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唐代的山水田园的代表作品

赞美农村美丽风景归隐田园的诗句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唐代的山水田园的代表作品,孟浩然归园田居?

赞美农村美丽风景归隐田园的诗句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

孟浩然是陶渊明的追随者,然他们的诗词各有不同

1、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都为辞官归隐后所作,表现了诗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语言纯朴自然,意境高远拔俗; 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

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

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2、孟浩然: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其田园诗多是因政治上困顿失意所作,风格冲淡自然、不事雕饰,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多表现山水田园间隐居的逸兴或羁旅行役的心情;范成大的田园诗为退隐石湖的十年中所作,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其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

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擅长写田园诗歌,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见长,但两人之间也有所不同。

孟诗随有大自然清新宁静之美,却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闲适、超尘绝俗的意境,常含佛理。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品评二人时,称赞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而王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孟浩然的诗我们还可以读出味来,而王维的诗却是“空”,渗透着禅理。

孟浩然田园诗词

1、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主要是平和清淡自然。

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7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再如《过故人庄》这首诗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就把一个环境幽美的田家生活情景描写得朴实自然,形象逼真,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

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春晓时自己的感受,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美好春光。

③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

如《宿建德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总体来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从初唐盛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表现了生活,并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

2、诗人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世。

3、附录几首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①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②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③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④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陶渊明田园诗对唐代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什么影响

一、陶诗之源――平淡与自然 1.陶渊明的开创 (1)田园题材的开创。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

田园诗不仅描写了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而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农事活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的写出了躬耕之苦乐。

其实在陶渊明以前,就已经有一些文人开始归隐山水,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等人,但都未能开创出田园诗这一题材,究其原因是因为阮籍等人所处的正始时期,由于司马氏父子大肆诛杀异己,造成社会动荡,使得诗人们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因此,这些诗人隐居山水之间的主要目的是逃避迫害,借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个人的忧愤,因此不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体会田园乐趣。

如阮籍的“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等诗句传达出的是一种苦闷和孤独的情绪,读者从中体会到的是诗人忧伤的感情,而非隐居山水的闲适乐趣。

陶渊明所处的东晋较正始时期则比较安定。

他生性洒脱恬淡,醇厚善良,不仅在诗中表现田园风光的优美,更展现了自己与农民交往的田园生活及自身躬耕的生活体验。

如《时运》中的“山涤馀霭,争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描写了在一个明媚的清晨,山风拂去天边的雾霭,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移居》中的“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写自己与邻居在一起谈论文章的情景,这种率真的交往令人羡慕。

对于农事活动的亲身体验是其田园诗中最为可贵的部分,如《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完全是作者亲身劳作一天的写照,从清晨劳作到傍晚归家,实情实景,生动逼真。

在南山下开辟出一亩田地,种上些许新鲜的豆苗,清晨伴着初升的太阳,在凉爽的晨风中去整理田地,傍晚则扛着锄头,载着一路的月光回家。

在回家的小路两旁长满了茂盛的草木植物,植物上的露水沾湿了衣裳,其实沾湿了衣裳并不让我觉得可惜,重要的是自己并没有违背自己天真的愿望和本真的性情。

身体力行的参加农耕并用诗歌写出自己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

因此,是时代亦是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使陶渊明能够开创出田园诗这一题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音韵和谐,白描写意。

陶渊明的诗歌能吸取晋人讲求对偶、声色、辞采的特点,化为浑融一体的意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对仗工整,却没有西晋时期雕琢对砌的感觉,原因是诗人用白描的方式和朴素的语言去写景物,完全出自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于是在这些自然罗列的景物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错落排列的宅屋,前后栽满柳树和桃树,错落中的人家升起了袅袅的炊烟,狗儿偶尔在巷子中吠几声,公鸡也在桑树边鸣叫。

“前人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亦指其造语精致,善于体物而又不见雕琢之迹”。

�①如“中下贮清荫”的“贮”字,把人在树荫下乘凉所体会到的清凉之感具体化了,仅这一个字,就把那种清凉之感表现的那样强烈,好像这一方清凉像水似的源源不断,似乎可以用手去触摸一样;“日月掷人去”中的“掷”字,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人生应当及时勉励的道理。

