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代表作品,德国第一装甲集群克斯特是个怎么样的人?
陆军元帅克斯特就是那个年代德国国防军高级将领的普遍性代表,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职业军人,从思想上他反对纳粹和希特勒的统治(曾与反希特勒的密谋集团有染),从行动上他又忠于职守率部取得多次重大胜利,其军事生涯的两个亮点,第一是横扫东南欧的巴尔干战役,第二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基辅战役”。
(年轻时的克斯特)
冯·克斯特的曾祖是德皇腓特烈大帝麾下的元帅,属于贵族军人世家,这从姓氏中就可以解读出来,早年参加过一战,战争结束时已经国防军少校军官,在后来第三帝国的将军们当中属于老资格(隆美尔才混到上尉)。克斯特虽非装甲作战的天才,但是从一战起就在骑兵部队服役,曾任骑兵师首席参谋官,并且还在汉诺威骑兵学校担任过战术教官,因此对于快速突击颇有经验和心得。
1938年,希特勒已经控制了德国军政大权,时任第8军中将军长的克斯特成为国防军中反对纳粹染指军队的一员,自然遭到解职和转入预备役。好在二战爆发在即德国需要大肆扩军,在赖歇瑙的力荐下,克斯特被重新征召为现役,波兰战役爆发前被任命为赖歇瑙集团军的第1装甲军军长,这支部队当时的番号是第10集团军,也就是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投降的第6集团军。
(克斯特上将)
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克斯特的第1装甲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成为两支重要的装甲矛头,也是纳粹德军闪击战的首次成功运用,克斯特战场表现不俗,因此在西欧战役期间,升任龙德施泰特“A集团军群”的装甲集群司令,并晋升骑兵上将。
这个时候克斯特已经是古德里安军长的上级,期间经历了敦克尔刻莫名其妙的停止前进事件,总体而言,法国战场上克斯特仍然是尽职尽责,战后论功行赏,1940年7月晋升陆军大将(一级上将)。
(赖歇瑙)
法国战役结束之后,克斯特装甲集群的番号变更为第一装甲集群(Panzer Group 1),这是德军历史上第一支战役级装甲部队,为了推翻亲英的南斯拉夫新政府、击败增援希腊的英军,1941年4月5日德军开始发动“巴尔干战役”。
此战第一装甲集群一马当先,编成内10个装甲师在一天内推进50公里,三天时间前进200公里,逼迫南斯拉夫军队在10天内停止抵抗,随后继续横扫英希联军,第18天头上希腊政府和军队被迫投降,英国远征军丢盔弃甲逃出希腊。
(克斯特元帅)
尽管克斯特取得了重大胜利,德国人却因此耽搁了对苏战争的发动时间。到苏德战争爆发时,第一装甲集群仍然在龙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序列内,拥有三个摩托化军包括7个装甲师的力量,坦克总数为799辆,负责向乌克兰方向实施快速突击。克斯特的装甲集群在第6集团军配合下,居然击溃了苏军西南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元帅麾下2400辆坦克的庞大部队,一路杀向基辅。
随着中央集团军群所属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掉头支援,两支德军装甲矛头完成了对基辅地区苏军重兵集团的合围,最终导致65万苏军被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克斯特取得了军事生涯中第二次辉煌的大胜。不过他的好运气很快就到了头。
1942年夏季的“兰色计划”中,第1装甲集群已经升格为“第1装甲集团军”,战役中它和第6集团军却被分割使用,一路攻取高加索,一路直奔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狂妄的分兵计划给南线德军带来的灭顶之灾。
由于“A集团军群”总司令李斯特元帅反对分散兵力的战略,并多次要求撤出高加索,被恼羞成怒的希特勒解职,1942年底克斯特被提拔为该集团军群总司令并晋升陆军元帅,然而他能做的,只是在苏军切断退路前,率领部队逃离高加索。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保卢斯第6集团军被全歼,实际上也等于在侧翼掩护了“A集团军群”的跑路。
克斯特从此和新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站在了一起,一边抵御苏军的大规模反攻,一边不停地与希特勒的“静态防御”战法做斗争。下场也是注定的,1944年3月30日这两位陆军元帅同时被希特勒解除了职务,接替他们的是陆军元帅莫德尔和舍尔纳,克斯特的军旅生涯戞然而止。
德国投降以后,克斯特首先被美国宪兵逮捕,次年被引渡到南斯拉夫以战犯罪判刑15年,1948年又被引渡到苏联再被判刑25年,1954年死于俘虏营。从这两个国家争相引渡和审判克斯特的历史来看,对这位陆军元帅的作战能力显然既怕又恨,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如果抛开政治立场,克斯特确实是个极富能力的德军将领。
(克斯特)
有没有什么关于德国纳粹形成过程的书籍可以推荐呢?
