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

写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人朱丽和圣·普乐的恋爱悲剧。卢梭对这个恋爱悲剧倾注了全部的同情,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和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对立,并通过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对封建等级婚姻提出了抗议,朱丽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封建卫道者”代表开明思想的爱德华爵士和朱丽的父亲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卢梭通过人物之口这样彻底否定了...

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新爱洛绮丝主要讲了什么?

《新爱洛绮丝》是法国作家卢梭的著名书信体小说,写于1761年。

小说借用12世纪青年女子爱洛绮丝与她老师阿卜略尔的爱情故事为标题,写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人朱丽和圣·普乐的恋爱悲剧。

圣·普乐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贵族家担任家庭教师,和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发生了恋爱。朱丽的父亲阶级成见很深,不许朱丽和圣·普乐结婚,仅仅因为这个青年人不是贵族出身。圣·普乐被迫离开,朱丽也被迫嫁给了贵族服尔玛,婚后她向丈夫坦白了自己过去与圣·普乐的恋爱。服尔玛表示信任,把圣·普乐接到家里以宾客相待。朱丽与圣·普乐朝夕相见,彼此都压抑内心的感情,感到非常痛苦。最后,朱丽因重病而死,死前再次袒露对圣·普乐的感情,并要求他教育她的儿子。

卢梭对这个恋爱悲剧倾注了全部的同情,他把这对青年人的爱情表现得真挚动人、合情合理,在卢梭看来,“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但是,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这一对青年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他们不幸的根源。

在这里,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和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对立,并通过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对封建等级婚姻提出了抗议。

在卢梭的笔下,圣·普乐是一个品学兼优、才貌双全的知识分子,就其实际条件来说,比他周围的人来得优秀得多,根据卢梭的人权主义原则,他是“完全应该得到朱丽的爱情”的。然而,他们的恋爱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那个社会只承认“高贵的血统”和贵族的头衔。朱丽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封建卫道者,他根本不从实际的德才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因此他顽固地反对自己的女儿嫁给平民出身的圣·普乐,而强迫女儿嫁给他自己的贵族朋友。由此,卢梭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贵族的头衔有什么实在的价值?他在小说第一卷第62封信里做了回答。在这有名的章节里,代表开明思想的爱德华爵士和朱丽的父亲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卢梭通过人物之口这样彻底否定了整个贵族阶级:

贵族,这在一个国家里,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可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阶级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除了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小说还通过圣·普乐在巴黎的见闻,批判了贵族上流社会的种种习俗风尚,和小说对华山区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道德风俗的赞美,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卢梭否定贵族阶级文明、歌颂人类“自然状况”的一贯思想,使小说对现实的批判不限于狭隘的爱情问题,而有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内容。

《新爱洛绮丝》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时期争取爱情自由的一部代表作。它的两个主人公都有某种反封建的精神。圣·普乐不承认封建道德,而把自由恋爱视为一种基本的人权,不断向朱丽证明他们的爱情本身就具有“美德的品格”。

朱丽的思想较多地受她阶级地位的束缚,因而内心有更多的矛盾:爱情与名誉、与门第观念、与封建礼教的矛盾,等等。但她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接受了圣·普乐的爱情。当她那专制粗暴的父亲强迫她嫁给他自己的朋友时,她对封建家长发出了愤慨的控诉:“我的父亲把我出卖了,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商品和奴隶,野蛮的父亲,丧失人性的父亲啊”!

然而,整个小说立足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因此主人公对封建社会的反抗是很有限的。起初,他们不敢公开自己的爱情,当封建家长逼迫他们时,虽然有人向他们提供了到美洲去生活的物质条件,他们却没有勇气冒封建社会之大不韪,不敢采取激烈的反抗方式离家出走。后来,朱丽成了贵族家庭的“贤妻良母”,以宗教思想压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圣·普乐也按礼教行事处世。总之,他们的行为基本上没有越出封建道德的规范。他们不是封建社会的反抗者,而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这也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看不出这种爱情的前途。

小说的故事在人物的通信中展开,情节进展缓慢。书信体的形式使作者能够让主人公大量倾诉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在爱情不自由、受尽压抑和束缚的处境中的种种痛苦、委屈、矛盾、失望、顾虑作细致的刻画和尽情的渲染,加上主人公缺少行动以及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使整个作品具有一种感伤主义的情调。而作者对华山区、蒙湖畔、克拉伦乡间自然景色的描绘,则又在小说里留下一些清新优美的篇章。

如何理解卢梭提出的表现自我这一文学思想?

