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隶书代表作品及名称及作者

书法中的草书是一种什么字体?一、草书特质及其分类、草书字法及其结构的基本特征1、草书特质及其分类1)草书的特质在“草书是由篆隶省略变化而来,因此学习草书要有楷篆隶的基础为宜。这种学习观念是符合草书发展和书写规律的。许多人以为草书定体在楷书行书之后,草书构形的特质要素是“即主要以盘曲环绕的线条构成此种书体的形体(形质),2)草书的分类草...

隶书代表作品及名称及作者,书法中的草书是一种什么字体?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对于《书法中的“草书”是一种什么字体?有哪些经典作品?》这个问题,垂钓客既非常感兴趣与大家讨论交流,也有非常靠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兹简要回答如下。

一、草书特质及其分类、草书字法及其结构的基本特征

1、草书特质及其分类

1)草书的特质

在“篆、隶、楷、行、草”等诸多的书体中,草书是一种特殊的书体,草书是由篆隶省略变化而来,但草书定体以后,又是伴随楷书与行书而发展的!在笔法和构图上,它们之间有很多交错影响。因此学习草书要有楷篆隶的基础为宜。由楷行学今草,由篆隶学章草,这种学习观念是符合草书发展和书写规律的。

许多人以为草书定体在楷书行书之后,这是一种误解!秦汉时期,书法艺术的成就之一就是草书的形成与发展!

草书构形的特质要素是“使转”,即主要以盘曲环绕的线条构成此种书体的形体(形质)。(孙过庭《书谱》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书谱》,由此可见,使转在草书中的重要作用,所谓“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书谱》)。

2)草书的分类

草书按历史沿革分章草丶今草(又称小草)丶大草(又称狂草)三大类,目前最流行的是今草即小草。

(1)章草:章草是篆隶的赴急之书,用笔简古,有篆隶的痕迹,字形多呈扁方或者正方,牵连较少。早期的章草风格浑厚古朴,去篆隶不远。中期的章草,一般是以汉魏六朝以及隋唐时期的文人章草,波磔的笔法上有了更多的讲究,有了因人而异的艺术风格。晚期的章草,赵子昂复古,宋克等书家承袭复古之风,使得章草得以中兴,此时的章草“今妍”风气更重,用笔中受行楷书的影响较大。

(2)今草:今草也称小草,从字体上看,今草多属字字独立,虽有牵连,也属笔锋带出,并不影响上下两字本身的字势。小草的笔画虽简省损益,但仍比较容易辨识,笔画及字里行间的连绵引带较少,笔画交待得较为清晰,法度比较分明。今草脱去了章草的波磔的笔法,结体也因笔画牵连的因素逐渐由章草的扁方结构演变为长方结构。代表书家有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孙过庭、怀素等。

今草产生的初期并无意分成大草与小草,而是大小草的书写同时存在,为了有别于章草而称为今草。到了后来王羲之被尊为书圣,所书草书为后世楷模,特别是怀素、徐渭等纯粹大草的出现,为了加以区别,便把王羲之、智永、孙过庭等比较独立、规范的草书称为小草或称为今草(此时今草的内涵缩小了、专指了),而把狂放不羁、占地较大、字体宽绰的连绵不断、大开大合、极度夸张的草书称为大草或狂草。

(3)大草:大草也称狂草,从结字上看,打破了字字独立的界限,加长了中途笔的距离,字中的牵连线往往和笔画并无区别。由于简便快速,所以往往字势连绵,并在连绵的过程中加大了节奏的感觉,由章草和小草的单个字字形内部变化发展成为以小组合(几个字组合,也称段落节奏)和字与字的关系来完成变化,更加注意与重视整体的效果。也由于字形约束力较小的原因,所以大草的线条变化更为抽象,表现力与震撼力也更为强烈,情绪的宣泄与表达也更为自如,更易于流露激情!大草的代表书家有怀素、黄庭坚、祝允明、徐渭、王铎、傅山等。

