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的行书代表作品,事业单位常考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有什么?
事业单位常考书法大家及代表作如下:
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及书法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建议,命令各国一律使用秦篆为同一书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篆”。李斯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体,为推广小篆,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作为范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了狱吏程邈所创隶书,至此隶书逐渐取代小篆,成为官方正式书体。所以说,李斯在篆隶书体方面发展贡献是巨大的。代表作《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等。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人(今河南许昌)。汉末至三国时著名书法家。擅篆,隶,真,行,草诸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因推动力楷书的发展,被后世誉为“楷书之祖”。钟繇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潜心钻研其书法。代表作《宣示表》,《贺捷表》等。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琅琊临沂人。因官至右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书法兼善隶,草,楷,行诸体,融汇各体,自成一家,对历代书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十七帖》等,其中《兰亭序》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封鲁国郡公,所以人称“颜鲁公”。其书法精妙,擅行,楷。其书初学褚遂良,后师张旭,得笔法论。其所创颜体楷书,端庄雄伟,气势遒劲,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成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合称“颜筋柳骨”。代表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唐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人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又历观唐代诸名家书法,汲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创立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称“颜筋柳骨”。代表作《玄秘塔碑》,《神军策碑》,《金刚经刻石》等。
郑板桥石竹有篆书字体吗?
郑板桥题石竹图上的诗词和落款,用的是行草,但他擅长六分半书,字体中有篆书笔意,草书笔意,隶书笔意,还有楷书笔意,巧妙的把几种字体夸张变形,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他独特的六分半书。
清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
郑板桥书《行书曹操诗》轴。隶书中掺杂了楷、行、草、篆几种书体,是典型的"六分半书″。
(行书曹操诗)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龙说:"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
郑板桥题诗章法讲究变化。不墨守成规,有的纵题,有的横题,有的斜题,根据画面空白多少和竹子的疏密、高低。随机应变。有的字大,有的字小,有的行距密,有的行距疏。参差错落,和画面整体和谐,相映成趣,为画增色,给人完美章法构图的艺术亨受。
他画竹很勤奋,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曰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他追求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无古无今之画。″所以诗、书、画。给人奇特之感。
徐悲鸿曾在郑板桥的《兰竹石图》上跋:"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
为什么书法家们不把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都融为一体?
我是一人。这是想法其实有人已经付诸实践,那就是“丑书”。
书法简单的说,按照一定规则法则写字。本质是写字,只不过有限制。因为有限制,就有了每个不同书体的特点。
各种颜料混在一起,最后一般都成了黑色的,失去原有的颜色。
每一种书体,都有各自的风貌,各自的特点,正因为他们有各自的风貌和特点才能有自己的名字。
书圣王羲之,有没有把这些书体糅合一起写呢。
每一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有自己的特点才会有名字的不同。我们当今书法最重要的五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其中篆书指得是小篆。
上图是某个著名杂志的书体介绍。
这里要先说明一下,草行楷,这三种书体相关性太密切,很多行书夹杂草书。
但是提问者是说,每种书体的如何融合到字,而不是书写。
我们看看融合的字,请出书法家沃兴华。
看看上面的墨迹,这些都是展出过的,是不是每个字都有各种书体。
下图是沃兴华的视频教程的图片。
是不是从字里面找到各种融合,一笔有多种书体的技法,惊为天人。
还有一些,没有融合那么多书体的,但是却有一定“创新”。比如说“吼书”曾翔。
他临写的兰亭序是这样的,有一些人说这样的字有某些某些技法,融合了某些某些。
上面都是基础不扎实,靠着想象力融合的。
说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但是路子让人看不懂的。
张海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他经常写的字如下。
这样的字融合了多种,不能直接归类到“丑书”,他是有基础的但是字是这样算是什么。
一人有感当代很多人,总想着创新。创新要建立在有非常好的基础上。有基础的也会走歪了。何苦没有基础,基础不扎实的不要想着融合创新。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怎么理解楷书要当行书写?
首先我觉得楷书只是基础!草书才是我的最爱!虽然临贴四年多了!毛笔字应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汉字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如果想把毛笔字写的有骨力和雄伟挺拔!篆书肯定需要多多练习!谢谢邀请!
中国书法三大家?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王铎等。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
3、米芾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不喜欢楷书的人想写一手好字?
李邕的《麓山寺碑》是行楷,传世有宋代拓本,是其晚年成熟之作。因文、书、刻工艺皆精美。故有"三绝碑"之称。
此碑有魏碑笔意,老练刚劲、雄浑开张、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刘熙载评:"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二画,皆如拋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骄之意拟之。″
此碑字字独立,略带行意,结字左低右高,工稳中见险姿。
赵孟頫的行楷《胆巴碑》取法李邕的行楷《麓山寺碑》。字呈横势,撇捺伸展,比例得当,重心平稳。清人杨岘评:"用笔犹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
清代何绍基也曾临过李邕行楷《麓山寺碑》,用意临的学习方法。对原帖改动较大。有《麓山寺碑》的精神,又融入颜体苍茫老辣和篆隶之意。宽博大气,朴拙灵动。写出了自己的风格意趣。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