对德国纳粹感兴趣吗?哈哈,给你看个当代的“纳粹”是不是更有趣。
我们知道当年德国纳粹形成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没饭吃了。这个时候希特勒来了,他受拥护是他能解决问题。至少是让人民“感觉到”他能解决问题。不是工厂倒闭嘛,都来建兵工厂,政府给你们钱。让经济转起来,面包没有就去抢呗。貌似还真解决了问题~
历史竟然惊人的相似。在太平洋彼岸有个国家的总统叫特朗普。他们国家有移民问题,墨西哥的穷鬼来非法越境,扰乱我们的生活。特朗普说“我要在美墨边界修一条墙”他是这么说也要这么干,国会不批款,他就停了政府。移民问题是修墙能解决的吗?当然不是,修墙堵不住移民,墙你要修多长多高才能堵住非法移民呢?不过特朗普不关心这个,他关心的是“人民有没有感觉到”问题解决了。这是他能当上总统的原因。人民“觉得”他能解决问题。
美国就业问题,特朗普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复兴工业嘛,还要跟咱们贸易战。他关心的从来不是能不能解决问题,他关心的是人民有没有“感觉到”问题解决了。这样做的结果是他越过媒体和美国民众建立起了联系。深得民心,就像希特勒一样深得民心。
哈哈,是不是细思极恐。不过不要怕。特朗普不会犯这些低级错误。我觉得他应该是美国历史上又一位不平庸的总统。
当时在什么背景什么原因下选择了希特勒?
确实是德国人选的希特勒,选希特勒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败了,而且战后境遇很惨,德国人心里很不服。
一是德国人对于一战结果非常不满;二是德国一战后经济凋敝、民生困难,别的政治人物无法可想,只有希特勒带领德国人走出了一战战后的阴影,让德国人重新强大了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德国、日本和美国是新兴国家,对于英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其中美国、日本先后参加了协约国,成功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而德国则挑战失败。失败后的德国爆发了起义,原来的德国第二帝国崩溃,皇帝逃走,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
在一战结果上,各国,尤其是法国,对于德国过于苛刻而战胜国对待战败的德国非常苛刻。按照当时协约国的想法,想一次性解决德国问题,根据凡尔赛条约,各国重新划分德国疆界,为此德国失去了重要的工业区,丧失了1/8的领土,1/10的人口,65%的铁矿以及45%的煤矿,还有大部分海外投资、商船等。并且解散德国总参谋部,严格限制军队发展,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不许有潜艇、主力舰;不许建立空军;禁止拥有飞机、坦克等武器——协约国想借此机会让德国永远不再是威胁,如同二战后盟国对日本那样。(其中德国军队被解散后,大批德国旧帝国人失业,当时的民国蒋介石政府,趁机聘请了不少德军的高级军官作为顾问,也是这个历史背景。)
而当时的法国,为了报当年“普法战争”中的一箭之仇,不仅夺回了普法战争中丢失的土地,可以说在割地赔款上紧紧咬着德国不放松。不仅要求德国割地,还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即每年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1921年德国商品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德国拿不出这笔钱,法国就伙着比利时波兰,毫不客气地进占了德国经济命脉鲁尔工业区,是为“鲁尔危机”。
