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书法代表作品之一吗,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代文人赵翼在《论诗》中发的这句“牢骚”,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诗仙诗圣在历史上多么人气爆棚。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没有媒体,没有网络,有时候传递一封家书可能都困难,这些诗作到底是怎样传播开来,并且流传后世的呢?
李白、杜甫、高适共游梁园 /纪录片《 千古风流人物 》选准“平台”,帮诗歌多涨粉丝唐诗究竟是怎么样流传的?别说,古人还真有一套法门。唐诗是当时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就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一样,“题壁诗”是唐代文人青睐的诗歌传播方式,也是诗歌俘获万千粉丝的奇特平台。说是题壁,其实只要兴之所至,逢着各类建筑或者山石桥栏树干等凡能写画图形文字处,皆可题写作画。唐代文人尤其喜欢这法子,据统计,光是唐代题壁诗的作者就有三百余位,留下的作品更是近千首。
宗小姐千金买壁/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诗人寒山便是题壁诗的头号拥趸。据考,出身官宦的寒山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或许正因此,寒山就着林野宽旷,写了许多题壁诗。正所谓:“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寒山写了多少题壁诗呢?按照《太平广记》的说法:“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 能警励流俗。”估计寒山自己也没想到,这些自留于石壁上的心绪抵挡了岁月侵蚀,更在流传中激起了无数思想的共鸣。除了能收获粉丝,题壁诗还能传情。传说崔护落榜散心,在都城之南偶遇佳人,后故地重游,情愫萌动,门扉题诗,才有了千古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陆游唐婉,也是沈园之外题词应和,互道思绪。一块块静言不语的壁板,活脱脱地成了诗人传情、诗歌“涨粉”的线上社区。
绍兴沈园中的题壁诗《钗头凤》“奏乐”挥毫,请诗歌舞出高阁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玄宗年间,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同在洛阳游学,三人关系不错,诗歌也各领千秋,难分高下。 一天,三人到酒楼小饮,见几位梨园女子登楼而来,又闻丝竹之声响起,于是决定来一场特殊的比赛——看谁的诗歌被编入歌词最多!不一会儿,婉转的歌声飘转而来,正是王昌龄的诗作,王昌龄带着些许得意,用手指在墙上划了一道,当作计数。 一曲又一曲,却不见王之涣的诗歌,王之涣有些急了,一咬牙,指着歌女中最貌美出色的一位和好友打赌,若是这位姑娘还不唱自己的诗,自己便认输弃权。好在不久后这位姑娘开口,乐声流淌而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下子王之涣喜出望外,三人的说笑声惊动了乐师和歌姬,大家才知道原来“词作者”就在现场。 这便是成语“旗亭画壁”的来历。听着颇为传奇,其情其景却并非虚构。宋人王灼曾有言:“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的确,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乐一直扮演着诗歌的导游,带领新词绝句跃出纸面,走出高阁,流于街巷,传于众口。
影视剧中唐代饮宴歌舞的场面。来源/电影《妖猫传》截图早在汉代,便由朝廷出面设立了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其职能中有一项就是派人到各地巡览,“采诗制礼作乐”。曹孟德时,“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宋时此情更为普遍,传唱甚至成了一众诗粉为喜爱的作品“打榜”的方式。例如国民文人柳永,超高的“人气”哪里来?不正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咏柳永词的盛景?有人说,中国人的骨子里有种诗意,过着过着,就让日子成了诗。