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邃的代表作及其作品,什么是流派印?
派,本指水的支流,引申为艺术创作及学术思想方面之派别。我国古代之玺印,自秦汉至唐宋之间,流传下来者不计其数.然并无作者姓名。
元代吾丘衍、赵孟頫始兴款识.明清以来,由于石质印的应用,文人篆刻之风大盛,并与书画紧密联系,自明代文彭、何震起,逐渐形成篆刻之各种流派,文彭、何震及其后继者都以汉印为宗,成为一时风尚,后人称之为"文何派'。
何氏以后各家,如汪关、苏宜、朱简、程林、金光先等,均为安徽人,故又被称为'皖派"、"徽派'。
其后又出现了丁敬之"浙派",程邃之"歙派',宋珏之"莆田派"等。
国画有什么价值?
国画又称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也是中国的国粹。
中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属于形而上的层面,因此它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已传承数千年,形成了完备而成熟的美学观和绘画模式。这就是以儒,道思想为指导的美学观和以笔墨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国画的商业价值一般体现在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现阶段字画市场还是处于发展时期字画的价值还有待挖掘,书画价值较高的一般会选择古代书画或近现代比较出名的书画家,但是近现代一些功力较深的画家确实投资的好对象。字画还有装饰、象征财富等作用。
现代国画又是什么价值呢?国画是笔墨的艺术,笔就是书法的线,墨就是油画的彩,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用它来验证现代国画的收藏价值。1.笔就是书法的线。。这是一幅画首要标准,离开了就不是现代国画。2,墨就是油画的彩,墨就是一幅画的韵。是一种美丽的格调,也就是画家的独特风格。没有了独特风格的画家,就没有现代国画的收藏价值。 特别提到的是国画的意,意是国画的灵魂。是将来大师画的特征。中国人对一付对联的意会百读不厌,联想翩翩。对国画的意,同样百看不厌。联想翩翩。画作能达到这点,就是神品画,就有现代国画的收藏价值。
中国近代四大家黄宾虹艺术有什么特点?
黄宾虹的艺术一生追求“浑厚华滋”的民族艺术特点。其题画诗上说“浑厚华滋我民族---”
黄宾虹的艺术特点主要在笔墨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上。其一生追求“重、大、高、厚、实、浑、润、老、拙、活、清、秀、和、雄。”的艺术审美,而厌恶“死、板、刻、浊、薄、小、流、轻、浮、甜、滑、飘、柔、艳。”的低级审美趣味。以上是黄宾虹从古人的理论中总结出来的话。
黄宾虹在笔墨上追求“五笔七墨”的应用。黄宾虹巧妙运用各种笔墨技法,是他的画层次丰富的原因。
应该说,黄宾虹的画应该退远看,就秩序井然了,他认为好的作品,应当初看不怎么样,越看越好。大写意应该退远看有层次,近看有笔墨。上图绝对值得反复远近看。
如果从简单的图示研究的话,大家可以从下列我所例举的画面章法来分辨出大多数的黄宾虹假画。
看到这种渐渐的变化吗,浑然一体有秩序井然,这是其“乱而不乱”明证。
“变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了。
关注我,了解更多关于艺术的相关信息哈
篆刻三大流派排行?
“文何派”、皖派(徽派)、歙派等。
我国古代之玺印,自秦汉至唐宋之间,流传下来者不计其数.然并无作者姓名。元代吾丘衍、赵孟頫始兴款识.明清以来,由于石质印的应用,文人篆刻之风大盛,并与书画紧密联系,自明代文彭、何震起,逐渐形成篆刻之各种流派,文彭、何震及其后继者都以汉印为宗,成为一时风尚,后人称之为"文何派'。何氏以后各家,如汪关、苏宜、朱简、程林、金光先等,均为安徽人,故又被称为'皖派"、"徽派'。其后又出现了丁敬之"浙派",程邃之"歙派',宋珏之"莆田派"等。
篆刻艺术有哪些著名的流派?
1、程邃(1605—1691),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野全道者、青溪,别号垢道人、江东布衣等,安徽歙县人。程邃博学多才,善书画、诗文和金石考据,尤精篆刻。他的篆刻能在清初低谷时期异军突起,另开新风。
2、董洵(1740—1812),字企泉,号小池,又号念巢,安徽山阴人。他的篆刻白文印师法秦汉,时而在一印中融会秦汉之特点,颇有新意,且见精神。朱文印厚重圆活,有封泥之趣。
3、巴慰祖(1744—1793),字隽堂、晋唐,号予藉,又号子安、莲舫等,安徽歙县人。他的作品以仿汉、拟古见长。朱文印以元朱文为宗,参入己意,娟秀静雅。所刻白文印得苍茫古趣之韵。他摹刻的汉印有两卷,即《四香堂摹印》。
4、胡唐(1759—1826),初名长庚,字子西,号翁,别署城东居士,安徽歙县人。篆刻得其舅父巴慰祖亲授。其印风与巴慰祖较近,白文印略工整简洁;朱文印则秀美有余,劲健不足。
5、王声(生卒年不详),字振声,一字寓恬,号于天,安徽新安人。篆刻与董洵、巴慰祖、胡唐齐名。由于“徽派”之间相互影响,其篆刻创造性不大,善用小涩刀,风格与董、巴、胡十分相近。
6、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砚林、钝丁、龙泓山人、孤云石叟、胜怠老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丁敬是清印坛影响最大的篆刻家之一。他以创新意识强烈、面目众多、文字取材广泛、博览精取,创出了一条“离群”且标新立异的崭新道路,从此执起了“浙派”的大旗。宗其派而起的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人。他们八人因都是浙江钱塘人,历史上称为“西泠八家”。也有人称前四人为“西泠四家”,后四人为“西泠后四家”。
碑学的出现对清代及其以后的行草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清代碑学的兴起有两大原因。
一是严酷的“文字狱”,让文人转向不干政治的考据学,于是碑版被重视。
二是馆阁体流行,书风低靡,书法生气丧失殆尽。
碑学兴起后,篆书、隶书、楷书皆出现生机,隶书甚至出现汉代后的又一个高峰,但行草书成就普遍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的书家因对大量古代篆隶碑版的重视,书风趋向沉重迟涩,这和草贵飞动的特征产生矛盾,同时是对二王一路帖学轻视的必然结果。
但是,我认为,碑学的兴起,表面上阻碍了行草的发展,但同时也为行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它要求我们更深刻地审视碑、帖背后共通的地方,要由吸收魏碑外在形体向吸收其字之意味转变,寻求碑与帖的融合。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