德国的精英对此极其不满,他们高调宣称,“这不是战争结束,而是一次超过20年的超长休战”。可以说,凡尔赛条约的签订,给德国人后来的民族主义打下了基础,是希特勒能够上台的重要原因。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战后魏玛政府的无能,以及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都让德国人的日子凄惨无比。为了筹措战后赔款,魏玛政府开始增发纸币,造成了世界金融史上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1921年1月31日,世界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如同张开翅膀的死神,扑向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德国经济。美元与马克的比率从1921年1月的1:64,到1923年11月已经崩溃为1:4,200,000,000,000。如此骇人的程度,即使到今天,也只有1946年的墨西哥和1949年的中国可以相提并论(顺便说一下,到目前为止中国还保持着这项领先记录)。
当时中国不少留学生到了欧洲打工学习,比如周总理等人,都是这个时候去的,他们的回忆中都提到了当时的德国因为货币危机而名不聊生的情景——当时欧洲金法郎最值钱,德国马克就是废纸一张。
当时的德国货币贬值,以至于百业凋敝、失业剧增、民不聊生。
不仅如此,1929年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到来时,魏玛政府一筹莫展,德国数十年的经济成果毁于一旦,失业人数一度高达800多万,同期的美国也只是1600多万人。
庞大的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德国社会开始动荡不安,共产主义风潮开始风起云涌,国家发展陷入一片混乱。
德国经济危机中,到银行排队取钱的人们
在这个大背景下,纳粹组织趁势崛起。对于资本家来说,面对风起云涌的共产主义思潮,纳粹激进的反共恐怖特性给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加之此时的苏联趁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大规模向西方输出共产主义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大资本家终于选择支持纳粹党上台,希特勒走到了德国舞台的中央!
而希特勒上台后,开始了一系列旨在恢复德国经济的措施,包括以工代赈、以物易物、洗劫犹太人、扩张军备等,通过各种极端的、国家高度控制的经济手段,很快就让德国经济好转,到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德国人可以骄傲的说,德国终于走出了一战的阴影,重新伟大了起来。
而纳粹,凭借这些,从而塑造了自己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德国,也从此走上了侵略扩张的不归路。
二战后,盟国吸取了凡尔赛条约的教训,对于战败的日本、德国,更注意其思想和国体的改造,并没有希图其战争赔款;反而在经济上给予了大量的扶助,很快让德国、日本经济恢复了活力,没有再陷入一战后的悲惨境地。为什么抗战胜利后,中国得到的日本政府赔款很少,就是因为当时的盟国基本都放弃了对日索赔,也避免在日本普通人心目中,留下永久的仇恨。
二战投降前夜护与送希特勒逃生?
1945年4月26日,希特勒自杀前四天。授勋过一级铁十字的汉娜和空军上将冯·格姆将军,驾驶一架侦察机从慕尼黑冒死飞往柏林。当时柏林被苏军里三层外三层,围的严严实实,两人单机穿越了密集的防空火力网,中途还被炮火击中,格姆受伤。最终,凭借高超的技艺,汉娜在勃兰登堡门附近成功降落。
地堡里,希特勒看到又来了两个“死忠”,很是欣慰,当场加封格姆为元帅(也是第三帝国的最后一位元帅),任命他当空军总司令,以取代擅离职位的戈林。不过,此时,格姆身边已经没有空军可让他指挥了,是个真正的“光杆司令”。
然而,对于汉娜提出的让元首搭乘飞机“突围”逃生的建议,被希特勒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转而送了她一枚氰化钾毒胶囊作为最后的礼物.......在电影《帝国的毁灭》中,希特勒是这样解释的:“要我像个懦夫一样逃跑,住在谷仓里,像动物一样睡在一堆稻草里,最终被胜利者捕获并像马戏团小丑一样四处游行?不,绝对不可能!”
