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花城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请扫二维码
《疏枝玲蕊散寒香》 张大千
《灞桥风雪图》 沈周 (明)
今天是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三,中午12时58分,进入立冬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冬季第一个节气,为农历十月节。交节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乾方(西北方),太阳到达黄经225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翻拍)
十月又称孟冬、上冬、始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自此进入冬季,天地积阴,万物收藏。动物开始冬眠,人们储粮越冬。
秦代以十月为岁首,以十月初一为大年初一,故十月朔又称“秦岁首”。此外,十月还有孟冬、上冬、始冬、应钟等别称。
《礼记·月令》说:“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而成冬。”进入立冬节气后,天气、物候均出现变化。
《礼记·月令》云:“是月也,天子始裘。”在古代,每逢立冬,天子便以穿上皮衣的方式昭告万民:冬天已经来临,并赐群臣过冬衣物。故陆游有诗句云:“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授衣月”即农历九月,“始裘天”即立冬日。
而此时的物候也显示天寒地冻。
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我国古代将立冬以后15天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是指立冬期间头5天。“水始冰”,即水面开始结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意思是,这时水面上只凝结了一层薄冰,不会太厚,不至于很坚硬。这种情况主要指黄河流域,其他地方则有所不同。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的水面此时可能已结了厚厚一层冰,而南方地区的水面依然微波荡漾。
“二候”是指立冬后第6~10天。“地始冻”,即土地表面开始冻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土气凝寒,未至于坼。”意思是土地凝结寒气,但未至于龟裂。这种情况是否会出现也是因地而异。
“三候”是指立冬后第11~15天。“雉入大水为蜃”,直译是野鸡进入江河中变成大蛤。古人认为“蜃”是大蛤,能吐气成楼台状。立冬后,野鸡之类的禽鸟不多见了,而江河海边却可以见到外形及颜色像野鸡的大蛤,古人便认为野鸡到立冬后变成大蛤了。
从“天子始裘”到“水始冰”“地始冻”,都表明立冬是入冬的标志。如按现在的入冬标准,须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才算入冬,则节气上的立冬不一定代表入冬,是否入冬,还要看具体的天气状况。
“拉尼娜”会带来一个寒冬吗?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各地入冬时间大多呈现推迟的趋势。但今年的气候变化有点特别,9月底,有些地方已提前入冬,如东北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的最低气温达到0℃以下,与南方一些地区的35℃高温形成强烈对比。
进入10月,我国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是14日~17日横扫全国的强冷空气,导致我国多地气温大跳水,加快了北方入冬和南方入秋的进程。至10月底,入冬的区域超过入秋的区域,秋季版图前沿已推至华南南部。华南地区已大面积入秋,且较常年同期偏早。在立冬前的11月初,寒潮再次发力,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这股寒潮自11月4日开始进入我国各地,很多地方出现了“断崖式”降温。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气象局也提醒:预计受强冷空气影响,今日至10日,广东省气温将明显下降并伴有大风,提醒大家防寒防风。
此前,气象专家已预测,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加上今年已发生过一次拉尼娜事件,今年是“双重拉尼娜年”的概率将高达87%。
通常而言,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北半球极端寒冷天气发生频率增加。虽说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但是有数据证明出现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偏大,约为偏暖概率的两倍。
立冬到了,寒潮随之而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做好了应对寒冬的准备。对于处在“无冬区”的华南地区的人们来说,今年的冬季还会像往年一样只是个“传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