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岩画的代表作品,不同地方的搏克有什么区别?
搏克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摔跤,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男儿三项竞技之一。
搏克是蒙古族男子比试力量、技巧与智慧的体育娱乐活动。关于搏克最早的纪录起源于匈奴时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技巧和引人注目的蒙古族搏克文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红格尔苏木境内就有一幅表现搏克题材的岩画,为铁器时代作品。此外,陕西省西安市客省庄遗址140号墓所发现的二人角斗纹饰牌亦是一例。牌饰正中饰有二人角斗图案:二人披发赤肩,下着紧腿裤,相互搂抱作相扑状,左右各有一匹马,马有鞍辔,马头上方各有一棵大树,二人头上还有一只鸟,表现了游牧人骑马在野外悠闲自得进行摔跤游戏。13世纪,搏克盛行于我国北方草原,不仅对蒙古族强身健体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与蒙古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有着密切关联。搏克不仅是体育竞技项目,还是一项颇受大众所喜爱的文体娱乐活动。以往搏克多在祭祀敖包等民众集会时进行,到近代成为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
搏克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也不受地区、年龄、体重的限制。参加的人数不限,但必须是8乘以2的幂次,如8、16、32、64、128、256、512、1024、2048等。2004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2048搏克大赛”中,就有2048个搏克选手参赛。搏克比赛采取单淘汰法,一跤定胜负。此外,搏克最大的特点是不允许抱腿。
搏克赛中体现了多种文化元素,搏克手穿着的服饰上身坚固、下身宽大,象征着朝气蓬勃与吉祥如意;搏克的出场音乐《邀跤歌》具有蒙古族长调的特点,体现了豪放与气势;入场时似雄鹰飞翔般的热身动作具有蒙古族舞蹈的特点,表现了雄浑与气魄;景嘎是搏克手获胜的标志。在多场摔跤中取得名次的选手举行佩带景嘎、封号等仪式。据说,最早是由一位活佛亲手把撕开的绸布条挂在优胜者的颈后,后来景嘎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沿袭至今。景嘎上的彩带越多,表明获胜的次数越多。并且在老搏克手退役的仪式上,要将景嘎传给具有潜力的新搏克手。搏克的服饰由昭达格(摔跤衣)、浩日枚布其(摔跤裙)、套胡(大套裤)、阪吉勒(摔跤裤)、古图勒(蒙古靴)等组成。
搏克赛正式进行时,先由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安排比赛对手,并负责裁判。在选手上场前,扎苏尔(指导)要向观众介绍自己的选手(在比赛中也可以进入场地作现场指导)。之后,专门的歌手站在场边高唱《布赫音·乌日拉嘎》(即《邀跤歌》)。歌毕,搏克选手们便跳着狮子舞步或鹰舞步入场,在裁判的指令下双方展开激烈交锋,使对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被认为取胜。搏克手们在比赛中运用的技巧可分为十八种基本摔法、三十六技、七十二巧,即阿其呼(大别绊)、甘吉格拉(跳勾)、朝赫亚(横打)、德格勒呼(勾子)、摩斯黑雅(扭拽)、努古斯拉呼(搂腰后压)、额布德格·努古拉呼(骑腿)、额勒古格(拉)、赫西格(踩拽)、哈西胡(挡腿)等。
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的不同之处?
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
所以小玉就以绘画艺术为例,
和您简单聊聊吧,
争取让大家有一个对东西方艺术的初步认知。
▼
我们来看两个问题:
1.西方艺术有哪些种类?
2.东西方艺术的差别。
▼
西方艺术种类西方艺术种类繁多,
在绘画中也有很多不同的主义,
比如哥特艺术,
最主要体现在建筑和绘画上——
哥特建筑:克隆大教堂
哥特绘画
再比如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绘画:鲁本斯作品
巴洛克建筑:巴黎歌剧院内景
再比如古典主义艺术和新古典主义艺术,
古典主义绘画:普桑作品
新古典主义绘画:安格尔作品
再比如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绘画:华托作品
除此之外,
还有大量的现代主义艺术——
印象派莫奈作品
后印象派梵高作品
新印象派修拉作品
野兽派马蒂斯作品
超现实主义马格利特作品
抽象派康定斯基作品
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作品
综上,
西方的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具有巨大的差别又带有传承。
▼
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这个问题因为涉及的方面过多,
所以在这里只和大家简单说一个方面:
西方艺术写实,
东方艺术写意,
这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别。
这是中国画的人物图,
这是西方的人物油画,
这是西方的风景画,
这是中国的山水画。
可以看出来,
西方的绘画更注重形的描绘,
而东方的绘画更注重意境的描绘。
这大概是两者最大区别。
感谢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收藏,不喜欢千万别勉强!
倪培坚的岩画是怎么画的?