其实,早在4月20日前,柏林没有被包围死之间,希特勒就又多次机会脱身,此时还不算“逃亡”,叫“撤退”,相对体面。
希姆劝他服软,被希特勒狠狠的训斥了一番;接着,元首身边的“大红人儿”——施佩尔也对希特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劝谏”。然而,希特勒“要么生存,要么灭亡”的信念,一点都没有动摇,还意味深长的说:“落幕的时候,你必须站在舞台上”。这些情节很多是源自战后施佩尔在狱中写的回忆录,还是比较客观的。之后,高层会议上,又有人建议希特勒往南方撤退,被他恶狠狠的训斥了一番。
到了4月22日,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了四分之三,全面丧失了制空权,这时候,希特勒面对的已经不是“撤退”,而是“逃亡”了。
4天后,汉娜一行冒死来到地堡,就是想劝说元首跟他们一起突围逃生。这可以看作希特勒最后的机会了。
之所以被毫不犹豫的拒绝,其原因如下:
1.希特勒的身体状况不支持逃亡。年过半百的希特勒被各种慢性病缠身,据史料记载,希特勒承受着一系列疾病的困扰:高血压、脑炎,神经功能紊乱、头晕目眩、胸闷气短、胸口疼痛、肠胃不适、颈部长满脓胞,并且显露出了帕金森病的症状,手不停地斗。这种情况下,乘飞机冲出已经丧失制空权的柏林,操作起来,危险性就很高,希特勒可能已经禁不起飞机在炮火中颠簸的旅程。
2.希特勒偏执的性格,信奉“要么胜利,要么灭亡”的极端人生信条。”在希特勒眼中,他个人已经和第三帝国绑定了,一旦撤退对他而言就是第三帝国的退缩……可想而知,如果柏林陷落,对他来说就是所有理想的终结,活着的意义也没了。
他已经抱定决心着死战了,而且还要让整个德意志民族给他垫背,柏林市民组成的人民冲锋队、纳粹青年团的未成年人,都是他的炮灰。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出身的戈培尔更是毫无同情心的放出狠话——“人民选择了我们,现在是他们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的时候了”。最后关头,戈培尔与妻子杀掉六个孩子后也双双自杀,一大家子人,“整整齐齐的”为希特勒和第三帝国殉葬。
此外,其他纳粹高层,除了脚底抹油的戈林、希姆偷溜了以外,还有不少人横下一条心的要死战。当时的气氛就是这样,任凭汉娜磨破嘴也没用。
3.即便跑出包围圈,身体条件也能支持,但东躲西藏的程中也非常容易暴露。所以,与其在中途被抓住活活受辱(按希特勒的原话说——“像个懦夫一样逃跑,住在谷仓里,像动物一样睡在一堆稻草里,最终被胜利者捕获并像马戏团小丑一样四处游行”)这样,还真不如自行了结。
比如,墨索里尼及其情妇逃往德国途中为意大利游击队捕获。次日被处决并暴尸米兰广场示众,受尽侮辱。基于好基友的遭遇,所以希特勒叮嘱自己死后一定要焚尸。但是,红军进攻的太快,没来得及烧干净。
之后,希特勒的铁粉们也都选择在最后时刻自杀。比如陆军元帅莫德尔,陆军参谋总长与布格道夫(希特勒的第一副官)等人在地堡内饮弹自尽。
从4月26号开始,瑞奇和格姆在地堡住了几天,试图劝说希特勒。汉娜还受了戈培尔夫人之托,带走了她写给前夫儿子的信。28日,希特勒命令格姆元帅(来的时候是将军,走的时候是元帅啦)离开柏林,逮捕企图向盟军和谈的希姆。
于是,由汉娜驾驶Ar96教练机与格姆元帅在密集的火力网中起飞。此时,这架飞机已经被盯上了,苏军认为这飞机从地堡附近起,很可能携带了逃亡的希特勒或者其他纳粹高层,所以,集中火力猛击。但汉娜技艺实在是高,心理素质也超级好,竟然成功飞离了柏林。
德国投降后,汉娜和格姆都被关进了盟军监狱。光杆空军司令格姆担心自己被美军向苏联交换战俘,绝望中,用希特勒最后的礼物——氰化钾胶囊自杀;汉娜被查清楚,没有犯下“反人类罪”,拘留了18个月后获得释放。
战后的汉娜定居在法兰克福,然而,她的全家人作为纳粹的死忠,都已在苏军占领后自杀身亡,殉了第三帝国。汉娜终生没有结婚,而把余生献给了飞行事业,持续刷新各种世界纪录。
关于汉娜,至今充满争议。一方面她高超的才华和过人的胆识折服了全世界;一方面她致死不改初心,终身佩带着希特勒授予的铁十字勋章。战后的西方,凡是跟第三帝国有关的东西,都被视作“洪水猛兽”一般,大家唯恐避之而不就,而她却高调的天天挂身上....
