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代表作家及作品图,如何评价西方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艺术成就?
18世纪晚期一19世纪早期,巴黎成为西欧艺术中心,艺术家开始寻求复兴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理想,用古典的形式表达对勇气、牺牲和爱国等的理悟,称新古典主义,大卫是新古典主义最纯粹的表达者,他的学生安格尔则青出于蓝,将新古典主义推向高峰。
安格尔(1780一1867),法国画家,最初从画家父亲处学画,1791年进艺术学院学美术,同时学小提琴,1793年后在一管弦乐队担任第二小提琴手,1797年17岁起,在巴黎大卫画室学习四年,继承了大卫新古典主义旗帜,1802年,他的一幅女性肖像画亮相官方沙龙,闻名巴黎,1824年被推举为法国美术学院院士,1834年出任法兰西学院院长,1856年创作巅峰之作《泉》,1867年病逝。
安格尔极端追求古典理想化,把握造型准确性,强调画面肃穆平静,精心雕琢、反复修改,他笔下人物极富理想美,无世俗气息
下面欣赏几幅作品:
《第一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1804年24岁时作。
安格尔这一幅画像受拿破仑欣赏,并因此免除了兵役。
《菲利伯特.里维耶夫人肖像》1805一1806年作。这种椭园形构图是当时新兴起的构图形式。
安格尔认识了司法官里维耶一家,为他家成员画了多幅画像,他早期虽更想画历史画和希腊传说作品,但不得不为富有的顾客画肖像而获得经济来源。
《里维耶小姐肖像》
里维耶的女儿,年方十四、五,这幅画展出时不大为大众接受,认为装扮不符合这个年龄,过于老成。由于肖像画画好不久,女孩就去世了,这幅画也蒙上一层悲剧色彩。
《大宫女》1814年作
这幅画是拿破仑妹妹的定件,但画并没到她手中,因作品完成时拿破仑已下台,这幅画是安格尔代表作之一,背部、手臂、腿部都比实际人体形态更修长,不符合解剖学和比例,但唯其如此,才更具美感,整幅画用色大胆,背景深蓝色与人体肤色极不协调,但却有特有的节奏感。
《大宫女》局部,孔雀羽扇等细节设计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东方情调。
《奥松维尔伯爵夫人肖像》1845年
画出了贵族夫人放松状态的音容笑貌,又有着符合其身份的高贵神情,笑意盈盈又带有沉思缅想的意味,镜中背影使画面更真实,是很耐看的一幅画,尽管奥松维尔家族对这幅画十分满意,但安格尔却不满意,认为没有完全表现出人物原型的魅力和迷人之处。这位夫人后来成为散文和传记作家。
画像局部,注意手、脸的皮肤、头发,衣服和头发上的红扎带等的真实质感,眼晴十分传神。
《荷马礼赞》1827年。
受国王查理十世委托而画。画面荷马站中间,脚下两人是他两部史诗《伊力亚特》、《奥德赛》的化身,周围是从古至今的著名哲学家、政治家、诗人、画家等,都在为伟大的荷马致敬。
《莫特西埃夫人肖像》(站姿版本)1844年
一银行家请安格尔为其夫人画像,此时的安格尔已热衷于历史画,不愿接受肖像画委托,但见到莫特西埃夫人后,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接受了委托,并且前后画了站姿、坐姿两幅画。
局部,手部皮肤质感,饰物立体感,特别那粒红宝石的光泽透明感。手持一柄高挡中国折扇,在安格尔作品中,常能见东方式的饰物、用品,显示一种东方情调。
《莫特西埃夫人肖像》坐姿版。与前一幅相比,衣服图案更复杂,背景更丰富,包括镜中背影,这幅画原来构思中有她的女儿,后来为突出夫人的美感而捨弃了。
《德.布罗伊公主肖像》1851一1853。
这是画家最后一幅私人订製肖像画作品。布罗伊公爵自己丑陋,不便入画,请画家为其妻画单人肖像,公主身份显贵,衣服质地和项链首饰都彰显其地位。但她35岁就去世了。
《百合圣女》1858年。
这幅画中圣女形像加入人性化的特征,不像高高在上的神灵,这在当时是不为大众能接受,画是藏家订制,画家并不想公开展示。
而此前画的下面这幅同一体材作品则显得严肃和仪式化。
《纯洁的圣母》1854。
至于安格尔前后历经三十年构思创作的经典作品《泉》,由于其为众人熟知,这里就不显示该图了。
1947法国印象派画家洛克德克一奇艺系列的水莲花闻名于世?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写的。他闻名于世的是,36册巨著《自然史》。
北鸿大师是山野村夫吗?
