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翻译代表作品,钱钟书小说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工作和婚姻的感悟是什么呢?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经典之处在于,其中涉及到了人生的多个方面,且都无不犀利精准的直击问题本质,或明或暗的透着人生智慧。
对许多朋友来说,可能因为著作中关于婚姻是围城的经典语录,以致在阅读作品时思绪过多的关注主角方鸿渐的恋爱和婚姻相关事件,而忽视了作为一个成年人,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工作或者说是事业。
留洋归国的学子方鸿渐,生活一塌糊涂,工作诸事不顺。成年人的生活一塌糊涂,多半是工作上的不顺和经济上的拮据导致。方鸿渐归国后,由于国内战事、自己的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自己工作上屡屡不顺,多方折腾,导致婚后家庭生活无法安宁,人生方向不知西东。
本文将重点剖析方鸿渐三份工作中的失误,反思其在三份工作中的为人处世,探索方鸿渐在三份工作中失败的原因。看看作为职场中的你我,可以从中获得哪些职场智慧。
【就职于点金银行】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留洋归国的青年“学者”方鸿渐,虽然没有正经的博士学位。可是,按照国人脾性,留洋经历定然是要高人一等的,自己用心谋个事情想必也不见得有多难。但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沾边的方鸿渐,却“任人摆布”的就职了一份不该就职的工作——在“亚岳父”的点金银行混日子。当然,由于时局战事、家庭背景、个人能力原因,能混日子就先混着应是明智选择。可是,我们的方鸿渐颇有如今90后、00后的职场魄力,不顾为人处事原则,不顾后果,工作说辞就辞,以致自己后面的道路步步维艰。
私以为,方鸿渐就职于点金银行这份工作,其失败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该就职于“亚岳父”的点金银行。对于这位没血缘关系,没实际的姻亲关系的“岳父”,方鸿渐耗费周家的钱留洋念书已经是不妥了,再就职于周家自己的银行更不甚妥当。正是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方鸿渐不懂的此“吃与拿”的道理。更何况方鸿渐与周家的关系实在谈不上“有关系”,不尴不尬。只是被一些东西捆绑了罢了,“吃与拿”确实应该适可而止。从礼仪人情交往的角度看,适当维护就好,不必再有过多的工作和利益上的关联。利益相关太多反而不妙,正如方鸿渐的最后与周家闹翻一样,国人社会中亲戚朋友之间的生意、利益导致多少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另,对于留洋归国的方鸿渐,就职小银行本“大材小用”,与身份不符,工作后的第一份工作,起点不好对后面的职业会有不良影响。
第二,就算是不得不就职于周家的点金银行,也不该与住在周家。方鸿渐与周家关系不尴不尬,“吃与拿”已经不合适,可是还住在了周家。职场人都应该知道,工作工作,生活是生活,必须区分清楚。方鸿渐,这一主住到周家,就可以说生活和工作交织在了一起,说不清生活与工作,也分不清公与私。比如工作之余不得不帮“小舅子”效成写作业。且就职于周家的银行,住在了周家,生活工作就都依附在了别人,自己就没了主动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少了成年人的隐私,少了神秘感。人与人相处,包括亲子关系,保持适当距离的神秘感,是赢得一定尊重的必要条件。方鸿渐与周家关系本不该如此紧密,可是由于太近,终致别人知根知底,没了基本的尊重,也导致彼此关系走到尽头。
第三,方鸿渐就职于点金银行,能力欠佳却工作上不认真。正如第二次到苏文纨家赵辛楣调侃挖苦他一样。工作上也许真的没多人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绝大多数人都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爱”和“假装爱”。但是,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职场上甭管爱不爱,必须要“当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因为撞钟是本份,拿钱就要办事儿。方鸿渐本就吃住、工作都仰仗周家,还不好好工作,周家内心舒服才怪。
赵辛楣:方先生,昨天去得迟,今天来得早。想是上银行办公养成的好习惯,勤勉可嘉,佩服佩服!
