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纵横家代表作品,秦时明月中纵横家和阴阳家哪个门派更加厉害些?
阴阳家的头---东皇太一是秦始皇的兄弟,一个统一江湖,一个统一江山,你说纵横家厉害还是阴阳家厉害,不过如果阴阳家也就是用了百年前所禁用的咒语 偷袭才把巨子干掉的,所以纵横家武术比他们厉害,但阴阳家那三个家伙---月神、大司令、少司令已经证实,他们所拥有凡人所没有的能力:月神在墨家机关城走廊中把天明整个人都弄飘浮起来、少司令对小跖时的速度、大司令的伪装术及杀掉巨子的咒语等等………………
纵横家鬼谷子传人现代还有吗?
纵横家鬼谷子传人现代没有了,孙膑庞涓是兵家,苏秦张仪是纵横家,鬼谷子是全才隐士。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黥其颜。孙膑逃至齐国后,在桂陵之战(前354年)中将庞涓俘虏,经过调停后释放了他。
纵横家的代表学说?
纵横家的思想主张: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
纵横家,诸子百家之一,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策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其祖乃鬼谷子,战国时人,籍贯不详,以隐于鬼谷而得名。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和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横家智谋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国际形势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在汉代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以后,纵横家智谋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虽然历代都有余音,但却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
纵横家的核心思想是怎样的?
纵横家是不恰当的称谓。确切的说,应该是鬼谷学派。
鬼谷学派的核心思想可总结为两个字——揣摩。揣摩君主心理,拍君主马屁。此外,还衍生出外交等其他功能。
把揣摩他人心理,搞成一门学问,这就是鬼谷术。
在阴谋诡计方面:《韩非子》是理论大纲,《甄嬛传》则是具体实践;在揣摩他人心理方面:《鬼谷子》是理论大纲,《战国策》则是具体实践。
《战国策·秦策》更是记载:苏秦游说秦王失败,百金耗尽,资用乏绝。回到洛阳,受尽家人白眼。在几十箱书籍中找到《阴符经》,头悬梁、锥刺股。埋头苦读。揣摩成,便再次出山游说诸侯,马到成功。佩六国相印。
最精通鬼谷术的,不是鬼谷子,也不是苏秦张仪。而是韩非子。详细见《韩非子-说难》。
附录:后世把鬼谷子、苏秦、张仪称为纵横家,这是值得商榷的。其核心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揣摩和迎合人主心理。而合纵连横仅仅是鬼谷术在某一个方面的具体运用。这就如同儒家重视音乐,便把儒家学者称为音乐家和歌手一样狭隘。鄙人认为,将纵横家改称为鬼谷学派或鬼谷门更合适。
历史上真有纵横家鬼谷子其人吗?
根据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即《战国纵横家书》和《史记》及《战国策》可以推出:纵横家鬼谷子一般指王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修真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因他隐居云梦山中,山涧有鬼谷溪,故自称鬼谷先生,人称鬼谷子。
王诩是纵横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名家、发明家、医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 鬼谷先生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等500多位精英!
鬼谷子的徒弟遍布全国各地,个人观点,暂没有找到有位于山东省蒙阴市的相关历史资料而孙膑 是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
魏国是纵横家发源地?
