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工资分摊为什么不成功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分配才能保证不出问题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工资分摊为什么不成功和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分配才能保证不出问题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 教师绩效工资把校长和老师分开,校长比老师高出40%合不合理
- 公司把一个月的工资分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加班工资三部分,这样合法吗
- 你认为教师的工资该不该按劳分配,该怎么分配
- 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分配
- 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分配才能保证不出问题
教师绩效工资把校长和老师分开,校长比老师高出40%合不合理
暂且不说校长绩效比教师高40%合不合理,先来谈谈其他行业奖金分配情况。
有个亲戚单位以前属于事业单位,处长级别,每月标准工资,年底奖金可以忽略不计。
正在她打算辞职的时候,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工资奖金都翻了数倍。
转制后的奖金分配是按级别发放的。假如普通职工年终奖金一万元,那么处长就可能是两万,副院长就是四万,院长就可能是八万。
单位转制后一年,她职位升了一级,奖金直接翻倍,再也不考虑辞职。
请问:这合理吗?
某民营企业,年终奖金发放到部门经理手中,然后由部门经理决定奖金如何分配。某经理拿到奖金以后,几乎将所有奖金据为己有,下属连合同承诺的工资底线都没拿到。
请问:这合理吗?
说回校长。他们的绩效确实比教师高一些,但这种绩效分配方式并不是校长决定的,应该是上级主管部门制订的绩效分配方案,以此指责校长不太合理;
也有的人说一线教师太辛苦,校长工作太轻松,这种说法我也不敢苟同:教师承担的是一个班的安全、责任和压力,校长承担的可是整个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压力。现在家校关系如此紧张,哪个做教育的人不是如履薄冰?
至于校长如何上位,灰色收入有多少,应该不是影响绩效工资分配的理由。
公司把一个月的工资分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加班工资三部分,这样合法吗
公司把工资分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合理的,按照合同规定的工资就是基本工资,如果出滿勤就有岗位工资,如果加班了就有加班的工资。现在社直机关工作的都是这样分配的,基本工资都很底,福利工资高。
你认为教师的工资该不该按劳分配,该怎么分配
时常在网上看到有教师的抱怨文字、听到他们的吐槽声音:自己身处教学一线岗位,既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每周近二十节课,又干班主任,工作量满负荷,职称和工资待遇却很低。而许多老教师处于教学次要或辅助岗位,工作较为轻松自由,却有着高职称,享受着高工资待遇。对此,他们感到心理不平衡,抱怨待遇不公,认为有违按劳分配原则。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对按劳分配的曲解和误读。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教师的‘’劳‘’,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付出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隐形劳动。他们消耗的不单是体力,更多的是精力,而给他们带来的却是身心疲惫、慢慢憔悴和衰老。有人说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五十九岁,这说法有点夸张,但远远达不到国人七十五岁的平均寿命,却是不争的现实。
其次,教师的精力和付出,主要来源于他们的知识积累、经验总结和创新思维。如同石蜡铸成蜡烛,再慢慢点燃,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再是,教师工作是个良心活儿,不像工厂的计件产品,所以难以按天按月考核。表面上看,教师的工作量集中在中青年时期,但整体上看却贯穿一生。年轻时一线任主课、兼职多、工作量大,消耗的主要是体力;老来传帮带看似轻松,消耗的却是精力、储备和心血。作为教师,都要经历这么一个年龄阶段和工作过程,不可孤立或割裂看待,不能以一时一事或三年五载论英雄。因此,教师的劳动或工作量带有长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考核,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学历知识水平为基础、以教龄长短为资历、以教育教学贡献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师德人格为灌顶的职称评价机制,是目前较为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制度。教师职称制度实施多年来,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振兴教育事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任何贬低和否定的言论,都是不负责任的!当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人为的偏差和问题,甚至存在不正之风,但这并不是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执行中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于教师的收入分配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教师的工资待遇与职称挂钩就显得合情合理了。为了弥补职称级别与工资多少直接挂钩带来的过大差距,新增加了绩效工资和临时性创新评优奖励等,就充分照顾到了一线骨干教师的实际工作量,鼓励争先创优等。应当说,教师职称制度和补充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已经从整体意义上实现了教师工作的按劳分配。
