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文征明小楷代表作品高清

这四位先贤中只有文征明和唐伯虎与官场有关系,文征明《横塘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文征明书画造诣全面。唐寅《杏林仕女图》(沈阳博物馆藏)唐伯虎书画造诣亦全面,唐伯虎书法师承赵孟頫,文征明、唐伯虎在题画时常题自作诗。...

文征明小楷代表作品高清,唐伯虎和文徵明谁的成就高?

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史料记载当时苏州有画家150余人,占明代画家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画派。苏州史称“吴门”,作为有共同地区特征的画家群形成了“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领袖是沈周,连同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为“吴门四家”。这四位先贤中只有文征明和唐伯虎与官场有关系。1498年,文征明、唐伯虎二人应试于应天府,文征明出师不利,而唐伯虎为乡试第一,故有唐解元之称。1499年,唐伯虎因科场案下狱,被罢黜为吏。文征明曾七试均不中,1523年由他人推荐以贡生进京,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四年后,经文征明多次上疏乞归,始得致仕。对官场而言只是少了两个官吏,然就书坛画坛却多了两位巨擘,二人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到书画艺术之中。

文征明《横塘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书画造诣全面,山水属江南山水画派,致力于学习赵孟頫、王蒙、吴镇,融会变通,自成一路。人物画师法李公麟,笔法工细流畅。花鸟画近师沈周,远法元人,风骨秀逸。文征明书法功底深厚,兼工篆、隶、楷、行、草各体,直至晚年八十岁以后仍能作蝇头小楷,与祝枝山、王宠有“吴门三家”之称,书法史称“吴门派”,其主力大都来自文氏一支,流风余韵,传布广远,其影响延续到有清一代。

唐寅《杏林仕女图》(沈阳博物馆藏)

唐伯虎书画造诣亦全面,山水属北方山水画派,致力于李唐、刘松年、马远的“院体”传统,并吸取“元代四家”水墨浅绛法,自创一派。人物画多描写仕女生活与历史故事,造型优美,风格洒脱。花鸟画兼有工笔与水墨写意,有元人遗韵。唐伯虎书法师承赵孟頫,柔美妩媚。

文征明、唐伯虎在题画时常题自作诗,二人均为诗、书、画三绝。由此可见文征明与唐伯虎的艺术成就都很高。

他的行书怎么样?

钟繇楷书《宣示表》(点击放大)

大家好!我是魅影手写,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钟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颖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宣示表》 故宫博物院藏

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相传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部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 18行。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如赵孟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更具历史意义的是,此帖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因此,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

因其楷中有行,故其行书也会不错。

为什么初学者不写文征明的小楷?

我觉得看你学习的阶段与目的,文氏小楷不俗,可学,也易上手,但是用笔技巧和章法上稍显单调,就我了解到的初学者学习文氏小楷会导致的不良结果有两个:

1.技法不全面,特别是笔法

2.容易把文氏的清雅写成了熟俗

我觉得对于喜欢文氏小楷的初学者,比较可取的道路是,当你上溯晋唐把各种基本的,源头的东西搞清楚之后,再回过头来写文徵明小楷,其实很容易。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对书法的认识肯定会深入,审美的倾向也许会变化。我本来是很喜欢写经体的,但现在好久没临过灵飞经之流了,有限的时间我更多会放在鍾王小楷上。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写一手漂亮的文氏小楷,只学文徵明问题也不是很大。个人觉得文徵明的小楷越到晚年越雅,越值得看,特别是八十多岁的作品,也许是因为年老,目力腕力皆不比年轻时,作品竟然略显的有些生涩的感觉,但是功夫又在那里,所以我大体对文徵明晚期的小楷的感觉是那种,有精湛技艺却无意强调的那种超脱感。

毛笔字中楷和小楷?

针对这个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小楷、中楷、大楷、榜书,包括水写地书,以及各种书体、字体,我全都练,经常交替进行。

我从小开始练毛笔书法,并且从事书法教学课题研究多年,实验证明,相比之下,小楷最容易练的,它和硬笔书法完全是一个训练模式,只是笔不同罢了。其次是中楷,再次是大楷和榜书。也就是说,字体越大,训练难度也就越大。

单就中楷而言,其字体规格,相当于把小楷适当放大一至两倍,彼此之间,笔法、字法有相通之处。但是,由于中楷笔的形状,及其性能特点,与小楷笔性能差异较大,于是,当写中楷字的时候,行笔节奏与速度,放慢了一点儿,同时,笔画与线条稍微加粗了一些,这样一来,中楷字体变得很沉稳,似乎没有小楷灵动活脱了。当然与字体风格有直接关系。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例如,小楷属于实用性较强的书法类型,多用于写奏折、抄经文、信札、题跋等手稿,所以,自然、活脱、娟秀,并且书写速度比较快,这是小楷一大突出特点。而中楷,则多用于碑碣、墓志铭文书丹,本身应用环节与领域具有特殊性,故而带有一定局限性,要求肃雅、庄重、严谨,不允许过于活氛,尤其是唐楷,馆阁体意味十分浓郁,也因此,中楷写法与小楷写法略微有所不一。

