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9月,在经过激烈的谈判后,满清的全权代表索额图和沙俄的全权代表费耀多罗在尼布楚(今属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了中俄双方的边界条约,史称《尼布楚条约》。
关于《尼布楚条约》,后世的争议很多,有人认为它维护了中俄双方百年的和平与稳定,是一份平等的边界条约;而有人却认为,它使得满清丧失了大片的领土,是一份不平等的边界条约。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走近《尼布楚条约》,努力还原那段历史的真相。
作为从辽东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游牧民族,后金长期经营着东北地区,并将此处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和大本营。
但是,随着南下入关占领中原后,满清将自己的发展重心逐渐南移,领略到了中原地区优越的发展环境。而将几无开发和人口稀少的黑龙江以北地区,逐渐降低了关注程度。
而与此同时,北方的沙俄却一直对此地望眼欲穿,尤其是对于西伯利亚地区,更是表现得虎视眈眈。
从16世纪后期开始,沙皇伊凡四世就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逐步渗透。不过,为了避免过度刺激到后金的满蒙,沙俄的侵占过程是渐进式的。
1636年,沙俄的势力终于扩张到了鄂霍次克海,完全征服了西伯利亚的全境并将其统辖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可惜,当时的满清政权正全力与明朝进行对抗,重心完全放在了山海关一线。
尝到了甜头的沙俄继续得寸进尺,向南进行扩张。在十七世纪中期后,甚至还越过了外兴安岭地区,侵入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直接威胁到了满清的龙兴之地。
面对沙俄的贪得无厌,加之清军入关后也逐渐完成了对国家的统一,开始逐渐加强在黑龙江流域对沙俄的军事抵抗。
1657年,沙俄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汇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和尼布楚城,开始与满清政府进行长期对峙,双方不断开展军事冲突。但是,当时清政府初定天下,还没有实力和精力与沙俄进行全面的对抗。
平定三藩后,腾出手来的康熙皇帝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军队撤离中国领土。但是,骄横的沙俄军队非但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瑷珲一带进行劫掠。
康熙帝忍无可忍,派出八旗军连续两次围剿入侵的沙俄军队。而且,康熙帝在战前对此战把握极大,据《清史稿》记载:
1685年,清军初战即告捷,沙俄在死伤数百人之后主动撤出了雅克萨城。随后,清军拆除了雅克萨城的全部工事,撤回了瑷珲。不过,在清军撤退后,沙俄军队卷土重来,又一次占据了雅克萨城,还构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1686年,清军再次大举围攻雅克萨城。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围困,沙俄军队损失惨重,就连前线指挥官托尔布津也被击毙。
在此背景之下,沙俄遣使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戈洛文来到北京,表示愿意与清廷就两国的边界问题进行和平谈判。
而当时,我国国内的准噶尔部也在蠢蠢欲动,伺机扩张。康熙帝为了防止沙俄在背后支持准噶尔部叛乱,也不愿对沙俄表现得太过强硬,所以答应了沙俄的停战谈判要求。
在蒙元强大时,《尼布楚条约》中涉及的领土,全部都由蒙古人占据。但随着蒙古人的败落,沙俄从西边开始侵入西伯利亚并逐步蚕食了这里大片的领土。
由于受到地理和环境的限制,两次雅克萨战役的规模都不算特别大。因此,满清虽然取胜了,可也谈不上有多么大的战果。
康熙皇帝深知,如果在此地大规模的用兵,不仅需要大量的耗费,而且即便是取胜了,也无非就是一片寒冷的不毛之地。
对面的沙俄也清楚,自己无力调动更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发动战争。虽然满清的武器装备远比自己落后,但毕竟人数上的优势太过明显。即便通过军事手段占领了这一地区,也难保不会被满清军队所重新夺回。
于是,满清和沙俄两国都有谈判的意愿。在双方的谈判代表陆续抵达尼布楚后,双边谈判正式开始。最初,满清政府提出:
而沙俄政府却提出:
在谈判期间,叛乱的准噶尔部大举侵犯喀尔喀地区的蒙古诸部。喀尔喀诸汗虽然合力抗击准葛尔部,但在军事上却处于了下风,被迫纷纷内迁。而喀尔喀诸部,却是在此处抵御沙俄侵略最坚决的力量。
无奈之下,康熙帝决定在谈判中作出较大的让步,将原定“以尼布楚为界”改为“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同意让出尼布楚,但必须收回雅克萨城。双方经过讨价还价,终于签订了条约内容:
(一)绰尔纳河、格尔必齐河作为两国边界;
(二)沙俄退出雅克萨城,两国居民不得私自越境;
(三)缔约之日起,彼此互不收容对方逃亡或叛逆之人;
(四)划分国界后,原住民可自由选择离开或者继续留居;
(五)两国臣民凡获许可,俱准往来和贸易;
(六)所有既往之事,概不再追究;
(七)两国边界划定后,各守本约;
(八)本条约之正副文本,钤用印信,彼此交换。上述各款应以满文、汉文、俄文、拉丁文铭刻碑石,立于两国所定边界处,永资信守。
最后的谈判结果,是满清尽可能的保住了大部分黑龙江流域,包括双方开战的雅克萨城,都被条约明确规定属于满清政府;而沙俄的势力范围,则在外兴安岭以北得到了明确的认定。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很多人认为清廷在这次交涉中利益受损,丢失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领土,差不多有二十五万平方公里之多。
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领土,基本都停留在名义上,并没有真正被满清政权所实际控制,只是通过此次条约予以确认罢了。
