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经典代表作品欣赏,王铎行草章法特点?
王铎的行草的特点是承继二王的秀逸灵动,而又兼取李邕、颜真卿、米芾诸家之长,在超长的条幅或横卷上恣意挥洒、意尽方休。其作品中那厚实的笔力,繁密的结体,飞动的态势,如钱塘海潮,连绵不断,势不可挡。纵逸中每有横笔崛出,使转中又巧以折笔顿挫。
学王铎首选字帖?
有《奉龚孝升书卷》。
王铎的《奉龚孝升书卷》为酒后佳作,行笔刚毅,元气充盈,既是晚年颓废生活偶发牢骚的写照,也是悲剧情怀的痛苦表露,堪称行书代表作之一。
草书临谁的帖好?
如果想临行书、草书的帖子,分别推荐以下两位书法家,供您选择。
梁诗正: 清朝最美行书
清雍正年间,有个风流探花,被誉为“当世书法奇才”,深得雍正皇帝喜爱。后又是乾隆的御用书法家,且很喜欢组织一些半官方的书法交流活动,所以被今人戏称为清朝的“书协官员”。他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梁诗正。
梁诗正擅长书法。清人吴修在《昭代尺牍小传》称“诗正工书”。清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书中说到梁诗正的书法:“公书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文(征明)、赵(孟頫),晚师颜(真卿)、李(北海)。”后人对梁诗正的书法评价很高,启功先生多次提起“二梁”(梁诗正和其子梁同书),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到梁诗正的影响。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庄。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徵明,晚师颜真卿、李邕。在王羲之《时雪快晴帖》后面有一幅跋作十分精彩,正是梁诗正行书跋作。
黄庭坚:宋代草书的标志
宋代时,楷书已成为一切书法技巧的基础。这对于行书来说,尚无大碍,但与草书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书法家通常只能在草书和行书之间作一选择:精草书者少作行书,以行书知名者多不谙草书。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也有少数人越出常规,如王铎、傅山,但他们的草书、行书基本上各成家数,有时竟像是不同作者的作品。
宋代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这种地位几乎由一个人以一己之力所造成——他就是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放弃了草书中奔放的节奏,同时增加了按顿,不避讳向各个方向伸出的长画(一般来说,草书除了竖向长画外,竭力避免其它方向的长画,因为它们破坏作品的连续性),这一切都与他行书的笔画取得了统一。
在草书的历史上,黄庭坚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漫长的时代,他的影响难以尽述,因为他是一个起端,一位出色的独创者。他不以表面上的形似泽惠后人,但却从深处影响到人们的构成原则。然而也正是他,以他的身影隔断了人们对唐人狂草的真正理解。
颜体可以写小楷吗?
写颜真卿小楷可以学《千禄字书》和《小字麻姑仙坛记》。这二本小楷字帖,正如傳山所说,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斤铁杖柱地。
(千禄字书)
《千禄字书》由唐代颜元孙撰,颜真卿书写刻石。主要内容是整理和研究异体字,确定标准形。促进文字统一。此帖醇雅高古、大小错落、有自然之趣。
(千禄字书)
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集古录》中语:"笔墨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书也。″《小字麻姑仙坛记》质朴古拙,工整沉着。有大字气象。
(小字麻姑仙坛记)
李世绰道:"《颜鲁公麻姑仙坛记》结体与《家庙碑》相似,方正深稳仍似大字,为楷法之正宗也。学小楷若能从此碑着手,不嫌于拙,下笔有法,入门既高,笔笔著实,迨至纯熟之极,则操纵由我,敏捷有曰矣。″
(小字麻姑仙坛记)
请鉴定下这两幅作品真伪如何?
写得很好呀!就只针对作品来看,不论谁写的,只要是墨汁真迹就值得收藏了。线条是书法的灵魂,从作品上的线条看…没有几十年功底是写不出这种立体感,线条枯湿、浓淡、徐疾,有“拙、重"之气象!这是书家通过笔法与墨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一团墨气上来",形成“气力充实”的厚重感。
而在作品中书家篆籀笔法运用得非常娴熟,线条细处而力不弱,线条粗处肥而不臃。整体布局阴阳、巯密、显得自然不做作。结体方面书家应该对傅山、王铎草书下过不少功夫。附图对比参考一下。
祝允明王铎草书特点?
祝允明草书功力深厚, 在字间连接、行间穿插等空间布白方面颇有新意, 草书作品线条坚劲、豪肆。但其挥翰迅疾, 再加上常用短锋硬毫笔, 因而起、收笔常见开叉和粗糙的笔触, 尤其当所用的纸张为熟纸时, 作品常稍显浮躁之气, 如《致元和道义札》、《自作诗词卷》等。
即使在他的代表性的作品——11米长的《箜篌引等诗卷》, 也未能克服有时用笔过于粗糙的缺点。
莫云卿说:“京兆师法极古, 博习诸家。楷书骨不胜肉。行草应酬, 纵横散乱。精而察之, 时时失笔。当其合作, 遒爽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