不管是章草还是今草,草书都是利用盘曲的使转线条、灵动的笔画,来抒发情感,草书尤其是狂草是最能抒发性情、表达书者情感、情绪和情趣的。

2、草书的字法特点及草书结构的特点。

1)草书的字法,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草书字法中形成的笔画和部首符号已经约定俗成,草书作品必须符合草法的基本规律,即字法具有“连、省、变、代”的特征。

(1)“连”:草书之“连”概括的说是将笔画连起来书写,更强调多样的曲线美。 “连” 广义的、具体的说是“点画的连带”或“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或萦带”。 草书之“连”是草书的

四大特征 “连”“省”“ 代” “变”第一大特征,也是“行书”的基本特征之一,“行楷”书中也常常出现。

(2) “连”有“虚连”“实连”之分, “笔断意连”常常是字与字之间末笔与首笔之间的一种笔势呼应,“笔画断而意相连”,是一种典型的“虚连”;字中点画的实际连写与字间的实际连写就是“实连”,如“一笔书”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连”, “一笔书”可以是“单字一笔书”、“两字一笔书”、“三字一笔书”,甚至可以是“多字一笔书”。

(3)“连”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笔势连接”。即前一字的最后一笔与后一字的第一笔书写。这种连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为连写至下一字的第一笔,一种是牵引带。第二种为笔断意连,就是看似笔画断开,但实际上笔势仍在向下行走,从势态上来说,近者顺势而远者响应。

(4)“连”之灵活运用与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草书书写的节奏、气势、形质与神韵!

2)“省”——对有些笔画和局部丶偏旁或省略,或变化形态,而又不使字形有太大的影响,省笔中有许多是因笔势连贯而产生的。草书在最大范围内省去许多不太重要的部件,有些笔画甚至浓缩至一点或一线,如四点水和心字底等部件浓缩成一横,充分显示了草书的简约性特征。

3)“变”——笔画改成符号,省减笔画。有的字只作适当的小变化,也有的字变化极大,与原形完全不同,需要学习时了解其演变过程,明白具体的书写方法,绝不能主观臆造!

4)“代”——以特有的符号代替一种或多种部件或偏旁的写法,简化了用笔和字形,这种“代”是有法度和原则的,不能随意混杂!。如“须”字以三点连笔代替“页字”; “论”与一竖代替“言”字;“思”字下面的心字以一横画代替、“照”字下面的四点以一横画代替;“绞丝旁”以类似“子”字草写代替;用一弧弯代替“逸”字的“走之底”、用一弧转代替“则、到”等字的“立刀旁”等等。

2、草书结构具有四大特点:开合、疏密、圈眼、长短

3、大草与小草(今草)的区别主要是在“连” 和“变” 上有了更加显著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牵连线与笔画无明显区别;

(2)字字牵连丶上下牵连丶多字组合;

(3)书写速度快于小草;上下字、多字牵连是狂草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

(4)在单字内部夸张了疏密丶开合丶收放等对比关系,字字之间通过大小丶粗细丶欹侧等来进行表现!

二、如何欣赏草书?

草书的审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虽然草书的发展过程中草书的结构也受到楷书的影响,但草书根源上是由篆隶的省减牵连发展而来,因此,草书的结构关系的难点在于因为草书符号的组合与我们现在的楷书基本笔画的组合不尽相同而造成的认识困难,并且也正因为字法结构与楷书不同,我们就不能用楷书的审美观念去观照认识草书的审美,草书的审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草书之美主要体现在几个个方面——“字法规范、结构合理、线条美、章法美与有神韵。”

1、草书作品字法、点画与结构、笔法、墨法

1)作品字法与草书结构。

垂钓客认为:草书字法与草书结构是评判一幅草书书法作品水平高低、质量好坏的第一要素与关键因素。字法必须正确无误,草书结构必须体现“开合、疏密、圈眼、长短”等草书结构的四大特点。否则,作品上不了档次、无法得到行家的认同。

