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本周,美国航母时隔两年以后终于回到了“全球布武”的常态,有三艘航母在中东、欧洲、西太热点海域执勤。在未来几年里,通过“朝三暮四”使兵力充沛起来的美国航母,如无意外将不太可能出现2018年遭遇的“疲于奔命”和“航母空窗期”等问题,避免在2022年节点上出现“致命空窗期”。但随着第一批次“尼米兹”级航母在20年代中期走向退役,加上福特级服役时间推迟,美国海军能否继续维系三艘航母部署全球的常态,还是一个未知数。
本周的另一则重要新闻是美国和塔利班终于签订停火协议,双方偃旗息鼓,看起来都达成了自己的目标。阿富汗战争持续了整整19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之一。然而,想要搞清楚硝烟弥漫的阿富汗未来何去何从,我们还是要从塔利班这6年来“逆流而上”重建军事力量谈起。
图为塔利班血色旅特战部队,图源:推特
美国航母,重回正轨?
就在本周,美国军事投送的核心——航母打击力量悄悄地回归了常态:隶属于第二舰队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前往欧洲地区开始值班震慑俄罗斯;隶属于第七舰队的“罗斯福”号航母抵达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区域,开始在台海地区进行战备巡航;与此同时,隶属于第五舰队的“杜鲁门”号航母则继续在中东地区,监视依旧动荡的波斯湾。
除了在中东、欧洲和西太部署三艘航母回到了常态以外,三支航母打击大队均携带了足够的护航舰艇。其中,在我国东部西太平洋的“罗斯福”号第九打击大队麾下拥有1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邦克山”号以及隶属第23驱逐舰中队的多达5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而在中东执勤的“杜鲁门”号,则下辖1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以及隶属于第28驱逐舰中队的3艘驱逐舰。在欧洲执勤的“艾森豪威尔”则携带了1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和隶属于26驱逐舰中队的4艘驱逐舰。
庞大的水面护航力量除了加强舰队防空打击能力以外,还允许地区指挥官能够更加放心大胆地分出其他水面舰艇去执行诸如“航行自由”在内的各种任务——2月15日,美国巡洋舰“安提坦”由北向南航经台湾海峡。
杜鲁门号上的F/A-18E/F起飞,监视波斯湾附近空域 图源:USNI
在我们这代人的印象中,美军长期维系三分之一航母兵力部署在西太、中东和欧洲地区同时监视三个地区是“常态”。但实际上,美军上次这样能在三地同时部署航母,还要追溯到2017年。当时“布什”号航母、“尼米兹”号航母和“里根”号航母部署在全球各个位置。在该年的11月,美国海军从中东赶回的“尼米兹”号航母打击大队、与前进部署的“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打击大队和接替“里根”的“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打击大队组成的罕见三航母打击大队实施了演习。
这次三航母演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光返照”,美军如无意外得做好2021年上半年不部署航母的觉悟才能在今年再凑齐三艘航母
虽然17年年末的三航母演习确实震撼人心,然而,进入2018年以后,由于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和“华盛顿”号航母进入大修换料期。同时,海军又先后调动了“卡尔·文森”和“尼米兹”两艘航母整合F-35C战机,此外,“福特”号航母仅处于一个“法定服役”状态,美国账面上的可部署航母减少到9艘,实际部署的航母数量缩减到2艘。这一结果,就是“杜鲁门”号航母在2018年年中不得不疲于奔命,同时美国航母在亚太地区频开“航母空窗期”。