1979年8月24日,汉娜在法兰克福突然离世,终年67岁。
关于她的猝死,官版的解释是突发心脏病。但据汉娜的一位英国好友称,他在8月初收到了一封来自汉娜的信,信上说:“它始于地堡,应当结束。”所以,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汉娜是自杀,使用的就是希特勒当年在地堡给她的氰化物胶囊。然而,由于当时没有尸检,就被匆匆入殓,汉娜的死因真相永远不得而知。
战后,对于纳粹德国的评价,她曾如此回答:“我本人并不想去评价一个领导的正确还是错误。但是,当你身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的时候,则必须要时刻准备与国家共存亡。”
这句话,表面上看,貌似有道理,挺感人的;但细想想,还是洗脑给洗的。
现代德国之所以极力否定希特勒时代,除了各种“反人类”罪行外,很大程度上在于——那是个没有独立思想的时代。纳粹时期,真理就是元首的思想和意志,元首和他的纳粹党被定义成唯一能够救赎德意志人“全能的神”,对此有任何的怀疑和动摇都将是民族和国家的敌人。
这种气氛下,军队和国民,只是执行贯彻元首意志的工具,生命只是一个个数字。
无论希特勒多么有魅力,多么有能力,无论军服多么帅气,也不会有德国人希望回到他那个时代。因为,缺乏独立意识的生命,仅仅是工具和炮灰而已。
德国表的优势有什么?
提到德国,千万别把“德国制造”的印象仅停留在德系名车之上,实际上制表已经开启了德式工艺的另一个传说,德国制表以严谨的做事态度为根本,成就了颇具德式传统工艺的灵魂。就如大家所说的德表确实是高性价比高实用性。
位于瑞士以北的德国,在钟表世界里,也是一块极其重要的版图,今天聊德表品牌。
1、齐博林(Zeppelin)
如果用造飞艇的那股劲来做手表,齐博林说不定已是另外一番模样。
是的,齐博林本是一间飞艇制造公司,其飞艇在20世纪初期大放异彩。特别是在一战时期,当时的飞机性能还十分薄弱,德国在航空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齐博林飞艇。侦查、救援、攻击,齐博林飞艇样样俱全,让英国方面颇为头疼。
齐博林飞艇在战争年代发挥军事作用,和平年代则用于观光。当然,普通市井小民是无法享受飞艇观光的,仅限于上流社会、皇宫贵族。齐博林官方称贵族们在观光时也将获得一枚“齐博林手表”,即“礼品表”,这算是它的品牌起源。
据闻齐博林手表在德国本土销量十分不错,好卖的肯定不会太高端,齐博林手表价位比较亲民,机械表1~2K即可入门,整体设计风格偏商务。机芯基本外购,所以一开始我说,如果制表能有造飞艇那种自主研发精神,齐博林这个品牌的地位不止于此。
2、朗坤(Laco)
朗坤于1925年创立,1940年与万国、朗格、Stowa、万普共同参与了二战B-uhr计划。B-Uhr意为“观测表”,主要特点是:精准度高,读认性好。
每只B-Uhr在交付使用之前,须通过军方的检测部门严格进行测试,朗坤因此在二战中名声大噪,其独创的标有阿拉伯数字的内外环无反光亚黑色表面及涂有荧光材料的三针,成为现代飞行员表的标志设计。
然而出来混,迟早要还的。1945年2月,朗坤厂房在一次空袭中化为瓦砾。
幸运的是,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工厂迅速重建,并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达到黄金期,这段时间使用的是自家Durowe(杜洛维)机芯,该机芯也从1952年起向各种手表制造商供应了大量可靠和高质量的机芯产品。时至今日,朗坤大部分表款机芯采用日本西铁城机芯,少数表款采用瑞士ETA机芯。
相比齐博林的商务气息,朗坤则看起来要“硬朗”很多,绝不多数表款都包含浓厚的军表风格,因此收获了一些粉丝的钟爱,机械表入门价位在2~3K。
3、司多娃(Stowa)
