这就是鲤鱼的狡猾,它不同于大多数鲫鱼的随意或胆小,它胆子很大,但又大多数细心,甚至有的会试探。
三、钓鲤鱼经验技巧谈
不管如何难,我们还是要钓,要碰那些作出错误选择的鲤鱼,主要是靠食物了,希望食欲打败智力。
1、要钓钝,我建议最好调几钓几。灵了,容易在鲤鱼观察阶段就出现大动作,误导你提杆, 太钝了,浮漂上看不出在窝里游动出现的小动作,而且,钓钝使饵料有可能陷入泥里,会使鲤鱼放松警惕的,它天生就是从泥里抛食,它吃食时,身体与河底成一定角度的,嘴巴完全张开后,嘴正好完全贴住河底,是斜着拱河底走,泥里的食物正和它意
2、尽量打窝,打假窝,多用泥、多放草、少用窝料。合成泥团打进去,既暂时吓走小鱼,泥化开后,又跟河底原装差不多。
3、加点小东西。窝料里放一点点酒就可以了,只需要淡淡的发酵味,加多了不好,河底动植物腐烂发酵的气味远远没有酒味那么强烈醇香的。糖水可以加一些,大多数鲤鱼是喜食甜味的,只是我不明白河流中糖分的富集过程,是我的钓鲤鱼经验经验。
4、尽量用天然饵料,根据河边水生动植物来选择。
5、用面食时,气味不要调和的太强烈,不管是腥、香还是清,鲫鱼也是这样,否则容易上些个头小的拐子。
钓鲤鱼要全神贯注,盯紧你的漂,那只你非常熟悉的漂,靠经验准确识别水下的情况,宁可不提也不要乱提,尤其是感觉有大鱼进窝之后,就跟狙击手一样,从寻找到引诱再到瞄准最后击发,狙击鲤鱼。
钓鱼是一种休闲,给生活带来一份自在。
钓鱼是一种乐趣,钓获的是探索与收获。
钓鱼是一种心情,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到大家也来了兴致,我就再讲一个故事,十分有趣,让我对鱼类的智商刮目相看。 2012 一整年,我都在潍坊虞河的一个钓位对付鲤鱼,每次都是5点 到,摆好摊子,和好窝料打下去,5点半就开钓了,开始总是闹小鱼,白条、麦穗都有,一般是白条先到,麦穗其后。它们闹起来,浮漂是非常夸张地,上蹿下跳, 咱们心里很烦,但是也不能总不提,万一是大鱼呢?就怕个万一啊。 那天,还是那样,打下窝不久,小鱼们就来了,一次,浮漂刷的就顶起来了,还哆哆 嗦 嗦的,这是在吞饵啊,貌似是吃死钩了,提杆吧,噔!崩住了!竟然是大鱼!哎呦,今天是大小鱼结伴来的啊,等看到鱼了,感觉不对啊,不是鲤鱼!等鱼露头,竟 然是鲶鱼!奇了怪了,鲶鱼吃枸杞?等我拆钩时,钩子是挂在下唇,不是钓上来的,是刮上来的! 你想啊,要是小鱼闹得时候,他来吃鱼,那小鱼们早 跑 了,不会出现持续闹漂的情况,特别是鲶鱼不同于黑鱼,游速慢,它擅长的是伏击,不擅长追击。
它肯定是早就埋伏在我钩子底下的泥里的!浮漂被顶上来哆哆嗦嗦 的时候,绝对是白条在顶住饵料大快朵颐,结果在水中形成相对静止状态,那条鲶鱼抓住这个机会从泥里暴起吞鱼,就在白条在钩上吃饵、鲶鱼大嘴扑到白条时,我 提杆了!正中下嘴唇,真是巧他爸打巧他妈被巧他姥姥看见了,就是巧了! 看见没,那条鲶鱼,他发现这个地方总是在清晨扑通扑通一阵黄泥落下后,会有猎物集聚,他竟然在今天一早就来打伏击了,埋伏的位置还特别准,你说他的智商低嘛,你能说鱼类的记忆短吗,他们不但有较长的记忆,还能利用新的条件创造捕 食机会!打那以后,我就没敢再小瞧鱼,认为钓鱼就是漂一动就提杆的简单活动。
红烧肉要怎么做的不腻?
