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蛇有尾巴吗(防城港惊现长3米重70斤的大蛇)

最终在一片枯草丛中发现蟒蛇的身影。我们都知道蛇类都是属于变温动物,它们会进入一个漫长的冬眠期。但是防城港中发现的这条蟒蛇并没有冬眠,那么为什么其他蛇类都已经冬眠了,这条蟒蛇还没冬眠呢?中度冬眠和深度冬眠冬眠并不是变温动物独有的能力,也会进入冬眠状态。一般都是间歇性冬眠和中度冬眠状态,经常在冬眠状态中清醒过来,再次进入到冬眠状态。其冬眠...

1月7号,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有位姓罗的男子,在经过环城路的一个竹林场时,发现附近有一条长3米的大蟒蛇,在被吓了一跳后,赶紧拨打电话求助。

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根据罗姓男子的现场确认,经过半个小时的搜寻,最终在一片枯草丛中发现蟒蛇的身影。

在发现这条蟒蛇后,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利用专业工具夹住蛇头,另外两名人员则抓住蛇的尾巴,一起用力将它从草丛中拖拽出来。

由于大蟒蛇体型巨大,在感觉受到威胁后,蟒蛇长大血盆大口,身体不断地摆动,力气非常大,让抓住尾巴的两名救援人员非常吃力。

在经过一番人蛇对抗后,蟒蛇由于身体被控制,经过剧烈的摆动,力气耗尽不少,在蟒蛇累了休息的间隙,两名救援人员,一个抓住尾巴,一个抓住身体,一起用力,把这条大蟒蛇装进预先准备好的铁笼中。

在被抓进铁笼后,这条大蟒蛇还是心有不甘,在铁笼中发出阵阵嘶吼,并且不停地用身体撞击铁笼,企图从中逃脱出来。

经过测量,这条大蟒蛇足足有3米长,70斤重,如果不是预先被发现,人员经过那里的时候,碰到这条大蟒蛇,将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我们都知道蛇类都是属于变温动物,在冬季来临的时候,为了度过漫长的冬天,减少体能的消耗,它们会进入一个漫长的冬眠期。

但是防城港中发现的这条蟒蛇并没有冬眠,而是在冬季来临的时候,还在户外活动,那么为什么其他蛇类都已经冬眠了,这条蟒蛇还没冬眠呢?

动物冬眠一般分为三种:间歇性冬眠,中度冬眠和深度冬眠

冬眠并不是变温动物独有的能力,在一些恒温的哺乳动物,在冬季来临的时候,也会进入冬眠状态。

而这些哺乳类动物在冬眠的时候,一般都是间歇性冬眠和中度冬眠状态,例如:小松鼠虽然也是冬眠,不过是间歇性的冬眠,经常在冬眠状态中清醒过来,补充完能量后,再次进入到冬眠状态。

而熊等大型的哺乳类动物,虽然也进入到冬眠状态,但是其算是中度冬眠状态,虽然其会找个能够驱寒的洞,在里面度过漫长的冬季,但是这种冬眠,更像是一种深度睡眠状态,会在这种冬眠中时刻清醒过来。

​而变温动物,例如: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其冬眠的状态就是进入到深度冬眠,在这个过程中,就好像是一种假死的状态,低温降低,呼吸变得非常微弱,心脏跳动的次数减少,一直到来年温度升高,苏醒过来。

如果变温动物在这种深度冬眠状态中,除非自己苏醒过来,否则是无法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有感知能力的。

通过上面对动物冬眠的分析,可以看出,出现在防城港的这条大蟒蛇,如果进入冬眠状态是无法苏醒的,而这条蛇既然现在还在户外活动,说明其并未进入到冬眠之中。

主要原因,是与气温有关,蛇进入冬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像人类睡觉,倒到床上就可以呼呼大睡起来。

它们对气温的感知能力非常强,它们是根据天气的温度,来进行冬眠的调节。当气温降到15℃的时候,蛇类就会减少进食,当气温降低到6℃的时候,蛇类会赶紧找个洞穴,开始为冬眠做准备,而当气温降低到3℃以下的时候,蛇类就在洞穴中盘起身体,进入到深度冬眠状态,直到来年气温升高。

通过地理查询,可以知道防城港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今年1月7号之前,平均温度为20℃左右,也就是天气较为暖和,在这个温度上,还未进入蛇类的冬眠期,所以在这个时候碰到大蟒蛇,也就不奇怪了。

大蟒蛇虽然长得非常可怕!但是其来头却不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中华鲟、雪豹、金丝猴和东北虎是一个级别。

大家都知道,能够进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品种,数量都非常稀少,有些甚至是濒危灭绝的品种。

大蟒蛇由于其生活习性,加上冬眠时候的危险性,导致其数量一直都不是很多。

在大蟒蛇还未进入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前,由于生活习性,它喜欢潜入一些村庄之中,对家禽等进行捕获,在饱餐一顿后,并未立即撤离,而是在哪里吃饱,就在哪里美美的睡上一觉,这就导致它容易被人类捕捉,并且进行猎杀。

并且在很多地方,一些马戏团等也会捕捉蟒蛇进行表演,而且由于蟒蛇的皮,在制作乐器的时候,发出的声音高亢有力,穿透性强,这就导致它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当时在制定保护动物名录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就把蟒蛇也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名单中。

由于其来头太大,即使被捕捉后,也会进行放生,让其回归到大自然之中,只不过放生的地点,会远离人类的栖息地,让它能够回归大自然的同时,也不再对人类构成威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