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梁晓声有什么代表作品

电视剧《人世间》根据作家梁晓声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我的心愿就是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人世间》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梁晓声有什么代表作品,人世向间原著?

电视剧《人世间》根据作家梁晓声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原著作品在2019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梁晓声曾于去年在济南举办的第三十届全国书博会接受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专访,他透露自己的祖籍在山东,大概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闯关东”者的后代,采访过程中,还能够听出来其言谈中的乡音。

光子片真实存在吗?

真实存在的。

在哈尔滨,“光子片”是真实存在的,也是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今天的哈尔滨“光子片”,依然有光仁街、光智街,已然是老城区的模样。梁晓声曾表示:“我从小生活在盛世,更了解城市百姓生活,我的心愿就是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

人间世原著多少字?

《人世间》小说一共有一百一十五万字。

《人世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一十五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

《人世间》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人世间》的创作特色

《人世间》历经数年创作完成,题材容量超过过往,时空跨度大,刻画人物多,既抒写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反映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

《人世间》体现了作者驾驭生活的能力。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没有人物命运的大起大伏。作者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平实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百姓生活中去体现社会时代的巨大变化。

可排在前三前五或前十都是哪些作品呢?

茅盾文学奖从创立至今,虽说文学界对评选的结果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该奖项也评选出了诸多优秀作品,要对所有的获奖作品作出客观评判,并做出排名,我认为通读这些作品之后就不难回答,当然,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对作品的理解会不尽相同,所以排名肯定有差异,我心目中的排名如下:

一:《白鹿原》

二:《平凡的世界》

三:《尘埃落定》

四:《长恨歌》

五:《繁花》

六:《茶人三部曲》

七:《芙蓉镇》

八:《穆斯林的葬礼》

九:《江南三部曲》

十:《主角》

如何用一句话评价电视剧人世间?

一句话吗?少了点吧。

如果真的是一句话,那就“食之无味”吧,特别说明,这里没有下半句的“弃之可惜”。

《人世间》如今大火特火,不仅热播,而且,几乎引发了全社会的热烈讨论。

追捧者认为它接地气,真实,细腻,如实还原了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以及相互间的情感。

反对者则认为这部作品过于刻意,无论是剧情设定,还是人物的命运安排,特别是几乎所有主人公都多灾多难,倒霉到底,而坏人却一直嚣张。不仅使人心里不舒服,更引发了观众对那个特殊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到底如何呢?

《人世间》堪称“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描述了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生存的艰辛。

我在其他帖子里也谈过,我是70后,我的父亲是一辈子的职业军人,父母都亲身经历了文革,还长期参与过执左工作。岳父母响应号召,作为知青,到黑龙江垦荒,险些无法回来,扎根在那里。这些长辈对那个特殊时代都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也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听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言谈。

他们对于那段岁月,对于文革,感情是很特殊的、复杂的,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绝对不是消极的、抵触的,反感的。

在当时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广大知识青年离开城市,上山下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大城市中大批青年劳动力无处安置的问题,更使得年轻人得以走入真正的社会生活中,投入到生产、融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切实的了解了社会,学到了本领,坚定了信念。

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人也是经历过文革,并且有知青经历,那真的是个锻炼人,磨练人的天地。

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大环境,导致人们会面临不同的境遇和挑战。内心强大,意志坚定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不会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丧失理想、信念和追求,都会努力去拼挣,全力以赴去开启一片新天地。

只有内心卑微、阴暗的人,才会躲在角落里,披着所谓“伤痕文学”的外衣,打着控诉的旗号,谋求某种意义上的心理平衡,寻求那一丝微不足道的慰籍。

今夜有暴风雨?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