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慈溪峰谷电如何办理(传统农网如何华丽转身)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目标下新型农网与分布式光伏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国网浙江电力着力提升农村电网光伏承载力。提升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能力,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探索分布式电源友好接入示范,保证了各类新能源发电顺利接入农村电网,但随着今后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和多种分布式清洁能源的不断持续接入,确保新能源光伏发电100%全...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光伏接入山乡百姓家。农村电网遇到了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

传统农网要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新型农村电网要如何打造?

前几日,“双碳”目标下新型农网与分布式光伏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这个话题。小e在这里整理了一份“会议纪要”与大家分享~

分布式光伏在浙江的发展现状如何?

近年来,浙江分布式光伏发展势头迅猛。今年5月,浙江省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风光倍增计划”,为分布式光伏发展再添动力。截至2021年6月,全省光伏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1621.6万千瓦,相比2015年底增长884%,装机规模已超过水电,是省内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源。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1137.4万千瓦,并网项目数达到24.2万个。

但与此同时,光伏本身存在的波动性、间歇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也给电网带去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农村电网。

这里要解释一下,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新能源资源多分布在偏远山区,但同时偏远山区也是电网相对薄弱之地,对于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存在一定难度。

对此,国网浙江电力做了一系列努力。

国网浙江电力着力提升农村电网光伏承载力。统筹农村配网规划,全力支持分布式光伏接入,推动农业生产生活电气化,提升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能力,开展数智化供电所建设,推动供电所管理和服务能力双提升,服务分布式光伏发展。

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探索分布式电源友好接入示范,完善分布式光伏管理制度,创新分布式光伏服务模式。面向分布式光伏客户提供“一网通办”服务,依托“网上国网”App研发上线“绿电碳效码”应用,利用区域分布式光伏项目发电大数据,通过区域平均发电小时数对比分析,对分布式光伏项目发电水平分级评价,及时提醒客户开展光伏运维工作,以提升光伏项目发电效率。

浙江农村电网建设每年持续投入较大,保证了各类新能源发电顺利接入农村电网,至今没有出现弃风、弃光现象。

但随着今后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和多种分布式清洁能源的不断持续接入,为适应新形势,农村电网的再升级势在必行。

各地都进行了哪些探索?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各地正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然而,去哪里找到光伏接入的屋顶资源?每个镇街、村落远景具备多大的光伏发电潜力?区域的配电网是否具备消纳能力避免弃光、弃风现象?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率先在余杭推出的“光伏导航”这一数字化工具正在回答这些问题。

该公司以“网上电网”为载体,借助电网资源与土地控规“多规合一”等技术创新,具备“找资源、算潜力、晒排名、做评估”等四大功能。得益于“网上电网”汇集海量数据的优势,“光伏导航”实现了从“地块-村庄-网格-区县”四个层级开展分布式光伏资源评估,针对每个网格具体情况开展配电网规划,确保新能源光伏发电100%全消纳。

“小至一幢楼,大到一个县域,‘光伏导航’都能测出能建多少容量光伏电站,并定位出区域内哪个位置最适合发展光伏发电。”该项目开发负责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杨翾介绍,以杭州临平新城为例,“光伏导航”扫描发现全区可以发展光伏发电的屋顶资源为154.4万平方米,而目前其中的96%仍等待开发利用。

在分布式电源友好接入方面,浙江各地也开展了积极探索。

建设区域级分布式电源智能调控系统。嘉兴地区率先建设了覆盖全域的“分布式电源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了区域内所有中低压并网的分布式电源信息全接入;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了全国首个分布式电源集群调控技术试点工程,实现了区域367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的实时优化控制。

建设源网荷储协调控制工程。嘉兴海宁尖山地区建设涵盖储能站、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协调控制系统的源网荷储协调运行示范工程,解决区域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和直流负荷密度较高的问题,为可再生能源高密度接入和高效利用探索一种适合推广的模式。

分布式光伏“插座式”接入。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在电网规划阶段提前做好分布式光伏规模预测,制定“新能源插座”布局原则,合理布局新能源插座,提升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和管理效率的同时,保障了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在丽水,通过建设“虚拟电厂”,将原本海量的无序资源变得高效有序可调节,促进源网荷储资源协同互动,为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有效腾出空间,目前丽水的绿色能源“虚拟电厂”辅助浙江电网调峰已进入常态化应用阶段。

在消纳上,丽水还创新错峰让路,让部分小水电站主动调配到晚上发电,将白天的发电时间更多让“路”给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发电出力。

如何让未来农网更适应新形势?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孔繁钢在论坛上表示,广大的农村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和接入的主要地区。新型农村电网区别于传统农村电网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具有消纳大量的可再生分布式清洁电源的接入能力,并确保农村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新型农村电网的建立要考虑各地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因地、应时,采取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新型农村电网建设需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和先进可靠、价格低廉的设备和产品的研发,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孔繁钢认为,一系列研究工作亟需开展,包括县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接入能力的调查和评估,分布式光伏大规模接入对配电网和负荷侧电压影响的研究,不同容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配电网的谐波测试,分布式光伏并网对农村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研究,光伏发电量就地消纳和就近消纳的调查评估等。另外,还要开展适应分布式光伏消纳的储能装置相关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储能对电网的多时空尺度支撑能力,有效解决山区县源荷发展不均衡、不对称的问题。

在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井天军看来,分布式光伏的整体大规模推进,要实现光伏与各类资源协调发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效益而不依赖政府补贴;要充分利用县域的工商业、农业、住宅小区与农村生活负荷,因地制宜实现可就地消纳的光伏建设;要进行多类型能源消费的整体考虑。面向县域的电、热、冷、动等多方面能源需求,深入推进绿色电能替代,通过智慧能源服务,促进电能替代在传统乡村领域的拓展,以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各类能源需求以电为核心的整体培育。

井天军还认为,要注重从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出发协调推进。通过各具特色的商业模式构建,在挖掘工商业与农业峰谷电价差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分布式光伏投入带来的县域特色经济产值;从“双碳”目标实现角度综合重塑价值目标。在常规成本之上考虑不同形式消纳分布式光伏的碳排放、碳捕捉、碳封存及碳汇的产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还要整体协调可用发电空间,如农场、矿区、荒山荒坡、水库、养殖鱼塘、农业大棚、山地丘陵等空间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农村电气化全新定义,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农村电气化迈向数字化时代。新形势下,一个能适应大规模间隙性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的新型农村电网,也将加速推进建设。

供稿:融媒体中心 陈丽莎|营销部 吕鹏|杭州·余杭公司 张德峰

编辑:邓通 | 校对:项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