大师就是大师,功力深厚!
北鸿大师,原名张鸿雁。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再入江苏师范大学读研。文学硕士。后在大学任教。后进入商界。任波司登红豆宗申等集团副总裁等。中国品牌日云峰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品牌评价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策划总监等。
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任南京师范大学诗社长。成为著名的校园诗人。并开始书法绘画研习。金石隶篆,汉碑魏碑。及西方印象派诗歌绘画。
光明日报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有专著及诗集雨太猛冲垮夏季,波司登旋风,阳光诡计等6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瞭望,党政干部论坛等海内外发表媒体学术论文,品牌管理文章千余篇。
光明日报出版社隆重推出纪实文学张鸿雁策划传奇,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重大媒体专访报道张鸿雁。
你是如何理解油画中的写意?
题主您的问题问的非常好,启发我思考了绘画艺术中关于表现手法的种种问题。
写意,是中国画分类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特征是粗率地用笔用墨,其目的在于追求笔触形式美的表现油画是舶来品,其表现的手法和风格多种多样,异彩纷呈,艺术史家多以风格为其分类,譬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等举不胜举,但据我所知油画理论中并无“写意”这个概念。
尽管油画理论中没有写意的概念,但中国画对粗率笔触“写意”的审美趣味,对西方油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莫奈,是西方第一个学习和实践“写意”画法的著名画家印象派画家莫奈最早在19世纪后半叶,接触到了一些介绍中国画的画册,立刻就开始学习并实践了“写意”的画法,及至其艺术成熟期后的几乎所有作品,他都使用了粗率的笔触来表现形象。
譬如这一幅描绘他自己院落中的景色,我们并不能具体分辨哪是一朵花、哪是一根草、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对画家来说,这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各种绚丽色彩的笔触,渲染整个自然光照下的环境气氛,以达到抒情表意的目的。
追求意境之美,追求笔墨之美,这是典型的中国画大写意的审美逻辑,莫奈显然爱不释手,并以此成就自己,成为现代艺术的里程碑式的伟大画家。表现笔触之美的“写意”画法,自印象派之后,逐渐被许多画派广泛使用,成为了西方油画的主流绘画语言继莫奈之后,印象派中几乎所有的画家都采用了“写意”这种最时髦的笔触表现语言。
最有个性特点的譬如修拉的“点彩”、梵高的“短棒彩”等;其他如雷诺阿、高更等尽管笔触形态多种多样,但一笔就是一笔,强烈的笔触感依然十分抢眼,以致有人恶意诋毁雷诺阿的名作《阳光中的裸女》,讥讽其阳光穿过树叶映在肌肤上的光点为“尸斑”。
不过100年前的贬斥和讥讽,终究挡不住人类审美观念的不断进步,
粗率的笔触,反差强烈甚至突兀的色彩,“写意”成为现代艺术的必然为什么“写意”画法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风靡整个西方画坛?