红烧肉做好了一点都不会腻,正是因为有肥肉,咬一口满口流油,再配上白米饭,吃着才香。红烧肉的做法可以配鹌鹑蛋或土豆,也可以不配,我的做法是纯红烧肉,真是香的不要不要的!下面我将我的做法告诉大家:
【食材】带皮五花肉一斤到一斤半
【调料】香叶、八角、桂皮、草果、红辣椒、花椒、生姜,盐、白糖、老抽
【烹调过程】
1.带皮五花肉毛去干净,切4公分大小的块,注意不要切小了,小了吃着不过瘾
2.准备好调料,香叶、八角、桂皮、草果、红辣椒、花椒、生姜,盐、白糖、老抽
3.切好的五花肉凉水下锅煮沸,然后将肉块上的浮沫洗干净。
4.凉锅到油,即刻下入白糖,注意火不能太猛,铲子不停的在锅里滑动,看到白糖泛起棕红色的泡泡就好了,这就是炒糖色。
5.为了防止糖色炒焦了(发黑就是焦了,万一焦了一定要把油倒掉重新炒糖色,否则红烧肉发苦),这时候可以先关火,然后下入肉翻炒一下再开火。如果怕腻,可以开火后多翻炒一会儿,同时下入准备好的调料,注意老抽不要倒的太多,倒的多了口感不太影响,但是红烧肉发黑就不好看了
6.翻炒一会儿就可以倒入开水,高过肉块,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烧30分钟,中间要再翻几次。
7.30分钟时间到了后大火收汁。注意这个时间一定要够,时间短了味道确实有影响。
8.收汁后直接装盘,自己家里吃,不用香菜或葱花点缀。
就着这盘红烧肉,至少能吃2碗白米饭。三口之家,再配一两个素菜,就是一顿美好的家庭聚餐了。
溪蚌的做法?
河蚌腊肉豆腐汤
河蚌:护肝、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腊肉:保护神经系统
豆腐:清热泻火
河蚌腊肉豆腐汤的做法
1.河蚌洗净
2.用小刀划开河蚌,取出蚌肉
3.用大量的盐抓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4.准备所有材料:把腊肉切片;豆腐切片;姜一半切粒、一半切片;河蚌肉用料酒和姜粒腌1小时(去腥味)
5.锅里放入冷水,加入姜片、葱、河蚌肉煮。
6.煮开后,再煮5分钟,捞起河蚌肉洗干净。
7.另起锅,用开水把豆腐煮3分钟捞起沥干(去除豆腥味)
8.砂锅里加入冷水、腊肉、河蚌肉、姜粒,大火煮开。
9.撇去浮沫
10.再小火慢煮40分钟至汤汁发白。(别忘记盖上盖子哦!)
11.加入豆腐再煮5分钟
12.加入适量盐、胡椒粉、香芝麻油调味。
13.起锅。放入香菜点缀。
小贴士
河蚌很腥,一定要用料酒泡一个小时,而且河蚌性寒,所以姜也要多一些,可以祛寒去腥味。
为什么池塘河流干枯后很多河蚌没人要?
小时候,夏天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下河摸河蚌了,因为在北方夏季经常会干旱,从而使得一些水库和大河裸露出大量的河床,从表面上看,河床上除了臭臭的淤泥啥都没有,但如果你下去踩一下就知道河床其实是个“百宝箱”。
在河床上的淤泥里走一圈,你会收获到泥鳅,运气好还能踩到一只鳖也不一定,而最多的收获无疑就是河蚌了。记得小时候,我一次最多的时候踩了几十个河蚌,这些河蚌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椭圆形,不过在踩河蚌时也要注意,因为淤泥中可能会有玻璃碎片,而且在踩到河蚌时,从淤泥里将其扣出来也是需要技巧的。
河蚌以淤泥为家,它牢牢地固定在深层的淤泥中,需要费好大劲才能扣出来,而且河蚌的边缘非常的锋利,一旦用力划过去就会把手给划伤。
虽然每次去踩河蚌都会收获满满,但是我们拿回家后很少会去食用,一般都是喂家里的鸡鸭等家禽。但其实,河蚌的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它的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以及多种维生素。既然河蚌有营养价值,为何很少有人吃河蚌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河蚌的生存环境河蚌的生存环境是许多人不愿意吃河蚌的主要原因之一。河蚌是所有生活在淡水中的蚌科软体动物的统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600种不同的种类,它们主要栖息在江河、湖泊、溪流以及池沼环境中。
作为一种软体动物,河蚌想要移动只能靠它的斧足,这是河蚌的运动器官。河蚌会通过斧足伸出体外触碰其他的物体产生作用力而移动,这就使得河蚌只能生活在水体的底部。
但是,靠斧足去捕猎的话就想多了,因为斧足只能让河蚌很缓慢地移动,它的速度甚至堪比树懒,所以,河蚌的猎物只是一些原生生物和有机碎屑,这些猎物在有淤泥的水底密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河蚌通常会把自己镶嵌到淤泥之中,然后张开“嘴巴”(一对蚌壳)进食的。
正是因为这种习性,我们捕获的河蚌通常都是从淤泥中“挖”出来的,而淤泥在我们的印象中是非常脏的,所以许多人认为河蚌很脏,导致弃而不食。
