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唐代书画代表作品介绍

使得唐代诗歌、书法的发展,唐代大诗人留下的书法真迹非常稀少。▲杜牧《张好好诗》书卷部分▲一、唐代之前诗歌与书法的有限融合远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诗歌与书法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石鼓文》,成为后世篆书必须临摹而又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峰。...

唐代书画代表作品介绍,为什么诗歌书法作品非常少?

唐代诗歌和书法艺术都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其主要得益于:唐代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文化领域的极大开放;尤其是皇帝对诗、书的大力推崇,科举制度以诗、书取士的政策;以及受其它各种艺术门类共同繁荣的影响,使得唐代诗歌、书法的发展,交相辉映,尤为突出。然而,唐代大诗人留下的书法真迹非常稀少。为什么?

▲杜牧《张好好诗》书卷部分▲

一、唐代之前诗歌与书法的有限融合

远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诗歌与书法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石鼓文》,其内容是描写秦王出猎时的热烈壮观场面,10首诗用篆书分别雕刻在10个鼓形的花岗石上。这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绝作,也是诗与书法最早完美结合的典范,成为后世篆书必须临摹而又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峰。但是,据考证,从创作主体看,其诗与书法的作者并非出自一人。

随着诗歌与书体的不断演变,诗歌与书法的相互结合也越来越普遍。不过,历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两种艺术在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较好解决。这期间虽有不少著名的诗人同时在书史留名,如东汉的蔡邕、三国的曹操曹植父子;西晋的阮籍、嵇康、张华、陆机、左思、刘琨;南北朝的陶渊明、谢灵运、颜廷之、谢朓、江淹、沈约、王褒、庾信、徐陵、江总等,其中只有蔡邕同时在文学和书法方面有较大影响,其他绝大多数作者的书法成就远不能与其在诗歌方面的成就相比。再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没有书法作品传世,只有陆机的《平复帖》被确认为属于本人的真迹。另一方面,书法家兼而诗人者更为少见,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虽然也有诗作传世,但其成就在诗歌史上并不能占据重要位置。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虽然诗歌和书法在这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也相对出现过一些艺术高潮,如建安时期的诗坛与书坛,曾经同时出现诗歌和书法的一时繁荣;王羲之父子也曾把楷、行、草书推向艺术高峰,创立了这几种新兴书体的标准书写符号,为后世树立了楷模。但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种艺术形式都还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能为出身下层的知识阶层所容易掌握。因此,在这一历史阶段,诗歌与书法的结合还是松散的,仍处于初级阶段,两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还是单向的,相对独立的,作为创作主体而言,还很难在两方面同时取得成功。

▲杜牧《张好好诗》书卷部分▲

二、唐代诗歌与书法的融合达到一个新高度

到了唐代,这种现象就大为改观。由于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带动文化领域的全面繁荣,诗歌、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诗歌和书法的发展尤为突出,几乎同时达到各自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就成为非常自然的现象。诗人擅长书法,书家擅长作诗,诗人兼书家,书家兼诗人的现象,在唐以前是非常罕见的,而唐代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些作者如虞世南、贺知章、张旭、李白、王维、杜牧等,更是同时在诗歌和书法两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成为这两种艺术领域中的代表人物。无论从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还是内容与形式之间来看,唐代诗歌与书法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的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为诗歌与书法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与其它艺术形式进一步融合,形成更加完美、更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便如此,从今天看,唐代著名诗人留存至今的书法作品却仍然还是极为少见。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但初步分析:

(一)唐代真正诗书齐名的名家本来就不多,即使是李白、杜牧、虞世南等大名家,他们的诗书名气也还是有偏重的,比如李白杜牧更偏重于诗歌,而虞世南的书法则名气更大。诗歌的流传注重内容准确完整,而那个时候书法更多的是把内容制作成碑文而传世,所以人们对原作也就没有那么重视保存。

(二)早期的诗歌、书法名人很少是职业的,大都产生于各级官吏,他们一般流动性很大。

(三)尤其是唐代至今年代久远,期间战乱、朝代更替频繁,民间即使留有原作,也难于保存到今天。

▲杜牧《张好好诗》书卷▲

三、唐代大诗人留存的稀世书法珍品

以下介绍两幅唐代大诗人留存至今的书法作品:

(一)李白《上阳台帖》,纸本,行草书。具体情况见本人“斐姑”在“今日头条” 回答的 “《上阳台帖》到底是谁所写?”。

(二)杜牧《张好好诗》卷,行草墨迹,太和八年所书,其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一千二百年前,唐代诗人杜牧在洛阳与歌妓张好好重逢,当即书写长诗一首赠给她。这首长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似,都属伤感迟暮之作。最为可贵的是,这首由诗人亲笔手书的诗卷是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

《张好好诗》诗卷流传到宋代时,由皇宫收藏并重新装裱,上面有宋徽宗赵佶题名,并钤有宋徽宗的几个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的式样。后曾递藏于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张孝思、清代梁清标等人,到了乾隆年间重新成为大内藏品。清末时期由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所收藏,后捐赠给国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家尊(93岁)书写的〈归去来兮辞〉〕

附:

《张好好诗》

——(唐)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家尊(93岁)书写的〈陋室铭〉〕

醉素代表作品?

醉素指怀素,他的代表作有《自叙帖》、《千字文》等。

唐朝大书法家怀素他的作品风格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

被誉为百代画圣的唐代画?

吴道子

被誉为百代画圣的唐代画家是吴道子。

吴道子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早年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笔迹磊落,流畅而又有顿挫。他兼善人物、佛道、神鬼、鸟兽、草木、殿阁、山水等题材。尤以人物、佛道见长。所作宗教画迹,仅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便有三百余壁,其奇踪异状,无唐朝是一个盛产人才的朝代,无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等等,他们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大诗人。然而很多人都只知道唐朝诗歌繁荣,却忽略了唐朝的绘画艺术。有画圣这一美称的吴道子便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当今,也有很多吴道子的作品流传于民间,被爱好古玩书画的人所收藏。

画圣吴道子,又名吴道玄。公元680年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小时候吴道子的家庭是十分清贫的,但好在父母都是知书达理之人。所以吴道子也才能一直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曾经和书法家张旭,贺知章等人求学,练习书法。但后来出于对绘画的热爱,吴道子毅然决然的放弃书法,潜心钻研绘画,并辞去了自己当时担任的县尉这一官职,四处游历,感受大自然,为画画做准备。

开元年间,吴道子在四处游历的过程中,名气也渐渐传播开来。于是他便被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召见。由他为唐玄宗主画的《金桥图》,更是受到了画坛的极高评价。画圣吴道子是一位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和规定的人,“兰叶描”便是他所发明的一种绘画新手法。在吴道子的作品中,由于他画的人物大都衣袂飘飘,画中似乎有风。所以人们又把他的这种绘画风格称之为“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梁武帝》以及《地狱变相图》等,这些都是画圣吴道子有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公元759年,这位一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于长安逝世。

吴道子的作品

吴道子是唐代有名的画家之一,虽然出生于唐朝的画家不在少数,除了吴道子之外,还有颜真卿,欧阳询等这样的大家。但在后人的评价当中,“画圣”这一称号却唯独给了吴道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吴道子这一生不仅创作的作品丰富,而且他的绘画技术也确实达到了一定的境界。那么吴道子的作品又都有哪些呢?

吴道子的第一部作品是享有“时谓三绝”美称的《金桥图》,这是他与韦无添,陈闳三个人一起创作的一部作品。后来,随着吴道子的名声见涨,一时间请他作画的人也不在少数。在与人物画有关的作品中,出于吴道子笔下的主要有《送子天王图》、《梁武帝》、《朱云折槛图》、《汗光武帝燎衣图》以及《明皇受篆图》等等。由于吴道子最擅长的是画与佛教有关的壁画,所以他在宗教壁画方面给后人留下的作品也是很多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孔雀明王像》、《宝积宾伽罗佛像》以及《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等。

其中他还画过一幅《地狱变相图》,凭借这部作品,吴道子在唐朝迅速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在人物写真方面,吴道子的作品还有《玄元真》、《孔子按几 坐像》、《李林甫像》、《杨国忠像》、《一行大师真》以及《颜子像》等等。山水以及其他方面,还有一些如《华清宫图》、《双林图》以及《南岳图》等这些有名的作品流传下来。有同者。

唐朝书法最著名的是哪三个?