岩画,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原始记录方式。是以石器、金属器、矿物质原料为工具,用简洁、粗犷、原始的刻画手法,描绘、记录下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倪培坚先生的岩画是以岩石为画案,用水墨形式,兼工带写,大泼彩,在大自然中露天作画,好多作品都是在无人区的环境地带完成的。岩画作为画的鼻祖,发展到今天,还是以国画的基础来画。岩画的材料多样,丰富。可以是沙子,植物,织物等。岩画的基本画法一。用中国画手法来话。首先造型上简单概括,需要有古朴稚拙的趣味,同时要有视觉冲击力。其次,纸张可以用宣纸、皮纸、卡纸、箱包纸。画笔可以是树枝、毛笔、刮刀(画油画)的等等,只要有助于去表现对象呈现出想要的肌理效果。颜料。中国画的颜料分矿物色和植物色,岩画多用矿物色,其具有覆盖性。先用基础色铺了底色,再用其他色覆盖,搭配的色彩有的地方可以相互渗透融合,而有的地方需要覆盖不渗透。到最后的时候用硬质的东西刮去表面色彩,露出底板色,形成具有刻石痕迹一样的图案。其他材料的画法。在岩石上画。用尖锐的凿子去直接刻上图案,在用植物的皮、叶子、布等不同色彩的东西去衬出来,最后涂上透明的胶液固定。在墙上画。先在墙上涂好黄土,或者其他色的。加入胶调稀均匀的摸在墙上,然后涂上油彩、油漆或者其他色调的东西。再画上图案,表现出远古的场景,有了古拙的意味后,再作细节上的修改,只到满意为止。最后还是要喷涂定画液,保持不掉块掉色。
美术领域里最早出现和形成风格的地域有哪些?
1、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地域集中在欧洲。拉斯科洞窟、阿尔塔米拉洞窟、拉文特岩画、巨石建筑等都是代表性作品。
2、非洲的古代黑人美术,有大量史前岩刻和岩画,地域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区和南部非洲。这些彩色岩画有"饲养公牛时期岩画"、"布须曼岩画"等。黑人诺克文化的诺克赤陶雕像、伊费雕刻、贝宁雕刻艺术。
3、大洋洲、美洲原始美术的岩画与树皮画,地域分布在爱斯基摩、北美印第安人、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
有人说中国传统绘画是由书法演变出来的一个分支?
传统绘画确实是从书法中演变出的一个分支。
但让人迷惑的原因是:绘画早于书法就出现了,原始人就在百万年前开始岩洞中绘画,而书法却是5000千年前才在商周时期开始,为什么晚于绘画的书法却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祖先呢?
历史渊源早期的中国绘画只是功能性的装饰技术,服务于贵族日用器的装饰设计,建筑设计,陵墓、服装等,属于实用美术范畴,在商周时期这些事情都是下人奴隶做的,在贵族眼中属于低级工种,不屑一顾。
而书法是文字工作,当时文字完全由贵族掌管,与士大夫关系密切,自然高大上,在绘画还是奴隶工种的几千年中,书法始终在上层贵族中一路发展,马不停蹄。书法被打上了贵族的高贵烙印。
下图为 秦国相国 李斯书法 称为书法鼻祖
发展到秦汉时代,由于道家、儒家思想的广泛流传和贵族们的充分肯定,书法也积极向这些思想靠拢,把道家、儒家的精神融入到了书法中,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牢牢的确立了更加高大上的书法形象。
其中最牛的是王羲之,笔笔有说法,每一画都在道家精神之内,合乎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
王羲之在《书论》中也写道:书法是玄乎的道理,不高深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秦朝的李斯也说:书法的微妙与道是合二为一的。
练习王羲之书法首先要研究老子道家,方能得其真味,否则一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为复印机的可能性极大,除非悟性超高。
下图为 羲之写扇图 王羲之看到老婆婆卖扇子生意不好做,于是在扇子上写了一些字,让老婆婆用极高的价格去卖,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将信将疑,结果遭到疯抢,大赚一笔。
历史转折的出现书法到魏晋时期已经完全与老子精神合二为一,那么绘画依然落后很多,绘画还没有理论依据,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是一个精神流浪者。
但绘画是人的天性,而书法不是,就有很多贵族士大夫也经常在写书法之余涂抹几笔,但孔子说:画画是小技。于是大家都不敢公然的绘画,但不能停止天性的发挥,于是也向书法学习,企图和老子靠拢,希望在道家精神中发现绘画的理论依据,从而能公开画画。
时间久了,孔子也觉得不好,松了口,他说:画画虽然是小技,但也是有点小好处的,不过你们不要沉迷就行。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才是正途。
大家画画就比较放得开了,但还是不够大胆,还有人花很多钱把父亲画的画全都买回来藏起来,免得别人说自己家里还有人痴迷画画。所以我们的国画交易叫做【收藏】,而不是交易。
为了被扶正,国画也是拼了!爱画画的开始在画面上用书法题字,这下书法到画面上了,你总不能说画画不好了吧?这多少是个讨好书法的行为。
在画画前后弹古琴一曲,显得和孔子六艺中的乐紧密相连,因此国画中常常有高士抚琴图题材。这也是讨好主流价值观的表现。也形成了一种文化:琴棋书画通常是一起说的。孔子六艺的乐排位第二,在书画中把琴放在了第一位,书在六艺中排在最后,而画画中把画谦虚的排在书的后面,这种排位也能说明绘画当时是非常谦恭的,十分讨好。
下图 宋·马远 抚琴图
这还不够,爱画画的士大夫们努力在老子道德经中寻找能被自己吸纳的理论经典,当然这终于被找到了。
如:道德经的大道至简
国画中尽量用简洁的笔法描绘,说白了,复杂的画没好画,越是大师越是画画时用减法去描绘画面。比如齐白石、八大山人等。
如:道德经的“五色令人目盲”
国画中干脆只用墨汁画画,只有一种颜色了,总可以了吧。
如:道德经中“大象无形”
国画尽量画的虚无缥缈,特别是大写意国画,完全抛弃了物体形象。
如:道德经中“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国画就开始后变得清虚空灵,以虚为实。
如:道德经中“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国画说:知白守黑。
如:道德经中“道法自然”
国画说:外法自然,中得心源。
实在不胜枚举,国画几乎把道德经的所有经典话语全部纳入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中,完全成了一个“图形版的《道德经》”。这么热烈拥抱道家精神,书法家们,你们还有谁能再说什么吗?我比你更加正宗了!
