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陶渊明号什么,陶渊明号什么先生?

6、陶渊明的字号和谥号分别是什么陶渊明自号什么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不大:却推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唐宋以后对陶诗更推崇备至,且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性诗人孟浩然非常崇拜陶潜。因仰慕陶渊明而自号,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曰“《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存争议):...

今天给各位分享陶渊明号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陶渊明号什么先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陶渊明自号什么

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刘宋时改名潜,在唐代文献中,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被称作陶泉明或陶深明。浔阳郡柴桑县(今江西省庐山市)人。

东晋、刘宋的文学家,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父、祖皆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东晋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担任高官,曾任彭泽令,但因厌恶当时的政治,做了大约八十天就辞职归故里。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且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

扩展资料: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不大。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锺嵘《诗品》虽列之为中品,却推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后世对陶诗评价甚高,唐宋以后对陶诗更推崇备至。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五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

《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且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性诗人孟浩然非常崇拜陶潜,风格与其极为相似。

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因仰慕陶渊明而自号“东篱”,后人辑散曲集为《东篱乐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陶渊明自号是什么?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曰:门前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存争议 )。

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

全文(节选)如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译文如下: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扩展资料:

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

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

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陶渊明号什么?有什么著作,越多越好。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著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东晋诗人)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的号是什么?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在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有曰:门前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陶渊明号什么被别人称为什么?

陶渊明,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被人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他的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下面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对此作出探讨。

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

归隐后的陶渊明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虚与委蛇。

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来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从做官开始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他的“千古隐逸之宗”的称号应该是这么得来的。

陶渊明的字号和谥号分别是什么

陶渊明字元亮、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是靖节。陶渊明是东晋末年到刘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田园诗派创始人。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并诗)》、《五柳先生传》、《自祭文》、《杂诗十二首》、《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的作品介绍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其饮酒诗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关于陶渊明号什么和陶渊明号什么先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