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代表作品梦赏析,写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搞美术创作,写生真的很重要。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没有捷径可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艺术创作是需要灵感,灵感源于生活中的大自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美的景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的存在很短暂,珍惜时光,珍爱生命尤为重要。搞美朮创作一定要重视写生,只有走出去,才能汲取更多的绘画资源。没有写生的积累和沉淀,绘画的作品没有生命力,所以深入到生话实践中获得万物变化的规律,写生中不断观察,认识,感悟。为创作积累素材以及审美视角,才能丰富自己艺朮创作的表现力和绘画技巧。虽然写生的道路非常艰辛,唯有付出,才能创造出让人喜欢或流传于世的好作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觉得三毛的一生怎么样?
三毛,至今为止,我觉得她是活得最通透、最痛快的一个人,一个没有违心的活着的、尊从本意而活的人,试问有几人能真正做到?
也许你认为她金钱物质匮乏,但她的思想情怀丰盈富有,她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一个人,一个超脱世俗的人!
也许三毛正是活出了无数人想要的人生样子,活出本意,活出个性,活出自我。不说潇洒走一回,但至少痛快地走了一回。这也许是环境使然,也许是性格使然,又或两者皆有?但是在我眼里,她又更像一个边缘人。三毛从小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文学天分、倔强的个性、独特的思想、不惧困难的勇敢、不受金钱物质贪欲的牵绊,还有她纯粹的浪漫的爱情,以及她的阳光、善良、坚强…
三毛,原名陈懋平,因懋字笔画繁琐,自改陈平。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家人去了台湾,小学五年级读完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初二休学在家,主要学习古诗词和外语。1967年三毛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邂逅西班牙人荷西,荷西小三毛8岁,因学业和服兵役的原因,荷西叫三毛等他6年。
几经辗转,197O年三毛的未婚夫意外身亡,这一年情绪低落的三毛又与荷西重逢,从此开始了撒哈拉爱情浪漫之旅…1973年他们结婚,三毛在与荷西的爱情中写下了很多的经典名句:
1.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2.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就形成了太平洋。3.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4.婚姻和爱情的模式有千万种,我的看法是:女人是一架钢琴,遇到一位名家来弹,秦出来的是一首名曲;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来弹,也许会奏出一首流行曲;如果碰上了不会弹琴的人,恐怕就不成歌了。5.没有人能够"弃"你,除非你自暴自弃,因为我们是属于自己的,并不属于他人。三毛没有活在世俗,没有活在金钱、没有活在面子、没有活在别人的眼里,也没有活在别人的嘴里,却活在了无数人的心里。1979年荷西因潜水,意外身亡,能让三毛心灵栖息的荷西走了,再次如歌词"流…浪…"
也许她认为,她的世界,只有荷西才懂。1991年1月4日,三毛走了,去找那个能让她心灵栖息的荷西去了。这几年网上火爆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三毛在上世纪就已经走出去了,写下了多少动人的文字还有歌谣,"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我能体会到边缘人的心声,她也许在内心深处知道自己独特的、不受世俗束缚的思想、性格以及独立独行的行为不被大多数人接受,显得异类,注定自己属少数类的边缘人,有"剑走偏锋''之感,环境、心态、性格塑人,这也许是成就三毛的基本因素。
虽然歌曲里唱着流浪,但在撒哈拉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在三毛的文字里只有积极、阳光、诗意、浪漫、善良、满足和幸福,也许物质不丰富,但我们见了思想情怀丰盈的三毛,活出了真我的最高境界的三毛。不知道那么勇敢不惧苦的三毛,为何用自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也许她真的累了,也许已没有留恋…也许她需要一个互不打扰的世界。
来生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式,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清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从不骄傲,从不寻找。世界十大传世之画?