下图 八大山人 鱼
最后一步,自己的名字都改了还差一点点国画就要成功上位了,南朝的谢赫提出了《画论 六法》,正式把国画的用笔方法确定为:【骨法用笔】,即画画只能用书法的用笔方法,别说画画了,你们就改口叫【写】!所以很多国画的落款叫做:某某某 写! 明明是画,怎么叫写呢?写就是书法的模式啊,没有画画了,这么做,书法家还有什么可唧唧歪歪的呢?
下图 八大山人 落款 【写】 而不是 画
西洋画就叫画,而国画叫写,由此而来,看来国画是看不起描描画画的西洋画的。鄙视链始终存在。
总结国画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为了扶正真的拼了。从商周时期的奴隶工匠,直到和书法家平起平坐,真是说多了都是泪啊。
国画发展史很清楚的向我们展示了:国画确实是书法的一个分支。
宁夏黄河文化代表着?
在距今三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水洞沟人”就创造了灿烂的水洞沟文化。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原始社会后期,远古先民在宁夏北部地区又创造了以畜牧为主的“新石器文化”在南部地区创造了以农耕为主的“仰韶文化”“马家窑型文化”和“齐家文化”。是什么原因让宁夏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文化呢?
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区位是地域文化生成的土壤.银川是古黄河发育的原生带.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猎牧的家园。自秦朝统一全国以来。银川是中原内地与西北边疆交往的交通枢纽,处于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连接地带,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在这里交会融合,从而形成中原农拼文化与塞外草原文化相互融合而成的塞北江南黄河文化。宁夏平原因黄河水利开发和移民垦殖而著名,因此,移民文化又成了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称为一种创新的文化。由干不同的移民承载不同的文化,而移民本身又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所以,移民来源多,移民文化就丰富,移民类型不同,移民文化构成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移居地原来文化的新文化。
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吸收补充,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创造了银川地区独放异彩的历史文明。其中分布在贺兰山诸多山口及贺兰山南的宁卫北山古代岩画长廊颇具特色,这些岩画大抵是自夏、商、周以来,古代少数民族部落或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各民族的艺术作品,成了中华民族古老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和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
一、根文化—黄河文化
黄河自宁夏中卫南长滩流人宁夏境内,从石嘴山市头道坎进入内蒙古自治区,流经宁夏397公里,占黄河全长5464公里的7%。仅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清水河,在宁夏境内流域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以上。黄河造就了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其中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北部贺兰山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南至青铜峡,北至石嘴山,长170公里,宽10一50公里,面积9761乎方公里,占宁夏平原的57.13%,是宁夏平原的主要组成部分。
宁夏平原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黄河养育了宁夏人民,孕育了宁夏文明,培育了宁夏特有的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并列为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银川是黄河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银川的历史和文化与黄河息息相关。从水洞沟古人类活动遗址看,水洞沟是“银川人”最早生话、劳动、繁衍的第一家园.以此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文化非常发达。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黄河文化被龙文化所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了中华民族的主干文化。当然,黄河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表现出多元文化特征和不同类型。就银川地区而言.多表现为“塞北江南’的特点,也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升华的结合体。自古道“天下黄河宫宁夏’,如今又有“黄河文化汇银川”的说法。有关银川乃至宁夏地域的黄河文化,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与研究。
二、干文化—移民文化
正因为宁夏平原独擅黄河之利,所以从秦汉时期开始,历代统治者出于开拓边疆、巩固边防和发展经济的需要,频繁地从各地向宁夏地区移民。西汉武帝时期,移民70万人,在宁夏平原首开大规模移民开渠垦田、发展农耕经济先河。到了南北朝和唐、元、明、清时期,宁夏乃是历代王朝苦心经营之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更是以空前的规模进入宁夏。
在明代,还有一个社会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内地读书人以官员和被流放者的身份频繁进入宁夏。这些“知识移民’的到来给宁夏整体社会生活面貌带来了新的变化。他们多活动或留居宁夏镇城(今银川市),虽然生活的时间不长,但他们积极倡导中原先进文化,建立各类学校,带头吟诗作词,大兴濡学之风,促进了宁夏读书风气的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