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卢梭代表作品,相互比较法法的代表作品?
卢梭 (1844-1910年)亨利·卢梭出生于法国拉瓦尔,逝于巴黎。他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退役后任税务员,是位业余画家,到40岁退了职开始不断地作画,受到当时前卫艺术家毕加索等人的推崇。他的画没有师授,完全靠自学成功。他自己说:“除了自然之外,我没有老师。”人们称他为“星期日画家”。这类画家出于完全喜欢画而作画,没有任何规律约束,有着纯朴的感情,因而其作品有一种原始的和纯朴率真的美感。 《睡着的吉普赛人》 这是一幅具有异国情调的作品,一位席地而睡的吉普赛人和一头雄狮在空旷冷峻的沙漠境界中格外神秘莫测,具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与梵高同时代的画家?
1.达芬奇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 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 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 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 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2. 毕加索 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3. 卢 梭 由素人画家跃居为近代朴素绘画大师的卢梭,是一位自学成功的典型画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现实与梦想,充满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
4. 雷诺阿 雷诺阿是著名的印象派大画家。他的绘画在追求光的感觉中,用鲜明丽透明的色彩,将古典传统和印象派绘画做了最完善的结合。不论是丰腴的女人、天真的孩子童,还是阳光照耀下人浴女,在雷诺阿的画笔之下,都充满了温暖、鲜明、迷人的梦幻般魅力。
5. 莫 奈 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不但长寿(享年八十六岁),而且画作数量惊人。他常对同一画作主题在不同时间中写生描绘,画出不同的光景气氛,显出光与色的高明度及鲜明感,交织成光与色彩的华丽交响诗,创作出印象派的巅峰之作。
伯尔尼公约核心内容?
由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只是涉及到工业产权的国际保护而没有涉及到著作权的国际保护,而19世纪法国等国已经出现了许多大文学家大文豪,如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卢梭、莫泊桑等,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到世界各地。1878年,由雨果主持在巴黎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文学大会,建立了一个国际文学艺术协会。1883年该协会将一份经过多次讨论的国际公约草案交给瑞士政府。瑞士政府于1886年9月9日在伯尔尼举行的第三次大会上予以通过,定名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原始签字国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利比里亚、海地和突尼斯10国。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的产生,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
《伯尔尼公约》规定了国民待遇、自动保护、独立保护等原则,并强调保护作者的权利,权利内容包括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等等。
1992年7月1日中国决定加入该公约。
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这本书叫《鲁滨孙漂流记》。故事并不复杂: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
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孙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他这段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孙的性格。
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
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
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在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
就这样,鲁滨孙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因此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现在,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鲁滨孙漂流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还在于它的真实性和不凡的艺术表现力。
在它之前,欧洲的长篇小说大都是以帝王将相的业绩或骑士美女的浪漫传奇为主要内容的。
笛福开始尝试用日常语言来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小说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对鲁滨孙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而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
此外,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这一切给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画家卢梭的作品有庭院的女人们吗?
没有,《庭院的女人们》是毕加索的作品。
亨利·卢梭(Henri Theodore Rousseau,1844年5月21日-1910年9月2日),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法国画家。
他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其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着的吉普赛姑娘》等。
