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北宋词人范仲淹代表作品

北宋词人范仲淹代表作品,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字希文,范仲淹工于什么,因为范仲淹逝世之后“因此后世尊称范仲淹为,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十分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范仲淹入仕之后。...

北宋词人范仲淹代表作品,范仲淹是做什么工作的?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原名朱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恢复范姓,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

范仲淹工于什么?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号什么?

范仲淹被称为“范文正公”,因为范仲淹逝世之后,谥号“文正”,因此后世尊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十分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苦读及第之后,入朝为官,官拜参知政事。

范仲淹入仕之后,在庙堂之上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一直不得重用,发起“庆历新政”之后,因为触犯了当朝一些达官显宦们的利益,因此遭受阻挠,最终使得新政改革失败,范仲淹由此被贬出京。时年六十四岁的范仲淹最后在赴任的途中去世,死后被追赠了兵部尚书的官职与楚国公爵位。

范仲淹一生在政事上政绩卓著,另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着十分傲人的成就,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词,范仲淹均有涉猎。在《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当中所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著名思想广为后世流传。

范仲淹的人物描写?

1、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2、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3、形象特征:范仲淹是从士人角度讲不管个人处境如何,都要忧国忧民,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这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对士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首次明确阐述,是士人高扬主体精神的充分表现,是宋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勇担责任的典型体现。

4、这也标志着士人彻底从政治、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找回了个体的人生尊严和价值,可以看做是对孔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钱穆先生认为“宋代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既自希文启之”,将范仲淹看做是开启宋学的先驱人物。

范仲淹倡导的什么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佳句所呈现出的胸襟抱负,是范仲淹“忧乐观”的高度精炼。他一生几经沉浮,始终心系国运,情牵民生;不论官职大小,始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范仲淹所“忧”所“乐”,亦是民生所“悲”所“喜”。细细品味,“忧乐观”的本质是“民生观”,它所传递出的政治理想、家国情怀、价值取向,是全体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价值追求。

范仲淹是诗王还是诗圣?

范仲淹世称他为范文正公。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范仲淹既非诗仙也不是诗圣,但其作品却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宝藏。像留传最广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仙是李白,诗圣是杜甫。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