恐怕还是和照相机的发明不无干系。传统的精细表现方法,对细节刻画无论如何精致,也是敌不过一张高分辨率的照片的,从这个角度说,改用“写意”也是个人有意识、集体无意识的无奈之举。
随着“写意”油画的普及,更为极端的“写意”艺术形式渐次登场,譬如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读书的女人》,衣衫以及背景物的轮廓和纹理解释用粗率的黑线构成,简直和中国画的写意线条别无二致。
更极端的“写意”,我们中国人反而有些看不懂了这幅华裔法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朱德群的«冬季意境»油画,5年前标价150万-230万美元拍卖。
如此粗率、豪放的笔触,点、线、皴擦像极了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之范,其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变化以及强烈的黑白灰色彩、色调的对比,使得形象的肌理感十分自然,貌似天成。
当然,如果没有《冬季意境》这个题目,我们并不知道画家究竟要表现什么。
西方抽象绘画,总的来看,与“写意”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见,与中国画家“写意”同样的率性和意气,也蕴含于西方抽象油画家的心里。
无论中国水墨画还是西方现代油画,“写意”无论从技法上说,还是从艺术境界上说,都是最高级的表现形式在绘画也好,雕塑也好,有个影影绰绰的现象不可忽视,就是越成熟、越有成就、艺术境界越高的顶级画家,越是追求“写意”的画法。
可见真正高级的艺术不再纠缠于细节,而只在于澄怀味象、直抒胸襟,以画家心中的形象取代自然的客观形象,将绘画推向更纯的“写意”艺术之巅。
人老、笔老、画老,“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处之“老”,是成熟、是丰富、是广博、是完美;“大写意”或许就是继续引领全世界绘画语言的那一股滚滚洪流,也是中国画和油画得以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的不二法门。
·
梵高的向日葵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名画?
梵高的《向日葵》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名画?
梵高是后印象派色彩的杰出代表人物,其生前寂寥,死后荣耀,他的画作《向日葵》在1978年伦敦拍卖会上,以大约59亿日元的价格被日本人买走了,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无论是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还是《向日葵》真的找到了会欣赏它的人,但商业上的巨大利益与梵高生前卖画所比,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这就是梵高的天价作品《向日葵系列》之《十五朵向日葵》梵高一生共创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他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布置房间。在法语里,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阳”,人们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
梵高作品《向日葵系列》之《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梵高的向日葵不仅亮丽明快、充满着希望和幻想,而且是无比疯狂的。梵高的精神世界里,他看到的一切对象都充满着一种生命——一种存在着压制和反压制关系的生命。有人说看见他的向日葵就觉得自己很渺小,这是对梵高艺术的高度赞誉。
梵高作品《向日葵系列》之《十二朵向日葵》堪比梵高化身的《向日葵》,从色调上看是一种高明度的黄色调,是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成,梵高认为黄色是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着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甚至有时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代表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他本人和弟弟两个人,一共14人。
梵高作品《向日葵系列》之《花瓶里的向日葵》《向日葵》是梵高后期特别喜欢的题材,也是他艺术上的一个高峰,更无疑是后印象派中最值得瞩目的系列,它们将梵高的激情渲染的淋漓尽致。当我们看到梵高的画时,总是感到画面一团烈火,梵高一生追逐“太阳”,把自己也融入到了太阳的光和热之中,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惊世的《向日葵》,它是梵高对太阳的崇拜,对色彩的崇拜。
梵高作品《向日葵系列》之《四朵枯萎的向日葵》在这幅作品中,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梵高作品《向日葵系列》《向日葵》打破陈规,强烈的对比颜色和厚重的色块结合得天衣无缝,更创造出新的对比色系,对往后的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梵高作品《向日葵系列》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更多的是热情和感恩,还有苦苦追随太阳的壮烈意志。可以说《向日葵》不仅是梵高的代表作,也是梵高的精神象征,是梵高的化身,是他艺术之大成的浓缩体,是精神气质的载体。
梵高作品《向日葵系列》"作为一个因不平等和社会罪恶而发疯的失败的'传教士',梵高是19世纪写实主义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称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调子是那么高,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能听到它,这说明了为什么1888年画的《向日葵》今天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一幅以植物为题的《蒙娜丽莎》"。
共同的海角,相通的视界,我是魔韵,欢迎同道互动交流。
普通人应该如何欣赏大师画作?
普通人是平常一般人,也就是 正常的人,正规的人,标准的人。大师是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称谓。所以成为大师首先第一个条件是范爱众,如果普通人都不能接受你的画作,怎么能称作大师?所以普通人欣赏大师作品,不用费心去深研,因为大师的作品都是走心的,所以你只要平心静气,专注于作品就能与大师产生共频。
不知我这样解释是否过与简单?但大师都是从繁入简,由表到内处极心灵,重要的你说的是正常人欣赏大师作品,平常心对开悟心灵的大师作品,静中慧生,你一定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