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有什么代表作品,他们有哪些传世经典?
直接上答案,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他们是元代杂曲作家,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所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咱们先说元曲,再说四大家。
元曲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这种简单明了的归类方式,功劳是清朝人王国维的,他在《宋元戏曲考》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数千年来,枝蔓纷杂的文学形式,被王国维一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简明地归纳出来了。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于元代形成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但由于杂剧更普及,所以很多时候元曲专指杂剧。
杂剧其实在宋朝已有之,只不过宋朝的杂剧,多以滑稽搞笑为特点,还没有正式成为戏曲文化,到了元朝,杂剧才有了统一的形式——每本四折,开头或每折之间有楔子,内容以抒情的曲文为主,间杂以宾白和科范,是舞台表演的专有形式。
散曲就比较简单了,是只用于清唱的歌词,内容形式跟词差不多,只是在语言上更加通俗,在格律上也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元曲四大家元代人周德清,在中原新韵中,第一次把四人并称,但没有称“四大家”:
“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直到明朝,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才第一次有了四大家之说:
“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关汉卿:
一般以关汉卿为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共创作杂剧60多出,散曲也有小令40首,代表作就太多了,如《窦娥冤》、《单刀会》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杂剧,其中《窦娥冤》更是被列入世界大悲剧行列,还有《一枝花·不伏老》中那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更是既污又有型。
白朴:
白朴的作品,写野史传说、鬼怪妖精的为多,他的创作特点是善于描写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把杨贵妃的千娇百媚就描写得十分生动。
马致远:
马致远大家都十分熟悉了,一曲《天净沙·秋思》让他成为了四大家中最有国民度的以为。马致远这个人非常有抱负,从他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姓马,名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是致敬陶渊明。
马致远有一曲《汉秋宫》,描写王昭君的传说故事,被人称作是元曲第一佳作。
郑光祖:
郑光祖比较倒霉,因为他的生平事迹鲜有纪录,他的作品和事迹,只能从侧面考察,让人难以捉摸,保留下来的作品也以历史题材和男女爱情为主,如《虎牢关三战吕布》,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倩女离魂》。
艺术的形式有什么?
艺术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因为艺术没有常态,它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去创作的,具有多样性,可以说人的想法有多少。那么艺术的形式就有多少。
我们这里介绍一下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
一、绘画。绘画是我们最常见也是最能代表艺术的形式,通常我们说艺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绘画。
绘画的分支也有很多,比如说东方的国画,西方的油画、素描、水彩、彩铅等等,这些都是绘画艺术。
二、摄影。摄影艺术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兴盛起来的艺术形式,它在科技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它和绘画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绘画依赖的是传统的画笔和颜料,而摄影也是使用相机这一类的科技产品。
三、文学。文学、艺术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学也是艺术的一种,因为文学也是需要创新和创意,只不过文学的基础是文字。
四、建筑。建筑和雕塑都是艺术中的造型艺术,好的建筑都是通过建筑师进行设计得出的产物。
五、雕塑。雕塑是一个很古老的艺术分支,可以说它和绘画一样历史悠久,最早的雕塑应该是古希腊时期的神庙艺术,比如说断臂维纳斯。后期雕塑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有自己的语言和系统,创作过程也非常独特。
六、音乐。音乐也是一种很传统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享受生活,视觉和听觉是人们最早利用起来的感官,如果绘画是视觉,那么音乐就是听觉的代表。
七、舞蹈。舞蹈的诞生已不可考,从原始社会基础的肢体语言到后来有系统的动作,时间跨度非常大,舞蹈更多是肢体的艺术。
八、影视。常见的就是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这些了。
九、设计。设计也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它和绘画是一本同源,现代设计更多是建立在科技产品比如说电脑和平板之上的,包括设计软件,但是也有坚持传统艺术设计的,用手中的画笔进行创作,这样的艺术家通常称之为原画师。
十、行为艺术。行为艺术也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艺术形式,只不过更多时候不被人们认可罢了,行为艺术其实就是艺术家通过展示自我,表达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影视戏剧包括哪些?
