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唐代边塞诗人及代表作品

边塞诗人是指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后诗极力刻画战士们将上战场时听到前军捷报的情景,有的诗则抒写了战士们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

唐代边塞诗人及代表作品,边塞诗人的梗?

边塞诗人是指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结局很悲惨。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

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其中有的诗写出了战士爱国的壮志豪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前诗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显示出身经百战,金甲磨穿的战士们誓扫楼兰的决心。后诗极力刻画战士们将上战场时听到前军捷报的情景,透露了他们更加振奋的心情。

有的诗则抒写了战士们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两诗都是写听乐曲引起愁思,善于融合情景。前诗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后诗借长城月夜的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是融情入景。这些诗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扩,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他的《出塞》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准确而真实地表达了士兵们共同的愿望:

希望国家将帅任用得人,边防巩固,使他们能够获得和平的生活。“秦时明月汉时关”两句,不仅意境高远,而且以自秦汉以来边塞战争连续不断、无数兵士不得生还的历史,引起人们无限的沉思。因此三、四两句所表示的愿望也就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反复吟味。

除上举七绝外,他的五古《代扶风主人答》写一个战士垂老还家的痛苦,情节颇似鲍照的《代东武吟》。其中“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尤其为殷番所称道。 他描写宫女、思妇的一些小诗,也很出色,如《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这里寒鸦背上带来的昭阳日影,梦后西宫夜宴的灯火,都交织着宫女们的希望和失望的心情。他正是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细微感觉中,揭示了宫女们悠长而深刻的内心痛苦。

《闺怨》诗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从当前的感受引起往事,以矛盾的心情表达怨思,更觉深刻宛转,体贴入微。此外如《芙蓉楼送辛渐》、《听流人水调子》等也是他的七绝名篇。 七言绝句亦源于民歌,魏晋之《行者歌》、《豫州歌》都是句句用韵的七言小诗。宋汤惠休的《秋思引》是最早的文人七言小诗,第三句已不用韵。梁陈北朝,作者渐多,萧纲的《夜望单飞雁》、魏收的《挟琴歌》、庾信的《代人伤往》都比较著名。隋无名氏《送别诗》,平仄已暗合规格。初唐偶作者颇多,但成就不高。

盛唐作者辈出,乐府唱词,也主要用绝句。而王昌龄对七绝用力最专,成就最高,后代称为“七绝圣手”。由于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善于概括和想象,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和谐宛转,民歌气息很浓。所以他写传统的主题,能令读者感到意味深长,光景常新。

李颀(生卒年不详),东川(四川三台)人。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尉。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生活。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朋友。 他的诗内容也比较多方面,边塞诗虽不很多,但成就却最为突出。《古意》一首说: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诗里写少年英勇豪侠,渴望立功的气概,虎虎如生。结尾听歌落泪的描写,在悲伤之中仍不失豪侠浪漫的气息。诗风在豪壮中略带苍凉。《古从军行》一篇,更是他边塞诗中的杰出代表作: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诗题是《古从军行》,诗中“玉门被遮”、“公主琵琶”、“蒲萄入汉”的故事,都出自《史记·大宛列传》,诗人显然是用托古讽今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中不仅对胡汉双方士兵怨恨战争的心情有真切的描绘,而且还尖锐地提出了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战争对谁有利的问题。结尾两句,尤其写得警辟深刻,动人心弦。这首诗思想的深刻、感情的沉痛、章法的整饬、音韵的宛转,都有近似高适之处。

李颀还有一些赠别朋友的诗,颇能刻画出朋友的独特性格。如写草圣张旭“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的兀傲狂放的形象,和杜甫《饮中

边塞诗人代表有哪些?

1、边塞诗人最有名的代表当属高适和岑参。另外还有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2、名词解释: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塞诗人:是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

3、产生原因: (1)由于边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2)有些文人向往边塞风光和塞外生活,有机会到边地漫游: (3)有些诗人对朝廷的穷兵黩武不满。

4、代表作品: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中国历史十大边塞将领?

匈奴、东胡、突厥、回鹘、蒙古、契丹、女真、鞑靼、鲜卑、羌、党项、乌苏、柔然、哈萨克这些马背上游牧民族 ,虽然文化水准不高但破坏力极强。数千年里,很多名将用尽一生抵挡这些异族铁骑的入侵,守护着华夏文明的渊源传承。今天盘点下最厉害的10位骑兵将领!