1、《清明上河图》此画宽为24.8厘米,长为528.7厘米;采用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画中勾勒出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活生生体现出宋朝时期建筑和人文面貌。
2、《亚威农少女》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画家,一生所做的画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被称之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著名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这幅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3、《庐山观瀑图》唐伯虎一生以作画写诗为主,是明代著名的画家,称之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中最有代表一幅画是《庐山观瀑图》,它死亡艺术价值非常高,画中栩栩如生,令人欣赏不已。2013年9月79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幅画成交价格在36亿人民币。
4、《山水十二条屏》齐白石是中国现代比较著名的书画家,一生最佳作品就是《山水十二条屏》。你看画中的白云栩栩如生,有没树木,房屋、山川静物,没有任何的小动物,这种写意和工笔画相结合,称得上是传神点睛之笔。在2017年拍卖会上,这幅画以9.3亿的天价成交。
5、《蒙娜丽莎》达芬奇是世界著名油画家之一,一生所画作品堪称经典,例如最具代表就是这幅《蒙娜丽莎》,画中每一处都很神奇,引人入胜。这幅画主要是塑造出女性的典雅和恬静和优美形象,所以代表着当时欧洲国家文艺复兴时期对女性美的美好追求。
6、《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也是出自世界著名油画家达芬奇之手,整幅画宽为4.2米,长9.1米,画中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将每个人物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描绘入木三分,精妙绝伦。
7、《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油画是17世纪著名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完成,该画代表自己一生最高艺术成就。从画中可以看到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她的神态气质栩栩如生,搭配暗黑的背景色,不但能烘托外形轮廓,还能具有强烈视觉感官。
8、《维纳斯的诞生》这是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代表作,画中主要勾勒出一个西西里岛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你看波光粼粼的宁静海面,全身赤裸的维纳斯,脸上有着清晰明了神情。此话色调上比较明朗和谐,打造出极强装饰艺术效果,观赏性上堪称一绝。
9、《创造亚当》这幅画被称为世界名画之一,由米开朗基罗在1511-1512年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画中右上方是一位富有智慧的长者,左下角是亚当,看神情似乎刚从睡梦中醒来。整幅画看上去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
10、《格尔尼卡》这幅画由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于1930年所创造,整长为7.76米,高为3.49米。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色调以黑、白、灰三色为主,打造出一种低沉悲凉、紧张恐怖的氛围,极大渲染悲剧性色彩。代表当时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
你是如何理解油画中的写意?
你好,亲,很开心一起探讨一下油画中的“写意”元素
你可能会认定,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专利,特别是中国意象油画,具备浓厚的中国画写意风格,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效果
西方传统油画重写实,具象,重客观再现,不可能有写意的风格,其实不然
一 虽然西方美术的绘画传统是写实,具象,模仿,但是到了后期,有些画家的绘画风格,偏向写意
罗马尼亚画家巴巴,他的油画作品颇具写意性,有很强的主观艺术色彩
比如他的画作《恐惧》,画家也没有详细深入刻画人物五官,画家为了透彻表达生活重的苦难,对人物进行了夸张,变形的主观写意手法
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瘦削,扭曲,脸部拉长,空洞的双眼显得扭曲痛苦,还有画面主观,阴霾,沉闷压抑的色彩,都是用单纯,概况的写意手法来表现底层人民生活悲苦的绝望
二那么,西方油画中的写意,中国意象油画中的写意,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西方美术史上,印象派画风具备强烈的主观写意性
比如梵高的作品,具备很强的主观写意性,星空,柏树,麦田,在他的画笔下,融化成奔放的线条,旋转动荡的笔触,鲜明激昂的色彩,那是画家心中渴望激情,热爱生活的疯狂
而中国意象画家徐里的上边右图油画作品,其作品的写意因素,是和西方油画写意因素是南辕北辙的,为什么?