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作为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400年前的爱琴海边的古希腊。中国戏剧虽然产生的比希腊、印度晚一些,但是早在汉代就有了百戏的记载,在13世纪已进入成熟期,其鼎盛时期是在清代。2000多年来,戏剧界先后诞生了莎士比亚、关汉卿、汤显祖、孔尚任、洪升这样的戏剧名家。
影视则是以拷贝、磁带、胶片、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从而实现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的综合形态,包含了电影、电视剧、节目、动画等内容,迄今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就戏剧而言,表演具有现场性与唯一性,所以演员的表演需要演员多次排练;此外在剧场内,演员表演的舞台空间是以假定性而见长的,演员与观众之间需要双向交流互动。
就影视而言,演员直接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演员可以根据剧本来表演,允许反复重拍,表演到导演满意为止;此外影视艺术营造的环境是极其逼真的, 可以综合运用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影视艺术以镜头为单位进行表演;为了加快拍摄就影视而言,演员直接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演员可以根据剧本来表演,允许反复重拍,表演到导演满意为止;此外影视艺术营造的环境是极其逼真的, 可以综合运用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影视艺术以镜头为单位进行表演;为了加快拍摄进度,影视可以不按照剧情发展的顺序而是会打乱叙事顺序,以“时空跳跃”的方式进行拍摄;与戏剧的观演一体不同,影视作品只有制作完毕后观众才能观看,观演分离。作为集叙事性和表演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戏剧与影视在其最主要的特点上是完全相同的。
20世纪,随着电影电视技术的普及,很多戏曲都曾被拍摄成了戏曲电影,很多影视作品的素材灵感则直接来源于戏剧。比如京剧《赵氏孤儿》《杨门女将》《秦香莲》;评剧《花为媒》;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越剧《狸猫换太子》《梁山伯与祝英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这些经典戏剧作品都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
戏剧和曲艺的区别是什么?
挺有意思的问题,戏曲,曲艺,两者看似泾渭分明,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搞清两者的区别,首先弄明白什么是戏曲,哪个是曲艺。
戏曲: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表演上以唱念做打舞并重为其主要特点。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知晓了二者的定义,其实也就基本清楚了戏曲和曲艺之间的区别。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分:
1:戏曲是演故事
戏曲由多个演员分别饰演剧中人物,剧中有张三,就需要有一个演员扮演张三,剧中有十个人物就需要有十个相应的扮演者。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台词,舞台上重现剧情发展过程。表演故事是戏曲的基本艺术手法。由扮演者通过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演绎故事情节的发展。
(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群英会》剧照)
2:曲艺是讲故事
不论是快板、单弦、大鼓、评书,曲艺的基本表演形式是演员以说或唱、说唱结合的方式叙述一个故事。不论剧情出现多少人物,都由曲艺表演者一人扮演,所有台词出自表演者之口。一个人一台戏,讲述故事是曲艺的主要艺术手法。
(白发鼓王骆老太太)
3:演员在表演中的身份不同
戏曲演员在表演中此时此刻就是剧中人物,就是剧中的当事者。是以第一者面目出现的。人物是固定的,身份是唯一的。曲艺则不同,演员具有多重身份,故事情节中皇上出场,演员就是皇上,太监出场出场演员就是太监,演员身份在多个不同剧中人物之间跳来跳去。表演者还要适当的时候,对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讲解,此时演员游离于剧情之外,是一个旁观者、评论者。
4:演员表演手法不同
由于戏曲是表演剧情故事,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如实反映剧情进程,需要开打就要开打,需要下跪就要下跪。比如《战长沙》,演员手持大刀,在锣鼓场面的烘托渲染下,再现关黄对刀激烈对打精彩场面。处理同样的剧情,曲艺演员只是轻松写意的告诉你:“两个人疆场之上,二马盘旋,双刀并举,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戏曲演员需要真功夫来表演,而曲艺演员则是不折不扣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戏曲演员马长礼与相声演员赵佩茹魏文亮刘文亨高英培合影)
5:化妆、道具、布景有区别
曲艺表演不需要外在的真实,所表演的故事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只需在表情、语气、体态上有所区分既可,因此曲艺演员没有扮戏的环节。也无需道具、布景,一身大褂,一把扇子,一个场面桌,一切全在演员嘴里。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有什么,戏曲则要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性别装扮演员,并且有严格的定式,所谓“宁穿破,不穿错”。绝对不能闹出《文昭关》的伍员“卖了宝剑换了这把刀”的笑话。
明扬51,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期待关注。
作品呈现形式有哪些?
作品呈现形式: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 中国宋元南戏作品。
南宋时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
载于明《永乐大典》第13991卷,今存全本。
故事简介:写书生张协赴考遇盗,得贫女相救,后结为夫妇。
张协中状元后,虽拒绝枢密使王德用的招赘,但贫女寻夫至京,嫌她“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不肯相认,竟于赴任路上剑劈贫女。
后贫女为王德用收为义女,终于重圆。
此剧与久已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等作品一样 ,写男子发迹负心主题。
贫女勤劳善良,严斥张协忘恩负义,楚楚动人;而张协则心狠手毒,名利熏心,但最后大团圆结局,削弱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贯串主线清晰,曲文质直浅近,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气息,提供了不少早期南戏的戏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