在“里根”、“罗斯福”和“卡尔·文森”的换挡空期,美国航母在亚太地区缺席70多天;而2019年,“里根”号入坞以后,美国海军在长达50天的时间里没有航母执勤。显而易见,美国海军两年内频发的“航母空窗期”为美军带来诸多军事上的尴尬,比如2018年4月份“东古塔”战役期间美军在中东地区缺乏可用航母;刺杀“苏莱曼尼”一事导致“杜鲁门”号滞留在中东,美军一时间全球范围内无航母可用。在亚太地区,2020年初美国航母24年来首次在西太“缺席”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等等。
出于对蔡英文当局获取信息渠道的极度担忧,3月份就职仪式前,各方都处于高度紧张态势
不过这一切在今年都“翻篇”了。由于美海军在过去两年里长期只部署了一到两艘航母,进入2020年以后,随着几艘航母维护完毕进入可部署状态,美国海军在无意中,通过字面意义上“朝三暮四”的办法,保证了未来几年内随时有三艘航母部署全球,同时在“重大军事节点”前后航母能在西太地区保持存在。
以亚太地区的航母部署为例,进入2020年以后,“罗斯福”号1月中旬抵达西太地区,保证美国海军至少不会空缺今年3月中国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换届就职仪式。
而去年11月入坞的“里根”号航母,即便受疫情影响,也可以在今年中旬完成维护,在下半年接替“罗斯福”号航母执勤西太平洋。
在“里根”号2020年年末完成执勤任务以后,调防到西海岸的“林肯”号航母可以在2021年回西太平洋继续接班。
同在2021年,“卡尔·文森”也将从东海岸调防回西海岸,搭载VFA-147中队的F-35C战机前往亚太地区执勤。
2021年,“卡尔·文森”携带147中队的F-35C来中国附近耀武扬威,配合388联队的F-35A在节点期间军事威慑我军
而2022年前,“尼米兹”号和F-35C的整合工作如按计划已经完成,可以继续参与部署;“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完成航母换料大修工作。从今年起,到中国军事斗争建设至关重要的2022年,美军也可以继续在亚太地区无间断保持一到二个航母战斗群,“航母空窗期”这事儿,也确实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能够在未来几年做到无间断的“三地同时部署航母”,对于美国海军来讲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随着老旧航母在未来几年走向退役潮,更大的问题发生在2023年以后。
首先是舰龄已经达到45岁的“尼米兹”号以及舰龄达到43岁的“艾森豪威尔号”马上退役带来的航母空缺。按照“尼米兹”级的退役计划,最多还会进行2-3次为期6-10个月的初级保养,就会在2023年退役。即便如此,这意味着“尼米兹”级在本轮F-35C的测试以后,最多再来两趟中国附近地区,就该“退休养老”。
老旧的尼米兹走向了生涯最后阶段,她见证了美国最辉煌的时代
按照规划,接替“尼米兹”级的航母应该是“福特”级首舰“福特”号航母。然而由于一系列延宕,该舰可能到2024年之前都无法实现实际部署。而接替“艾森豪威尔”的“肯尼迪”号航母”,同样也面临不兼容F-35C而延迟到2025年部署的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本来即便是较新的“尼米兹”级航母,比如“杜鲁门”号航母,舰况也在2019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去年8月,本来计划接替:“林肯”号的“杜鲁门”号航母却由于应急电力系统出现重大问题迟迟无法出发,导致“林肯”号多滞留在中东直到10月份。考虑到严重到影响航母部署日程的故障并不多见,这直接促使美国海军向国会申请“杜鲁门”号提前退役。虽然这一申请是海军“以退为进”的套路,但它至少证明美国海军需要更多资源维系这些老旧的航母,同时这些“尼米兹”能否按时有规律部署,也成了未知数。