画家笔下的意象风景,是清新,淡雅的灰色调,大块概括单纯的色块,给观众一种淡雅,静穆,空灵平和的意境,正是中国文人们内心所追求的,平静,淡雅的心境和格调
如果说西方油画的写意性,是梵高般的疯狂,激荡,热烈的写意,而中国油画的写意性,是中国文人们追求内心静穆,平和,淡雅,空灵的意境
画家巴巴油画中的写意性,是通过变形,夸张,扭曲的形象,悲观压抑的主观色彩,表达生活中的苦难,但是却没有中国文人们淡雅,平和的绘画意境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我
粉丝们,朋友们,欢迎补充
怎样才算有绘画天赋?
怎样才算有绘画天赋呢?我想从绘画成功人士中就能找出蛛丝马迹。抛弃天生俱来的能力和后天努力的之外,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绘画的天赋是在绘画过程中对绘画具有独特的认识思想并付出实践的人,才具有绘画天赋。
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也是成功的秘诀,有什么样的认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所有坚持绘画的人,都不缺少兴趣和勤奋,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不尽相同,那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绘画中对绘画的认识思想不同,所产生的结果。绘画的认识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很难改变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得从绘画艺术的目的、实质是什么?加以思考,得到认识,具有个性不同的画作才叫艺术。
黄宾虹是专攻山水的绘画大师,他在50岁以前的话,广泛临摹各家各派名作,50岁至70岁,九上华山,五去九华,四登泰山,广泛游历名山大川,70岁后画法大变,独立门户,大器晚成。黄宾虹早期的作品以谈逸清逸清峻为主,人称"白宾虹",取法黄子久,倪云林及新安画派的缘故,从追随新安画派的“白宾虹"到他晚年融汇北宋,五代诸家,并致力于石溪、龚贤等人的“黑宾虹"的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使他拉开古人和今人的距离,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没有认识思想的改变不可能成功。
齐白石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大画家,27岁学画画,一心对青藤、八大等画家非常羡慕,并追随画风,然而并没有使他走向成功,当他认清了自己是农民,而且他非常熟悉的农村生活是他绘画的灵魂时,才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乡土之心、童心、农家之心才造就了一个齐白石。他没有一股脑的模仿某家某派,而是用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去画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貌,没有思想认识的改变,不可能出现齐白石大画家。
毕加索从小就显出了绘画的天赋,没人去特意教他,然而他画什么像什么,甚至他能让小伙伴们提出动物的某一个部位,他能从某一个部位顺利的完成一张完美动物画,邻居儿童伙伴们都羡慕他。可他对数学一窍不通,没有一次考试及格过,对绘画却没有怀疑过,始终保持强烈的热情。有些孩子最初所作的画,看来具有出奇的天分,到了七八岁以后这种天分却永远地消失了。毕加索却不是这样,开始他的画作,具有孩子气,但却不断的成熟,他的天分没有过早的早熟而扼杀。这和他绘画思想的认识有关,他的一生不断地变化自己的画风,使自己更具有独特魅力的画家。毕加索的写实画风,在当时,也是独占鳌头,然而他的绘画思想是这样的,毕加索说:“画画而已,没有别的。一边画,一边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抛去无用的写实主义,使用一种仅仅与我的思想有关的方法,不让我自己受到客观及真实所左右。既不是好的,也不是真的,既不是有用的,也不是没有用的。我的意念离开一切外在的体制而形成,不管公众或批评家们会怎么说"他的绘画思想是独特的,所以完成了常人看不懂的世界名画《格尔尼卡》。确立了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我们从三位画家成长的经历,可以看出绘画思想的认识高低和改变是决定成功的关健,也是画家们应该具有的天赋。
为什么常玉的作品在他生前的西方反应平平?
