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张天翼童话代表作品简介

张天翼童话代表作品简介,课外书有哪些?推荐以下课外书:《童年》《爱的教育》 《海底两万里》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和天使一起成长》--感动小学生的个母亲《感动小学生散文全集》《影响孩子一生的个科学故事》《世界之谜少年科幻小说系列》《中国未...

张天翼童话代表作品简介,课外书有哪些?

推荐以下课外书:《童年》《爱的教育》 《海底两万里》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和天使一起成长》--感动小学生的个母亲《感动小学生散文全集》《影响孩子一生的个科学故事》《世界之谜少年科幻小说系列》《中国未解之谜》《尼魔岛》《东周列国志故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西游记》 少儿版《封神演义》 少儿版《三国演义》 少儿版《稻草人》《快乐王子集》《帅狗杜明尼克》《兔子坡》《冬天躲在衣橱里》《小巫婆求仙记》《草房子》《时代广场的蟋蟀》《叶圣陶童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张天翼童话》《夏洛的网》《我要做个好孩子》《皮皮鲁传》 《乌丢丢的奇遇》

《小兵张嘎》《鲁滨逊飘流记》《雷锋》《长腿叔叔》《世界伟人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精选》

几部特殊较为有特点的课外书及其推荐理由或简介:

1、《爱的教育》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也有译成恩里科)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有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10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嗯 经典课外书大全

2、《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3、《爱的教育》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也有译成恩里科)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有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10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父与子全集》

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1903-1944)的不朽杰作。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5、《夏洛的网》

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夏洛的网》,作者是美国作家e·b·怀特。这是一本很好玩又 寓意十分深刻的书,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生命,还有关于死亡。如果要在美国儿童文学中挑选一部最杰出的作品,非《夏洛的网》莫属。这部讲述一头猪和一只蜘蛛的童话故事,出自美国散文大师怀特之笔。它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被许多大人奉为生命中的经典,不可不读。复旦大学中文系一位文学教授严锋先生说过一句很有趣的话:“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

6、《列那狐的故事》

这是法国的一部以狐狸列那为主角的长篇动物故事诗,在中世纪法国家喻户晓,是中世纪市民文学中最重要的反封建讽刺作品。这部故事诗是由27篇意思连贯的组诗构成的,共3万多行,每篇都以列那狐为主人公。列那狐的故事,是由许多短篇故事缀合而成,或取自古希腊罗马寓言,或取自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故事,或取自日耳曼民族的故事,但主要来源还是法国北部的民间传说,因此可说是东西方动物故事的荟萃。

7、《格列佛游记》

是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的奇遇,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

作者以其超凡的想像力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刻的洞察力,在作品里描画一个个神奇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世界。对19世纪前半期的英国进行了全面的讽刺和批判。抨击了“文明社会”人的贪欲、伪善和当时的政治腐败与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

8、《彼得·潘》

这本书主要讲了聪明的彼得·潘,邪恶的海盗船长,温迪,约翰,麦克等人的旅行,故事非常好看。

惊动了哪些名人为他抬棺?

1936年10月19日清晨,被世界文坛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作家”的鲁迅先生于上海因病去世,享年55岁。

图|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81出生,祖籍浙江省会稽县,而“鲁迅”二字,则是周树人37岁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的笔名。

《狂人日记》作为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山之作,对于现代文学史来说意义重大,一经发表便火热传播开来,而“鲁迅”之名也开始广为人知。

鲁迅是二十世纪“新文学”的奠基人,但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人,全世界有近百人因诠释鲁迅的某一部作品而获得博士学位。

鲁迅的作品所引起的争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实为罕见,不过大多数人对于他都是正面评价,认为他为文学界开创了“新文学”思想,并用手中之笔,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弊端一一阐明,对于社会思想的进步具有推进左右。

图|鲁迅绘像

毛主席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并将在延安建造的文学院取名为“鲁迅文学院”,至今其旧址仍然存在。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鲁迅以文人傲骨,执手中之笔,为中国的改革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呐喊”,就像他在《自嘲》一诗中所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非常形象的描述了自己的一生。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的文化匠人,他的去世引起了全中国的关注,成千上万的上海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为其送行,民众代表更是将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覆盖在了鲁迅的灵柩上,在当时造成了非常大的轰动。

图|上海民众送别鲁迅

鲁迅出葬当天,为其抬棺者的人数在网上争论不休,有人说12人,也有人说是16人,人数不一却都各有证据。

而根据鲁迅去世时所流传的影像资料中,我们也无法确定到底抬棺者有多少人,因为从万国殡仪馆起灵,到万国公墓时的扶灵,以及下葬时为鲁迅最后送行,这期间抬棺人数其实一直在变化。

特别是最后鲁迅入葬之时,大家都将手放在棺柩上,希望能送鲁迅最后一程,这才造成了大家的说法不一。

接下来,小编根据鲁迅学生田军(萧军)所写的《逝世消息摘要》和《逝世经过略记》中所说的16人为准,为大家介绍下这些抬棺者到底都是什么身份。

图|萧军晚年

第一位萧军:原名刘鸿霖,中国著名作家,曾任中国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在代表作《八月的乡村》中讲述了东北革命军的抗日斗争,是一位非常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在初到上海时,曾深受鲁迅提携照顾。

第二位张天翼:学名张元定,中国现代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他将教育藏身与童话故事之中,用充满欢乐和想象的文字传达出教育意义,他的童话作品对我国推动儿童文学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第三位曹白:原名刘若平,民国时期的木刻家,曾先后创办《大众报》和文艺刊物《江南》,在上海任教期间,曾多次跟鲁迅进行书信往来,鲁迅更是根据曹白所著《坐牢纪略》为素材撰写了《写于深夜里》这部名作。