第四,已经就职点金银行,就不该草率辞职。方鸿渐的辞职,与其在周家“吃与拿”的艺术欠佳,不懂龙蛇之道,脱不了的干系。方鸿渐自己不懂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以致与那位周经理要“礼让三分”的周太太的不合达到爆点。爆就爆了吧,谁还没个失去理智的时候,何况是长辈、女性的周太太呢?也犯不着在国难当头,自己没能力,家庭没实力,三闾大学工作还没定数自己还没领三闾大学薪水的不当时候任性辞职,给自己和家庭平添忧愁和负担。大可拿出李梅亭那“多吃他一顿饭的理论”,先呆着,骑驴找马,才不至于把自己赶上绝路。
李梅亭:准出了乱子了,否则不会肯订婚的。你们瞧,订婚之后马上就会结婚。其实何必一 番手脚两番做呢?干脆同居得了。咱们不管,反正多吃他一顿。
总之,方鸿渐的这段工作经历,可谓是,不适的身份,在不适当的时机,就职于一份不符身份的工作,不用心的工作,不通畅的人情关系,在不合适的时候辞职。导致方鸿渐的这段“沾光”的“亲戚关系”断了,无所得到,尽是失去。
【三闾大学教书】方鸿渐托“苏小姐”的福,“同情兄”赵辛楣偷偷在三闾大学帮方鸿渐找到了一个饭碗,与周家闹翻后就答复了,很快也就准备好赴职。经过一番“西天取薪之旅”终于到达了三闾大学,虽因学历问题遭遇不公,也算是在三闾大学暂且立足。可是,由于方鸿渐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和斗争,还进了三闾大学这个“小人窝”、“是非地”,终于很快一年就被“解聘”。私以为,在三闾大学,方鸿渐的结局,主要是因为方鸿渐不懂人情世故和斗争,没处理好人事关系,以致自己职业不保。
第一,方鸿渐与高校长的关系。初次到三闾大学,因为自己的学历问题,被最大领导抓住打压。作为一位新人,在领导面前,且自己有把柄。却对领导的处理有怨言,弄得连三闾大学的典型“长嘴小人”陆子潇都“听说”,此事领导能宽容自己么?当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以后慢慢争取才好。
作为下属,方鸿渐对高校长这位领导,开始没尊敬,后来却也没去维护、经营关系,很少来往。最蠢的是,在赵辛楣与汪处厚太太的丑事爆出后,其实“神经特别敏锐的”高校长与汪处厚太太的丑事也算浮出水面来。方鸿渐为好朋友赵辛楣提交离职信时,高校长对方鸿渐的试探,方鸿渐傻不拉几的回答“我有点知道”。那么在高校长这位“神经特别敏锐的”领导看来,自己的丑事也有可能被方鸿渐知道。寄人篱下的方鸿渐,对领导有怨言的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没根基的方鸿渐,可能知道领导“不雅”的方鸿渐,只有被踢出局的结局,领导需要的只是一个踢踏出局的理由罢了。很快,因为陆子潇举报方鸿渐留有《共产主义论》,终于被领导收拾,赶出三闾大学。
汪太太:哈哈!高校长,你有何必来助兴呢?吃醋没有你的分儿呀。咱们今天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嗯?高先生,好不好?