美国海军在2022年结束以后,必将面临新一轮的“航母”大修换料期,以及配套F-35C带来的换装期。如果届时美军不能保障“尼米兹”级老舰的延寿以及“福特级”的部署能力,美国海军在2022年以后又将重回10艘账面航母的时代。考虑到亚太地区必须常态化前进部署航母,未来很有可能重演2018年-2019年的“空窗期”尴尬问题。
逐本溯源地讲,还是要说回90年代末、21世纪初美军缺乏军事前瞻的问题。“尼米兹”级航母从1975年采购到1998年,平均两年一艘速度总共仅采购了10艘。1996年美国海军开始正式研究尼米兹航空母舰的后继项目CVNX,随后这一项目演变为延宕至今的“福特”级项目。但是“福特”级首舰的采购直到2006年才进行。从1998年到2006年正好8年,而“福特”号服役之后,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是要等到2023年以后,美国海军实际上的“10艘航母”时代从2017年开始,正好要持续到2025年,也是8年。可以说,美国目前在航母力量的缺失,无疑是为过去20年的航母采购政策“还债”。
只不过,美军可以在2019年通过的“朝三暮四”保证2020年以后的“军事斗争节点”有航母存在,但随着太平洋西岸军事现代化进程加快,美军在未来将“无节点可循”,缺乏航母带来的军事风险只会越来越大。
阿富汗20年
2月29日,塔利班官员表示,31名人员组成的塔利班代表团(以下简称阿塔)抵达卡塔尔以与美国方面签署阿富汗撤军协议。根据此前美国阿富汗问题特使扎尔迈·哈利勒扎德透露的协议内容,塔利班方面承诺停止暴力活动;而美国方面签署和平协议后,在阿富汗驻军规模将从现在的约1.3万人降至约8600人。此次协议标志着持续了长达19年的阿富汗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如果协议能顺利签署,同时塔利班能承诺停止军事行动,这片苦难的土地也可以短暂的享受几天的和平——要知道,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阿富汗人民仅仅在2018年开斋节享受了几天久违的停火。
本轮和谈,双方都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号称控制着阿富汗55%的人口和一半的领土的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和谈,达到增加自己的合法性、打击阿富汗中央政府的权威效果,为接下来参加阿富汗政治议程打下基础。而美国人,不仅暂时实现了阿富汗的停火。也可以抽出精力,集中资源全力对抗“大国竞争”。
对于读者朋友们,尤其是年轻的读者朋友们来讲,大家几乎是从有生之年,就开始看美军在阿富汗打治安战的新闻,对于阿富汗美军打塔利班早就有了极大的倦怠感。对于美国人来讲,他们的倦怠感更加强烈——9·11事件时还不会说话的孩童,如今已经接替他们父亲的班在阿富汗的山沟里继续清缴塔利班。为何塔利班这支落后、弱小、一度被认为已经被消灭的军事组织能在这几年重建军事力量,有资格和强敌“同台竞技”,坐到谈判桌前?这一切我们也不需要写太多,只需要从6年前——2014年说起。
阿富汗战争漫长到美军单兵制式装备换了四茬
和国内媒体宣传不同的是,从2001年开始,美军对于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的军事打击,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塔利班教权的军事力量从2001年开始就一直被削弱,同时,随着阿富汗国际援助的增加以及现代化改造,塔利班也愈发缺乏群众基础。在奥巴马时期后期,阿富汗塔利班遭到了重创,军事实力和组织架构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尤其是维系战争的武器补给方面,塔利班方面在失去巴基斯坦这一走廊以后,无法得到补充,因此袭击也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少。面对逐渐减少的恐怖袭击,以及现代化改造初现成果的阿富汗社会,奥巴马当局决定在2014年全面撤出阿富汗。