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法国文学家卢梭提出:文学作品中的‘’自我表现‘’创作学术理论观点和概念、文学思想,我是认可的、赞同、赞赏的。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作者自己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意识、不同境界的‘’自我表现‘’的文学思想,都有作者本人自己的身影,都有作者自己自我表现的思想感情、思想意志、意识形象等。换句话说,说白了,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允许虚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交差,真假难分,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虚交替,实虚难辨;都是按照作者的自我构思、自我创作、自我表现、自我思想、自我情感、自我意志、自我思维导向等,来进行自我导演、自我表演、自我表现、自由发挥、‘’自私‘’发展,完成文学作品的写作和创作;都是按照作者自己本人事先设计好了的蓝图规刬、发展思路、思想意志、自我表现的方法,进行文学创作。文学作品,表面上是作品当中的每个人物形象的思想品格,实际上作者自我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对每个人物形象,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思想意愿等,进行细化、分化、美化、丑化…………

总而言之,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每篇或每部文学作品的写作、创作,实际上、实质上,都是按照作者本人自己的思想意愿,自我表现、自我导演、自我表演,来进行思维创作完成的文学作品。

三个法国作家?

①弗朗索瓦•拉伯雷

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作家,人文主义的代表。代表作:《巨人传》。

②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是与伏尔泰并驾齐驱的启蒙思想家。他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

代表作《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③卢梭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

代表作《忏悔录》、《新爱洛依丝》。

卢梭和莎士比亚谁年代早?

莎士比亚的年代更早。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莎士比亚是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他的作品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

卢梭休谟康德黑格尔尼采他们哪个更牛逼一点?

其实这几个人都有他们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在哲学史甚至文化史上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很难说哪个更加厉害。

如果单就这几个人来说,可以说卢梭是他们这些人的鼻祖。为什么。因为卢梭所生活的时代,哲学是一切学问的统称,卢梭写过《爱弥尔》、《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等经典的哲学名著,卢梭重新呼唤了理性,引导人们脱离中世纪遵奉上帝的泥淖,他认为,人们不应该被教会所桎梏,要积极发展自己的天性,让人性重新回归自然。

和卢梭差不多同时代的英国,则有休谟,休谟是经验主义的代表,据说,英国人至今都认为休谟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休谟最著名的哲学著作是《人类理解研究》,在这部书里面,他否认因果律和归纳原则,认为理性无法推倒出完美的结论。他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太阳晒一块石头,石头为什么会发热?你可能说,这是常识啊,因为太阳有热量,就会把石头烤热。但休谟说,不对,石头热只是经验,你不能证明,也许之前有人摩擦过那块石头,你没看见。所以,对于休谟来说,原因和结果完全脱节。

大卫·休谟

休谟几乎打破了人们相信的因果律和理性推倒,给人类的知识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康德为了回应休谟,潜心十年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在这本书里,康德重新考察人们是如何获得知识,重新让理性成为人们的中心。康德提出了人的先验范畴,认为人类可以统合知识,找出因果原因,是因为人类有统觉的能力。因此,康德提出人重新为自然界立法,从康德开始,哲学成为了一个探索人本身的学科。

康德之后,黑格尔成为了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从“存在”这个无可置疑的本身出发,推倒整个世界的运转规律,他推除了世界精神,认为整个世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不停发展,黑格尔的思想影响力马克思,另一方面,他也将上帝排除在外,黑格尔认为,推动世界运转的不是什么上帝,而是绝对精神,一种不自觉的东西在推动世界社会的发展。

最后是尼采,尼采可以说是现代哲学的始祖,尼采生于19世纪末,他批判现代工业对于人们人性的吞噬,重新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认为人类需要重新寻找古希腊时期迷狂的天性,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上帝。

所以,这几个人分不出谁更牛逼,只能说各自在各自的时代,都是最牛逼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