而且,应该明确指出的是,这个条约是双方在谈判的基础上自愿签订的,并不同于后来的《瑷珲条约》等一系列被强加的不平等条约。
客观的讲,当时清政府面临着其他的边界隐患,暂时对沙俄妥协也是形势的需要。
对满清来说,我们是进行边界的划定工作;但对沙俄来说,他们虽然有领土的要求,但更多的方面还是通商的要求。而结果就是双方均达到了基本目的,符合一个平等条约的订立要求。
17世纪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已经远销海外,而且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属于完全垄断的地位。但是,随着满清的入关,他们实行了极为严苛的海禁政策,对外贸易量因此大幅度缩水。巨大的欧洲市场亟需重新开辟一条陆上商路,以弥补禁海所带来的贸易危机。
具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沙俄,无疑获得了最佳的机会。刚进入西伯利亚地区时,沙俄只知道索取大量的皮毛和其它自然资源,将这些销往欧洲各地。
但是,沙俄在将这些产品销往欧洲的同时,发现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才是最热销的货物。而通过签订《尼布楚条约》,沙俄不仅获得了大片领土,更加获得了与满清进行通商的渠道。
双边贸易开始以后,沙俄将大量的皮毛和其它资源运往中国,换取茶叶、丝绸、药材等物品,以后运送到欧洲售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通过这一条约,不仅遏制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保全了东北边境的稳定局面长达一百七十年之久。而且,作为一个陆地通道,也成为闭关锁国的满清政权的一扇窗户。
《尼布楚条约》是在满清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虽然划分了满清和沙俄两国的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属于中国的领土。
但是,满清政府却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广大地区,大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悉数割让给了沙俄。尽管,这些土地并没有被满清实际控制,但毕竟通过条约予以了最终的确认。
这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具体是个什么概念呢?以台湾岛为例进行直观的比较。台湾岛面积不足四万平方公里,一纸《尼布楚条约》,就相当于割让了七个台湾岛的面积,不可谓不心痛。
而且,虽然口口声声宣称条约签订后,维护了满清和沙俄双方一百多年的和平,但这种和平只是局部的。
因为《尼布楚条约》只划定了中俄双方的东段边界,中段边界却因为分歧太大而没有划定。沙俄就是利用了这个空隙,不断蚕食我国的大片领土。
康熙帝过世后,雍正皇帝开始当政,期间就与沙俄签订了《布边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划分了双方的中段边界。从而,使得满清政府彻底放弃了贝加尔湖以南的广袤领土。
《恰克图条约》签订之后,中俄双方虽然很长时间再无大的战事发生,但并不是沙俄想与满清政府和平共处,而是因为它的实力被西方诸强牢牢牵制,根本无法大力抽兵进犯的缘故。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满清和沙俄双方都认为自己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文史不假个人认为,这就说明条约的签订基本上是公正的,是双方相互妥协和退让的结果。
条约签订后,满清政府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割让给沙俄;而沙俄则明确承认满清政府对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的统治,并保证不再南下扩张。
从此以后,双方都遵照《尼布楚条约》的规定并恢复了和平,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再没有发生过大的争议。更重要的是,条约不仅划定了边界,还确立了两国处理边界纷争的方式和方法,直到现代还在继续沿用。
两国之间的和平时期,使得各自都有精力去解决其他的争端和事务。
比如,沙俄立即开始着手改革。对内,扩大经济贸易,兴办教育和科研,建立正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动了扩张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沙俄的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1690年,满清也开始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的叛乱。康熙决定御驾亲征,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消灭了噶尔丹的主力于乌珠穆沁地区,基本解决了这一长期的隐患。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具有近代主权国家性质的条约。
签订这个条约的虽然是满清政府,但使用的国名并不是大清国或者满清国,而是“中国”。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堂而皇之将“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专称,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
据《中国通史》记载: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尼布楚条约》尽管丧失了大片的领土,但满清政府和沙俄却维系了一百多年的局部和平。而且,满清政权利用边境的平稳,迅速出兵平定了准葛尔部,初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疆域和版图。
基本上,《尼布楚条约》从历史影响来看,属于一个平等条约。
文史不假:“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