我想这要先了解了常玉的生平~物道君最近写的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
这是一幅名为《五裸女》的油画。
初看,你会被女性的美丽给倾倒,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也许你会被价格给吓倒。这幅画在2011年时拍出了1.28亿港元(约合1.07亿人民币)的高价,是当时华人油画的最高价。
它的作者是画家常玉。
▲ 1950年 常玉作《五裸女》油彩 纤维板。
常玉活着的时候,远无这样的风光,经常卖不出几张画,穷困潦倒,甚至去世时连一块像样的墓地都买不起,只能下葬在公墓里,连墓碑都没有,只有一个编号。
常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从翩翩富家公子哥,到异国他乡的落魄画家,他仿佛现实版的贾宝玉,“一生爱好是天然”,却只能一人看尽世间繁华,画尽万千绮梦,无人可诉说这一生的良辰美景。
他有绝世的才华,又有遗世的孤独。如果说孤独是酒,常玉则是那个饮尽这杯酒的人。
▲ 常玉
孤独,只因我们不一样
初赴巴黎时,他还不到20岁,和徐悲鸿、林风眠一样,满腹才华,世界才刚刚开始。
那时,常玉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但也渐渐显露他的不一样,他的孤独。
比如,大多数人是穷留学生,唯独他像个富家公子。因为常玉的大哥开着四川最大的丝厂,鼎力支持这个小弟的学业与生活。
▲常玉(右)与兄长常俊民。
▲常玉长侄孙常泽森摄于南充丝厂,前身为其祖父的德合丝厂,1999年。
常玉时常穿着考究的衣裳,喜欢打网球,人长得也帅,“人美丰仪”。
相传,徐悲鸿还曾当他是情敌。那时的常玉春风得意,又经常来徐悲鸿和蒋碧薇家吃饭,难免让人心生疑惑。但后来蒋碧薇回忆说常玉每次来吃饭,都是什么都不干,吃完就拍拍屁股走人,还有点讨厌。有些真相只能是个谜了。
▲ 左:徐悲鸿与蒋碧薇 约1923年。右:常玉赠予徐悲鸿的画作《牡丹》 1921年。
其次,学画的路子不一样。大多数人都选了传统的美术学院,他却进了私立的大茅屋画室,没有老师,每天就自己对着模特画画。
那时的他,喜欢坐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者拉拉小提琴,一边画画。看到相熟的人来了,他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总是:“你们今天好吗?”要是有人围着他要画,常玉也欣然答应,但无论男女老少,全都被画成裸体。
▲ 《素描 裸女》年份不详 常玉作。
在大家眼中,他最特别的地方,可能还是爱画裸女,甚至一度被解读为是色心太重。其实你要是好好看过他的画,哪里是色,哪里有淫,满纸都是对女人的爱。他的眼睛,最懂得女人的美。
徐志摩来巴黎找他玩,看到他的工作室在一间老屋子的阁楼里,没什么光线,乱七八糟,沙发上的套布黑乎乎的,便有些嫌弃。
常玉却咬了下嘴,翻了下白眼,得意地说:“这上面落坐过至少一两百个当得美字的女人!”
▲ 《双裸女》 常玉 作。
为了画画,他把大部分的钱都花在请模特上了,他说:“饭都吃不出,衣都穿不全,可是模特儿——我怎么也省不了。”
可是,后来常玉的兄长过世,他也失去了经济支持,在巴黎穷得叮当响,根本请不起模特,只好对着杂志上的图片来画画,想来总是令人难过。毕竟他那么爱女人,那么懂得女性的美,那份柔弱与坚强,那份纯真与诱惑。
▲《侧卧的裸女》年份不详 常玉 作。
人,其实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不一样。
只是人类总希望有同伴,所以害怕,或不愿意承认“我和别人不一样”这个事实。但常玉从年轻时就已明白了,而且安之若素,画自己的画,过自己的生活。
孤独这杯酒,第一口的味道也许是微凉的,因为你意识到了我们终将孤独,心口一击,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
▲《红毯双美》年份不详 常玉 作。
孤独,是为了坚守自我
孤独这杯酒,最难喝的是第二口:发现自己不一样了后,还要不要做自己?