但是奥巴马当局无疑犯了一个错误:虽然阿富汗局势逐渐走向平稳,塔利班军事势力被削减,但在长达13年的战争中,阿富汗塔利班依然依靠非法矿石贸易和毒品贸易控制了农村的经济,拥有极强的政治、经济实力。北约联军撤离,对于当时奄奄一息的塔利班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塔利班认为,长达13年的阿富汗战争发展到现在,他们终于“熬”走了强敌,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自己,但显然阿塔缺乏军事斗争的资本。
阿塔在2014年左右,改变了斗争政策,趁着国际援助减少、北约联军撤军之际,以军事斗争为辅助手段,重点发展自己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控制了农村的物流渠道甚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双边贸易渠道,在经济上对抗阿富汗当局。
控制了阿富汗-巴基斯坦贸易渠道的塔利班,在2010年以后形象也变得“现代化”
然而,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化,为塔利班的前途带了改变。2014年,“伊斯兰国”在整个逊尼派世界崛起,2015年1月,"伊斯兰国"宣布在阿富汗建立"伊斯兰国"行政分支"呼罗珊省"。“祸水东引”的“伊斯兰国”,在阿富汗迅速分化了在较为松散的“阿塔”组织,并且利用叙利亚、伊拉克带来的高级军事装备击败了塔利班和部分政府军,占领了阿富汗西北部很大一片土地。
“伊斯兰国”成立阿富汗分支对于阿富汗塔利班来讲是一次“意识形态”的斗争。塔利班一直以来都是半普什图族群主义,半伊斯兰瓦哈比极端主义的组织,而“伊斯兰国”则更加纯粹,是一支“有教无国”的极端组织。面对阿塔内部斗争路线的分裂,塔利班在意识形态上下了功夫,开始更加注重自己“部落性”的一面。
塔利班五颜六色的迷彩服,大部分从巴基斯坦购买,但作战时从来没穿过
而这种“部落性”的意识形态,反映到军事上,则是塔利班开始重建“正规化”的军队,通过“正规化”建设强调自己更加代表“普什图族部落利益”和“国家主人”。2014年北约撤军,阿富汗塔利班首次开始给武装分子配发“制式”迷彩服,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国家主人”身份,并且开始加强在阿富汗塔利班控制区的军事存在,如公开加强武装人员在控制区和非控制区的巡逻。
在2014年年末,塔利班领导层还决策成立了效忠于最高政治机关的特种部队。这支对特特种部队被称为“萨拉·赫塔”(Sara Kheta),也就是普什图语的“血色旅”的意思,在阿拉伯文化中,血色一般有不祥之兆。和传统松散的部落民兵不同的是,这支部队由在巴基斯坦宗教学校培训出来的青年学生为主,有较为坚定的塔利班信仰,接受了长期训练。
塔利班“血色旅”训练时的照片,虽然单兵装备土味儿十足,但是反应出塔利班对于技术装备的追求
“血色旅”在编制上大约有300人,大多数都是塔利班的精英教官,他们的装备则可以反映出阿富汗塔利班在经济政治上对于阿富汗国的渗透与控制:他们装备有缴获自阿富汗政府军,或者从政府军士兵仓库里非法购买的“先进武器”,包括夜视设备、M249班用机枪,迫击炮和重机枪。
虽然装备东拼西凑,但是阿富汗“血色旅”倒是一直颇为现代化的特种力量,在和美国特战部队交手十几年以后,“血色旅”的官兵吃尽了技术差距带来的野战苦头,因此他们尤其擅长夜间作战,重视夜视仪的运用。按照美军的说法,被认为比大多数阿富汗国民军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进入2016年以后,缺乏军事实力的塔利班在对抗“伊斯兰国”分支机构和零敲碎打政府军地盘中积攒军事实力和政治声望,为后续夺权做好准备。从2016年塔利班公开和“伊斯兰国”撕破脸以后,阿富汗塔利班针对政府军的袭击少,针对“伊斯兰国”的袭击增加。从2016年到2017年,阿富汗塔利班开始打击东部楠格哈尔、库尔纳省,南部查布尔省,西部赫尔曼德和法拉省的“伊斯兰国”地盘。在叙利亚伊拉克的“伊斯兰国”2017年走向覆灭以后,该组织分支在阿富汗的地盘也逐渐式微。