前面说到,参与德国纳粹空军用B-Uhr计划的,还有Stowa,是个老品牌了。有了战争的基因,Stowa的部分表款同样含有硬朗气质,除此之外,它的包豪斯风格也让人印象深刻。
Stowa红12
Stowa年产四五千枚,一些观念还是比较前卫,个人定制(前几年常提的C2B概念),但发展性较差,很难形成规模生产,成本也无法很好地把控。
Stowa现在大多数采用ETA机芯,这也是被诟病较多的非纯种德国血液。装配和设计都在普福尔茨海姆市的工厂里面进行手工制作完成,没有Glashütte小镇的符号,仅仅made in germany。
这里补充一下,made in swiss和made in germany相差甚远,我大天朝很多产品都可以写made in germany,因为没有法律来保护这个标志。德国制造的标注并不如瑞士制造严谨,尽管2014年迫于这种混乱的情况,德国钟表协会采取措施和制定标准,却依旧无法保证德国制造的“完整性”。
整体而言,Stowa的做工和技术实力不是很强,比较能炒。机械表价格多在6~8K,前面讲到,年产不高,强调定制,意味着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才能入手。
4、荣汉斯(Junghans)
荣汉斯诞生于1861年,起初只是生产个别零件,在零件逐渐得到外界认可后,荣汉斯建立表厂开始生产手表。
时间的易读性,是荣汉斯发展的核心点,所以不少表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和谐,此外包豪斯也是它主打的玩法。
max bill和大师是品牌最火热的两个系列,外观出众,机芯外购,打磨一般。令我比较难以接受的一点就是:部分手表晃动时会发出偏强烈的摆陀声,且感觉摆陀转动不太顺畅。入门机械表万元以内可搞定,加点月相、计时功能的话则要近2W。
5、辛恩(Sinn)
小众品牌Sinn,在国内没有成熟的销售和售后渠道,但不妨碍许多表友通过代购等方式入手。相比之下,品牌在香港、台湾省、日本的市场要完善许多,甚至推出过不少只在日本发售的特别限量型号。
从做飞行员用表起家,到各类工具表、任务用表领域,Sinn不断引入创新科技和材料,缔造了不少奇迹,特色技术包含:氩气保护、硫酸铜管除湿、抵抗极端温度、安全外圈、硅油充填、泰氏硬化处理、德国潜艇钢材的运用等。
作为功能性手表,一切从实用出发,Sinn的表款多在功能上做出改变,外观设计不会变化太多,这是品牌有利有弊的一点。此外,由于国内市场不成熟,含有特殊功能的表款在售后并不会太顺畅,一般都会返厂处理,这方面可能会对表友造成煎熬。
尽管采购和售后困难、外观设计没有过多改变,Sinn还是保有一定的用户群,入门款556价格在6K左右,大火的潜水表U1&U2、T1&T2也在2W内即可搞定。
6、诺莫斯(Nomos)
1906年,Nomos¹创立,自己并不生产手表,而是定制类似与格拉苏蒂小镇标志“蓝钢螺丝、四分之三夹板、鹅颈微调、黄金套筒”的瑞士怀表,然后打上”Nomos”的商标,并加上“Glashutte I/Sachsen”字样进行售卖。
然而这些标记有“Glashutte I/Sachsen”字样的怀表质量极差,明显损害了格拉苏蒂小镇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等人经过半个世纪的苦心经营后获得的优质钟表名声,扰乱市场,把小镇搅得天翻地覆。
随后,朗格、阿斯曼、联合三家公司提起诉讼并经过几年的官司才结束这场纠纷,法院判决Nomos¹不能再标记“Glashutte I/Sachsen”,Nomos¹公司就此离开格拉苏蒂。
现代Nomos²创立于1990年,网络流传的Nomos²宣传文稿把历史追溯到1906年,却对当年轰动德国制表业的事件只字不提。有人觉得:既要借尸还魂,又要否认历史,这有点过了。
所以Nomos²=Nomos¹?
还是Nomos²≠Nomos¹?