辛楣睁大眼,望一望瑟缩的高松年,“哼”一声,转身就走。汪处厚注意移在高松年身上,没人拦辛楣,只有汪太太一阵阵神经失常的尖笑追随他出门。
第二,方鸿渐与汪处厚的关系。方鸿渐,一个没有大背景,在三闾大学没根基的新人。汪处厚,一位有部里次长的侄儿的大佬,高校长都礼让三分的人物。在汪处厚拉拢,为方鸿渐等没根基、没背景的年轻人介绍对象时,方鸿渐居然不知权衡利弊,适当接受,采取别驳了汪处厚的脸面的行为。大可先嘴里答应,给了汪处厚面子,至于以后行不行就看两个人的相处。总不至于,一下子稀里糊涂的,将汪处厚和因为拒绝了妹妹的刘东方两个有根基的人给得罪了,两边不讨好。方鸿渐不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道理,更不懂龙蛇之道。
第三,方鸿渐与韩学愈的关系。韩学愈,一个与方鸿渐自己一样买了克莱登大学假博士学位,且公开使用的人。而方鸿渐,可能是唯一一个对韩学愈假学位知根知底的人,却不懂小心,一不留神,将此消息透露给了陆子潇那样的小人,可以说彻彻底底的揭了韩学愈的短,成了一个令韩学愈不安的人。混江湖多年、不择手段的韩学愈当然要对付方鸿渐。更甚的是,方鸿渐还因为课程的问题,挡了韩学愈太太的“前程”,陷入到了韩学愈与刘东方的争斗中。所以,方鸿渐在三闾大学,即使不得罪其他人,仅仅对韩学愈假学位知底这件事,就算艰难的留在三闾大学教书也将绝不会舒心的。
第四,方鸿渐与刘东方的关系。刘东方,因为夫人对妹妹的态度,家庭不合,也担心妹妹的婚事,多方压力,机智的想到托汪太太做媒。刘东方考虑帮过方鸿渐忙,看得上他。可是,方鸿渐不上道,连基本的策略也不知道使用,最后同时得罪了汪处厚和刘东方。刘东方与韩学愈的利益交换之下斗争妥协后,方鸿渐自然要成为炮灰。
刘东方想:他是自己保全的人,应当感恩识抬举,跟自己结这一门亲事,他的地位也可以巩固 了;这样好机会要错过,除非这人是个标准傻瓜。
第五,方鸿渐与陆子潇的关系。方鸿渐的“友好睦邻”陆子潇,一个标标准准的小人,伪君子,“大嘴男人”。方鸿渐因为“他的嘴”,不小心得罪了韩学愈,可是仍不长记性,不清楚陆子潇为人。在陆子潇追求孙小姐期间,孙小姐不顾嫌疑与方鸿渐过密交往,方鸿渐也不知道避嫌。没有吸取当初赵辛楣与其争风吃醋的教训,不懂情敌之间的仇视,还教孙小姐对付陆子潇,得罪了小人还全不知道。终于,在方鸿渐的唯一靠山赵辛楣离开三闾大学后,又公然与孙小姐公开恋情订婚,陆子潇千方百计终于找到机会将方鸿渐办了。
陆子潇:不相干。有一位朋友招我到外交部去,回他封信。
方鸿渐:“啊哟!怎么陆先生要高就了!校长肯放你走么?
陆子潇:“没有的事!做官没有意思,我回信去坚辞的。高校长待人也厚道,好几个电报把我催来,现在你们各位又来了,学校渐渐上轨道,我好意思拆他台么?