2018年7月,塔利班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达扎布之战,彻底打击“伊斯兰国”这一“异端”建立的“呼罗珊省”。在这场战斗中,塔利班新组建的“血色旅”特种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血色旅”的特种突击队员们,利用摩托车、皮卡等载具,夜间携带夜视器材快速突袭“伊斯兰国”阵地,大量杀伤敌军。虽然伊斯兰国拥有技术兵器上的优势,但面对本土精锐的塔利班突击部队,在2018年短短几个月内,“伊斯兰国”丢掉了阿富汗的绝大多数地盘。到了2018年8月,塔利班宣布彻底消灭了“伊斯兰国”分支。而塔利班也在歼灭“伊斯兰国”以后,向美国人展示了阿塔“不再包庇恐怖组织”的诚意。
去年11月14日,大约有80名阿富汗ISIS分子向阿富汗国民军投诚
对于政府军和驻阿美军来讲,伊斯兰国的快速覆灭不是什么好事。伊斯兰国从叙利亚千里带来的装备,比如便携式防空导弹和夜视仪等高科技装备,以及组织手里的美元现金,也顺势落到了阿塔的手里。阿富汗塔利班在阿富汗战争开始17年后,再一次扩充了实力——在此之前“塔利班”的重火力,几乎只有苏联时期遗留的无后坐力炮和粗糙仿制的107火箭弹。
这些军火流入改变塔利班长期以来冲突局限的现状,进入2019年以后,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厌倦性,深谙以打促和的道理的塔利班,得到军事物资的补充后决定展示军事实力,以在后续谈判中获得有利地位。
在2019年入春以后,塔利班控制的农村地区春耕后利用富裕的劳动力,发动了“春季攻势”。虽然塔利班每年春天都会零敲碎打发动一些攻势,但在19年攻势中,塔利班一反常态,不再零敲碎打的自杀式袭击和火箭弹袭击,而是干净利索的针对村庄甚至县城的破袭。而在这一轮军事展示中,塔利班最亮眼的表现,无疑是2019年3月1日“血色旅”针对美阿核心区Shorab基地的亡命式(注意不是自杀式)特种破袭。
2019年3月1日周五上午,塔利班对美阿联军的核心地带,阿富汗最大军事基地之一的肖拉布军事基地(Shorab military base)进行了突袭,大约20多名塔利班的“突击队员”们身着阿富汗国民军和美军的衣服,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和重机枪等大口径武器,在内应打开基地大门的情况下渗透进军事基地并开始武装袭击。
由于美军被压制在宿舍区域出不来,联军损失大量技术兵器
这次袭击出乎美阿联军意料,塔利班选择对他们不利的夜间出动,因为每个突击队员都有夜视仪和热像设备。根据塔利班的说法,潜入军营的塔利班分为三队,第一分队负责炸毁军用设施和装甲车、战机等重要资产,第二和第三分队在夜间进行抵抗。由于只有美军和部分阿军拥有夜视设备,因此该基地的驻守美军全部孤守在宿舍楼附近,任由塔利班在技术装备区大闹。直到3月3日,后续增援抵达以后,阿富汗塔利班官方才宣布这些突击队员“全部失去联系”。这轮长达17小时(也有说20多个小时)的袭击造成了美阿联军重大伤亡,有大量载具和战机被摧毁,塔利班宣布击毙击伤500人,摧毁了19辆“斯特赖克”装甲运兵车以及两架武装直升机,阿富汗政府宣布死亡24人,北约联军声明无伤亡,但有照片显示,联军损失了数辆装甲运兵车。
夜间在机场用大口径机枪扫射政府军的塔利班,给美阿联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特种部队破袭在国内的报道较少,但对于美军来讲,这次针对机场的破袭是很具有震撼性的:塔利班的特种部队拥有现代一切特种部队的特征:科学策划、情报支持、以火力分队为主的远程特种破袭、敌后渗透、技术装备支持。而塔利班也借此机会宣传了自己,向阿富汗中立支持者展示了自己也拥有杀伤美军、达到军事目的的能力——这是过去20年里,阿富汗塔利班游击队从来没有做到过的事情。
经过了长达5年的军事建设,阿富汗塔利班确实在春季攻势中展示出不俗的战斗能力,让阿富汗人相信这一萦绕在古老土地上的幽灵依然强大。塔利班虽然在春季攻势中损失也不小,但换来美军对于阿富汗塔利班军事实力的重新评估。在2019年春天的军事斗争之后,清醒的塔利班谈判代表并没有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美梦,反而是立即利用有利的斗争形势,走向了谈判桌,并且在诸多条件上做出了妥协。
