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周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流行音乐或被人们传唱的小调有哪些?前一时期汉族音乐是主要的音乐成份。后一时期经过历史上空前的中外各族音乐大交流而达到了歌舞音乐的峰巅:汉就承袭了秦创立的乐府机构,又请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创作诗赋、歌词”...

周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流行音乐或被人们传唱的小调有哪些?

看到这个没有人回答~之前在搜狗问问上看到不错的答案,所以摘录如下:

在初民的原始狩猎与祭祀等活动中,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歌,也揭开了五音汇聚的音乐史页。经数千年的发展演进,中国音乐始终向世界敞着开放的胸怀,始终激发出自由和真切的呐喊,吞吐吸纳,借鉴融会,共构成七彩缤纷的中华乐章。

【钟鼓之乐(前16世纪—前221)】

这一段历史长达一千三百年左右,跨越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一中国。它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商代,西周以后则属后期。这两个时期既有共同之处,即以“钟鼓之乐”为主,又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周族的文化本不及商,其文化技术均取之于商。周灭商以后,在商的中心地区分封了卫国,而没有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商地去。周的音乐,也就是岐周(今陕西关中一带)的本土音乐,即是其原有的音乐。大约是出于笼络人心,缓和氏族矛盾的目的,周人往往自称“夏人”,后来因为“夏”、“雅”两个字那时读音一样,习惯上便把周人的所谓“夏”写成了“雅”(这至少有利于把前后相差好几百年的两个“夏”相区别)。所以“雅言”就是周地的语言(音);“雅诗”(《诗经》中的大、小《雅》)就是周地的诗;“雅乐”,其实也就是周地的音乐(舞蹈)。

【歌舞大曲(前221—公元960)】

这段历史将近1200年,它同样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包括秦、两汉、三国、晋(前221—公元420年),后一时期为南北朝、隋、唐、五代(420—960年)。两个时期的共同特点是:歌舞大曲是音乐的主要形式。它们的区别则在于:前一时期汉族音乐是主要的音乐成份,后一时期经过历史上空前的中外各族音乐大交流而达到了歌舞音乐的峰巅。

秦立国很短,只有14年时间,但它却并不是过渡性质,而是开创性质,汉只是承袭秦的制度而已。在音乐上,汉就承袭了秦创立的乐府机构。秦代管理音乐有两大机构。其一是“太乐”,从属于“奉常”,“奉常”是掌礼的,所以“太乐”是管的礼仪音乐。另一就是“乐府”,从属于“少府”,“少府”的职能是搜罗全国各地的物品供皇帝挥霍,所以“乐府”也就是搜罗各地有特色的歌舞供皇帝精神享受的机构了。

乐府在汉武帝时(前140—前87)受到格外重视,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搜集了“赵、代、秦、楚”(相当于今天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广大地区的民歌,又请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创作诗赋、歌词,由李延年作曲。李延年是富有音乐传统的中山地方的人,父母兄弟都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伎人。李延年因为善舞的妹妹受汉武帝宠幸而被封为“协律都尉”,这是个不见于常设职位的临时封赠,但李延年在这个职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智。所谓“协律”,指音乐的创作和演出,李延年善作曲,也善改编新曲,人们称他的音乐是“新声”、“新声曲”、“新变声”。

从汉武帝时开始,乐府越来越庞大,起初宴会娱乐,不过歌童歌女70人演唱 ,另有乐队伴奏,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到后来乐府属下已有八百多人,所以到公元前7年,就不得不取消乐府,但被裁撤的却大都是各地的演唱演奏人才,剩下的小部分则被分配入“太乐”,改从事雅乐活动。但二百年间,尤其是汉武帝以后的一百年间,乐府的影响是极大的,后代虽无乐府的名目,但基本上有着相应的建置,而且后代把与乐府搜集的歌谣相似的歌体也都称之为“乐府”。