第四位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鲁迅曾评巴金是非常有热情、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当世为数不多的好作家之一

图|巴金

第五位欧阳山:原名杨凤岐,中国现代作家,曾任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在上海时曾接受过鲁迅的教导,对于鲁迅本人非常推崇。

第六位吴朗西:现代著名出版家、编辑家和翻译家,于1935年5月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在出版工作中,鲁迅和吴朗西慢慢结识并成为朋友,对于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吴朗西出版,鲁迅非常安心。

第七位胡风:原名张光人,现代文学翻译家、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上海任职期间,其人品和学术思想深受鲁迅欣赏,同鲁迅关系非常要好。

第八位靳以:原名章方叙,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曾与巴金合编《文季月刊》,对鲁迅非常尊敬和仰慕。

第九位陈白尘:原名陈增鸿,中国作家、编剧,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并主持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戏剧学专业博士点“戏剧影视研究所”,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深受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影响。

图|陈白尘

第十位聂绀弩:中国著名散文家、诗人,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并先后参与创办了《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七月》杂志、杂文月刊《野草》等,鲁迅曾向他任职的《动向》投过稿件,之后两人经常交流,聂绀弩的杂文深受鲁迅影响,是鲁迅之后的杂文大家。

第十一位周文:原名何开荣,中国文学百家之一,曾任晋绥《抗战日报》和《大众报》社长等职,在“士学馆”学习期间,经常拜读鲁迅的著作,深受鲁迅作品熏陶,鲁迅称之为最优秀的左翼青年作家之一。

第十二位肖乾:原名肖炳乾,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先后在国内外担任《大公报》的记者与编辑,在上海期间,曾多次采访鲁迅,一来二去就成为了朋友。

第十三位孟十还:原名孟显直,中国作家、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者,曾任国立政治大学东方语文学系首位主任,鲁迅与其关系密切,二人曾联合翻译《果戈理选集》等书。

第十四位黎烈文: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曾任《申报·自由谈》主编、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等职,其政治立场和为事业奉献的精神深受鲁迅欣赏,曾在鲁迅的帮助下参与了《译文》的编辑工作。

图|黎烈文

第十五位鹿地亘:原名濑口贡,日本反战进步作家,他是"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的领袖,在中国期间发表了大量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文章,在上海期间,通过好友内山完造的介绍与鲁迅相识,并且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至交好友。

第十六位黄源:中国作家、俄语、日语翻译家,曾任鲁迅学院院长、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等职,鲁迅曾评价黄源是一个向上的、认真的译述者,并帮助他的参与了《译文》的翻译工作。

以上就是萧军所记的16位给鲁迅抬棺的人,他们都是当时文艺领域的佼佼者,而就是这些人亲自为鲁迅抬棺,向他表达敬仰和缅怀之情,可见鲁迅对于当时在文艺、精神、学术、政治等方方面面作出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

其实除了以上16位抬棺者,还有很多各个领域的名人来到现场为鲁迅送行,而没法赶到现场的也纷纷表达了对鲁迅逝世的惋惜,以及无法亲自为鲁迅送行的遗憾。

图|鲁迅雕像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的文化巨匠,其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很多名言警句直到今天依然流传广泛,就如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逝世所写的《有的人》中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三四年级的孩子适合看哪些名著?

1、《大林和小林》作者: 张天翼

2、《寄小读者》 作者:冰心

3、《严文井童话 》作者:严文井

4、《高士其科普童话》 作者:高士其

5、《陈伯吹童话》作者: 陈伯吹

6、《金近童话》作者: 金近

7、《叶圣陶童话》作者: 叶圣陶

8、《小坡的生日》作者: 老舍

9、《长生塔》作者: 巴金

10.《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王宝和宝葫芦是哪部名著里的人?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

王葆是一个很懒的小朋友,有一天他去河边钓鱼,结果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很神奇,会说话,还会帮忙实现你想要的愿望,王葆想要鱼,就给他变出来各种各样的鱼,想要吃的,马上就变出了许许多多的好吃的,真是太神奇了,如果我也有机会有个宝葫芦,我也要它变个机器人给我。王葆就带着这个宝葫芦回家了。

王葆靠着宝葫芦做了好多的事情,王葆想要什么,宝葫芦就变出什么,这样使王葆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可是宝葫芦也弄出来许多麻烦的事情。有一次,王宝和他的同学在下象棋,王葆要“吃”对方的马,宝葫芦误以为王葆要吃马,所以,宝葫芦一下子把马放到王葆的嘴里,还吃了好多其它的象棋,吃的王葆满嘴的棋子,看的我是笑死了。宝葫芦还给王葆弄了满屋子的玩具,什么飞机汽车全都有,这些东西都是宝葫芦偷来的,宝葫芦还经常害得王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了脸,王葆气急坏了,最后把宝葫芦扔了。

请问宝葫芦是什么?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1906—1985)1958年创作的童话;1963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黑白影片;2007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重新投拍了同名彩色动画影片;此外,还有同名电影版图书与同名歌曲。其故事情节为:王葆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切;一天他的愿望实现了,心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里……他的宝贝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他毅然把这个宝贝抛弃,“轰“的一声后,原来这却是自己做的梦,他从此改正了缺点,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左联代表作家?

左翼作家联盟,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并先后在北平、天津等地及日本东京设立分会。

代表作家有鲁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冯乃超、周起应(周扬)等。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曾有组织有计划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和研究,批判各种错误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提倡革命文学创作,进行文艺大众化的探讨,培养了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促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

由于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的一些领导人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对此,鲁迅曾进行过原则性的批评。

1935年底,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左联”自行解散。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