去年7月,在多哈谈判间隙,塔利班在非正式场合公开会见了阿富汗哈尼政府的代表,联合发表了“多哈协议”,变相承认了现政府。同时在和特朗普当局的谈判中,塔利班对停火、妇女权力、包庇极端组织等条件做出了妥协,换来了特朗普本人在2019年7月份在推特上得到撤军承诺。
走向台前,平起平坐,塔利班就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拥有丰富斗争技巧的塔利班在过去两年打打停停的谈判中,基本上摸清了特朗普当局的底牌:第一,在“大国竞争”吞噬大量资源的今天,美国不愿意再在中东,尤其是阿富汗投入包括人力、财力等在内的战略资源,极力要摆脱阿富汗这个“大包袱”;第二,美国虽然不相信阿富汗现政权消灭塔利班的能力,但对现政权保持目前军事优势有信心;第三,美国的主要担忧在于阿富汗塔利班重新庇护恐怖组织。在诸多妥协以后,特朗普终于答应撤军,
虽然美军撤军总会让人联想到苏军1989年的黯然撤离,以及随即而来苏联扶持阿富汗政府在90年代的倒戈与崩溃。但是战争依然是政治的延续,由于长期远离城市和省会,阿富汗塔利班已经缺乏1990年“一呼百应”那样的民意基础,而虽然塔利班的武装力量相较前几年有所进步,但在军事上彻底击败拥有美军直接支援的的哈尼政府军是很难想象的。
但对于多年深耕阿富汗经济与社会的阿富汗塔利班来讲,他们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首先是以公开身份(不是合法身份)参与阿富汗政治生活,最终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手段,和平或者武力击败目前美国扶持的阿富汗政府。这和特朗普当局的目的某种程度一致,那就是塔利班放弃对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庇护,放弃武装攻击行为,以一个政党或者政府组织的形式回归阿富汗政治生活。当然,塔利班理解的“政治生活”与美阿政府理解的“政治生活”区别之大,大概可以从乌尔都语的多哈决议和英语版的差异中看出来。
塔利班的自信来源于他们对于阿富汗现状的观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联军长期驻扎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阿富汗现状,美军的到来并没有改变阿富汗的经济基础,坎大哈依然是一片现代化文明的孤岛,伊斯兰教权依然牢牢控制着阿富汗的基层,只有少数坎大哈居民才能在美军强迫带来的社会关系解体的条件下获得就业机会。这些就业机会毫无疑问是依靠美军耗费重资驻军带来的“外军服务经济”造就的畸形繁荣。在美军撤离以后,大量以服务业为主的坎大哈“中间阶级”将会失业,这对阿富汗现代化造成的打击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而掌握了阿富汗经济、更加代表普什图族利益的塔利班和部落头子们,在失业潮来临后,会进一步削减目前阿富汗政府的威信和控制力,再次掌握阿富汗的话语权。这也是阿富汗政府接下来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你们和苏联一比,Naive!
可以预见的是,在双方偃旗息鼓一段时间以后,塔利班会继续用有限的军事袭击为手段彰显自己的政治存在,同时在经济上,和并不团结的哈尼政府斗争。一切似乎从2001年美军进入阿富汗时就注定了。正如塔利班特种部队在2月20日发布的视频中说的那样,:“你们轰炸清真寺和学校,但是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清真寺越来越多,信仰愈发强烈,人民都有坚定的信仰,除了你的狗腿子,没人喜欢西方文化……你们将步苏联后尘”。
如果说长达20年漫长的阿富汗战争能说明什么道理,那就是这场对不可一世的强敌来说都略显苦涩的战争再一次证明,卡尔·马克思是对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