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的意义和好处,亲子活动都有哪些?
所谓的亲子活动,一般来说就是和孩子一起参加的活动,更广一点来说就是多陪陪孩子,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都在。具体说亲子活动现在有好多,像在家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共同做孩子感兴趣的事,带孩子去旅游,还有就是现在的各种的兴趣班特别多,他们为了能招到更多的人做广告,会做一些让家长参与的活动,但这种的都是个人办的,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像现在的保险公司每月甚至每周都会搞些活动,家长孩子参加都挺好的,即使收费也不多,还有现在的房产集团 ,他们为推出新楼盘,会举行一些特别的游玩活动,可以,领着孩子一起去参观参加,他们怕的就是人少。这些都是清闲的时候可以考虑和孩子一起的,还有一些就是,如果你真的要和孩子亲子活动,你一定要参与的。
如孩子要开家长会,父母其中一个一定要去参加,因为在开家长会之前,老师是对学生通知要求的:“让你们的爸爸或妈妈一定来参加”,孩子是最希望自己的父母去的,一是如果父母不去怕老师训,二是别的同学家长都去了,孩子自己是会自卑的,孩子会怕谈到家长会,会想到自己在父母那里没那么重要。还有就是学校里会定期举行运动会,老师会邀请家长参加,这种学校运动会最后都会有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项目。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和孩子在一起,有了陪伴,孩子是永远爱父母的。
爷爷奶奶可以代替爸爸妈妈参加孩子的亲子活动吗?
我觉得只要爷爷奶奶的身体条件允许,我觉得是可以代替爸爸妈妈来参加亲子活动的。
孩子的亲子活动,有运动型的,也有文艺型的,还有的是手工制作,有些方面的亲子活动爷爷奶奶参加可能更适合一些。比如,端午节到了,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包粽子的亲子活动,很多年轻人是不会包的,这个时候有老人来参加,一边教自己的小朋友包粽子,一边还可以教年轻人包粽子。这样可以促进大家之间的交流,老人还可以对这个活动起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
所以,看活动类型吧,适合的就可以由老人来参加,如果觉得会很累的活动那还是算了。
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父母陪伴?
父母是子女成长生活中第一本教科书,也是孩子成长生活中,最原生的化动态景象,父母、长辈、亲朋好友...都是孩子行为习惯,个性养成等等方面的参照样本。
小孩的模仿能力超强,无论好坏,他/她都是依葫芦画样,你干什么他/她干什么。
从我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说,我们一家生活在江苏一个小地级市,小朋友是17年出生的,即将36个月整3岁了。这一路的艰辛,更能深刻体会到父母养育一个子女的种种不易。
小朋友的爸爸在上海工作,固定每个月回来几趟。我们遵守约定无论多忙,在小朋友的陪伴上是放置第一位。
.父母陪伴——行为习惯、个性养成的第一步;
行为习惯、个性养成从父母几方面来讲:
①妈妈的角色:妈妈是小朋友接触最多最早的对象,打在娘胎就是24小时相依相伴。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准妈妈,猛吃麻辣龙虾造成早产的新闻。看到这则的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妈妈的行为习惯,早已深深的影响着小朋友了,虽然他/她暂时还未出生。
我想很多准妈妈,给宝宝听胎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②父亲的角色:我相信很多父亲,就跟我家的这位一样,还是比较神经大条,然后总是会有些出其不意的恶作剧,逗哭或逗乐家里的小朋友,因此,他的很多的不经意间的动作,都影响的小朋友。比如,他在看电视的时候,喜欢翘腿,小朋友在奶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模仿他的行为;他在走路的时候,喜欢甩手,小朋友看到后也会跟在后面学习。
个性的养成,个人认为很大部分原因跟父母的性格有莫大关系。每个小朋友都是一张白纸,在上面作画的是我们。
因此,不论父亲还是母亲,我们都应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任何细微的细节,都是放映在小朋友的眼里。
.家庭教育——学习认知的第二步;
渐渐长大的小朋友,会学习到更多的新技能。很多时候,看到的新闻是谁家的熊孩子,划伤了多少辆汽车。这在大多数人眼里看来是熊孩子的犯错行为,其实更多体现的是家中长辈的教育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小朋友的发脾气、犯错的行为,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更多的是一笑了之,没有想过,他的这些行为,更多的是要好好引导改正。
拿我们家小朋友来说吧,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但是他也有任性的时候。
比如,他特想吃糖,很多时候爷爷奶奶会说,不能吃糖,吃了牙齿会坏,那样他只会不停地闹,直到闹到有为止。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在看见他要闹的时候,我就安抚他下来跟他说:“你放心,妈妈愿意给你吃的,妈妈肯定给你吃,但是我们一天只可以吃一个。”他第一次是满口答应了,我也给了他一颗糖,但吃过之后,他有开始闹,要再吃一个,我就撒娇的跟他说:“不行,你刚刚不是答应妈妈的,只吃一个的吗?不可以再吃了,吃多了,牙齿会坏掉。”这样几次,用平静又坚定的语气告诉他,妈妈已经给他吃糖了,一天只可以吃一个的思想。
这样几次之后,我家小朋友就知道了,他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是愿意给他的,但是只可以要一次。既满足了他的希望,又遏止了他想无限制要的想法。
我个人感觉无论多小的朋友,都需要沟通,不能一直站在父母制高点上,判定他可以怎么样,不可以怎么样!
.成长环境——交友范围、亲孝程度等等的第三步;
我们这里有句俗话:“上辈做给下辈看。”这或许就是现代话语里的“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关系着他未来的社交、交友、亲孝种种方面吧!”
因工作环境的不同,小朋友的爸爸交友甚广,而我更喜欢我交的那么几个好朋友,那种一起到老的朋友。小朋友也很喜欢跟他爸爸一起,喜欢热闹。
在我们从小到现在看到父母对待他们父母的态度上,耳濡目染,不会是不孝的晚辈。当然现在我们更是下一代的榜样,做好我们应尽的责任,他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小朋友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缩影,教育他们就是努力避开我们的缺点,快乐并有责任的成长,更是他们需要的吧!
综上,是新手妈妈的一点个人见解!么么哒!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良好建立在儿童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以我个人之见,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对孩子以后的影响是很大的。小孩在三岁 以前,大脑对长期与他接触的人的认知、感知都会很强、很快,很深,会留在他 的潜意识里,也许若干年后,会淡忘与他一同上学的小学同学,甚至是中学同 学,但是却不会忘记,在他三岁以前那个与他共同生活过的人.
和孩子一起看绘本好还是给他讲故事更好呢?
首先,要理清一点:无论是孩子自己看绘本还是家长讲绘本,目的都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对绘本感兴趣!
至于两个阅读方式那个好,个人认为这跟孩子选择阅读绘本的方式有关,与年龄没有多大关系。
1.当孩子半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拿绘本进行讲读。有些孩子会认真听,有些会抢绘本自行研究,又撕又咬。这些都是孩子对绘本感兴趣的反应,家长们都不应该阻止。
2.在孩子一岁以上后,只要你把绘本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他就会自行选择是自己阅读还是让你来讲。你完全不用操心!
无论孩子是否喜欢绘本,家长都不应该强迫。如果孩子真的对绘本没兴趣,建议家长每天睡前和孩子讲讲绘本,哪怕孩子不愿意跟你一起看,你也可以在旁边朗读,不需要读太多,1-2本便可。只要你坚持,孩子终会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