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相和歌”本是民间的无伴奏“徒歌”,往往一人唱,几人和,在这个基础上加丝类、竹类乐器伴奏,也就是“丝竹更(交替)相和”,就称为“相和歌”。丝竹类伴奏乐器有琴、瑟、筝、琵琶、笛、笙、篪,而由歌唱者敲节鼓统一节奏。相和歌的结构形式比较多样,既可以一曲到底,不分段落,也可以分两个以上段落,每个段落称为一“解”。结构较为大的,后来也称为“大曲”,“大曲”有时前面有相当于引子的“艳”段,后面有尾声性质的“趋”或“乱”段。这样的结构形式,已可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或情感。相和歌已明确有几种不同的调高,并记明哪首乐曲属哪个调,我们虽然从秦以前的乐器和文献记载上知道,早就有调高不同的现象,但那时却没有调名。确立调名,是相和歌中才有的。相和歌的五个基本调名叫平调、清调、瑟调、楚调、侧调。其中前面三调在晋以后为清商乐专用,又称“清商三调”。

【新音乐品种的形成和声乐器乐的全面发展(公元960—公元1911)】

这一段历史包括宋(辽、金)、元、明、清,其特点是:不但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歌舞音乐继续有所发展,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品种,从而使声乐和器乐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基础。

如前所述,中国的音乐,在隋唐以前一直被深锁在高门大宅里,普通平民虽然是音乐的创造者,也是新的音乐品种的提供者,但却并不能最终享有它们。这种现象在隋唐时终于有所改变,那时侯,佛教寺院的庙会之类附带着成了平民的音乐活动园地,酒楼也时有诗歌的演唱。到宋代以后,进一步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工商业发展,都市繁荣,以市民为代表的平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当时称之为“瓦市”、“勾栏”,“瓦市”“勾栏”在都市之中,既经营贸易,也进行平民艺术的演出活动。如果说宋代以前的音乐几乎都是以宫廷演出为代表的话,那么,宋代以后的音乐就要以这些“瓦市”、“勾栏”,还有其后的“戏楼”、“茶馆”等的演出为代表;对于历史来说,宫廷音乐已无足轻重。所以,宋代前的中国音乐史几乎是宫廷音乐史,宋以后事实上已是市民(或平民)的音乐史。

诗歌总集是什么?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现存三百零五篇,是我国诗歌文学的光辉典范。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分别采用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运用复迭的章句、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巧妙创作手法叙事抒情,给后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后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乐府中主要收集宗庙乐歌的是?

《诗经》中主要是宗庙乐歌的是《颂》这一部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颂”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斯干中的弄璋弄瓦之喜为什么不能引申为结婚?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弄璋”、“弄瓦”之喜为什么不能引申为结婚?

古代某人家里生了男孩就说是“弄璋之喜”。

古代某人家里生了女孩就说是“弄瓦之喜”。

在《诗经-小雅-斯干》中,讲的是这是新盖的宫殿,要是生了一个男孩子,一定要在床上,穿上好衣裳,让他玩玉璋,听他的哭声就知道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当然这个是皇室至少是诸侯。

要是生的是个女孩子,就放在地上,用襁褓包着就好了,给她一个陶纺轮玩,以后就是干家务活的好手,听话不让家长生气,做一个贤妻良母。

回答的不好请见谅,感谢大家浏览。

三经五卷又被称为什么?

应该是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将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亲姐妹嫁一个男人?

在现代人看来历史上会有亲姐妹嫁给一个男人确实很别扭,毕竟一女共侍二夫已经是畸形婚姻,倘若两个亲姐妹共同侍奉一个男人确实让外人感觉难以接受。

然而这只是我们现代人的想法,在古代历史上,亲姐妹共同嫁给一个男人,如果这个男人是个优质男,对于她们彼此来说,还算是个好归宿,因此丝毫不会别扭。

接下来我通过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例子,来阐述下历史上之所以会存在亲姐妹共同嫁一个男人,而且她们并不感到别扭的原因。

其一:赵飞燕和赵合德亲姐妹共同嫁给汉成帝,亲姐妹更容易结盟

赵飞燕长相倾城,而且舞姿也是出神入化,汉成帝对她恩宠无比,成为汉成帝最宠爱的妃子,然而赵飞燕美丽的外表下,也非常有心计。

她认为自己在皇宫里面虽然得宠,可是自己孤身奋斗,毕竟力量单薄,而且别人靠不住,因此得宠后,就把自己的妹妹也带进了皇宫。

后来赵合德入宫后,深得汉成帝宠爱,姐妹俩齐心合力搞垮了汉成帝皇后许氏,赵飞燕取而代之成为皇后,由于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俩不能生育,她俩人害怕别的妃子生下孩子对她们的地位不利,因此两人合谋残害有身孕的妃子。

