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分摊价差,以及分摊进销差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贝壳价差率的计算公式
贝壳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进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商品售价+本期购进商品售价)*100%;比如期初库存商品成本90万,售价100万,本期购进商品成本180万,售价200万,那本期商品进销差价率=(100万—90万+200万—180万)/(100万+200万)*100%=10%。
综合差价率就是商品流通企业核算商品差价的一种方法。因为商品流通企业很多都是以计划成本入账,把库存商品的价格作为商品的销售价格记账,而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又与库存商品(即记账的销售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就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的存、销比例,平均进项分摊综合差价率的公式为:综合差价率=[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期末“受托代销商品”账 户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其具体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当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当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当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当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当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用综合差价率乘当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当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当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当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1] 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其具体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当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当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含税)=当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当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当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用综合差价率乘当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当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当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当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CO模块紧急求助:价差分摊
背景: 新项目启用REM成本收集器收集自制件成本。REM成本收集器只能分析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 差异 测试环境:dev#650 测试公司:X110 ....... ?可以开发报表,将计算出分摊比例及分摊数据后进行手工入帐啊!计算过程:当月COGS/(期初 库存+当月采购)*100%*分摊前差异=要分摊的差异,将这个要分摊的金额进行手工入帐就可以解 决,或者在这个报表的基础上运行过帐,直接完成
什么是”价差分摊”?好像是公司财务处理方面的东西。。。
这个还需要看具体的事项
可能是未确认的融资收益,也可能是对摊余成本的分摊,还可能是待摊费用
财务会计题
一、编制会计分录
1、借:材料采购-A材料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借:原材料-A材料 220000
贷:材料采购-A材料 200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000
2、借:材料采购-A材料 854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30
贷:应付账款 100000
借:原材料-A材料 95000
贷:材料采购-A材料85470
材料成本差异 9530
3、借:材料采购-B材料 407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35(6800+500*7%)
贷:银行存款 47600
4、借:原材料-B材料 42765
贷:材料采购 40765
材料成本差异 2000
5、借:生产成本 200000
制造费用 20000
销售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25000
贷:原材料-A材料 250000
二、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A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2000-20000)/(100000+220000)=-5.625%负数表示节约的差异率
三、计算分摊的价差
250000*(-5.625%)=-14062.5
200000*(-5.625%)=-11250
20000*(-5.625%)=-1125
5000*(-5.625%)=-281.25
25000*(-5.625%)=-1406.25
借:生产成本 11250(红字分录)
制造费用 1125(红字分录)
销售费用 281.25(红字分录)
管理费用 1406.25(红字分录)
贷:材料成本差异 14062.5(红字分录)
商品之间的差价应计入什么科目
一.商品进销差价是资产类的会计科目,也是库存商品的备抵性质的调整科目,用来核算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法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二.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差价率计算公式
综合差价率是指按企业全部商品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将“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额调整为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则是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采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手续比较简便,但只适用于商品种类较少,各种商品的进销差价比较接近的企业。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的计算步骤
其具体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因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
分摊价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分摊进销差价、分摊价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