第六,方鸿渐除与赵辛楣、孙小姐等人关系更近一步,对李梅亭、顾尔谦两人关系退步了。不可否认李梅亭、顾尔谦是小人,可是并不代表不值得交往,人类毕竟是社会的动物。作为同从上海出发、一起共患难的“通行人”,李梅亭在三闾大学是有影响和根基的,关系多少要比其他人来的快,容易维护。可是在三闾大学没有根基的方鸿渐,得罪了如此多人的情况下,还不屑于他们交往,不去维护容易维护的关系。只与有背景和根基的赵辛楣,无根基、没背景的孙小姐交往,不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不知道关系维护,建立根基。终于,在赵辛楣这棵大树撤了之后,方鸿渐被各方势力搞。
当然,方鸿渐最后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不懂厚黑之道,在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后,草率离开三闾大学。
方鸿渐在三闾大学这段教书工作,可以说是道行不高,却深入魔洞,也不思修炼。陷入是是非非,得罪无数人,得罪领导。方鸿渐的结局,自然也只有被优化。
【华美新闻社的工作】从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后,已婚人士方鸿渐,经过好友赵辛楣的介绍道华美新闻社工作。可是,有过两次职场教训的方鸿渐,仍然没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方鸿渐没有把自己当作已婚人士看待,职场中仍不谙世事,最后在家庭基本靠老婆维持的情况下,还是草率辞职了。在这段工作中,方鸿渐犯了两大错误。
第一,方鸿渐是赵辛楣介绍的,在王先生手下办事。孙柔嘉的父亲,方鸿渐的岳父也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可是,方鸿渐没有借助岳父的资历办事,更没与岳父拉近关系,在单位中人事关系没有任何进展。
第二,当王先生因为言辞问题不得不离职时,王先生都劝方鸿渐无须离职。可是已婚方鸿渐,不考虑家庭,不考虑自己的处境,不考虑国内战事,私自将工作辞了。
方鸿渐的这段工作,可谓是不假思索的入职,毫无顾忌的辞职。终于将自己逼到绝处,将家庭带入困境。
【职场智慧】方鸿渐三段失败的职场经历,方鸿渐可以说是徘徊不前,毫无进步。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通过方鸿渐三段失败的职场经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职场智慧:
第一,进入职场,要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业,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不能稀里糊涂,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导致自己的职场经验毫无沉淀。
第二,职场中,除了提高自己的职场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为人处世,中国的酱缸文化,必须适应、学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若要在此道混,必学精通职场之道。
第三,为人处世,处处小心,切莫冲动行事,无脑行事。
第四,为人处事处世,与君子交往要君子,与小人交往要小人。
第五,职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人总有人可替,坐位总有人来坐。怄气辞职只是辞的人吃亏,被辞的职位漠然不痛不痒;人不肯坐椅子,苦了自己的腿,椅子空着不会饿,椅子立着不会酸的。
第六,职场中,别把自己太当人,也别把别人太不当人。
第七,身在职场,先活着要紧,其他问题可以慢慢考虑。
第八,要隐忍。
第九,权衡利弊,不吃没头亏。
第十,管住嘴。
第十一,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
【结语】方鸿渐的失败的人生,根源来自自身。我们应该汲取经验教训,在生活中、工作中的为人处世,一定要聪明行事,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工作顺利,生活才会舒心,人生才顺利。
最后,再次提醒一下职场的你:
第一,别把自己太当人,也别把别人太不当人。
第二,人总有人可替,坐位总有人来坐。怄气辞职只是辞的人吃亏,被辞的职位漠然不痛不痒;人不肯坐椅子,苦了自己的腿,椅子空着不会饿,椅子立着不会酸的。
与您共勉!
愿您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能称的上国学大师的有哪些?
谢谢邀请
我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能称得上国学大师的凤毛麟角!
我心目中,只有两位!
第一、钱钟书(1910---1998)
无锡名门望族钱氏后人,字默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中西文化研究专家、国学大师;代表作:管锥篇、谈艺录、围城;曾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毛泽东选集》的英文翻译(主译)。
钱先生,是公认的现代中国外语最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师;在比较文化、中西文化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上,达到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巅峰。特别是代表作《管锥篇》,为当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前无古人的之作。
在学术界,有人称叹钱先生为“文化昆仑”;
小时候,钱先生的父亲觉得他讲话太直爽,怕会得罪人,就为他起了一个字“默存”,希望不要因言惹祸。
在文学界,《围城》、《写在人生边上》等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奇幻之作”,风格迥异于其他作家!开创了“钱体”文风。 代表作《管锥编》,博大精深!研究中国古典文献,而又同时通过多种语种的外语文献来论证!令人叹为观止!当今中国,能够不借助其他工具单独地完全读懂《谈艺录》的学者,可以说也是凤毛麟角;因为需要非常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以及多种外语的学识!很少人能够两者兼得、并且能够炉火纯青。
(钱钟书与夫人杨绛,杨绛,著名翻译家、散文家)
(同在欧洲留学的年轻时的钱钟书与杨绛)
《管锥编》成为中国当代许多博士生的博士论文选题;但是,他们也不敢说,自己完全理解了、读懂了钱钟书和他的《管锥编》。这边奇书中,除了文学之外,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化的许多学问:宗教、历史、哲学、语言学、训诂学、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是公认的当代中国学者中古典文化、文学研究中的百科全书、珠穆朗玛峰!
