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字体和代表作品,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及字体作品有什么?
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有很多,每个朝代都有代表当时最高书法成就的书家。
秦朝的李斯,小篆,《峄山碑》
三国的钟繇,小楷,《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
东晋的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姨母帖》《十七帖》《何如帖》《奉橘帖》等,小楷《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
南朝的智永,真草书《千字文》
唐代欧阳询,楷书《九成宫》,行书《仲尼梦奠帖》,虞世南,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颜真卿,楷书《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行书《祭侄文稿》,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
五代的杨凝式,行书《韭花帖》《庐鸿草堂十志图跋》
宋代宋四家,苏黄米蔡,均以行书为主,黄庭坚草书厉害。苏轼行书《寒食帖》,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米芾行书《蜀素帖》,蔡襄行书《自书诗帖》
元代的赵孟頫,行楷《胆巴碑》,《三门记》
明代的祝允明,王宠,董其昌,等
清代的王铎,傅山,赵之谦,邓石如,吴昌硕等等
每个书家都有自己擅长的字体,当然,也和时代有关系,比如,魏晋时期名家书法以行书为主,唐代楷书法度完善,楷书大家很多,同时其他各种书体也得到了大发展,清代提倡以碑入字,字体多以篆书、隶书、魏楷为主,也有其他书体的发展。
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希望能帮到你。
毛笔字体排行榜前十名?
楷书代表的就是颜柳欧赵四种体,分别是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欧体(欧阳询)、赵体(赵孟頫)
行书当然是天下第一王羲之为代表,集大成者《兰亭集序》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等,练得比较多的有乙瑛碑,曹全碑……后代的有金农的隶书也很出名
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
个人理解是按潦草程度分的,甚至最后变成一个个符号(日文的平假名大部分就是从草书演化过去的)
章草比较矜持了,《急就章》适合初学
今草进一步,好像有张芝,王羲之发扬完善的
狂草是以盛唐的怀素、。草圣张旭为代表
几大书法字体的区别?
1.篆书: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篆书特征:笔画圆润,笔笔如铁线,字形稍长,造型健美;
2.隶书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代表作有《张迁碑》《曹全碑》等。代表性的书法家如东汉的蔡邕。他的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古朴典雅。
3.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始于汉末,通行至今。代表作品见下文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等作品。
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端庄大气。
4.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特点:潇洒飘逸、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行云流水。
5.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代表书家有唐代的怀素、张旭等。
草书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气势贯通、虚实相生
柳公权最有代表性的书体是什么?
是楷书。柳公权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目前被保存在西安碑林当中。《玄秘塔碑》共有28行,每行有54字,叙述的是大达法师之事迹。柳公权的楷书字体,结构紧密,笔法锋利,阳刚十足,字迹仿佛刀刻,笔画粗细变换难以揣测,风格特点比较显著。
用生宣和熟宣有区别吗?
临摹练习用毛边纸或元书纸即可,创作作品的话,以半生半熟宣纸较好。生宣易易洇,熟宣容易使字显得僵硬。特别是柳体书法,要写出劲媚之意,以半生半熟宣纸为宜。要想在宣纸上写好字,除了熟悉纸性,需要我们经常在宣纸上临摹练习,以掌握纸性以及用墨的量,还有书写速度与技法的娴熟程度都影响书写效果。柳公权的开始,骨力遒劲,清净妍媚,如果用生宣纸书写,无论如何用墨,都可能不容易写出符号清净妍媚的气韵,反而可能现代儒雅一些,所以还是用半生半熟的宣纸。再者,半生半熟的宣纸更接近我们平时临摹练习使用的毛边纸或元书纸,不需要重新掌握新的纸性与用墨技巧。
如果说临摹柳公权的字使用生宣或熟宣的区别,生宣易洇,点画细节容易学好,功夫略欠也不明显,熟宣需要更深的笔墨功夫。
通常情况下临摹练习不,创作楷书书法作品以半生半熟为宜。行书和草书可以用生宣和熟宣。
图片来自网络和头条号
赵孟頫楷书作品中最好的是哪几个?
赵孟頫一生是不幸的,同时他一生又是幸运的。
作为北宋皇族后裔,宋亡前,他几乎临遍诸家名帖,尤其对二王书风下功夫最大,弱冠已成名。宋亡后,他大量抄写经书,在中国书法史上,他也是抄写经文最多的书法家。
年少时,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他的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很多名家真迹的陪伴下,他少走很多弯路。
不幸的是,尽管皇族出身,但投元后,在元朝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他在社会上仍是下等人身份,被世人所不耻。
人生角色的变化,促使他放下名利,把书法当成生命中的情感调节器,与夫人管道升抛却红尘的险恶,更加醉心心于书法,书法水平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从他留世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诸体皆善。
从楷书来说,他留世有《道德经》《金刚经》《法华经》《胆巴碑》等。
从行书来说,有《洛神赋》《出师表》《心经》《兰亭十三跋》等。
从草书来说,有《论述贴》《北陇耕云》《相州昼锦堂记》等。
无论哪种书体,在同一个人笔下都是一脉相承,带有书法家的个人气质,笔法相通,章法相近,很难说出好坏。
在日常的临习中,我主要临习二王法帖,偶尔临习赵孟頫的留世碑帖,行书临习最多,此外是小楷,草书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