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诗歌代表作品,写短歌行的曹操和传说中的曹操?
我是喜欢诗词历史的@晴空莽莽,欢迎关注我一起来读!
中华历史上的曹操只此一人,《短歌行》毋庸置疑的作者。题主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或许是受到《三国演义》的熏陶,过多的在意曹操枭雄的本质,而忽略了正史中的曹操其实是一位有勇有谋有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
《短歌行》创作时间推断
依据北宋文豪苏轼所写《赤壁赋》描述:曹操尽取荆州,赤壁大战前夕曾经横槊赋诗,便是《短歌行》。而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推测罗贯中可能借鉴了苏轼之论,描绘书中赤壁交战前曹操赋诗的宴饮场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虽是褒贬不一的“乱世之奸雄”,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求贤若渴,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此前一统北方,大力发展民生(兴修水利、富民屯田),惜民生疾苦倡导节俭(一日仅食一肉菜,家眷不穿绫罗),引领文化发展,开创建安文学等等,发挥了作为政治家的卓远见识。
晴空之前写过一篇图文,历数曹操几篇闻名于世的乐府诗譬如《蒿里行》、《观沧海》等以及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可以一观:https://www.toutiao.com/i6771728916089405964/
世人对于曹操的误解由来
正史及演绎中提到,曹操的一些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一是杀吕伯奢传出“宁我负天下人,不令天下人负我”的言语;二是其父曹嵩惨死兴兵讨伐徐州,屠过城。这些事件都是真实存在无可辩驳的,曹操也并没有虚伪地掩盖自身名声上的不足,皆因罗贯中演义中对于刘备仁德之名的过度美化,一增一减,曹操的名声便跌到谷底了。
实际上曹操虽然说“宁我负天下人”,却真正做到了不负天下人,否则又如何能写出“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悲天悯人之情?的三足鼎立之时,曹操治下百姓最为安稳,为了不让五铢钱贬值影响民生甚至提倡百姓以物易物。
反观刘备仁德却“辜负了天下人”,入主成都钱粮不足之下,竟大量铸造劣质五铢钱“大钱当百”,极度搜刮民脂民膏;孙权偏居东吴却是世家大族掌权,跟风刘备铸造“大泉当千”无所不用其极,真正有苦说不出的是吴蜀百姓啊。
这也论证了那句俗话:说得再好,也不如做得好。真正去判断一个人,还得从其实际行动出发去观察辩证。从广义上,试问乱世群英中有几人不残忍?
敬请关注@晴空莽莽,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见解,一同探讨!
关于近期陕西媒体华山网将短歌行中的何以解愁?
在我国古老的文明史中,酒的文化历史无比的辉煌!其中非常出名的就有“白水杜康”!
被誉为酒林“元老”的白水杜康美酒,为我国久负盛名的历史名酒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该酒因为酒祖杜康始造而得名。远在三国时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留下:“慨当以慷,优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
据史料和考古表明:杜康酒是在白水县酿造。杜康造酒作坊的旧址在白水县大杨乡康家卫村。此村三山环抱,松柏常青,附近有一条大沟,流水清澈见底,因杜康在此沟畔造酒,故名“杜康沟”!
沟底之处有一清泉,泉水从地下往上汩汩涌出。据清代《白水县志》记载:“泉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 记有:“杜康取此水造酒”,人称杜康泉!
“杜康”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杜康,字仲宁,周代人,生于陕西白水县康家卫,并葬于此地。
据清乾隆年间《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宁,为汉时县之康家卫人,善造酒。”又载:“杜康墓,县西十五里,墓侧尚有遗槽,颇大云。”另外在县志图中标有杜康墓的位置。
明朝万历年间,在杜康沟修建杜康庙。清康熙四十八年立的《创修杜公祠》碑文载:“杜公讳康,字仲宁,生于县之康家卫,立庙墓在焉,考之史,善造酒。”此外,近年白水县又发现4块石碑,也都记载着杜康的身世和酿酒功绩。
至于说曹操所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的是不是白水杜康,这个难以考证!且不说一千年前有没有蒸馏酒这种方法?但是作为一句广告语,本人认为再正常不过!毕竟曹操提了这个名字,如果你用在茅台,五粮液身上,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分析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短歌行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观沧海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是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后所作,写景的名篇,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由此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最后一句便是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写在赤壁之前,当时北方已定,曹操年纪也大了,但是仍然乐观地看待人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记得钟嵘的诗品对曹操的评价很低,好像只有中下,主要曹操的文采是不高,他很多的句子都是直接拿诗经的,比如青青子衿什么的。但是汉朝文章讲究形式,骈文把,没有什么实际的主题;要不就是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曹操的乐观,简洁,改变了300年的文学走势,俗称建安文学。
曹操这首短歌行是否预示着亲征江东失利?
曹操的军事、政治以及文才方面的才能都是很高的!他当时在占领荆州之后,眼看自己的霸业可成,曹操当时作的这首(短歌行)诗词,完全出于有感而发,词中周公吐甫、天下归心,这都是在为他自己歌功颂德,那意思我这么大的功劳,眼看天下将要统一,要学周公我只保汉而不篡汉!至于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智者千虑会必有一失,曹操此时已被取得荆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眼看刘备、孙权就要被其拿下,词中之意就算是预示着不祥,而此时他也看不出来了,当时有谋士程昱、荀攸看到战船联在一起,提议要是对方使用火攻,我们是很危险的,就是这样好的建议曹操也听不进去了,最后在赤壁之战中是惨败而归!
曹操代表作品是什么?
代表作品:诗《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
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扩展资料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
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5大诗人?
三国五大诗人
曹丕、曹植、曹操、嵇康、王粲
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沛国焦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之子。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主要成就: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沛国焦县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代表作品: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
主要成就: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完成了乐府民歌。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焦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三国时代魏国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
代表作品:砚沧海、龟虽寿、蒿里行、孟德新书。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统一中原、北方,奠定曹魏政权的基础。
嵇康:(224-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嵇中散集
主要成就: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
王粲:(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代表作品:王侍中集
主要成就: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