虽然汉成帝也知道她们的狠毒行径,可是汉成帝沉迷于赵合德的温柔乡不能自拔,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姐妹俩因此得以在汉成帝后宫专宠,且胡作非为,通过例子可以看出,

姐妹俩一起嫁给一个男人,如果这个男人是个皇帝的话,亲姐妹更容易结成联盟,是最忠实的队友,这点也是她们更愿意姐妹共侍一夫的原因。

其二:康熙后宫多对姐妹花,政治联姻,为了巩固家族势力

康熙皇帝被后世很多文人称为历史上最钟情小姨子的皇帝,因为康熙后宫妃子中有四对是亲姐妹。

1.其中第一对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皇后和妹妹平妃,这两位姐妹花是索尼孙女,当时鳌拜权倾朝野,孝庄太后为了让索尼牵制鳌拜,因此做主让康熙娶了索尼孙女赫舍里皇后,后来赫舍里的妹妹也被家族安排进宫共同扶持姐姐。

2.第二对是宜妃和郭络罗氏贵人,这两位也是出身满洲贵族,两人容貌都美丽,宜妃先入皇宫,可是后宫中竞争激烈,后来亲妹妹也被选入皇宫,姐俩一起为了家族荣耀和势力的巩固一起努力。

3.第三对是佟佳氏孝懿仁皇后和妹妹佟佳贵妃,这对姐妹是康熙的亲表妹,是康熙舅舅佟国维的女儿,佟家是满洲名门望族,虽然是表妹,可是面对其他妃嫔们都是亲姐妹入宫,这两对姐妹为了在后宫中占据不败之地,因此姐姐进宫后,妹妹后来也入宫成为贵妃。

4.第四对是钮祜禄氏和妹妹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姐妹俩是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的女儿,为了更好的和其他权臣斗争,姐妹俩入宫对巩固自己的家族势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四对亲姐妹共同嫁给康熙,共同拥有一个丈夫,虽然是后宫奇景,然而在这些亲姐妹们看来,这是最好的安排。

因为这样做是服务于政治,为了巩固自己家族势力,况且后宫中人心隔肚皮,很多人都是勾心斗角,亲姐妹毕竟是一个娘生的,感情更深,两姐妹在皇宫中一起出谋划策,互相照应,这也是很多家族中把姐妹俩一起送到皇宫的原因。

其三:大周后和小周后共同嫁给南唐后主李煜,姐夫爱上小姨子

历史上很多亲姐妹嫁给一个男人是为了巩固家族势力,还有的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大小周后共同嫁给李煜,更多的原因在于李煜爱上了自己的小姨子。

大周后最先嫁给李煜,但是大周后时常生病,小周后为了照顾自己的姐姐便时常入宫,一来二去,怎么能不见到自己的姐夫李煜。

小周后长相花容月貌,还比姐姐更年轻貌美,更有才情,因此李煜见到她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而小周后见李煜看上了自己,软语温存,也一副娇羞的样子,时间一长,郎情妾意的李煜和小周后便偷偷约会,如胶似漆。

后来大周后因病去世,李煜赶紧余下的时间与小周后整日浏览金陵美景,册封小周后为皇后,整日吟诗作对,不理朝政,李煜对小周后恩宠有加,宠爱超过了姐姐大周后,这点看来,大小周后都是闻名天下的绝色美人,李煜确实艳福不浅。

结语:

历史上亲姐妹嫁给同一个男人,大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以及为了巩固家族势力,一般都是姐姐先嫁过去,得到丈夫宠爱后,妹妹也嫁过来,因为毕竟是亲姐妹,姐妹俩长相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且姐妹俩一般共同嫁的这位丈夫都是优质男,姐妹俩肥水不流外人田,而男性享尽齐人之福,高兴还来不及,在外人看来,在古代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姐妹共嫁一夫,看着很正常,丝毫不会别扭。

手写不易,请大家点赞关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