河蚌的口感从小开始踩河蚌,不免也会想着尝一下味道,所以小时候我是吃过河蚌的。记得有一次,我们村子西边的一个大水库基本干涸了,大人小孩都下去抓鱼、摸蚌,我运气不错,刚下去没一会就摸到了一个大约有30厘米长的一只褶纹冠蚌。褶纹冠蚌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河蚌,它体型在河蚌中算比较大的,整体呈不规则的三角形,最大的特点就是壳上面有着明显的粗大的皱纹,在壳顶一侧伸展出来一个巨大的冠,如下图:
当时摸到这个大蚌后许多人来围观,为了防止夜长梦多,我也不继续摸了,赶紧带着回到了家,因为我听一人说:这么大的蚌里面可能有珍珠了。结果,我拿回家后用铲子撬开发现啥也没有,之后就想着这么大的蚌给鸡鸭吃浪费了,就央求母亲给我炖了,原本以为是鲜美的河鲜,等到放到嘴里时发现有多难吃。
首先就是腥味,那股腥味比鱼要腥了好几倍,其次就是口感了,原本以为鲜嫩的河蚌不说是入口即化吧,至少也应该比较软糯,结果是像橡皮筋一样根本嚼不烂,一边嚼腥味在口中一边迸发,这酸爽到现在都难忘,从那以后,河蚌就成为了鸡鸭的专属了,我再也没有吃过。
我想河蚌即使在以前缺肉吃的农村都不怎么受欢迎,肯定与它的腥味以及肉难嚼有很大的关系。
河蚌的受众在河中,有许多动物是受众很广的,比如河虾、小杂鱼,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但为何在相同的环境下,河蚌却受众较小呢?原因除了与河蚌生活在淤泥中外,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河蚌除了在干旱的季节我们能相对容易获取外,其他的季节很难获取,因为它们生活在水体的底部;第二,河蚌在古代就被认为是一种“寒凉之物”,比如在《本草纲目》中对河蚌就有这样的记载:
味甘、咸、性冷,无毒。可见,河蚌虽然没有什么毒性,但是其“寒凉”的特点就将一些脾胃虚弱的人排除掉了,还有作为一种“河鲜”,有的人吃了河蚌可能会过敏,这也将一部分人劝退了。
河蚌的肉一个长20厘米的河蚌打开之后里面的肉乍一看非常之多,但其实能够食用的部位太少了,理论上说只有它的斧足是可以食用的,其他的部位尽量不要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河蚌的身体结构。
河蚌的内部结构主要由斧足、内脏团以及腮组成,其中内脏团在斧足的后面,与斧足连接,其中包括了胃、消化腺、肠道、心脏等部位,这些部位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内脏团,由于这些内脏中有许多原生生物以及淤泥,所以尽量是不要吃的(这就是它腥味难以去掉的原因,当时我妈是整个放进去煮的)。
至于它的腮部也是起到过滤作用的,也尽量不要吃,这样就只剩下斧足了,一只20厘米长的河蚌真正能够食用的斧足只有几厘米长,如果想要凑一盘的话,至少得弄个十几只河蚌才行,虽然数量不是问题,但是撬开、清洗这些都比较的费力,所以就很少有人吃的了。(下图中箭头所指就是斧足)
河流干涸后很多河蚌已经成为了过去河流和水库干涸中淤泥中大量的河蚌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如今的淤泥中除了一些垃圾外,只有零星的几只河蚌,那么既然很少有人吃河蚌,这些河蚌为什么少了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污染。在我们小时候,在河滩上挖个小沙坑,一会儿就会溢出水,这些水甚至都可以喝,但是在如今,不用说野外水体中的水,就算是井水都已经很难下咽了,这就是水污染导致的。水污染主要是垃圾和排污导致的,在垃圾中除了一些生活垃圾,还有一些农药污染,在许多地方我不止一次看到过河堤上有一些用完的农药瓶子,这些瓶子一旦进入到河水中,仅仅是内壁上的残留就够水生生物喝一壶了。
虽然河蚌生长在“脏兮兮”的淤泥中,但是这不代表它们可以在污水中生存,其实不止是河蚌,还有曾经的小河虾,小螃蟹、水虿、小鱼也都越来越少了。
第二:干旱。不知道小伙伴们发现没有,如今的干旱比我们小时候来得更加的频繁,许多在我国小时候未曾干涸过的水体,如今许多都已经干涸了。虽然河蚌能够离水在淤泥中生存,但是一旦淤泥变干,它们也只有死路一条。
而如今的干旱等极端天气其实与温室效应的加剧有很大的关系,温室效应除了会导致冰川融化的加剧外,还会改变天气,使得一些极端天气更容易发生。
写在最后河蚌是许多小伙伴的童年回忆之一,虽然它不好吃,但是在以前也给小孩子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当然,河蚌其实并没有毒,它也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喜欢吃河蚌的人并不多而已。
在如今由于污染和干旱的原因,即便你想吃野生河蚌了,它也不见得还在原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