△图为我写的小楷《心经》局部

我写的这幅《心经》,专用纸上格是3厘米,写出来的字足有2厘米多,显然,比一般小楷字体大很多,实际上这个近似于中楷字体了。但是,我在书写时依然是按小楷技法写的,只不过是稍微放大了一点点。因为,我的想法是,这个内容是经文,尽量用写经体来表现内涵。假如,写的是一篇别的文句内容,我就不一定用写经体这种风格了。

小楷,在笔法技巧上,以及训练方式等方面,比中楷或大楷好掌握多了。理由是:

其一,小楷字体小。字大小1厘米左右。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运笔书写动作,以及训练科目、程序与步骤和练习用具等,初始练习阶段是一样的,都用铅笔、拷贝纸练,只是中后期换作小毛笔练。

所以说,小楷书法与硬笔书法的区别,只是笔不同罢了。如图:

△图为毛笔小楷执笔法

△图为硬笔执笔法

其二,小楷容易学。练小楷宜采用《潘氏分步摹临法》,这是一种新型书写技艺训练模式,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相当于书法训练操作规程。易操作、效果好、周期短、不反弹,避免走错路、走弯路,并且没有不良反应,不留“后遗症”。同等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功效与传统老套程式一一对临法(照着字帖写)相比之下,是它对临法的十倍以上。

正规的训练套路是,如图: 一般情况下,按正常规范的套路进行的话,全程训练周期,大约三个月左右,约80小时,即可以达到熟练程度。如果有条件的话,由我亲自指导练,时间会大大缩短,约50小时左右。因为,这一套训练方法,是我独创的私家秘笈,目前,尚未向社会公开推广使用。

下面,我把练习方法概要介绍一下:

首先,参考前面的执笔法示意图,确定好执笔方法,重点调整好指法分布,指头千万不能用力捏笔,也不要使劲儿按笔尖写,应保持自然松驰状态。

然后,练熟运笔动作。可以作一些练习指法运动技巧的小科目,比如,画写圆圈、直线、曲线……达到运笔灵活自如,笔尖轻着纸面,书写速很快,得心应手、纵横任意,没有障碍感,即为用笔正确。

注意,初始练习小楷指法、笔法、笔画,必须先用毛笔蘸清水,在细腻的水写纸上进行,感觉到技术要领熟练了,再改用蘸墨汁在熟宣纸上练。千万不要直接蘸墨汁练习,更不要直接临帖!

切记,小楷用笔很有讲究的,与中楷、大楷不一样。比如,蘸清水、蘸墨汁,只需用尖部沿着水池边缘探进三四毫米吸一点水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将笔锋全都浸入水中让笔肚吸饱,特殊笔情况除外。正确的蘸水方法,如图:

其次,关于临帖。千万不要照着字帖写。必须先用摹写法熟悉笔法、笔画、字形结构,待觉得技法熟练了,然后,再变成临写法,精研细节,提高质量与效率。如图:

△图为先用铅笔摹临

△图为再换用毛笔摹临

以上是我的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初学书法的朋友有所帮助。喜欢练习小楷的朋友,可与我联系。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会有惊喜。谢谢支持!

汉汲黯传小楷多少字?

赵孟頫 《汉汲黯传》册(传) 小楷,纸本,乌丝栏 17.6×17.4cm×10 1320年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先后经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李宗孔(1618-1701)、卞永誉(1645-1712)、安岐、钱维乔(1739-1806)、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1833-1899)孙孟延父子、斐景福(1854-1936)递藏。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1541)跋,时年72岁,项元汴万历三年(1575)跋,编为宗字号,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1873)跋,鲍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1899)跋。《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

赵孟頫与文征明哪个的行书好?

1、赵孟頫与文征明的行书各有特色 难分伯仲。

2、赵孟頫行书特点,笔路清楚,起笔,运笔,收笔都有交代。使学者易懂易学,其字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其点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笔圆架方,流动带行。而文徵明的行书特点是,宽展舒和,结字平整,方正,中规入失巨,同时也不失宽展舒和,它主要表现在撇捺的舒展开。放中有敛,是结字上放纵中紧敛。讲究意连,行书之中笔画之间章丝连接不多,讲究笔画之间的左顾右盼,看起来是断开的,但相互之间气韵是相通。还有疏密有致,向背成势,揖让避就,款侧互倚,长短不一,大小相杂,行而兼草,避免雷同等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