纵横家兴于战国中后期,是在“百家争鸣”中一个精研外交策略和辩术的群体,这些根据战国时期局势变化而游说于各国的策谋之士,因其进行了合纵连横的活动,被后世称之为“纵横家”。
一、“纵横”与“纵横家”关于这个解释,《韩非子·五蠹》中曾提到:
“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这里的“从”与“横”分别指的就是“合纵”与“连横”。前者是指多方弱小势力搞外交团结,齐心攻击强大的一方,后者指的是强大的一方联合一个弱小的势力,依靠弱小势力间的矛盾与利益来破坏他们之间的外交关系。
举几个例子。
秦国自商鞅变法国富兵强后,开始图谋向东发展;马陵之战(孙膑干掉庞涓的那一战)后,魏国元气大伤,齐国替代了魏国称霸东方。
韩、赵、魏为在齐、秦夹缝中求生存,团结起来北联燕、南联楚,形成东抗齐和西抗秦的“合纵”局势;而其中的某弱国被齐、秦拉过去,再进攻其他弱国的话,形成的便是“连横”局势。
“乐毅伐齐”后的齐国尽显颓势,而“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元气大伤,之前六国均势不复存在,此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合抗秦,是为“合纵”,而秦联合六国任一诸侯国,来进攻其他弱国,则为“连横”。
而“纵横家”就是在各诸侯国之间进行“合纵”与“连横”外交活动的人,比如张仪、公孙衍、苏秦等名士。
纵横家兴盛于战国中后期,但并不是说他们只出现在这一时期,在西汉初年也曾出现过他们的身影,比如主父偃、蒯通等人;也不单限于外交领域,只要能凭一己之辩使一国转危为安的策士,都可以称为“纵横家”。
二、为什么说魏国是纵横家发源地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之策的确立,展示了其在文化交流与民族交往的宽容特点,唐叔虞这一立国方针不仅对晋国的施政和思想文化有着深远影响,还对韩、赵、魏三家,特别是魏国相关的这两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魏国疆域初探》一书记载,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后的魏国“占有原晋国的大部分领土,可以说是晋国的直接继承者”,所以说魏国文化也直接继承了晋国文化的底蕴与特点,而其后来的变法精神及内容,也可以从晋国历史中找到相应的轨迹和影子,与此同时魏国也在晋国传统精神和思想方面对之进行了总结和改进。
魏国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其开国君主魏文侯,作为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他礼贤下士,重用贤臣能将,富国强兵、开疆扩土,使得魏国一跃成为了中原霸主。
接下来,我们就从李悝变法、政治军事斗争、养士之风和魏国地理环境这两个要素,来解释下魏国成为纵横家发源地的原因。
1、李悝变法
战国七雄中,魏国是率先进行变法的,自此其他诸侯国也效仿魏国,纷纷走变法之路,以谋富国强兵之路,而魏国作为先行者,也最先“尝”到了称霸的滋味。
魏文侯在位时,任用李悝为相,并进行变法改革,所以魏国的这场变法也被称为“李悝变法”。
为什么说李悝变法与纵横家的来源相关呢?
首先,李悝变法中规定了“食有劳而禄有功”的政策,废除了世袭制度,根据能力来选拔管理,取消了世袭俸禄,以招募贤才,发展生产,同时奖励军功、依功行赏、因能选拔等措施的实施,使得出身不高但有才能有智谋的士人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所以说,此次变法在增强国家实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这其中就包括士人阶级,而纵横家作为其中的重要“零部件”,这也就意味着变法同时促进了纵横家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扩大了其发展队伍。
其次,变法中,无论是“尽地力之教”这种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政策,还是鼓励“还庐树桑,菜茹有畦”这样的精耕细作,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同时也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使得他们可以从事商业、手工业等非农业活动,而这两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社会人口的增加及流动,而本国的士人、纵横家也便来源于此。
另外,在商业、手工业发展的同时,日益尖锐的土地兼并问题、对农民的剥削问题也凸显出来,许多人面对此景,只能另谋出路来改变自身的境遇,而其中一部分人选择了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游说优势,来作为改天换命的“快车道”,如此一来,纵横家的规模愈加扩大了。
2、内部政治军事斗争
魏国的政治军事斗争也为纵横家的发展“尽了力”。
