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雄浑代表作品,人性寥寥什么意思?
寥寥,汉语词语,语义较多。寥寥,多作形容词使用,如形容数量稀少,形容孤单寂寞空虚等,其语义多与稀少有关。1、空虚貌
《吕氏春秋·情欲》:“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李善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鲛绡。”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蒙,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有哪些励志的句子值得收藏?
1、只要心里敞亮了,即使身边风雨如晦,你也能活成自己的阳光。
2、这个世界除了朝九晚五,还有很多人要加班到深夜,没有双休,没有热好的粥,没有灯火通明的家,用尽全力去生活,不过勉强温饱。要相信生活不会总是一片黑暗,你想要的终会到来。
3、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4、生活,在喜怒哀乐间走走停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5、我以前倒是经常后悔自己做错了选择题,对人说错了话,念书去错了城市等等。后来我又觉得,世事自有因果,冥冥之中也有既定的安排。人生是单向不可逆的轨迹,所以人才会一直憧憬着未知的路径,重来一遍你也未必会满意重来后的自己。
6、没人会一直顺利,愿你更加强大,然后终于有一天,可以笑着讲述那些曾让你哭的瞬间。
7、混一天与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差别, 三天看不到任何变化,七天也看不到任何距离, 但是一个月后会看到话题不同,三个月后会看到气场不同, 半年后会看到距离不同,一年后会看到人生道路不同, 所以请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走自己的路, 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即使有人亏待你, 时间也不会亏待你,人生更不会亏待你。
8、努力成为你最喜欢的那种人,就算不成功,至少你会喜欢这样努力的自己。
9、“你知道人类,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吗?”“豁出去的决心。”—— 伊坂幸太郎
10、人的一生,未必都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左右我们如何活着的,往往是那些每天都在上演、都在谢幕的生命场景。在阳光下细碎如微尘般翻飞跳跃的,恰似我们的一生,只是,有的人,拼尽全身力气把微尘舞出了光芒。
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这种看法,我很赞同。对于李白和苏轼这两位大家都熟悉,他们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作品可以说代表着唐诗宋词的最高成就。将这两位如果进行比较的话,他们李白和苏轼有着许多共同的高格的品质,又有很大的不同。
一,共同之处:
他们都拥有浪漫的诗人气质,豁达洒脱的鲜明性格,济世苍生的人生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他俩又在生活态度和写作上有着个性差异。
二,不同之处
第一, 作品的涉猎的广泛性丰富性不同
比较李白和苏轼,从其作品涉猎的领域和涵盖面是不同的。
李白的作品主要集中在诗歌和赋,现存九百八十七篇作品,很少律诗,大多数歌行诗体,以表达自己自由浪漫的天性和豪迈奔放的气质。
苏轼就不同,他涉猎极广,学识渊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出类拔萃。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文学上他诗文并重,词画同工,文与欧阳修齐名,词与辛弃疾并肩,现存作品仅诗歌就达四千首左右, 的内容、风格丰富多彩;书画上,画与文与可等身,书法列为“宋四家”,书画均代表了宋代最高成就。
第二,人生态度和经历不同反应在作品中的境界不同。
苏轼在取仕之后一直走着仕途之路,他虽经坎坷不断被贬谪但始终都怀着儒家入世的思想,所经所遇没有改变他的初衷,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建功立业,兼济天下而又独善其身的思想贯穿始终,对名利,荣辱,沉浮,得失都以智慧,豁达的心态接受对待。因此,我们看到的苏轼在《定风波》中无雨无晴无喜无忧的悠然自得,在《水调歌头》里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坦然顺应天命。
相比而言,李白的一生基本是在漫游和流浪中度过,李白狂放不羁,好寻幽访胜。这种经历形成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作品更多的是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自己的怀才不遇是激愤的,对政治的腐败之尖锐批判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大起大落,高昂时可以奔放得有如江水一泻千里,低落时可以把酒问青天,对影成三人。他的《将进酒》就把他跳跃起伏、发端无迹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蜀道难》异乎众人的想象夸张,一唱三叹的情感转折,表现出来的是大开大合。
第三,作品体现出的深度不同。
唐人与宋人写诗,理念是不同的。唐以抒情为主,宋以言志说理为主。这在李白与苏轼的作品中就有很明显的表现。他们对审美的对象的审视和表现的角度和着眼点是不同的。写庐山,李白就“飞流直下三千尺”,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写江,李白“惟见长江天际流”,苏轼便“大江东去浪淘尽”,情与理可见一斑。基于此,李白写情可以汪洋恣肆,恢宏豪迈;苏轼写理可以胸襟开阔,气定神闲,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对人生的启迪。
因此,从作品给予人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人生启悟及作品涵盖的广泛性来看,苏轼是一条星河,李白是一颗流星,这个说法是合适的。
谢谢大家,我是一溪云水,欢迎关注。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怎么解读?
《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炼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
但他的诗论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特别是片面强调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宣扬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体验的超脱意境,忽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重大的社会作用。
这些都为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清代王士祯的《渔洋诗话》等所继承和发挥,对后世的批评和创作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影响。
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谁?
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旷世奇才:苏轼;词中之龙:辛弃疾等。
旷世奇才:苏轼
【词人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后世评价】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
【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中之龙:辛弃疾
【词人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后世评价】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
【代表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之分是否合理?
显然不合理的。
古今以降,分门分派不在少数,无非就是曲意歪解以付自家之用,其余除去误导世人可谓一无是处。
婉约与豪放之分,早见于《《诗余图谱》:
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讲到“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实际上隋唐词之初诞也属于“托体稍卑”,为何?词本为乐之歌曲,自隋唐时期,所谓“华夏正声”盖已不存,新乐取自琵琶调混入胡乐而成,称为“燕乐”或是“宴乐”。最初燕乐是付与歌姬伶人于宴席歌而助兴所唱,自然绮丽香泽,分属“艳科”。唐人、五代诸词家皆换转于游冶艳情之中,北宋初期之作手并一脉相承,未脱窠臼,更不分何门何派。逮至范仲淹《渔家傲》写塞外风景,偶作新题,便被世人认知为“新开一家”、“豪放雏形”,后苏子与友人信“偶然作词,不同于柳永风格”云云,后世并以此分豪放、婉约派。
直是谬论。早年词之藩篱不去,大家约定俗成的只用词做“艳科”,并谓之“正统”,但作为文体而言,其势必能有更多的包容性,绝不仅仅只在富贵生涯、红楼歌舞中打转;其次词托于音律,而声乐之中亦有激越、铿锵之调。
所以所谓的或豪放、或婉约,仅止于作者作手之情感、曲调而已。粗暴的化分成婉约豪放,岂不滑稽?后来言豪放必举苏辛,抬手便是“大江东去”、“挑灯看剑”云云,根本不曾考虑过作者当时情感、环境。苏词见大河奔流雄浑之景色,未必对着“大江东去”还要写成“小桥流水”?辛词亦然,军士生涯写成“倚沒红楼”?无知且不自知而已。
但如若非得分属风格,不过在于行文用词,乃至谋篇布局各家固有的特点而已,亦只是审美知趣的同异,若分豪放、婉约,那置苏轼之咏物词、酬唱词于何地?置辛弃疾之春词于何地?胡寅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也仅仅是把苏东坡一些应景之词当成了常态,直接无视了苏词那近百首风流歌词,不是曲意歪解以付自家之用,更当何解?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