各位自己判断。
历史课上到这,来讲Nomos的手表。前面说到Stowa做包豪斯的款式,但把包豪斯做到极致的品牌,还得是Nomos。司多娃无论在军事背景,还是历史承袭都有优势,为什么包豪斯风格做不赢Nomos?一个很大的原因是Nomos只做包豪斯风格。
机芯方面,Nomos起初也是外购。比如小三针经典手动机芯ETA7001(已停产),Nomos一开始只是稍作打磨;随后,Nomos将7001逐渐升级成采用喷砂工艺、3/4夹板、更换精密调校方式等的Alpha(只采用7001的主夹板,包含超过60%以上的自产零件);最后,宣布自产Epsilon(虽宣称全部自产,但仍能发现7001的影子)。
Nomos后来居上,在机芯方面的付出,也把吃老米的司多娃甩在身后,成为了最知名的德表之一。Nomos的包豪斯,吸引了无数粉丝的目光,但很多人也会就此忽略一个问题——它天生残疾。
追求简洁的包豪斯,手表不可能做厚(只做手动机芯也是一方面,手动机芯可以比自动更薄),就意味着加工空间小、零件小,因此在后续使用会增加损坏风险,返修率较高。
最后说下Nomos的手表价位,主要集中在1~3W。
7、格拉苏蒂原创(Glashütte Original)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段子:“格拉苏蒂在研究什么?在研究朗格。”
段子的意思是指格拉苏蒂原创在初期找不着北,抄抄劳力士,抄抄宝玑,后来朗格火了以后,就回去做“德国”表了。
描述很幽默,至于这段“黑历史”,我个人不多做评价,来聊聊两者的渊源。
格拉苏蒂原创,与朗格并列德国制表的两座大山,英文名简写是GO,工厂地址与朗格比邻而立,中间隔着一条几米宽的小草坪。
爱喝酒的人应该知道,我国国酒茅台的生产地贵州省遵义仁怀市茅台镇,在解放前有很多的制酒烧锅,最有名的有三家:成义(华茅)、荣和(王茅)和恒兴(赖茅),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在改革开放后,有以前烧锅的后人回到茅台镇还生产如赖茅的酱香型白酒。
GO和朗格之间的关系完全就是国营茅台酒厂和赖茅的德国版。在东德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之时,格拉苏蒂镇所有的制表厂合并成立了GO的前身GUB。而在东西德合并后,GUB私有化变成了GO,后来为Swatch集团收购。
朗格家族的后人从西德回到东德后,则以私企的名义重新拾起朗格这个品牌制作手表。
说回产品,GO的产品线上拥有多达700+款手表,3/4夹板、鹅颈微调装置、黄金套筒、偏心大日历等,几乎每款手表都带着满满的德国味儿。
拿GO的大日历来说,两个数字片处在同一个平面;而朗格的不是,十位数盘与个位数盘上下重叠,中间仅隔零点几毫米,所以窗框才有中间的立柱。从这方面可以感受到GO的制表技术同样不俗。
再来说双鹅颈微调装置,GO独有的技术。前有手动双鹅颈65、手动双鹅颈“朝天摆”66;后有自动双鹅颈90;自动双鹅颈“朝天摆”91(朝天摆指摆轮在表盘正面)。
钢壳66曾是GO最火的一款,颜值高,条纹打磨、黄金套筒、双鹅颈等全部呈现在表盘正面,公价11万多,有人认为在同等的价格下,没有一只手表可以达到钢壳66的“艺术高度”。
钢壳91
随后91变成自动陀,多了摆陀稍微增加了厚度(也仅有12.3mm),把66的动储换成了德表标志性的大日历,更加毒人。
GO拥有自己的表盘厂及零配件生产基地,所以产品能够100%自主研发,整体零件自主制造达95%,从机芯到表盘到一颗细小的螺丝,都可以由自己来完成。GO做过石英表,也做钢壳,入门价位一般在5W左右,比如大热的白盘蓝钢大三针39-59。
8、莫里茨·格罗斯曼(Moritz Grossmann)
格罗斯曼,德国复兴品牌,它也是一位制表师的名字。这位制表师是曾与朗格大师齐名的存在,在向德国引进法国制表体系方面贡献巨大,只是寿命不长,以其名字命名的品牌存在时间较短。
Benu Enamel
08年,引入投资的格罗斯曼在格拉苏蒂小镇重生,重新独家开发的产品表现不俗,并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Calibre 100.1手动机芯
该品牌手表有几大特色:
1、少有的自制指针,特殊的深色烧蓝;
2、机芯风格复古程度很高,德国银夹板,特殊的螺旋微调,以及古怀表式按钮调时机制;
3、开发了独家GROSSMANN式摆轮;
4、和朗格一样进行二次组装;
5、表款简洁大方。
缺点就是偏贵。如Benu Enamel小三针,价格在20W左右。
