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徐志摩代表作品诗歌名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

徐志摩代表作品诗歌名,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出自哪首诗?

出自徐志摩的《偶然》。

原诗: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歇长廊中堪称别具一格。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

“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

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徐志摩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中,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徐志摩最短的十首诗?

1、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3、我等候你-:

我等侯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还不来?希望-

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你的笑语,你的脸-

你的柔软的发丝

希望在每一秒钟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

我要你的火焰似的笑-

要你的灵活的腰身-

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

像一座岛-

在蟒绿的海涛问,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

你的来临,想望-

那一朵神奇的优昙-

开上时间的顶尖

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这也许是痴。竟许是痴

我信我确然是痴-

但我不能转拨一支已然定向的舵

万方的风患都不客许我犹豫

我不能回头,运命躯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

毁灭的路,但-

为了你,为了你-

我什么也都甘愿

这不仅我的热情-

我的仅有的理性亦如此说-

痴!想碟碎一个生命的纤微-

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阵心酸

竟许一半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到-

她的心里如同传给-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条虫

我还是甘愿

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

上帝他也无法调回一个-

痴定了的心如同一个将军-

有时调回已上死线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

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实在-

虽则我心里烧着泼旺的火

饥渴着你的一切

你的发,你的笑,你的手脚

任何的痴想与祈祷-

不能缩短一小寸-

你我问的距离

户外的昏黄已然-

凝聚成夜的乌黑

树枝上挂着冰雪

鸟雀们典去了它们的啁啾

沉默是这一致穿孝的宇宙

钟上的针不断的比着-

玄妙的手势,像是指点

像是同情,像是嘲讽

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

我自己的心的-

活埋的丧钟

4、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5、我有一个恋爱-: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它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

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

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破碎的灵魂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存在或是消泯

太空中永远不昧的明星

6、生活-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7、他眼里有你:

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

荆棘扎烂了我的衣裳

我向飘渺的云天外望

上帝,我望不见你

我向坚厚的地壳里掏

捣毁了蛇龙们的老巢

在无底的澡潭里我叫

上帝,我听不到你

我在道旁见一个小孩

活泼,秀丽,褴楼的衣衫-

他叫声妈,眼里亮着爱

上帝,他眼里有你

8、秋月-: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抚摸着-

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

在宿鸟的断续的呼声里

想见新旧的鬼

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

眼珠放着光

咀嚼着彻骨的阴凉-

银色的缠绵的诗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

永恒的卑微的谐和-

悲哀揉和着欢畅-

怨仇与恩爱

晦冥交抱着火电

在这食绝的秋夜与秋野的-

苍茫中-

解化的伟大-

在一切纤微的深处-

展开了-

婴儿的微笑

9、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0、雪花的快乐-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炀,飞炀,飞炀-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炀,飞炀,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炀,飞炀,飞炀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假如林徽因真的选择了徐志摩?

徐志摩对于林徽因的爱是热烈而真挚的,他们一同在伦敦留学,他们一样热爱诗词,一样都是文艺青年,只是走到故事结局,终究成了彼此的过去。

如果当时的徐志摩没有妻子,如果当时的林徽因更坚定一些,他们的故事会不会改写呢?假如真的成就了这一段姻缘,这一对才子佳人的故事结局,能和童话小说里一样美好幸福吗?

林徽因和表姐妹

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因为在分手时,林徽因曾经说过,徐志摩当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她;诗人总是善于用浪漫的情绪和眼光去看待一个人,所以在徐志摩的眼里,16岁的林徽因明媚艳丽,才情卓越。

但是抛开这些浮华的外表,林徽因的本质和徐志摩是截然不同的。她可以热爱诗词,她可以充满激情的去创作,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林徽因愿意活在一个诗词所虚构的浪漫世界里。

林徽因和徐志摩

因为,林徽因跟随父亲前往伦敦学习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诗词歌赋,而是为了能够投身建筑事业。林徽因一生最高的成就,也都在建筑上,而并非诗词;这样将两人做比较,就会发现这一对当初的恋人并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一个是只懂得风花雪月的才子,另一个则是着眼于实际和理想的女性,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是不同的,即便以后成婚,都会因为三观不和而闹不愉快,所以又何谈幸福呢?

林徽因

除此之外,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观是全然不同的。徐志摩曾经有一场包办婚姻,所以当他出国以后,新旧思想开始在他脑中激烈碰撞,他想要一场真正自由单纯的恋爱。

当他遇到年轻、美丽又崇尚自由的林徽因时,他认为这个女子会是他的信仰,所以当他写下那些诗词的时候,都是按照理想中的女性去塑造林徽因的形象的。他猛烈而热情的追求,除了渴望爱情以外,他更希望能够快速摆脱张幼仪,有时候带着目的性的婚姻,大多不会有好的结局。

林徽因和父亲

其实,成熟男人的魅力自然无需多言,更何况是像徐志摩这样的大才子,林徽因也一度沉迷于这段感情。可是在后来的深思熟虑下,她选择将这段感情彻底放下。

她清醒的认识到,真实的自己根本没有像徐志摩眼中那样完美,同时她还是一个能够看清现实的人。林徽因虽然表面上出身于豪门贵族,但是她的母亲只是林家的一个妾室,只是父亲对于这个小女儿的一再偏爱,才能让她表面看起来风风光光。

林徽因青年时

“庶出”的孩子,在那个年代里回的格外小心,那如果不着眼于现实,不够聪慧细腻,想必很难在兄弟姐妹中出人头地。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关系,让她在做决定时,会选择能够对自己有利的,更适合自己的一切事物。

虽然林徽因曾经对徐志摩的强烈追求和悉心呵护动心,但是她终究知道未来的生活是柴米油盐,而不是吟诗作对,倘若他真的嫁给了徐志摩,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不可能是永远站在神坛上的仙女,而那个时候的她必然被徐志摩所厌恶,又何来幸福可言呢?

徐志摩的偶然表达了什么感情?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诗人的感情是节制的,情态是潇洒的。把最难以割舍、最可珍贵的东西消逝后,而发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经意的语调予以表现,使这首诗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更在内在的诗情上,特别地具有一种典雅的美。诗的上下两段中的中间两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与“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蕴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态,非常细腻入微的情意。一方面,有克里丝荻娜·罗塞提(1830—1894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诗人)在《记住我》中所写的“我情愿你忘记而面带笑容,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之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体会到一种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故作达观的苦涩情调。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模糊的审美体,不断的思索、体会,不同侧面的观赏、玩味,都会有新鲜的感悟。显示了相当典雅的情趣。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徐志摩的诗歌生活创作背景资料?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称得上好诗吗?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称得上好诗,因为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这首诗的思想性体现在

在英国那段期间,徐志摩教林徽因写诗,两个人经常相约游玩,在那里度过一段快乐时光,后来,林徽因回国了。

在写这首诗的这年春天,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了,苦苦追求的女子和别人结婚,徐志摩当时心里甭提有多难受。

这年秋天,徐志摩重游英国剑桥大学时,熟悉的康桥勾起了他心里那段很多美好回忆,一片片场景在眼前浮现……但是,美好的记忆里的女子却成了别人的妻子,不再属于他,属于他的只有那段和她有关的美好记忆!

《再别康桥》正是在作者的这段美好经历中产生的灵感,以文字的形式把埋在心底的感情抒发一下!

这首诗的艺术性体现在

《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表现出新月诗派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例如“悄悄”,“轻轻”是音乐美的表现。

建筑美表现在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

又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绘画美的色彩。

所以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高的作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