(3)比兴与象征。

陶渊明的诗以寓意为主,但与前人不同的是,他并不是以纯粹的说理为主,他能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带有象征含义的意中之景,又是日常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写日暮天晴,春风微拂,美人酣歌。

这是实有之景;云间月和叶中花则是带有象征含义的意中之景。

皎洁的明月和繁茂的花朵虽然美好,但却不能持久,预示着人生美好欢畅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停云》写寂寞思友的心情。

此诗吸取诗经的表现特点,以四言句式为主,抒写自己值此阴雨��,春园繁荣之时渴求知己的心情。

断断续续的小雨,��蔼蔼的天气增添了心头的寂寞惆怅,而庭院树枝的燕子都可以互相以鸣叫相唱和,更加深了自己思念良朋的念想。

陶渊明融兴寄于自然美,使陶诗形成了鲜明的独特个性。

2.王维、孟浩然对陶诗的继承 “盛唐时大量出现的山水诗大多表现出一种‘牧歌式’恬淡、自适的田园情趣,而这正是由于诗人们对陶渊明的追慕,以及隐逸风气的盛行。

其中以孟浩然和王维最具代表。

李唐开国以来,皇室隐士多有礼遇,经常嘉奖或封赏,以便笼络人心,点缀太平,以示‘天下归心’。

因此隐者在唐代诗人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这种崇尚隐逸的风气,自然会引起对‘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的追慕”。

�②从追慕陶的隐逸之志,继而欣赏他表现田园情趣的诗歌。

孟浩然的“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李公园卧疾》)。

正是代表当时诗人对陶诗中流露的田园情趣的赏爱又欣慕的态度。

王维和孟浩然不仅仿陶渊明写田园诗,也将陶诗中恬淡、自适的情趣融汇在他们的山水诗篇里。

尽管他们都效法陶渊明,各依其个性及生活条件,对陶诗各自有所得,他们的艺术面貌也各有特色,但在诗中呈现的山水画面里,蕴含着各自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这一点上,都和陶渊明一致。

(1)孟浩然。

多量创作与田园情趣合流的山水诗人中,当首推孟浩然。

孟浩然也颇以个人的隐逸自许。

从他的“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黄人。

”(《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

可看出,他除自觉效法陶渊明,同时也学陶渊明写田园诗。

孟浩然一生未仕,因此在他的诗中洋溢着一种潇洒旷达,清新闲适的生活情趣。

如名作《过故人庄》,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青翠的树木栽种在乡村小路的两边,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青山,相熟的故人热情的邀请“我”去家里做客,有浊酒,有农家饭,面对着美好的景色,相互举杯对饮,闲话农事,并且约定等到下一年的重阳节,还要来观赏菊花。

因为整首诗描写的是生活中的点滴,所以令人感到亲切。

再如他的另一首诗《采樵作》中的“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与陶渊明的“带月荷锄归”相似,都表现了一种“日入而息”的生活情调。

期中流露出的恬淡自适,显然源自陶诗。

孟浩然继承的更多的是陶诗中的闲适乐趣,以及自身对于农村田园的享受。

(2)王维。

真正把田园情趣合流的山水诗带至最成熟阶段的还是王维。

王维大半生都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较孟浩然的随处漫游,他的生活则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在他的山水诗中,也经常流露出一份田园情趣。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样,都洋溢着宁静和安详。

再如另一首《归嵩山》“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在其中不难发现一些陶诗的气息。

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暮禽相与还”所表达的是同样的“归意”,王维主要继承了陶诗里的那种宁静自得的气质。

二、王、孟之流――兴象兼备与以禅入诗 1.兴象玲珑,色彩秀逸 (1)明净的诗境。

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全诗按顺序写来,看似平淡,但在平淡中却用“绿树”、“青山”、“场圃”、“桑麻”、“菊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色彩斑斓的春景图。