在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研究钱钟书的学科诞生了:‘钱学’,一度成为显学。类似于‘红学’。当代中国学人中尚无一人享此殊荣。但钱先生对此非常不以为然。他躲避采访、拒绝参与各种庆典仪式及无谓的社交。有一次,他在电话中回答瑞典的一位学者:你吃了鸡蛋觉得好,为什么还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但是,钱先生对于晚辈后生的求教却是孜孜不倦。
本人,曾经因为偶然的机会,与钱先生通过书信;终身难忘。钱先生对于晚辈后生极其平易近人、诲人不倦、令人感动不已。
(钱钟书书法)
在我心中,钱钟书先生,是中国当代研究古典文学的第一大学者,是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钱钟书遗墨)
(钱钟书手稿集)
第二、陈寅恪(1890--1969)
字鹤寿,江西修水人;曾经著名的的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之一,其他三位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因学识渊博,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南开郑天挺教授语)。
(蜚声中外的文史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年轻时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哈佛大学等留学;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古典文献、历史的研究,代表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中国史学研究工作,研究范围甚广,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特别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以及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寅恪治学主旨“在史中求识”。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
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现在工人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其他大学者,发展了中国的历史考据学。成为超越时代的集大成的学问家。
(陈寅恪代表作之一)
陈先生个性倔强、性格有些孤僻,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在建国后,是少有的埋头做学问的大学问家之一。晚年寓居中山大学。在双目失
明的状况下,依然可以靠口述完成学术著作。这就是‘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代表著作之一)
易中天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劝君莫谈陈寅恪”,大意,他研究的是极为精深的古典文献,与一般大众的趣味迥异,一般人谈论他而又对他没有什么理解,是在歪曲他甚至糟蹋他。
超级大师的境界,真不是我们一般大众能望其项背的!
(陈寅恪信奉的学术精神)
与钱钟书一样,两人都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淡泊名利、不事张扬。
在四十年代,曾经有人问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吴宓,谁是当今中国学术界最博学的人?吴答:一个是钱钟书,一个是陈寅恪。吴的年纪和辈份要比钱钟书高(算得上是钱的老师),竟然也对钱钟书如此高看。
大师,与我们有些距离;
但是,我们可以仰望其风采、可以探究其堂奥;
只可惜,这种学术大师,现在已经越来越珍稀了。
现代中国的国学大师,
只有他们两个!
民国时期的清华四大导师蜡像: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
其他人,虽然也有水平很高的,但是与他们两位相比,似乎不好排在一起!
他们二人,是现代中国真正的国学大师!
中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
我是真像旁观者
码字不易,支持原创
欢迎关注、讨论
谢谢你的时间。
介绍钱钟书的生平事迹?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老王的诗词解释?
《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我国女性被称为先生的有几个?
把教师、女学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女性称为先生,始于中国近代。小编整理了十位被尊称为先生的中国女性,您了解几位?