晋国自立国至亡国,多少大家族起起伏伏,或胜或败,比如范氏、中行氏这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卿族,大多则“沦降为士、庶,甚至皂隶”,还有一些,比如“魏氏余子”张仪、“卫之诸庶孽公子”商鞅等败落的贵族庶孽,他们这群人也成为了后来士人、纵横家的来源之一。
3、养士之风盛行
纵横家都是些什么人呢?孟子曾怒赞张仪、公孙衍等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嘴巴一张一合便能决定天下之势,如此贤才智士无疑对本诸侯国及其外交领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魏国良好的经济环境也为统治阶层养士提供了滋养士人的温床,因此“养士之风”便在时下开始盛行。
比如魏国信陵君,他广招门客,曾养士数千人,如此规模在当时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了。
4、优越的地理环境
《战国策·魏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中记载,张仪和苏秦都曾就魏国所处地理环境做过详细分析。
张仪在为秦国“连横”的事向魏襄王游说:
“魏国的领土方圆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人。四周地势平坦,与四方诸侯交通便利,犹如车轮辐条都集聚在车轴上一般,更没有高山深川的阻隔。从郑国到魏国,不过百来里;从陈国到魏国,也只有二百余里。人奔马跑,等不到疲倦就到了魏国。南边与楚国接壤,西边是韩国,北边是赵国,东边与齐国相邻,魏国士兵要守卫四方边界。守境的小亭和屏障接连排列。运粮的河道和储米的粮仓,不少于十万。
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适合作战的地方。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齐国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你们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那南面就会危险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
张仪在为赵国“合纵”的事向魏襄王游说:
“魏国南边有鸿沟、陈地、汝南,还有许地、鄢地、昆阳、召陵、舞阳、新郪(qī);东边有淮水、颍水、沂水、外黄、煮枣、海盐、无疏;西边有长城边界;北边有河外、卷地、衍地、燕地、酸枣,土地纵横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狭小,但房屋田舍十分密集,甚至没有放牧牛马的地方。”
两位纵横家的说辞目的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从战略层面说明了魏国的地理环境所具备的重要作用。
从上述两人的说辞我们知道,魏国地势平坦,是天下诸侯必争之地,只要国富兵强,不但可以凭借坚固的屏障抵御入侵,还可以以此进行军事拓展。但是反过来的话,加之与四邻关系不佳,可能就会出现“四分五裂”的被动局面。
而处于黄河流域的魏国,所处的气候,所拥有的土壤和物质资料,无疑为本国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除此之外,四通八达的交通也对本国的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其实,魏文侯也晓得自家地盘的优劣,所以也曾采取过联合韩、赵的战略措施来避免以上不利情况的发生。
处于中原地带的魏国虽然地理优势“在线”,但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乱战不断,虽然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但他并不能像西秦或南楚那样再行扩张之势。
种种原因使得魏国成为诸国“合纵”、“连横”的策源地,所以我们才说,战国时期的魏国是纵横家的发源地。
既然结论如此,那历史真如这般吗?
看看战国时期的一系列战争就知道了,公孙衍为魏国连楚、燕、韩、赵以伐秦;张仪为秦连横韩、魏;孟尝君合纵魏、齐、韩胜楚攻秦;乐毅为燕连韩、赵、魏、秦以伐齐;长平之战后,虞卿为赵合纵齐、魏、楚、韩、燕来抗秦……凡此种种。
我们看到,自战国起,魏国作为每个布局的纵横中心,几乎参与了每一场诸侯国间的纵横活动,而频繁的军事、外交间的“刀光剑影”中,魏国纵横家的身影可谓是无处不在!
三、结语综合上述,魏国的变法、政治军事斗争、养士之风、地理环境等一系列要素的“同时发功”,促进了士阶层的崛起,也同时扩充了纵横家的人才队伍。纵横家是那个时代特定历史条件的“特色产物”,顺势而产生的纵横策略、纵横活动也是这个特殊群体产生的历史需要。
魏国为纵横家提供了大放异彩的历史舞台,而滋生于这个温床上的纵横家们,他们或为己利,或为一国之利,只凭一唇舌奔走于各诸侯间。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的军事、外交策略变化也因他们而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