2)作品的笔法、墨法、

(1)笔法:即通常所说的用笔方法,笔法应力求丰富而戒单一。包括方笔、圆笔、藏锋、露锋、逆锋、中锋,提、按、挫等等,不同的线条与点画应由不同的用笔方法书写而成的。

(2)墨法:所谓墨法用墨技巧,即作品中墨的浓、淡、枯、湿等的变化及作者如何运用的。整幅作品皆用浓墨,没有浓、淡、枯、湿的对比,导致作品墨法单调、缺少变化。垂钓客认为作品的墨法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种技法,通常只要按正常的书写均能出现“浓、淡、枯、湿”的变化,无需刻意为之,只需稍加注意体现就行。

2、线条、章法与神韵

1)线条:一幅好的草书作品书写节奏明快、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线条变化无穷丶魅力无限!线条美美在线条灵动丶飘逸潇洒,给人以“入木三分之感丶龙飞凤舞之态”。

2)章法:即所谓章法特征,具体表现在整体效果是如何呈现的?谋篇布局、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如何?好草书的章法美美在线条的运动感,单字结体的正欹俯仰丶疏密的多变丶或虚或实丶笔断意连;布局整体中有穿插丶相互相揖丶相互相应;节奏变化丶分布变化、长短变化丶粗细变化丶宽窄变化丶浓枯变化以及对称丶平衡等书法艺术特征等等。

3)神韵:即“神采”与“韵味”。有神韵的草书作品,给人以“笔墨酣畅淋漓”“翰逸神飞”之态、“赏心悦目”之感!能引起观摩者强烈的共鸣。垂钓认为,一幅成功的草书作品,必须有数个让人“心摹手追”精彩之字与数笔神来之笔!

三、草书临帖八忌

1、观察不细,见便下笔。形貌不准,失却规矩。(指观察不仔细,下笔没有规矩,导致字形字貌不准确。)

2、起止不清,锋面含混。笔画潦草,终于蹇钝。(指起、运笔交代不清,用锋技巧含混,草率书写,不求甚解。)

3、行笔拖抹,缺乏线性。笔画扁平,笔上淹留。(指行笔没有立起来、提起来、走起来,而导致线条拖沓滞留。)

4、转折无法,使转不明。翻绞不分,信笔为之。(指使转笔法不明朗,信马由缰。没有写出草法元素。)

5、直划无曲,生硬僵板。刚艮燥烈,病韵乏情。(指线条过于剑拔弩张,缺乏韵致,线条要做到直而不直、曲而不曲。)

6、笔画不挺,软缓乏力。气浮墨轻,笔力不逮。(指线条软弱无力,不够挺拔。显得笔力欠缺,墨色轻浮。)

7、分布拘束,矜敛不开。摆放笔画,拟于专谨。(指笔画布白拘谨,安排性太强,缺乏打开的自由书写。)

8、失之严肃,轻漫猥琐。无论乖合,淬于俗格。(指违背书法技法的一般原理,信笔为体,恶俗难改,格调低下,缺少敬重心。)

四、草书经典作品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发明创造,是华夏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以汉字的书写为特征的书法艺术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也是最能代表汉民族文化的一门传统艺术,被誉为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根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成熟而形成的一门独一无二的艺术,历史悠久、发展有序,内容丰富、意味深长,形态各具、异彩纷呈,名家辈出、源远流长。书法古贤为后世书坛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兹列举世所公认与推崇的部分经典法帖如下:

1、皇象《急就章》

2、陆机《平复帖》

3、王羲之《十七帖》

4、王献之《中秋帖》

5、王珣《伯远帖》

6、智永《真草千字文》

7、孙过庭《书谱》

8、张旭《古诗四帖》

9、怀素《自叙帖》《小草千字文》

10、黄庭坚《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廉颇蔺相如传》

11、祝允明《前后赤壁赋》

12、徐渭《草书诗轴》

13、王铎《唐诗卷》《杜甫秋兴诗卷》

14、傅山《草书右军大醉七言诗轴》

15、《草诀歌》

16、韩道亨《草诀百韵歌》

17、于任右《标准草书千字文》

18、沈尹默、林散之草书作品

说明:部分图片与文字选自网络与公开资料,如有侵权,通知即删。特此鸣谢!