《青藏高原》小提琴
1
宋庆龄先生
(1893年—1981年)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1981年5月15日,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5月16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2
何香凝先生(1878年-1972年)
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的夫人。女权革命的领袖,革命家,画家,政治活动家,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辛亥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女性,有姓名可查的有380多人,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有180多人,实际参加同盟会的只有54人。
在这54人当中,能够把革命与参政贯穿始终,并且跨越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时代的,只有何香凝一人。
3
许广平先生
(1898年-1968年)
鲁迅先生的夫人。她写作了《两地书》《鲁迅回忆录》,保存鲁迅手稿,编辑完成《鲁迅全集》。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携手,十年忧乐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来。
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
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华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于她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鲁迅的事业中 。
4
冰心先生
(1900年—1999年)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
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她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5
杨绛先生
(1911年—2016年)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6
林徽因先生
(1904年-1955年)
梁思成的夫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改造传统景泰蓝,保护奈良古建。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深夜里听到的声音》等。
面对林徽因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
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
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
张充和先生
(1914年——2015年)
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氏四兰: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
张充和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在各种出版的昆曲图录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飞、梅兰芳这些一代大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出于敬重,大家都唤张充和为“张先生”。
8
冯沅君先生
(1900年-1974年)
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冯沅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一级教授,也担任过山东大学副校长,同时还在文化界、妇女界担任一些要职,积极参加青岛市的社会活动。陆、冯夫妇在文学研究领域同心协力著书立说,比翼齐飞,堪称文坛佳话。
9
沈祖棻先生
(1909年—1977年)
教授,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别》《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丈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被文坛誉为江南才女。
10
骆玉笙先生
(1914年-2002年)
骆玉笙,别名小彩舞,“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建者,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代表作品:《剑阁闻铃》《丑末寅初》《重整河山待后生》。
骆玉笙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
让你酣畅淋漓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是哪部?
平时读书不算太多,真的还没到饱览群书的程度,所以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还是略有些忐忑。
但好在作者问的是“小说”,所以也想跃跃欲试。
小说这种文学题材在阅读的时候更容易让人带入情感,所以对于作品本身的评价就会更主观一些。
那么我就从我“主观”的感受上,评价几本我认为特别精彩,特别值得一看的书吧。
其实,在我过去的生活的三十几年,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书籍类型的渴求也是不同的。当然,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纪读来,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大家最常提及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无论放在几百年前,还是放在当下,都是当之无愧的小说经典。
这本书我曾经在17岁的时候用一个暑假读完,当时是因为接到了老师的作业,阅读世界经典后要求上交一篇观后感。带着任务和目的去读,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叙事上,贾府的兴衰荣辱以及人物发展便成了首要的关注目标。当时受限于年龄和阅历,并不明白作者在大观园的各色美人中倾注的情感和心血,也不明白一座贾府的兴衰为何要用那么多个人的细枝末节来展现。只是觉得这书人物好多,要一一记住好难。
很显然,当时这本书并没有被我读通透,作业交的也是马马虎虎。不明白红楼梦为何会被称为享誉世界的经典,是我当时的一个困惑之一。
过了好多年后,因为怀孕在家休养身体,便把《红楼梦》捡起重新阅读,800多页的文言文读的那真叫一个辛苦,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年岁的渐长,反而能明白了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情以及透过小事和细节暗喻的内容。心中便觉得酣畅淋漓,更是佩服作者曹雪芹先生叙事宏大却着眼于微的格局。从贾府的夫人到府中仆人的仆人,从大观园里的各色美人到园中的丫鬟小厮,从一场气派的省亲到一个侍女的病故,作者的笔墨无不在围绕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阶层的兴衰荣辱而着色。
中国不乏有人阅读红楼梦,有人读几遍,十几遍,甚至有人专门研究红楼梦,对里面的每一道菜、每一款茶都如数家珍。更有甚者成立了红学研究院,一群由博士、硕士甚至院士专家围绕《红楼梦》来进行研究。
我不清楚这种研究的目的究竟为何以及价值为何,一部文学巨著是否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毫无疑问,《红楼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期,那个阶层,那个世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以及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所处的世界。
去年有幸看了一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展览,听到一位导览员说的话特别认同“我们看这几百年前的艺术品所产生的价值,并不是因为它的稀缺和它的珍贵,而是它让我们跟那个时代发生了连接。”
对于这种百年前的文学作品,又何尝不是呢?