在孟浩然的一生中,漫游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孟浩然不仅善于开掘自然之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

他常以敏锐的眼光捕捉那些典型的兴象,刻画入微,曲尽其妙。

“他写大雪便说‘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他写洞庭湖,便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南亭夏景则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大自然在他的诗中呈现的是一种清幽雅淡之美。

虽然孟诗在总体上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淡雅的色彩,但与陶渊明的相比,在形象的描写上却更加细致,更加注重色彩和细微感受的捕捉。

(2)对王维来说,其山水田园诗不仅写的恬淡宁静,更重要的是诗歌中浓郁的色彩效果。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视觉形象:“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奉寄韦太守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潺潺的白水、新鲜结出的红桃、天空下连延的衰草、稀稀落落的疏桐、水田中飞起又落下的白鹭、树枝上婉转鸣啼的黄鹂,读这些诗句,的确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他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江湖白、天地青、白石出、红叶稀,使人读罢诗句后如同处在一幅色彩鲜明的水墨画中一般。

王维以他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富于神韵。

六朝和唐朝的山水诗的差异?

魏晋六朝人写山水诗并不是纯粹写山水,而是从山水自然过渡到哲理;唐朝人写山水往往从山水自然过渡到感情。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代更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广博,形式多样,有边塞诗、咏史诗、赠别诗、田园诗、山水诗等,诗人们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完美融合,创作了不可胜数的传世之作,在艺术上达到顶峰。其中,山水诗贯穿唐代各个时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如王绩的《野望》、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柳宗元的《江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这些诗在审美意境上大体类似,但又有差异,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初、盛、中、晚唐的山水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营构上也各有特色:初唐山水诗承袭齐梁诗风余韵,比六朝山水诗更注重情、理、景的融合,情、理越来越退到景的背后,与六朝山水诗意境的幽僻、内敛、柔弱相比,初唐山水意境显得明朗、外向,充满生机。诗歌创作内容扩大,从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楼台转向了广阔的江山,推动了山水诗的发展,吟颂出质朴的自然山水,如王绩的明丽细微、卢照邻的壮阔灵动。盛唐山水诗呈现出自然平淡、亲切而悠然神远的特征,如李白的物我两忘、洒脱天然,王维的空灵寂静和孟浩然的疏朗清明。在他们的山水诗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高昂的生活情趣。自然山水作为一种具有情感的存在,与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中唐诗人不再有盛唐诗人那种浪漫豪放气质及博大的胸襟抱负,取而代之的是苦闷和彷徨,在山水诗创作上,也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转为在山水中排解沉重的心绪,使山水诗也染上了诗人的失意和无奈,诗作更多的呈现出冷清孤寂的意境。如柳宗元的自肆忧伤,韦应物的冷清闲雅,白居易的沉郁顿挫。晚唐的社会笼罩着夕阳迟暮的气氛,长期离乱的生活积淀形成诗人失落的情绪,加之荒凉意象的感染,形成感伤的山水基调。本文着重研究初、盛、中、晚唐的山水诗审美意境的流变,并对四个时期代表诗人的诗风、诗意进行分析鉴赏,见微知著,还原山水诗的价值和魅力。

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关于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有:

1.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出自唐代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出自唐代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有哪些诗派?

山水田园诗

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盛唐边塞诗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

新乐府运动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学习汉乐府诗的优点,提倡关注社会,“缘事而发”,言辞通俗流畅。

韩孟派

以韩愈、孟郊、李贺等为代表。追求立意奇绝,文字新巧。

咏史诗

以刘禹锡、李商隐为代表。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写出了人是变化的,而自然景物是亘古不变的。

岑参是唐代杰出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其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村居是山水田园诗吗?

其实大可不必分的如此明白。特别是在唐朝,山水诗田园诗已经结合在一起了。田园诗是陶渊明所创,山水诗是谢灵运开始写。他们都是南北朝时候的人。两种诗虽有区别,但在表达的感情其实差不多,都是借外在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而然田园诗也就和山水诗和在一起了。而且本来就是田园在山水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