你以为这是诗意的比喻,其实这何尝不是古人文化生活中的实景。情感表达是诗,音乐、生活皆是诗,千百年来,诗歌早已融入中国人的基因,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采集编撰,让诗歌穿越时光“采诗”也是古代诗歌流传的一个法子。班固记录:“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尽管“采诗”一说尚存争议,但许多文献和研究认为,这种原始的诗作采集和整理行为正是早期诗歌传播和流传的重要途径。《诗经》很可能便得益于此,其中的“国风”和“小雅”便极有可能是周王朝通过诸侯各国协助普遍“采诗”的结晶。《诗经》收集诗作305篇故而俗称“诗三百”,数千年后,乾隆年间的小官孙洙和夫人徐兰英效法先人,从唐诗中选编三百首佳作,一番商讨切磋,编纂出一本《唐诗三百首》,自此,家塾孩童学诗有了真正的“课本”,唐诗跨越千年时光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
说到唐诗就不得不提胡震亨编撰《唐音统签》的故事。都知道李白在他生活的时代已经负有盛名,殊不知李白的诗差点失传。据说李白生前曾将自己毕生的文稿交予族叔李阳冰,叮嘱李阳冰为自己编集子以便流传后世。李阳冰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一共10卷。可惜的是,《草堂集》日后失传了。明朝时,浙江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胡震亨放弃大好仕途辞官回乡,全力搜集唐诗。他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编撰所成的1033卷《唐音统签》,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私人编书,也是日后清代纂修《全唐诗》的蓝本。此后,胡震亨又用了七年时间编纂刊辑《李诗通》,比较完整地收录了李白在当时留存的作品。
《唐音统签》一部《唐音癸签》书影。来源/国家图书馆“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只有两首诗流传后世,“白日依山尽”的王之涣只有六首诗留了下来。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唐诗失传。也庆幸因为胡震亨耗费一生精力,才使得李白的作品得以流传后世。
哪一位是李白书法的来源?
张旭是李白书法的来源。
据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书学传授》中说:“旭传颜平原真卿、李翰林白、徐会稽浩”,也就是说颜真卿、李白和徐浩都学自张旭。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
为什么传世墨宝却只有一副小小的上阳台帖?
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能在一千四百年后,给世人留下一个《上阳台》墨迹帖,我认为已是老天开眼,神灵佑护,万分庆幸的事!
翻开大唐书史,咱们先看看名震书坛,堪称泰斗的几位名师,在世上能有几幅墨迹留传?
欧阳询就一个《梦奠帖》,虞世南也是一个《汝南公主墓志》稿;褚遂良的《倪宽赞》、《阴符经》、《褚摹兰亭序》虽然是墨迹,但是否是真迹,学术界尚有争议。草书之神,张旭就一个《古诗四帖》,怀素多一点也不过三:《自叙帖》、《苦笋帖》及《小草千字文》。而做为盛唐书坛盟主的颜真卿,也只是三件:《告身帖》、《祭侄稿》、《刘中使帖》;其后的柳公权也只有一个行书墨迹《蒙诏帖》。
以上这些书法大师,不仅当朝名隆,而且留芳后世,其寸纸点墨历代后人无不视为国宝而珍惜有加,但现在也就最多不超过三件,何况李白并不以书名世,与欧、虞、张同等,在书史上能留一件《上阳台》墨迹,岂不是万分庆幸的事?
之所以万分庆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身份地位的问题。上述几位书法大师,除怀素是僧人外,无一不是权重当朝的文武大臣,而李白自得罪唐玄宗宠臣高力士后,便离开皇宫,浪迹天涯,即使他有名震当时的诗名,但严酷的现时还是把他沦落成一个颠波流离的贫民,艰难困苦伴他直至离开人世。
不以书法名世,加之地位的低下,这些都是不能与上述书法大师相匹比的。但李白以他斗酒诗百篇的才气和闪耀人性光辉的诗篇,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他身后的历代国民。所以他的《上阳台》墨迹在一千四百年频繁的战火、人祸、灾难中不劫而后生,能与唐代书法大师们的作品在书史上熠熠闪光,相映生辉!这难道不是十分庆幸的事吗?