第二本让我认为酣畅淋漓十分痛快的小说,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同样也是在不同的年纪读了两遍。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20岁,当时刚好生活在西安,也就是故事发生的黄土高原上。一翻开书,当下便被作者精彩的描写震撼到了。围绕着白鹿两家发生的各种近乎于奇的幻故事,对于人物性格细致入微的刻画,以及着眼于个人的曲折离奇的经历,一直吸引着我不得不一口气把这本书彻底读完。
当时对于书中的人物记忆最深刻的便是田小娥,这个深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可怜姑娘,在与命运抗争的同时沦为了男人们争权夺利的工具,她那么努力的相信过、抗争过,最后却只能落下一个被羞辱、被利用、被杀害的田地。
看到鹿子霖凭着自己在白鹿原上的地位,半胁迫半利诱地把田小娥扑倒在炕上,又利用她勾引白孝文用以狠狠打了族长白嘉轩的脸时,看到她被始乱终弃成为白鹿原上人人唾弃的贱妇时,更是对这个命运悲惨的姑娘心疼不已。
看到白孝文从一开始对田小娥从口嫌体正直,到两个人因为东窗事发反而生产真情,再到对田小娥弃如敝履,恨不得跳起来骂他是渣男。
看到鹿三孤身前往杀害儿媳,在生命熄灭最后一刻,她还叫出那声“大”的时候,为这个姑娘心都碎了。
于是看到书中死去的田小娥化作冤魂引来瘟疫,让白鹿原的男女老少跪在她的墓前烧香赎罪时,心里那叫一个痛快。
那时候看这本书,更多的是关注书中所涉及的曲折离奇的片段。例如久旱求雨的仪式、黑娃和田小娥的私情、白嘉轩死掉六任老婆也要留后的执念以及田举人日日要吃的“泡枣”。
十年后王全安执导的电影上映,带着对剧本改编的失望,又重读了一遍白鹿原,才发现,作者充满想象的曲折叙事和书中近乎魔幻的剧情的是对当时的社会狠狠的讽刺。
故事从清朝开始,历经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国共对抗时期,无论哪个政府当权,受苦的永远是百姓。政权们考虑的只有利益,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也好动荡也好,不过是当权者用来博弈的工具。
当权者只重利益,那么平民百姓就更任意善良吗?
未必。
在陈忠实的笔下,剧情里所有人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都有自私的一面和光辉的一面。
白嘉轩身为一族之长,看似公平正直,却用谎言和手段换下了鹿家的风水宝地,换来了自己家的富足,代价是却断送了鹿家的风水。
冷先生一生医人无数,却因为封建礼数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最后用一副哑药毒哑了自己亲闺女,任由她自生自灭,最终积疾而终。
鹿子霖虽然虚伪自私,好色成性,却也能在白家遭遇困境的时候出手相助。
仙草虽然是个贤惠的媳妇、善良的母亲,却在二儿媳去了“棒槌会”后对其苛责、厌恶,也会因为田小娥的出身和精力对同为女人的她鄙夷嫌弃。
唯一能称得上是至臻至善的人,恐怕就只有朱先生了。
这位睿智、善良、大隐于世的读书人,是全书唯一的精神高地。若是没有这样一个人物穿插在剧情当中,那么《白鹿原》,大概就是一本通篇充斥着弱肉强食、自私黑暗、残酷至极的人性的小说。
在当时的那样一个时代,作者敢于把人性剖析的如此尖锐、深刻,是一件多么勇敢的事情啊。
第三本,当然要属《鬼吹灯》系列了。
从04就开始看的奇幻小说,开创了一个叫做“盗墓”题材的小说门类。IP被热捧了很多年,到如今还是很火爆。
虽然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网络小说,文学水平不见得有多高,但故事涉猎的内容之广泛,剧情之精彩,实在是让人一看就爱。从阴阳五行到奇门遁甲,从大兴安岭到沙漠戈壁,上天入海下地,作者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之大,学识之丰富啊。
只可惜,这个IP被卖的七零八落,拍出来的各种电影剧集水平也参差不齐。更惨的是天下霸唱作为原著作者,竟然已经不再拥有《鬼吹灯》这本书以及这三个字的版权了。
那么未来这个IP能以什么样的水平呈现在大家面前,只能看制作方的水平和心态了。
以上简单推荐了我看过的三本书,如果以后有时间,很期待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优质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