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编导摄像照片怎么拍(编导摄像照片怎么拍好看)

1、平方向拍摄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2、由下往上拍摄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宣传片的拍摄技巧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由上往下拍摄)。

1、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2、由下往上拍摄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的变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会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现出来。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

3、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

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

4、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1: 制作组与客户初次沟通,了解需求。

从客户确定创意一直到实际投入拍摄之前,都属于这一阶段,在这段时期,企业宣传片拍摄片和公司宣传片的具体制作方案将逐渐成形,具体的制作准备将逐步完成。

2: 与客户亲密接触,详尽了解企业和产品(或城市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了解,公司宣传片的用途,拍摄场景,是否需要请模特,拍摄时间,还有片长时间,还有是何种语言版本。

3: 制片组和创意人员做出初期创意脚本方案和报价。

客户就企业宣传片和公司宣传片的长度、规格、交片日期、任务等与我们达成一致,必要时形成书面说明,帮助理解该企业宣传片和公司宣传片的创意背景、目标对象、创意原点及表现风格等等。同时公司会在限定的时间里根据以上确定信息呈递报价和制作日程表。

创意中会体现具体拍摄过程以及拍摄每一个环节的内容还有时间。通过文案脚本可以让客人直观的了解到企业宣传片和公司宣传片成型后的大概框架内容。并根据以上内容向客户提供报价单。

4:前期沟通,达成合作意向,签定合作合同,确定制作时间表。

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合作沟通后,签定合作合同。并在合同中确定费用,制作设备,交片日期等重要内容。自签定合同之日起,到成片交付之日止,期间的工作周期进度表。使客户一目了然,能够及时的配合合作流程。

5:前期采访,收集素材,出企业宣传片或者公司宣传片拍摄初稿,并送交客户审阅。

根据客户要求及专题片内容,邀请知名作家或本公司编导进行前期采访,同时收集相关素材,出文案初稿,并送交客户审阅。

6:客户初稿审阅通过。

客户从内容上对企业宣传片或者公司宣传片文稿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直至文案通过。

7:摄制组前期现场勘景。

文案通过后,本公司成立小组,并由导演及摄像进行前期现场勘景。 DvcPro、DvCam、BetaCam、DigiTalBetaCam等不同档次的前期拍摄设备

灯光、吊臂、轨道等拍摄辅助设备

有广播级的影视编辑设备及先进的动画制作设备、数码音乐合成制作设备

专业演播室 1、三脚架。

三脚架是企业宣传片拍摄中重要的工具,在很多场合它都能起到稳定的作用,从而使你拍摄出稳定的画面。市面上的三脚架林林总总,价格从几千到十数万不等,根据影视公司能力选择。

2、使用手动对焦功能。

自动对焦是数码摄像机的一个很实用的功能,适合初学摄像的朋友们使用。对于专业的企业宣传片拍摄来讲,必须使用手动对焦,这是专业摄像的前提;很多时候还需要手动对焦确定前景、后景的景深位置与效果。

3、遮光罩。

镜头遮光罩在逆光、侧光拍摄时,能防止非成象光的进入,避免雾霭;在顺光和侧光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散射光进入镜头;在灯光摄影或夜间摄影时,可以避免周围的干扰光进入镜头。使用遮光罩可减轻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后在CCD影像感应器上所产生的光斑,可以更好的表现拍摄主体,较少杂光对主体的干扰,使夜景拍摄的画面显得比较纯净。

4、白平衡的调节。

摄像机的感光元件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所以我们要重视白平衡的调节。选择不同的白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影片的色调以及所表达的意境。一般来说不要选择自动白平衡,这样会影响到灯光固有的颜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温感觉,使用一本校色谱进行白平衡的调节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5、防抖功能。

开启防抖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拍摄画面的抖动和脱尾。 平 :指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摄影机的水平。如果画面没有保持水平,画面中的固定状态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被摄体如房屋、电线杆、人物等将歪歪邪邪,不仅给人的视觉效果不舒服,而且给人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动荡不安的感觉。用三角架拍摄时应调好水平仪,手持或肩扛拍摄时应随时调整寻像器中的水平状态。

准: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的画面起幅和落幅的焦点要准确、构图要准确,拍摄时注意跟焦点的技巧。摇画面时要按照落幅站好位置,再从起幅开始摇,这样既可以保证摇摄的速度均匀,又可以兼顾拍摄过程中的画面构图的准确性。

稳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的画面要保持稳定,不能摇晃,否则会给人一种头晕目眩的感受,从而造成心理的不安情绪。手持拍摄时应尽量在一个镜头中屏住呼吸或者让身体找一个依靠点和支撑点,尽量运用短焦距摄影镜头拍摄可减少摄影机的晃动。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也是基本功

匀: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摄影机的运动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用三角架拍摄时应调整好三角架的阻尼,手持拍摄时掌握好拍摄要领,运动的起步和停止要有加力和减力过程。 1.主体物在进出宣传片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2.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3.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每个镜头的停止时间长短不一,首先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观众的接受能力决定,其次还要考虑到画面构图等因素,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企业宣传片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近景、特写等镜头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无需很长的时间来读,所以需要的时间要短。

4.镜头组接的节奏把握是很难控制的,企业宣传片节奏除了通过演员精彩到位的表演,镜头恰到好处的转换和运动,音乐的配合,场景的时间空间变化等因素体现外,组接手段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严格掌握镜头的尺寸和数量,调整镜头顺序,去除冗杂的枝节才能完成。

我想问,怎么拍微电影?我们都是学生但是,我是学传媒编导的,需要哪些器材?怎么拍摄?重要的是人物的...