一、 李牧(战国)

战国时期,匈奴趁中原诸侯争霸,在北方千里边塞肆虐抢夺,如入无人之境。李牧是战国唯一防御外族入侵的将领,他带领的赵国骑兵是连秦国都惧怕三分的王者之师。北上雁门未尝一败。

公元前244年,再次大举南下的匈奴人不知道他们将有来无回。李牧此战全歼10万匈奴骑兵,只剩单于带领十几名随从仓皇逃窜。李牧毕其功于一役,自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二、 卫青(汉朝)

许多人轻视卫青,是因他与汉武帝的“裙带”关系。李广迷路误期被他责罚后自杀,李广的小儿子报复他后又被霍去病射杀。但卫青没做错什么,正是这个奴隶出身的将军让大汉开始扬眉吐气。

公元前129年,汉朝第一次反击匈奴,三路大军连遭惨败,惟独卫青成功歼敌8百人。之后的河套会战与漠南会战,卫青两次奇袭匈奴主力。漠北会战更是击溃匈奴单于主力。他终结了大汉纳贡、和亲的耻辱。

三、霍去病(汉朝)

他简直是为骑兵而生,有着与年纪不符的自傲与张狂。只活了24岁的他,让匈奴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17岁率800骑兵斩杀匈奴2000多。19岁河西之战歼敌4万多,同年迫使浑邪王率4万匈奴降汉。23岁率5万骑兵击杀匈奴7万人,封狼居胥后一直追杀到贝加尔湖,使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四、陈庆之(南朝,粱)

他是陪梁武帝下棋的文官,身体羸弱连弓都拉不开,却创造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的神话战绩。

公元527年,面对涡阳城15万北魏援军,陈庆之率200轻骑连夜突袭,迫使北魏连筑十三座营垒防守。他连克四座营垒后梁军乘势追击,北魏全军覆没。

公元529年,陈庆之受命率7千骑兵,护送北海王回北魏争夺帝位。在北魏境内140天,大小激战47次,攻城32座,斩杀魏兵10多万,击退兵数30万。而他的7千骑兵几乎没有损伤。

五、 李靖(唐朝)

大唐开朝是屈辱的。李世民登基时,突厥颉利可汗率20万大军几乎攻到长安城下。太宗许以金帛财物,表示臣服,颉利才领兵而退,这便是“渭水之盟”。

公元630年,李靖率3千精骑攻入定襄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次月率1万精骑,携带20天军粮进军阴山,杀敌1万,俘虏十几万,生擒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64岁高龄率军远征吐谷浑,血战两月,灭掉吐谷浑。

六、王忠嗣(唐朝)

8岁时父亲战死,唐玄宗收养并赐名忠嗣。18岁率300骑兵奇袭吐蕃斩杀千人。之后漠北灭契丹,萨河内山灭突厥,积石山败吐蕃,让河西所有的战略要地重回大唐。

40岁身挂四镇节度使将印,手握30万精锐军队。因拒绝唐玄宗攻打石堡城的旨意而被贬,不久后暴死。同年,唐朝牺牲数万兵士攻下石堡城,最终却因无法守御而放弃。6年后安禄山造反,大唐的黄金时代就此终结。

七、狄青(北宋)

孱弱而又富庶的宋朝,在游牧民族充血的眼睛里是一头超级肥猪!西夏建国后,党项骑兵肆虐千里秦川,文臣掣肘的宋朝军队一败再败。

狄青的出现,稳定了战局。他面有刺字而佩戴着面具,每战披头散发,所向披靡。大小25战未尝一败,西夏精锐铁骑一听到他的名字望风而逃。广西依智高作乱,狄青率军一战铲平。后遭欧阳修等文官的弹劾,罢黜不到半年抑郁而死。

八、岳飞(南宋)

岳飞庙清朝时被拆了,但《满江红》却流传下来。岳庙前跪的四个人不过是替罪羊,他想的是收复失地,保护百姓免遭异族残杀,然而却威胁到大宋皇帝的宝座。杀他的罪名也只能是莫须有。

宋朝的骑兵之孱弱是历代王朝之最,幽云十六州的丢失让宋朝的马匹供应很差,岳家军的战马基本都是缴获金兵的。战郾城,大破王牌骑兵部队铁浮图。战颍昌,再破女真13万大军,还我山河的豪情却被12道金牌化为乌有。