1.初唐时期的欧阳询 ,欧体

2.中唐时期的颜真卿,颜体

3.晚唐时期的柳公权,柳体

唐朝李世民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李世民(公元599-649年),高祖次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诛太子后登位,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他是一位文武兼备,开创贞观之治的圣明君主,这是妇孺皆知的史实。同时李世民在书法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世民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唐太宗曾向全国颁发诏书并花费重金进行大量收购书法名家书帖。夜《书苑菁华》中又有记载:“太宗皇帝肇开帝业,大购图书,宝于内库,钟毒、张芝、芝弟农、王羲之父子书四百卷,及汉魏宋齐梁杂迹三百卷”气由于皇帝的权威和重金的诱惑,使得全国上下还掀起了一阵搜求进献,出售交易的热潮,这样一来法书名画便不断的,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由此可见获得经典法帖之不易。张怀瓘曾在书中记载:“贞观十三年为购求王右军书,以贵价酬,四方妙迹,靡不毕至”。为了不鱼目混珠,太宗皇帝还专门任命褚遂良和王知敬对墨迹“细加鉴裁,整理编目。”据书中记载“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钟误”这足以表现唐太宗对书法墨迹的重视。

唐太宗并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赞,他的提倡与推崇确立起了王羲之‘‘书圣”崇高的地位,可谓影响了从唐至今一千多年的中国书坛。并开创了行书刻石的先河。将书法艺术拔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在选官、教育、学术等制度中都强调与书法有关。他书学“大王”,笔力遒劲,气韵生动,为一时之冠。传世书迹有《晋祠铭》、《温泉铭》、《屏风帖》等。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一书中将太宗的书法列为妙品。清人王佐作诗赞曰:“平生书法王右军,鸾翔凤翥龙蛇绕,一时学士满瀛州,虞褚欧柳都拜倒。”由于太宗皇帝的雅好和提倡,以及在科举制度中的强调,使得朝野上下竞相学习书法,掀起了一股学书热潮,可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书法艺术在这种气候与环境里,呈现出一种繁荣的局面。

他强调书的筋骨。他主张: “今吾临古人之书, 殊不学其形势, 惟在求其骨力, 而形势自生耳。”骨力之说虽然不是李世民首先提出, 但他的这种强调, 是为了增强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风貌和凝重的力度, 这无疑是给后代故作姿态的书法家预留了一剂良剂。

据北宋《宣和书谱》卷一《太宗传》中记载,唐太宗写一个“戟”字,故意留下“戈”没有写,随后请了虞世南给自己填上。完成后便请魏征来赏,不料魏征看过之后便指出,只有“戈”字有王羲之的精髓,太宗听后不仅没有生气还更加努力地向虞世南学习书法。经过长期的陈末和实践终于自成风格一一飞白书。太宗不仅在书法创作中有突出的表现,而且他习书之余,还有《笔法》、《指意》和《笔意》三篇数学论文。

由于太宗皇帝喜书善书,且他又非常重视书法人才,这便致使太宗皇帝周围的大臣也多为善书之人。如虞世南、欧阳询、房玄龄、杜如晦、髙士廉、李靖、裙遂良等等。其中虞世南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世孙一一智永禅师,并深得二王精髓且自开风貌,唐太宗对其器重有加。史书记载,虞世南时常冒犯天威而直谏,但太宗皇帝并不怪罪于他,还称赞虞世南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初唐因书法写得好而受到重用和提拔的人不在少数。

唐朝大臣书法家虞世南死后,无人与太宗讨论书法,宰相魏征在此时向太宗推荐了褚遂良,唐太宗便下诏令封褚遂良为侍书。裙遂良因“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而深得太宗赏识,逐渐位居中枢之要职。当然柳公权受到重用不能完全归功于书法,但书法的作用不容小觑。太宗不仅重视书法人才,还非常注重书法人才的培养。他于弘文殿旁设置了弘文馆。弘文馆的职责有:一、校验、整理书籍;二、撰写官书;三、培养教育人才。在书手的选拔上,太宗一直非常严格,据记载,贞观元年太宗下诏让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孙善书者为书手,还派书法名家虞世南和欧阳询亲自传授这些学生。唐太宗以上的做法广泛的推广了书法艺术,对书法的普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青史留美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文功武略,英名盖世,不愧为唐代帝王书法家!

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是什么?

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是祭侄文稿。颜真卿唐代大书家,一生中留给后世许多书法经典,楷书有颜勤礼碑、大字麻姑仙壇记、多宝塔碑等,行书有祭侄文稿、祭伯父稿、争座位稿等,草书有裴将軍诗等,最为著名的当数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