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绘画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为什么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所以要说它是中国山水画的典范一点也不为过。...

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绘画题材?

中国古代绘画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简称“中国画”、“国画”。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古代绘画一般指我国封建社会以前各个社会的绘画,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漫长的数千年文明进程遗留给我们的绘画遗迹。

中文名

中国古代绘画

简称

“中国画”、“国画”

强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题材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为什么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古代山水画的典范?

山水画作为传统中国画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发展到北宋时期是第一个高峰,而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就是他的《溪山行旅图》,所以要说它是中国山水画的典范一点也不为过。

《溪山行旅图》是一幅绢本水墨画,描绘的是一队远途跋涉的商旅行进在崇山峻岭中的场景。《溪山行旅图》刻画的是典型的北国风光,山体巍峨、气势雄浑,树茂林密、壮美苍莽。

技法上《溪山行旅图》堪称山水画勾、皴、点、染的典范。范宽以他裘劲雄强的笔力勾勒出山体轮廓和苍树巨岩,再以他擅长的雨点皴塑造出山体的阴阳向背和凌潇苍茫的质感,辅之以层层积墨的皴染衬托出山势的险峻陡峭,最后用浓墨重笔点出繁茂苍翠的密林,给人一种天广地阔、高山仰止的整体效果。

构图上《溪山行旅图》以一面高耸于天地间的山体立在画面的正中央,给人以顶天立地的震撼感。画家在画面右上处,于山岩缝隙间留一线飞白,简洁扼要地画出了飞流直下的瀑布,为壮阔严实的山体带来了勃勃生机。画面下部为近景,巨石横立、苍树交杂,却又繁而不乱;行走在郁郁山林间的一队商旅,驴马货担、主仆动态,丝毫毕现、生动传神,却又毫不突兀,隐于茫茫山水间,似乎更增添了巍巍山仑的幽深静谧、雄逸凝重。

整体上《溪山行旅图》中塑造了一种纪念碑式的崇高壮阔的气势,在细致入微的写实描绘中又保持了整体的雄浑大气,在老辣苍劲的用笔和深重华滋的用墨中,又不失生动雅致。《溪山行旅图》是中国山水画经典中的经典,后人学习的典范。

什么样的山水画适合挂客厅?

客厅我不建议挂山水画,因为山水画应该在政府机关挂。

我们看到历史上许多衙门里边或者皇宫里面两种画比较多。一种是大海,一种是山水。这预示着江山是皇家的。

家里面的客厅挂画,有几点要求:

第一,看主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大学教授当然是挂与文化关系密切的,有内涵的画。如,《四季荷花》,展示荷花的生长过程,说明生生不息的道理。

第二,企业家,尤其是青年企业家,有人说,要挂奋斗的画,错!,奋斗的画挂到办公室去,家里是休息的地方,是温馨的,是想趟就趟,想坐就坐,是不讲究,不装样子的地方,要挂荷花,竹子,牡丹等。

第三,建议根据你的职业,年龄,爱好,抱负选择画作。年龄大的,可挂《松鹤图》或《双和图》(荷花与鹤)。一家有老有少,挂荷花,夫妻两人挂《和合图》(和合二仙),青年学生,挂影响气质的画,孩子多,挂知识性,趣味性浓的画。

第四,各阶层通用的,最好是荷花。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和为贵”,无论个人,家庭,社会团体都希望和谐同心,和睦相处。家和才能万事兴。

前几年,曾经进入一些误区。许多山水画千篇一律,三面是山,形成一个太师椅,前面是水,肥水不能外流,文化水平之凹,俗不可耐。

其实,这样对家庭,个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山势雄伟,给人一个压抑感,各方面的水流,流向沙发。主人坐在沙发上,后背“凹凉凹凉”的。无论从风水上,还是从寓意上都不可取。

我们不是迷信,因为,国画除了观赏性,还是一种暗示,就像我们现在的祝福语,好的,正能量的,给人知识和力量,让人愉悦。在家里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悠闲的,祥和的环境。

关于山水画,能不能在客厅挂?需要探讨。但不是前几年流行的那种“俗画”,“行画”。那种画既无品位,又缺内涵,相信有的朋友能够创作出适用的三水画,但不是前几年流行的那种“铜臭”画。

一家之言,难免有局限性,欢迎朋友们友好交流,共同进步!

山水画古称?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终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目前存世最早的画作是朝的?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所作,是现存最早的画作。

这幅画作历史悠久,多被宫内收藏,目前是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绘画馆之中。

《游春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隋朝著名画家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在隋朝以前,许多画家都无法绘画出精妙的山水画,大多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山水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但是在《游春图》这幅画中,作者展子虔却完美的展现了山水与人物的关系,可见绘画功力之深厚。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喜欢亲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文化正是这样一种载体,从这种情态中,可以或稳或显的透谢出中国古代画家的灵魂:那是追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审美情操,艺术思想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天一合一”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热爱生命又超越生命的哲学存在,是一种在大自然意识观照下的生命形态。它反映了古代画家对主体生命的重视、反思、和探索,尤其是对天与人的奥秘做出了许多哲学性的思考。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尤其是山水画创作中,他们更注重“天人合一”的意境,他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注重象外之象,境外之境,如王维论吴道子的画:“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洁得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北宋画家郭熙将这种“天人合一”的“得之于象外”的画境提练成一个“远”字: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

后来,北宋画家韩拙又补充了“阔远”“迷远”“幽远”。这种“远的画境,就是让人融入自然之中,将人的心灵牵向遥远,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冥合境界。这是一种从“技”到“道”的艺术信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