九、徐达(明朝)

刘福通被蒙古骑兵击灭了,韩山童被蒙古骑兵击灭了。蒙元的统治者自信地认为,只要他们跨上战马便能拥有世界。是徐达开创了历史上南方统一北方的先河,敲响蒙古帝国的丧钟。

公元1368年,徐达率25万大军攻陷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在太原,他率军夜袭斩杀10万蒙古精骑。在定西兰儿峪,他打得蒙古第一猛将丢下部队,带着老婆孩子仓皇逃窜。徐达先后消灭蒙古骑兵近20万。

十、李成粱(明朝)

李成粱很能打,史书上说他的战功“二百年未有”。但是他将“围而不剿,以寇养兵”的套路玩的炉火纯青。大明亡朝,他“功不可没”。

他打造的辽东骑兵是明朝后期最强悍的骑兵部队,在他的敲打下,东北游牧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状态。平灭女真时,他玩“以寇养兵”放过了努尔哈赤。这只弱猫在李成粱死后,化成了一只猛虎涌出了白山黑水,拉开明亡清兴纷乱六十年。

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盛唐时期杰出诗人岑参、高适,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还有王昌龄、李颀也是有名的边塞诗派诗人

边塞诗有什么特点?

什么叫边塞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叫边塞,一言以蔽之,边塞就是边疆。那么,首先要有国家,才能有边疆,按照这个概念,从公元前21世纪起,夏王朝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始,就有了边疆。

到西周,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国家政权越来越稳固,疆域的划分也更加清晰,《诗经·小雅·六月》云: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可见,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把边疆意识与文学乡结合了。

边塞诗的起源

一般认为,边塞诗发展于汉魏时期,到唐朝为巅峰时期,但是我们前面说了,在《诗经》中已经有一些以边塞为题的诗歌传唱,所以至远,我们可以把边塞诗的起源定位到西周。所以说,边塞诗的起源是有一定争议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不能把边塞诗归于有唐一朝。

边塞诗的特点

咱们知道了边塞的定义,那么边塞诗就顾名思义了,就是对边塞生活、风光的艺术反应,这里面内容可就丰富了。

对戍守边疆的战士来说,表达他们心中的乡愁,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这些战士的家人来说,表达他们的离别之苦,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曾有无数诗人涌现出来,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说“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也有无数诗人挺身而出,表达对穷兵黩武的不满,说“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战争来临时,有视死如归的豪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结束了,有战争残酷的悲情“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和中原比起来,边塞有着奇异的风光,也不免让人诗情冲云霄,于是就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于是就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于是就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总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原因到了边塞,所感受到的情感也不一样,建功去的,则喜,流放被的,则悲;盛世去的,则高昂,衰世去的,则低沉……

有不同的情感,也有不同的风光,也有不同的民风,有褒有贬,内容非常丰富。

唐朝边塞诗

人们容易把边塞诗和唐朝画上等号,主要原因是唐朝是诗歌的巅峰时期,更是边塞诗的黄金时期,从盛唐到晚唐,国家由盛而衰,边塞诗的情感也从高昂转为低沉,更有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这样足以开宗立派的边塞诗人,可以说有唐一朝,能写的边塞诗内容已经写尽了。

你看,同为边塞诗,在唐朝不同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完全不一样——

初唐是萌芽,这时期的边塞诗,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劲,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盛唐是巅峰,这时期的边塞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只属于那个时代的自信,王昌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到了中晚唐,再也没有最初的那股莽劲,也没有盛世的那种恢弘,更多的是凄凉,如“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盛唐的边塞诗其实也有忧愁,也有备份,但即便如此,其中蕴含着的力量都是积极向上的,因为国家强盛,带给人民融入到骨子里的骄傲,到了中晚唐,国家衰败了,骄傲和自信也就随着帝国的倾塌,消散了。

什么是边塞诗?

在唐代中前期,有一批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人,其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蔚为大观,被后人称之为“边塞诗派”,这些诗人被后人称为“边塞诗人”。

边塞诗人中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王维、高适、岑参等,以高适和岑参最具代表性,合称“高岑”。代表作: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塞下曲》,李颀的《古从军行》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