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长生不老就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标,这一点从年轻人奇葩的养生方式,和年龄较大的人喜欢购买保健品的行为就能看出。
不仅如此,市面上凡是跟“延缓衰老”沾边的产品,价格都能翻上几倍。
科学家自然也对如何让人类延年益寿十分感兴趣,所以一直在进行各种探索。
而早前部分科学家在对苏格兰野生绵羊进行了长期观察后,曾得到过结果,研究表明:人类能活多久可能都由基因遗传决定。
那这么说,人的寿命其实从一出生就确定了吗?我们有没有机会“逆天改命”呢?
研究衰老机制无疑要从基因入手,所以许多科学家都会选择方便实验观察的哺乳动物。此次作为试验品的就是苏格兰野生绵羊,科学家观察了它们在20多年间染色体终端,也就是“端粒”的变化。
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绵羊的寿命与端粒的长度有关系,和其是否完好没有关系。
端粒的长度取决于基因遗传,而完好程度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系。由于端粒的长度与生物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说它的长短就可以代表生物寿命的长短。
所以将绵羊的研究结果类比在人类身上后就能发现,我们的寿命可能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我们或许无法与身体当中的遗传基因“作对”,因此生命的长短可能是生来自带的,有些人的“血条”就是比较长。
那么,被科学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的端粒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人们发现端粒的时间还不到百年,它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科学家在研究玉米的基因构成时,发现了其染色体在受损之后表现出了极强的“黏性”,然后发现了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物质,将其命名为“端粒”。
从端粒的结构示意图来看,它们就像扣在染色体上的小帽子,保护着染色体,让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帽子并不是永久存在且不被消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变得越来越短。
端粒一般在真核细胞现状染色体的末端,由DNA重复序列和特异蛋白复合体结合而成。
当然,咱们也在前文中说了,每个个体的端粒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与基因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端粒决定了寿命的长短,基因遗传又决定了端粒的长短,最终等于寿命由基因遗传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端粒也不是在独自战斗,没有后方补给。不断帮助它修复为其摇旗呐喊的就是端粒酶,这是一种自带RNA模板的末端反转录酶。
这玩意儿能够通过自带的模板,合成端粒末端的重复序列,以此帮端粒把分裂中损失的部分再加回来。
简单来说,端粒在前线保护着染色体不断“削尖脑袋”,而端粒酶就在后方疯狂复制给它加上“帽子”,二者配合得相当到位。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端粒本身对端粒酶的活性也有着调节作用,所以这二位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征。
综上所述,端粒确实是细胞的一道保险,而在持续的研究下,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端粒与人体的衰老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咱们关注到衰老应该更多是流于表面,比如长了些皱纹。
而事实上衰老当中出现的细胞老化、代谢降低、各种组织出现炎症,从深层来说,都反映了线粒体、蛋白稳态、表观遗传学、DNA修复的变化,这些都与端粒功能障碍有关系。
因为咱们在上文中说了,科学家在发现和研究端粒功能的过程中,认为身体细胞和功能均受端粒系统的调节,所以它正常运转有活力的时候,咱们的身体就倍儿棒,而一旦它罢工,衰老疾病就要找上门来了。
可见,端粒功能出现障碍之后,就意味着染色体的帽子无法被正常修复了,导致生物体进入衰老阶段。
这个衰老当然不是一下就会到来的,而是在它不断缩短的过程中,毕竟端粒越短,细胞增殖的速度就越慢,导致疾病发生的概率变高。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在科学家的跟踪研究下发现,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其白细胞端粒的长度确实比正常人的要短300bp左右,这个数值代表着8年左右的年龄差。
除此之外他们还研究了肿瘤、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病人的端粒长度,最终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再结合前文中科学家从苏格兰野生绵羊身上得到的研究结果,这不就等于用端粒给人类判死刑了吗?
换句话说,运气好点,受遗传基因的影响端粒本身较长,那么确实可以活久一点,但也无法达到“永生”,因为这个“小帽子”迟早会被磨完。而运气不好的,端粒生来就比别人短一截儿,这真就是生来输在“起跑线”上了。
不过,倒也不必这样悲观,因为就算基因遗传对我们寿命的长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家依旧可以利用运动来让端粒的活性增加,让它不要太早出现功能障碍,以此做到延缓衰老。
咱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因为事实证明运动确实和“生命”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以常年保持健康生活作息和规律运动的钟南山教授为例,他仅从外表看起来就比同龄人年轻很多。
而科学家在研究如何让端粒维持活性,甚至变长的实验当中,认识到了运动与这之间密切的联系。他们专门对运动员和久坐办公室的人群进行了端粒研究,发现保持长期运动的运动员确实有着更长的端粒。
可见,运动确实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密码。不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是没什么用的,必须要坚持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科学家表示,除了运动以外,还应该加上饮食的控制。如果一味地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也会在长久之下影响端粒的活性。
甚至有人说,我们身体当中的基因其实是根据饮食和运动量来判断大家身处的环境,在适当的饥饿和运动消耗下,身体会认为我们生活在比较艰难的环境中,并不适合繁衍后代,所以会将我们的生物钟“调整”一下,让端粒多干一阵活。不过这样说,咱们就好像只是负责传递基因的载体,确实很难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