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资分摊,目前在一家成立仅三年的国企施工单位?
很巧我也是干这一行的,你研究生毕业后还能进施工单位,而且是一个仅仅成立三年的国企施工单位。这充分说明你是一个不喜欢在设计院画图,性格比较活泼开朗的有志青年。
通过你的描述我给你的建议是不辞职,按照你目前的职业规划继续发展。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成立三年国企施工单位、研究生毕业加入。
众所周知路桥施工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很厚的根基及很长的发展历史,而你这个企业成立才三年左右。
我猜的不错的话,这个企业一定是有比较新颖的施工技术或者特色产品,而且这项技术或者产品在国内市场属于垄断地位。
你研究生毕业在这个刚刚开始成长的国有企业肯定有很大的晋升空间,若我上述推断正确,你有什么理由不在坚持几年?
第二,你的初心。
研究生毕业放弃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相对不错的设计院,直接奔向施工一线,你肯定在毕业找工作时候经过了深思熟虑,确定施工单位才能实现自己价值。
每月到手5600,加上五险一金以及一些福利我觉得工资不算低。既然有初心,那就再坚持两年,陪这个企业一起成长。
第三,施工企业的成长。
我所在的施工企业成立将近二十年,成立之初也是因为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初期发展的确举步维艰,因为整个市场对这项技术或者产品还不太认可。
当企业经营五年以后,整个业绩出来了,并且得到整个市场的认可。这时候工程项目就会远远不断的出现,企业将迎来一波爆发式发展。而作为高学历里的你肯定会迅速走向领导岗位,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而再过十几年后整个行业会有相应的竞争对手出现,业务竞争虽然变大,但整个企业发展已经步入正规,你不可能在是一个普通员工,整个收入或者是地位不会有太多变化。
总上所述,结合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以及的学历和性格,我觉得你适合施工单位,不建议你辞职!
企务公开主要内容?
一是企业重大决策的公开。这是企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二是企业重大改制改革的公开。特别是资产重组、兼并联营、企业改制、身份置换等重大改制,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
三是企业重大投资的公开。企业重大投资的公开,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审慎性、民主性,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四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公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公开,是企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也是职工关注的热点,应该及时向群众公开;
五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公开。企业财务状况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度量衡,为了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增强企业经济运作的透明度,企业财务状况应适当向职工公布;
六是大宗物资采购的公开。以提高物资采购质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规范采购管理行为,提高经济效益,预防采购当中出现收受回扣、接受贿赂、损公肥私等现象发生;
七是基建维修项目的公开。为了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决策,堵塞漏洞,加强群众监督,凡是基建维修项目,都要争取公开招投标;
八是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的公开。
九是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民主评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的公开。
十是领导干部收入、住房、出国、通讯、车子使用情况的公开。
十一是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保险福利情况的公开。
十二是班组事务的公开。
事业单位基建账如何做分?
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核算核算: 找到个可以参考的,我看了觉得可行,推荐给你: 一、单位经费户拨款至基建户时,根据资金的性质进行账务处理。 1、借:拨出经费或结转自筹基建-----××基建 贷:银行存款 二、基建项目竣工结算后,经费户的帐务处理。 1、项目完工后,按基建帐“交付使用资产”结转金额增加经费帐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将基建户“应交结余”款转回“经费户”,经费户的帐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结余或事业结余-专项结余 3、对借款购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根据竣工验收后从基建 账户转入的有关资料进行处理。 借:固定资产(反映真实资产金额) 贷:固定基金 (反映单位用拨款及自筹资金投资的金额) 暂存款或借入款项(反映单位通过其它渠道借入的资金) 4、用财政拨款或自有资金归还借款时: 借: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事业基金 贷:固定基金 (原记的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差额部份) 同时记 : 借:暂存款或借入款项 贷:银行存款 三、基建账的科目设置。 1、现金;2、银行存款;3、库存材料; 4、库存设备;5、在建工程;6、待摊投资;7、交付使用资产;8、预付工程款;9、预付备料款;10、其他应收款;11、基建借款;12、应付工程款;13、应付器材款;14、其他应付款;15、应交结余;16、基建拨款;17、其他收入;18、专项资金支出;19、其他支出。 四、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现金:核算基建户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核算基建户的银行存款。 3、库存材料:核算单位购置库存的,用于基建支出的各项物资 材料。领用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本科目。 (1)库存材料以购入价格、调拨价格作入帐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直接列入支出。 (2)库存材料按其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帐。 (3)库存材料的盘盈、盘亏,经报批后,直接列作当期支出的增加或减少处理。 (4)库存材料如果变价出售,直接冲减“库存材料”科目。售价与购入价的差额,列作“在建工程-其他投资”。 4、库存设备:核算单位购置库存的用于基建项目的各项设备(其入账价格,明细科目设置等同“库存材料”) 5、在建工程:核算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购置土地等的资金使用情况,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安装工程投资”、“其他投资”三个明细科目。 (1)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①核算 内容 :(a)自建工程:核算基建(含改建、拆建)、装修等项目支出的资金使用情况。(b)外包工程:核算基建(含改建、拆建)、装修等项目结算资金使用情况。②核算办法:基建、装修项目支出结算时, 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库存材料”,“预付工程款”等科目。基建、装修项目竣工结转时,借记“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③按工程项目设置三级明细帐。 (1) 设备安装工程投资:核算单位自行安装设备和外包设备安装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核算办法,明细帐设置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2) 其他投资:核算单位购置土地及其他资金支出情况。 (3)改建和拆建的核算办法:A、对在用建筑物或和已峻工并办 理好结算手续的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拆建;①对原建筑物拆除的费用,直接列入“其他支出”,不计入建筑。②工程费用。同时,按拆除建筑物的面积占整体建筑物面积的比例,冲减原“固定资产”。③改建和拆建建筑物,因增加建筑物面积而支出的建筑费用,计入该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费用。B 、对在建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拆建,因改建、拆建所增加的建筑费用,计入该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费用。 6、待摊投资:核算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按照规定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支出。对项目单一的建设单位可不必使用本科目,直接列“在建工程”核算。 7、交付使用资产:本科目核算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和办理结算手续后,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资金支出”、“其他支出”、“待摊投资”。 8、预付工程款:核算单位向施工 企业 预付的基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款项。 9、预付备料款:核算单位向施工企业预付的工程物资材料款项或自行购买材料时。 10、其他应收款:核算单位“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以外 的其它暂付款项。 11、基建借款:核算单位为完成基建计划按规定借入的各种基建投资借款。如基建完工后尚有余额,就转入“经费户”。 12、应付工程款:核算单位应付未付的基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款。 13、应付备料款:核算单位应付未付的设备、材料款项。 14、其他应付款:核算单位“应付工程款”和“应付备料款”以外的各项应付未付款项。 15、应交结余:工程结转后,核算单位“基建拨款”和“其他收入”与工程实际支出相抵后的结余。同时,将“结余”科目金额转回到单位的经费帐的“结余”科目。如是赤字,本科目应与“基建借款”余额一致。 16、“基建拨款”反映单位收到财政、上级部门等拨入的专门用于单位基建,设备工程的资金。其资金来源一般由单位的“经费户”转入并存于银行的基建户。该科目应按资金来源渠道和时间年度设置明细科目。项目完工结算后,与“交付使用资产”同时结转入“结余”科目。 17、“其他收入”核算单位基建拨款以外的其他收入。 18、“专项资金支出”核算单位基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其他基建费用的实际支出款项。明细科目按工程项目、类型设置。 19、“其他支出”核算单位基建支出等以外的其他支出。 以上不违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仅供参考。
在建工程待摊投资和设计费怎样摊销?
一、待摊投资的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建设单位发生上述各项费用时,借记“待摊投资一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明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基建拨款”、“基建投资借款”等相关科目。
2、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时,按交付使用财产和在建工程的比例分摊上述各项费用,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贷记“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等明细科目。二、在建工程下设二级科目或辅助核算、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等几大项进行归集,具体在分项工程如桩基础工程、墙体工程、楼地板、楼面板、楼面防水、给排水、照明、通风、楼梯、取暖等等分项工程内核算。三、对于怎么区分其实不太重要,最终都构成固定资产的原值。土建工程主要包括与主体建筑有关的工程,安装工程包括照明、给排水、取暖、电梯、取暖等,装饰工程当然就是房屋基本结构达到可以使用后而增加的工程,这些分项或单项工程即使归集错了也不要紧。中建员工分房吗?
分,中建员工当然会有内部房。
作为这样的一家大型央企,本身自己就是搞基建建房的一家企业,那么对自己的员工也是会有非常好的福利待遇,他们首先会给从985招收的优秀毕业生安排单身公寓,给他们配备非常好的家私家电,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起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