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分配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一起谈谈高校教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内容。2011年出台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工资分配要体现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特点和分级分类的管理要求。过了没多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开始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将原来的工资体系改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和其他津补贴几部分,其中前两项比重很小,奖励性绩效成为了大头。我个人也是从那个时候实现了收入的跃升,以前养一套小房子都困难,涨了工资都准备换大房子了。
那奖励性绩效在高校是怎么分配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分级、分类、看贡献分级很好理解,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实行以来,事业单位每个人都聘用在相应的岗位,比如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一二三四的岗位级别,一级一般是院士,二级一般是长江杰青等。相应的管理岗也有分级,比如正处一般是五级职员,副厅就是四级。当然,由于职务职级分离,教授聘期考核不合格,也会被聘为副教授岗位,正处年限长了也可能会聘为四级职员。而绩效津贴标准,是按所聘岗位来确定的。
分类也好理解,在高校,一般分为教师岗、其他专技岗、管理岗和工勤岗,每个岗位序列是不一样的,对应每一级的绩效津贴标准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专技高于管理、管理高于工勤。比如同样7级,专技7级是副教授三级,管理7级对应正科,前者工资标准高出后者很多。
看贡献就要多解释一下了。上面两点说的都是绩效标准,看的其实是一个人的身份,也就是以前的贡献。但这还不够,奖励性绩效津贴是一年考核一次,如果当年业绩突出,可能超标准享受津贴,如果当年业绩不合格,则可能降标拿津贴,甚至一分钱都拿不到。换句话说,奖励性绩效就是奖金。
高校教师的奖励性绩效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
第一,奖励性绩效中有一部分为固定绩效。一般来说,除非是脱产进修、全年旷班、病休等情况,高校教师每个月都能固定领一部分奖励性绩效。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不能完全看业绩,也要看工作量,平时只要按要求上课,就可以拿到至少50%的奖励性绩效。此外,由于奖励性绩效金额比较大,如果集中到年底来发,扣税太多,平时基本工资部分又太少。所以,奖励性绩效都是平时每月发一部分,年底再发一部分。
第二,高校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非常复杂。管理岗考核很简单,到年底大家一起来投票,评个优秀合格,由于管理岗的业绩很难评价,所以就算优秀也不会多发(个别高校可能会多发5%到10%)。但教师岗位就不一样了,有一整套计算公式,一篇论文,四区算几分,二区算几分,顶级期刊算几分,一节课,教授上算几分,讲师上算几分,还有项目、奖励,带学生实习、指导研究生、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大学生竞赛,等等,内容太多了,很多老师自己都搞不懂怎么算出来的。虽然考核体系如此繁琐,老师们也常常吐槽,但真考核起来,老师们比什么时候都较真。毕竟真金白银。
总的来收,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很多人对职称评审关注更多一些,对绩效了解不多。实际上,绩效津贴也是影响老师收入的一大关键,绩效工资改革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分配才能保证不出问题
奖励性绩效工资无论怎么分,都不可能绝对公平!但是,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以后,也就不会或者说少出问题了。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来源于哪里?
国家在2012年开始设立绩效工资制度。将个人绩效工资总数的70%随个人工资按月发放,3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单位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后发放。每个人的绩效工资总数是不同的,于职称教龄有关。
二、国家设立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初衷是什么?
“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你争我赶,积极主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局面。
三、什么样的教师必须奖励?
1.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全心全意地为了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
2.工作挑肥拣瘦,推诿扯皮,不积极,不主动,推三阻四的教师。少奖励。
3.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应该获得很高的奖励。
4.师德师风没有问题,爱生爱校,爱教育的教师应该奖励。
5.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教育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怎么突出,也应该受到奖励。
四、重点是奖励。
奖励性绩效工资应该突出奖励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发生重大的师德师风问题,应该都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五、避免平均。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目的性非常明朗,如果人人平等获得,肯定失去其基本意义,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大家也会产生意见的。
六、没有绝对的事情。
谁也没有能力和办法做到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绝对公平、合理。谁多一点,谁少一点,很正常。因为人和人不一样,工作和工作不一样,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能力和水平也有高高低低的不同。所以,
力争做到公平、合理、公开、透明也就很好了!
文章分享结束,工资分摊为什么不成功和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何分配才能保证不出问题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