9、朗格(A.Lange & Söhne)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1845年创立朗格,同时在他的带领下,格拉苏蒂小镇逐渐成为了全德国最重要的制表地,涌现了一大批的制表品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至于之后的怀表如何如何受皇室欢迎、二战时厂房被苏联炸弹摧毁导致历史真空40多年等,这里不加赘述。
真正的浴火重生。
1990年12月7日,瓦尔特‧朗格注册新的朗格公司,标志着现代朗格的开端。你可能不知道,在新朗格成立之时,没有工人、没有厂房、没有图纸、没有钱,除了一位花甲老人和他的毕生梦想,剩下的全都空空如也。
瓦尔特‧朗格和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雕像
瓦尔特‧朗格于2017年1月逝世
钟表世界应该感谢这位老人,让朗格得以浴火重生。
随后经过4年筹备,朗格于1994年10月4日在德累斯顿皇宫发布复兴品牌后的四款崭新手表,成为了全世界钟表行业的焦点,也被看做是一个顶级品牌的全新诞生。
此中,就有朗格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块手表——LANGE 1。据瓦尔特‧朗格自己描述,这是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打造的男装手表,18K黄金或铂金950款式,附小时、分钟和小秒针的偏心表盘、动力储存指示,以及当时全球独一无二、之后引起业界竞相仿效的大日历显示。
随后20多年时间,朗格自始至终秉承着“只打造贵金属”的原则制表,这也导致朗格价格显得不那么亲民,入门级别10W起,凡人怎能轻易摸到?
可朗格有错吗?并没有。
L951机芯
朗格Datograph的推出,直接定义了“什么是最美机芯”。L951机芯诞生就直接登上德国制表的巅峰,无论在业界还是坊间,垂涎于它的人群数之不尽。其标志性的德国银桥板、格拉苏蒂条纹、雕花摆轮夹板、鹅颈微调、蓝钢螺丝、红宝石黄金套筒无一不让人惊呼绝世之作。
猫头鹰
朗格Zeitwerk则用“荒诞不已”的外观告诉你,一向严谨的德国人也藏着“玩世不恭”的心态。Zeitwerk,又称猫头鹰,是朗格最有趣的系列,9点钟位置开设窗口显示小时,3点钟位置窗口显示分钟,并呈中心对称,读取时间非常简便,一眼即知。
Grand Complication
朗格Grand Complication,具备七项复杂装置,是历来在德国制造过的最复杂腕表。这枚腕表售价近200W欧元,但填补了朗格在复杂款式上的所有空缺,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江湖中人喜欢将朗格与PP放在一起比较,先不管合理性,这对于朗格而言总归是一种肯定。
金庸笔下,武力值最高的是谁?扫地僧?孤独求败?张三丰?
罢了罢了,它就是朗格,它只做朗格。
成吉思汗与希特勒有什么不同?
早年经历不同
成吉思汗幼年父亲被杀,所属部落分散。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
希特勒是海关职员的孩子,小学的成绩一贯良好,曾梦想将来当个牧师。16岁的希特勒开始热衷于政治。他参加了林茨的成年教育图书馆和博物馆学会,大批大批地借阅图书。他的少年友人回忆,他总是埋头在书堆里,其中,最喜欢阅读的是关于德国的历史与德国的神著。
结局不同成吉思汗二十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仍不退兵。西夏国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病逝,时年66岁。
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打柏林,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
政治举措不同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
希特勒的目标是拿破仑式的:在德国控制之下,建立一个日尔曼大陆体系。同时,他的手段也与那位大皇帝的相差不远:把德国从国际性资本主义的枷锁之下解放出来,联合所有的日尔曼民族共同组成一个第三帝国,在东欧建立一个所谓“生存空间”。他认为这对于德国的经济安全是有必要性的,正好像拿破仑认为茵联邦对于法国的战略安全是有必要性的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希特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