我不知道你想拍什么样的微电影,需要什么器材要看你拍摄什么场面,其实有时候一部高清的DV就够了,再买个好点的三角架,剧情需要再借上一部,来个双机位,这是最低要求了吧。

如果你要求高,成本就不小了,比如你要拍摄追逐场面,变换很多镜头你可能需要斯坦尼康,轨道之类的,这类器材一般学生买不起,只能租,后期的成本就要上千甚至上万,这对于一部小成本电影来讲真的不算什么。

我推荐一本书《101短片拍摄》(美)弗雷德里克.利维,这本书写的挺详细,也许有些地方针对的是国外的情况,不过大部分内容都挺有借鉴意义的,这个系列的书都是讲低成本制作短片电影的,个人觉得都很值得一看。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有什么不太对的地方我会改正,希望你能拍出好的作品,剧本的写作很重要,现在太缺乏好故事了。

学生微电影的拍摄方法?高中编导专业要拍一个为微电影 剪辑

从小的地方入手。不要企图去讲一个大的故事,刚开始练习讲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就可以。在拍摄方面多用近景中景,少用特写。摄像要注意五个字:稳、清、平、准、匀。

平,画面保持水平,垂直,不歪斜,可参考三脚架水平仪,地平线或垂直物体。

稳,镜头保持稳定,不抖动,可借助三脚架等支撑设备,若没有,则需要尽量保持身体稳定,控制身体运动的幅度。

匀,匀速,镜头运动过程中要保持匀速运动,不要急推或急拉,时快时慢,或拉风箱、刷墙。除非是特殊效果镜头,如强调动感等。

准,准确表达阐述内容,起落幅、曝光、聚焦、景深、白平衡等准确。保证颜色正确还原,画面明暗适宜,画面构图清晰。

清,清晰、清楚明白。画面主体清晰,详略得当。

度,时长,时间控制得当,基本要求为完整展示一个事物,起落幅与整个镜头有一定的时间长度,为后期剪辑考虑。

编导纪录片怎样拍摄

1.形象化的政论

苏联于1928年出版的 《西方的电影和我们的电影》一书中,卢那恰尔斯基回忆了列宁在1921年关于国际新闻片的口头指示。据卢氏说,列宁讲话内容是“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要有恰当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因此,列宁所说“形象化政论”仅指新闻片。后来,苏联纪录片理论家格黎格里耶夫等人把“形象化的政论”解释为列宁对纪录片的定义。此后,以讹传讹,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人们对纪录片的观念,并使纪录片选题、风格越来越刻板、僵化。

2.纪录片的体裁有几种

(1)有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展开一个广阔的面,通过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典型的连贯报道,宣传同一个中心主题或表现一种概貌。我们可以称之为“概述片”,如《大连漫游》、《西德印象》等。

(2)集中、突出地介绍一个典型单位,剖析某一个矛盾或解决、克服某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特写片”。如伊文思的《须德海》,及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放鹿》、《成渝铁路》、《深山养路工》、《向青石山要水》等,这是电视纪录片最常用的体裁。

(3)旅游片。是摄影机纪录下来的旅游见闻或地理、风光散记。它常常缺乏中心内容,更多的是即兴拍摄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场景,给观众一个概括的印象。一些优秀的风光片常常寓情于景,通过对风光、物产及人民生活的客观反映,寄托记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教育。比如伊文思的名作《早春》,我国优秀纪录片《在激流中》等。这一类影片对摄影和编辑、剪接技巧要求很高,不然会搞成枯燥无味的“大拼盘”。比较好的风光片还有南斯拉夫的《春》、《夏》,我国电视片《青岛》、《西藏见闻》、《瑶山行》也属这一类。

(4)集锦片。比如体育纪录片、舞台纪录片,以及介绍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等纪录片,其欣赏性、知识性较强,也不一定有鲜明、突出的中心内容。比如《首都节日的舞台》、《体操》、《邯郸陶瓷》等。

(5)专访片。它是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访问的摄影纪录。

3.纪录片的主线

主线就是贯穿纪录片的主要线索,它包括揭示矛盾、展示矛盾、形成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比如《清流满壮乡》、《向青石山要水》等纪录片都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围绕水利建设这个中心矛盾来展开影片的主题的。作为视觉形象的宣传教育形式,在抓住主线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安排贯穿全片的主要形象。它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体现主线的物体(如上述几部片子中的水)。主线的作用,在于使主题表现得更加鲜明、深刻,而且使影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但是不能把主线当作纪录片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有不少体裁的纪录片是无所谓主线的。