我们不奢求历史的给予,但历史给予我们的,一定要倍加珍惜!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有人说兰亭序祭侄稿是书法但都不是书法作品?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书法和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的一种相对完整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娱乐方式。书法作品的款式主要有中堂、条幅、横披、对联、匾额、长卷及扇面等等。左图是南山老师隶书横幅作品。而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那么书法能否称之为作品,这其实是我们自己给下的一个定义,等同于语言上的习惯说法,约定俗成,久而久之便觉得合情合理、理所当然了。再者,书法是一个大概念,书法作品就是概念的一种具体体现方式而已。不管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还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是书法中登峰造极之作,在我看来,它当然是书法,用现在人的话讲也可以叫书法作品,但又不是书法作品。为什么呢?因为古人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着我要把它写得多么多么绝妙,完全是情之所至,水到渠成的结晶,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展现。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比较性,或参赛、或分门别类贴标签、或标新立异等等,总之,不是那么自然而然。所以,我们自己要对古人的书法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草圣张旭和诗仙李白认识吗?
认识喽,而且是老相识,至交。李白有诗言,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话说,自安史之乱,豪情万丈的李白痛饮三坛,投笔从戎,立志报国,这不,军旅生活,几经波折,辗转来到南国,“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三吴便是现今而称的江苏一带喔。
嗨嗨,也是少得的闲暇吧,因近来安禄山有所退兵。这日,李白走上了溧阳的街头,正走间,忽闻身后有人叫,“李兄,李太白兄,”李白回头,哇塞,不觉惊叫出口,“张兄,”
你道此人是谁?就是世称“草圣”的张旭,你看他,一副不修边幅的邋遢样,眉毛倒竖,眼睛放光,胡子二尺三,松蓬凌乱,倒是胡尖锦簇一团,犹如毛笔尖,这大概是刚刚拿胡子沾墨写过书法吗?身后站着两随从,一人提着两个大坛子,看样子,沉甸甸呀。
二人近身,嘘声问寒,顾盼神色:“太白兄,难得你今日来到溧阳啊,弟近来亦在此地差事,已来有三五载了,兄初到,咱们可要好好痛饮一番,走。”张旭洪亮的嗓门像个小喇叭,听闻这声音二里地外都能激情如火似的。
李白浑身气血涌动,鼓荡着嗓门:“走,走,哈哈哈,痛快......”
张旭:“请,李兄,前面不远就是溧阳最好的酒家,”
......
溧阳酒楼上,二人相谈甚欢,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千杯少。
张旭:“兄可知,自与你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焦遂咱们八人一别后,嗨,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哇,何日能再聚一番痛快畅叙畅饮。哈哈,这不,今日可就遇到兄长了”
李白醉眼朦胧:“来,干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人生得意须尽欢,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来,也怪哉,那日也是一时闷来着,本来明明可以一鼓作气冲杀敌人,杀得他们落花流水,一败涂地的,谁知,胡将军却要退兵,哎,俺一来气,就喝了二斤酒,谁又知,哈哈,终于,终于敌军半夜劫寨,紧急集合号令下,我竟然站错了队,哈哈.....”李白津津有味的讲起行军往事
:“那后来咋样”张旭急切的问”
:“后来,后来,没什大碍,只是突袭而来扰乱军营的一支残兵败将,很快被收服,”李白说着又饮了一杯。
:“哎,太白兄,那你站错了队,如何呀?”张旭追问
“这个呀,要斩我呢,扰乱军纪,多亏,后来多亏裴将军得知,书信胡将军从轻处罚,罚了我为将士们作诗三首。哈哈哈”诗仙就是诗仙坦然自得的说着
“哈哈哈”张旭笑着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兄台来敬你一杯。”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二人干完一杯,李白忽开口油然便吟道,正吟道,“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突然门外有人来送信:“李太白兄,刚刚传闻你师父裴将军的母亲去世了。这是裴将军的书信,再下告退。”
李白如闻惊雷一屁股坐倒在椅子上。
欲知后事,且待下回分解,
李白为裴将军作诗,裴将军请画圣吴道子为母亲画像,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张旭观之叙说公孙大娘舞剑而悟书法之神。
大唐才人辈出哇
李白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