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孙筱祥先生的园林代表作品

中国风景园林名家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记叙、回忆和怀念14位中国风景园林界老前辈的文章。...

孙筱祥先生的园林代表作品,中国风景园林代表人物?

中国风景园林名家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记叙、回忆和怀念14位中国风景园林界老前辈的文章,这些文章曾陆续刊发于《中国园林》杂志,这次将其汇编成册,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世界大会在苏州的召开,更好地向国际宣传那些曾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独步于世界风景园林之林的中国老专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中国年轻的风景园林工作者不断开拓进取的信心,感召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投身于中国风景园林事业。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风景园林名家

语言

中文

定价

39元

基本介绍

目录

刘敦桢(1897—1968)

纪父亲刘敦桢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研究和实践/刘叙杰

陈 植( 899—1989)

中国造园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陈植先生/黄晓鸾

程世抚(1907—1988)

报学垦荒终不悔——记城市园林规划专家程世抚及其作品/何济钦

忆先师程世抚/王绍增

忆程老(世抚)教诲数事——自1946年以来的主要启示和感受/陈俊愉

汪菊渊(1913—1996)

中国园林学科的奠基人——汪菊渊院士生平/黄晓鸾

追记中国第一个园林专业的创办——缅怀汪菊渊先生/吴良镛

重温“城市生态与城市绿地系统”论述/程绪珂周在春许恩珠张文娟胡永红

深切怀念汪菊渊先生/朱自煊

忆汪菊渊老师音容笑貌/陈有民 华佩峥

忆汪菊渊老师/张守恒 陈兆玲

纪念汪菊渊先生逝世10周年/朱钧珍

怀念汪菊渊老师/刘少宗

忆汪菊渊教授创办园林教育二三事/梁永基

永久的怀念——忆恩师汪菊渊先生/杨赉丽

师恩浩荡——怀念汪菊渊先生/孟兆祯

纪念我的老师汪菊渊先生/唐振缁

师恩如海没齿难忘/刘家麒

可敬可亲的良师益友——纪念汪菊渊先生逝世10周年/张树林

陈俊愉(1917-)

育出新花艳人间 国际登录梅第一——记著名园林植物学家、园林教育家陈俊愉院士/金荷仙

陈从周(1918—2000)

一代宗师·园林巨匠(代序)/刘滨谊

奋进的一生/路秉杰

古典园林的守护者和复兴者——怀念陈从周先生/刘天华

陈从周教授的脾气/张振宇

文章园林梓墨尤香/鲁晨海

我所难忘的5本书——纪念陈从周先生逝世10周年/李振宇

情境与论说——《园冶》与《说园》比读初议/王鲁民

《说园》伴我到如今/雍振华

年轻学子不可不识陈从周——浅析陈教授论园林与诗文、曲艺、旅游、饮食文化的关系/张立博

余树勋(1919-)

博大兼美的园林巨子——记余树勋研究员/李明新

朱有价(1919-)

自然是园林的主体——朱有玢大师园林设计思想和实践/乐 志朱道萸

孙筱祥(1921-)

孤寂耕耘 默默奉献——孙筱祥教授对“风景园林与大地规划设计学科”的巨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王绍增 林广思 刘志升

程绪珂( 922-)

浓浓园林不了情 贡献于上海园林事业的两代人——程世抚、

程绪珂/许恩珠

李嘉乐(1924—2006)

怀念老师·挚友——李嘉乐同志/刘少宗

怀念李嘉乐同志——我的第一位工作领导/潘家莹

纪念终生以中国风景园林事业为己任的李嘉乐先生/孟兆祯

向李嘉乐同志学习/余树勋

博学、多思、求真、务实——纪念李嘉乐同志/刘家麒潘家莹

周维权(1927—2007)

正直、勤学、多贡献的周维权先生/孟兆祯

怀念导师周维权先生/金柏苓

寒舍书香深谷幽兰——深切怀念周维权先生/杨 锐

纪念恩师周维权先生/赖德霖

吴振千(1929-)

上海园林绿化事业辛勤的实践者和领军人——吴振千先生/周如雯朱祥明周在春

孟兆祯(1932-)

传承中国园林文化精神的集大成者——记孟兆祯院士风景园林学术成就座谈会/朱育帆

章丘景点排行?

章丘的风景名胜:百脉泉、朱家峪、白云湖、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百脉泉简介:

百脉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并列,曾巩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百脉寒泉珍珠滚”,居章丘八景之首,是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泉景公园。百脉泉公园因地缘势,沿水之滨,建有儿童乐园区、名泉水景区、花园景树区、幽静学习区、密林散步区、龙泉寺、清照园。

公园坐落在明水汇泉路中段北侧,1986年5月动工兴建,1989年9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水面积10余万平方米。公园布局由著名园林专家孙筱祥先生设计,园名由已故著名书法大师舒同题写。园内喷泉5处,石拱桥3座,石土假山2座,石、木板平桥、各一架。并建有汇泉阁、湖心亭、船坞码头等。公园景点布局因地缘势,顺水流向,逐次展开,设计独特,构思巧妙。

朱家峪,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位于南麻东南4.5公里处,太平顶之阴,马连山西麓。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