卢梭也常被人称为“原始主义”画家。因为他笔下那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野兽间充溢着温情的对视,和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很容易将人引向对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的“回忆”。滤去原始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留存的只是天真,稚拙,宁静与生命的单纯。
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一生三万七千件作品
构筑起将近一个世纪的画坛传奇
他,是一个幸运的艺术家
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有生之年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
他,是一个多情的男人
两次婚姻,七位恋人,堪比西门大官人
每一段爱情
都刺激着他的创作灵感
他,是一个神秘的符号
变幻莫测的画笔
永远不能为世人完全参透
他,就是二十世纪
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毕加索
毕加索自画像
毕加索
1904年4月毕加索离开了巴塞罗那,第一次上了法国的土地,他在巴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他那多姿多彩的爱情之旅也正式起航。每一段爱情都对毕加索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立体主义时期之后,毕加索的创作被越发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他的经济状况也大有好转。
费尔南德·奥立维玫瑰红初恋
1908年9月,27岁的毕加索和第一位情人费尔南德一起搬出了洗衣舫。他们在一起纵酒狂欢、恶作剧、吸食鸦片……毕加索的画风变得日益明快。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成为主要的颜色。
富裕的生活改善了毕加索的创作条件,但也使他对费尔南多的感情产生了动摇,费尔南德因此移情别恋,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毕加索 《扇子女人》
伊娃
又入情网1912年毕加索认识了伊娃,伊娃很快成为了他的第二位情人。毕加索对伊娃感情至深,伊娃也激发了毕加索的灵感和热情。创作出了一批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比如《小提琴》,又名《我爱伊娃》,明显这幅作品是毕加索为伊娃所作。然而,好景不长,伊娃在与毕加索相识一年后患上了肺癌。虽然毕加索细心照料,但是1915年,伊娃还是与世长辞。
毕加索 《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
奥尔加·克洛瓦古典主义婚姻
1917年毕加索受朋友之邀,前往罗马为芭蕾舞剧设计布景。毕加索被拥有美丽容貌和高贵气质的芭蕾舞演员奥尔加(比毕加索小10岁)所吸引。在演出结束后,奥尔加更随毕加索一同回到巴黎。不久,他们便结了婚,生下了毕加索的第一个儿子——保罗(1921年出生)。在此时期,毕加索的创作中充满了温馨的场景,他也对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作画方式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安格尔 《布罗格利公主》
安格尔 《大宫女》
安格尔 《大浴女》
毕加索有机地将古典主义和立体主义结合在一起,其创作进入了古典主义阶段。这很大原因来源于奥尔加,因为奥尔加对毕加索创作的她的肖像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是写实风格。
毕加索 《座椅中的奥尔加》
摄影作品 《座椅中的奥尔加》
毕加索 《母与子》
毕加索 《海边的母子》
玛丽·泰莱丝超现实主义探索阶段
1927年,毕加索认识了玛丽·泰莱丝(17岁)并迅速坠入爱河。1935年9月,玛丽·泰莱丝生下女儿玛雅,54岁的毕加索很喜欢这个女儿,并为她创作了一张古怪的肖像《小娃娃与洋娃娃》(1938年)。
《梦》这幅画作于1932年,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毕加索用最简单的绘画表现出了一个在梦境和现实中的少女,他独特的表现手法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自由性。
毕加索 《安睡少女》
多拉·玛尔抽象主义迷情
1936年,女儿玛雅未满一岁,毕加索又恋上了超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家多拉·玛尔(此时毕加索尚未与奥尔加离婚)。就这样,毕加索同时拥有了一个妻子,两个情人的生活。
毕加索在与朵拉火山般热烈的情感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心灵间的巨大默契。她是毕加索唯一一位能称得上红颜知己的女人。多拉·玛尔用她的相机记录下了毕加索这一时期的创作和生活,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她最为之骄傲的是他们俩合伙创作的一幅画,联名署着“毕加玛尔”。后来两人关系紧张。1940年6月,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最凶暴的妇女形象———以多拉为原型的《裸体梳妆女》。
毕加索 《坐着的多拉·玛尔》
弗朗索瓦·吉洛特立体主义接触
1943年,62岁的毕加索再次移情别恋,他爱上了与其长子保罗年纪相当的姑娘弗朗索瓦·吉洛特。1946年,毕加索与弗朗索瓦一起来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居住。弗朗索瓦先后为毕加索生下了儿子克劳德和女儿帕洛玛。舒适的海滨生活也使得毕加索的创作进入了安宁、和谐、诗意的田园时期。
毕加索 《画画的克劳德、弗朗索瓦和帕洛玛》
杰奎琳最后的现实主义
毕加索在法国南部小镇瓦罗里迷上了陶瓷艺术,并在陶艺工作室认识了年仅27岁的杰奎琳,杰奎琳对毕加索逆来顺受,却以无比的柔韧悄然征服了毕加索。1961年,80岁的毕加索迎来了第二次婚姻,杰奎琳陪伴毕加索度过了晚年时光。1973年毕加索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雅克琳娜感到失去了生活中唯一的爱,13年后也自杀殉情。
毕加索 《女人肖像画》
在毕加索的众多妻子和情人中,一个病死、两个自杀、一个精神失常、一个与他再不见面……每段爱情、每个女人都曾使他的画风改变。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毕加索的天才,他不但是一个画家、同时也是一个少见的情圣。
对于毕加索来说,给女人画像就是一种诱惑她的方式。
如塞林格女儿所说,天才是人类的福音,是自己的悲剧,自己的家人也一起承受这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