欢迎关注、留言交流;敬请赐评!

张迁碑刻的人和写的人?

《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刻。作者佚名。

此碑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故令张迁而立。明初出土,存放山东东平县,现存泰安市岱庙。碑文中“东里润色”四字于明代以后损坏,拓本以四字未损者为贵。

《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

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书体以方笔为主,结构严整、端正朴茂。张迁碑高九尺五寸,宽三尺二寸,共十六行,满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书法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阴尤为酣畅。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评张迁碑:“书法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传世墨拓以“东里润色”四字完好者为明代拓本。

张迁碑出土较晚,保存完好。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碑石在山东东平州学(今山东东平县)。原石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隶书。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碑额篆书题〖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文中缪篆,人因以篆目之。碑文系故吏韦萌等对故令张迁的追念。碑文多别体,所以有人怀疑是摩刻品,但就端直朴茂之点而言,非汉人不能,所以决为当时之物。碑阴所刻人名,书亦雄厚多姿。

是动手还是看看字帖就好?

读帖,就是把书法笔画记在心里。每一笔画用心去读。逆锋,出锋都要心中有数,帖子熟悉了还要背临,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写过的最喜欢的书法作品?

我见过/写过的最喜欢的书法作品是启功大师的。

启功书法有一种洵洵儒雅的书卷气和恬淡从容的古典气息,他的书法可用“雅、清、简、静”四个字概括。

启功书法延续了董其昌一脉,并上追唐人楷法,融入自己的学识和理解,其书法造诣极深,笔墨精到、线条简练、结字、章法都十分得体。

功力:启功书法虽然清秀、典雅,但其结构外松内紧,笔画遒劲俊雅,在秀美间透出一股刚劲之气。

纸墨:启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其书画所用纸墨都相当讲究,基本是专门定制的。其中尤以红星纸厂所出高档纸居多;而在用墨上,一般是老墨且多由启功本人所研。

印泥:作为“金石泰斗”,启功在“诗、书、画”三绝外,也是“印”中高手,对于所用之印也很讲究。

能否给这部作品提些看法和建议?

1、从作品总体上看,赵体面目,且有一定的功底,结构尚可,风格也算统一,但不够精准,缺乏韵致,字体大小不一,处理无由,如“强”字,和“横”字以及两个“由”字,悬殊太大,需要注意。

2、就整幅作品看,字有点大,字距太密,给人以闷滞之感。

3、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由正文、落款和印章三部分构成,既然称为“作品”,就应该具备一幅书法作品应该具备的元素,此幅作品有落款无印章,不能算是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

4、整幅作品用笔无轻重,提按不明显,普遍下笔太重,今后在临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按,尤其要注意提笔,提笔和转笔换锋是用笔的关键,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非常注重用笔,且反复强调在用笔过程中提笔的极端重要性。他在题智永《千字文》时说“作书需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他在《画禅室随笔》中又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他还对他的学生讲“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可见学习书法提笔之重要。

5、整幅作品映带夸张过度,显得拖泥带水。如“拂”字的提手旁,“岗”字的山字头,“江”字的三点,尤其是第二点,这些都是在今后的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的。

当然,作者在书写过程中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因为重复的字较多,如“他”字和“由”字,作者都可以做了处理,但处理不够妥当,如“由”字大小悬殊太大,起首“ 他”字采用隶书笔法收笔显然不妥,可采用变换笔法和轻重的方法处理更为妥当。

一点建议:若作者喜欢赵体风格,建议临习赵孟頫的《胆巴碑》《三门记》或者《妙严寺记》,力求精准、到位、细致,把握其神髓韵致,尤其要注意提按,转笔换锋,起笔不要太夸张,作者本身就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只要用心临摹,克服用笔上的不足,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祝您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己之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