4.纪录片的细节

纪录片不一定有情节,但应该有细节。有了细节,可以使摄影主题深化,并且更生动形象。这种细节,是摄影记者从现实生活申抓取的,是依靠 “挑、等、抢”的采访摄影拍下来的,而不是由编导臆造、让人表演出来的。这种细节,不一定带有强烈的戏剧性、故事性,它常常是通过编辑、记者细心观察,抓住了拍摄对象具有鲜明特征和个性的典型行为、动作、表情,或者以物状人,从“物”上面追踪、探索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踪迹(纪录片《周总理的办公室》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种细节,常常不需要太泛的铺陈或过分的雕琢,而仅仅依靠一两个细腻的特写、近景即可奏效。

5.纪录片的悬念

“悬念”是纪录片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用通俗的话来表达,“悬念”就是“卖关子”。巧妙地运用“悬念”,有助于纪录片主线的展开和情节的形成。它集中、突出地提出矛盾,然后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使影片的主题逐步深化,使影片的结构跌宕起伏、层次分明。在《美的旋律》中,对著名的罗马尼亚女子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的出场安排,就是很好地利用这种“悬念”的作用。影片开始,用升格拍摄的慢镜头介绍了科马内奇来到中国,在机场上同中国女运动员一同步出机场的情景。随之,又用画片资料介绍了科马内奇在体坛上的光荣历程,从而使科马内奇在观众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人们都期待着要看一看这位两次获得奥林匹克体操世界冠军的优秀选手这次在上海国际体操邀请赛上又创造什么惊人的新成就。然而,此后一大段影片中,一直没有介绍科马内奇,只是在把女子体操项目全部介绍完了之后,才集中突出地表现科马内奇怎样带着脚伤,以顽强的毅力参加了团体赛,为罗马尼亚体操队争得了荣誉,从而使影片达到了高潮。

6.纪录片和新闻片子有哪些异同

纪录片与新闻片的特点,首先在于两者都不善于描写个人内心冲突,而只能通过人在其中生活的客观世界,及其周围的环境来表现人。

纪录片与新闻片的不同点在于:两者虽然都是反映真实的世界,但方法却不同。新闻片总是用一种简短的和客观的、中立的方式来反映能引起普遍关注的要闻时事,纪录片则不一定要客观,允许摄制人从不同的目的出发来处理素材,获得不同的效果。可以有不表明任何态度的画面报道,也可以是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或表露社会目的的作品。

新闻片,应当是报道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事实的,它一般只报道在某特定时间、环境中的一个片断,是事件的“横剖面”,恰是纪录片的任务。今天,新闻意味着是当天甚至几小时之内发生的事件,新闻电影由于创作上的复杂、缓慢,已远不能适应时效性要求,而被使用电子手段的电视新闻所代替。前美国CBS电视新闻主持人瓦尔特.克朗凯特说,电视新闻“是报道某件事的第一步,它是当天新闻的大概指标。但我们无法在短短半小时里,对了解世界的许多新闻作深入报道。”克朗凯特准确地说明了电视新闻——亦即今天的“新闻片”的任务。显然,纪录片的任务与此有很大不同。所谓“新闻纪录片”如果指对新闻事件作完整、详细、系统的解释性报道,在国际上是被称为“新闻专题报道的”,或者把新闻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样式。

7.纪录片有哪两种创作倾向

纪录片实践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创作倾向:一是现实主义的倾向,注重调查报告式地纪录现实:

二是造型的倾向,也可归纳到表现主义倾向中去。

应当说,任何纪录片,不论它的目的何在,都是倾向于表现现实的。但是,制作者又往往有造型的欲念。制作者造型的冲动使纪录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倾向,造型的欲念处在压倒一切的地位。

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分寸,不使造型的冲动达到促使你造假、虚构的地步。有些纪录片,加上了演员的表演,真假相伴,格调不一,失去了感人的力量。现实主义倾向要求克制追求形式美的冲动,宁取摄影、剪接上的朴素,而不雕琢。如伊文思谈他在比利时拍摄表现煤矿工人生活、斗争的《博里纳奇矿区》时说:“我们感到,使用任何一种将会妨碍我们直接地和忠实地把他们的痛苦告诉每一个观众的摄影风格,都将是对这些处在极端困苦条件下的人的侮辱。“

8.纪录片申解说词占有的地位

解说词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画面内容为基础,根据画面内容的发展而编写的。解说词的作用是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而不是画面的简单的重复。

一般说来,纪录片是先产生画面后产生解说(当然,这并不排斥我们在拟写拍摄提纲时,结合画面的设计,对解说词也做一个初步的设计。有些由历史资料编集而成的纪录片,甚至可以先写好解说,再剪辑画面)。但是,在最后正式创作解说词的时候,还是要先把画面编好,才能动笔。

因此,先有整个节目的结构,然后才能有解说词的结构。

解说的布局,是看画面内容发展的需要设置的,决不能脱离画面内容单独地进行解说的构思。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