常玉的回答是:要。因为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有人做了。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做自己往往也可能意味着要在漫长的人生挺住一切,承担一切不理解、不认同、不看好的声音。
30年代初,常玉的才华早被巴黎艺术圈所认可,连毕加索的经纪人侯谢都非常看好他,还买下他的画。
但是,他不爱接受他人在创作上的意见,对买画的人约法三章:一先付钱;二是画的时候不能看;三是画好后就拿走,不提意见。但有时候,他一高兴,就把画好的画送人了。
▲ 《瓶菊》 50年代作纤维板油彩 常玉 作。
▲ 《蓝色辰星》1950年 油彩纤维板 常玉 作。
▲《白瓶花卉》1930年 油彩画布 常玉 作。
但画商们都是趋利而往的,看到常玉这么执拗,也不捧他了,侯谢后来也和他分道扬镳。
渐渐地,画也卖不出去,经济来源也中断了,妻子也因为忍受不了常玉大手大脚地花钱而离婚。
▲ 左:常玉,《马素像》, 1928 年,铅笔纸本。右:马素·夏绿蒂·哈祖尼,约 1925 年。
试想,那时候如果常玉稍稍迎合一下别人的意见,以他当时的名声,也许还是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但他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没钱时,他就去打工,甚至还想去推广乒乓网球,希望能赚点钱维持生活,继续作画。
50年代,黄永玉等人来到巴黎访问常玉时,他一个人住在小阁楼里,一年到头只能卖个三四幅小画,勉强度日。
有人看他这么辛苦,便劝他回国,说好歹还能当个美术学院的教授。常玉听了后,淡淡地说:“可是,我早上起不来床,也做不了早操。”这个理由很“常玉”,随性得很。
▲常玉巴黎的工作室,1950年代。台北苏富比提供。
▲常玉(后排左二)与艺术家们合影,1963年于巴黎。艺术家杂志提供。版权所有:傅维新,1994年。
不知道在那几十年的光阴里,在那间逼仄的阁楼里,常玉一个人在深夜里挥动着毛笔,描绘着他曾见过的美丽女子,他曾梦见的孤独小兽时,是怎般的心情?他想念故乡吗?他有什么遗憾吗?他的内心可曾泛起谁的身影?
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总觉得,他像极了阁楼的小窗望见的白月光,幽美而清冷。那样的美,是一个人在无数个夜晚饮尽孤独这杯酒后的坚定与决绝:我既已知道我是谁,我便永远只是谁。
▲常玉的斑马雕像,约1949年,罗勃·弗兰克摄于纽约,版权所有:弗兰克,1997。
常玉曾说:“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不在意别人如何理解自己,只因为我已明白我是谁,我只以我手画我心。
孤独这杯酒,第二口的味道应当是苦涩的。孤独不仅是生命的常态,更是为了坚守自我。
▲常玉的马雕像,约1949年,罗勃·弗兰克摄于纽约,版权所有:弗兰克,1997。
孤独,是你身上最美的光
1966年的夏天,常玉打电话给好友达昂,说他正在画一张画。
达昂兴奋地问道:“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能看到?”
电话那头,常玉的声音有些悠远:“再过几天,我先画,然后再简化它,再简化它……那是只小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那就是我。”
这是常玉生前最后一幅画,画了他自己,一只在苍茫原野里奔跑的小象。
▲《孤独的象》常玉 作。
有人说,常玉是个失败的画家,就像梵高一样,生前孤独寂寞无人晓,死后功名利禄加一身。可是我觉得,那是因为我们看不见常玉的世界里的繁盛与绝美,便妄以世俗的标准来评判他。
常玉曾说:“仿佛做了一个最荒唐,最艳丽,最秘密的梦……”他的画不过是那个梦里的冰山一角,却也足以柔化我们的心。
上帝往人间泼洒了无数色彩,常玉随手捡起,随心挥笔,便是无与伦比的美丽,美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休闲之马》1930年代 作木板油画 常玉 作。
▲《毡上双马》1930年 油画画布 常玉 作。
可这一切,这一生见到的良辰美景都无法与人完全诉说,只能一人感受,一人徜徉其中,而他却又如此清醒明白这一点。这才是常玉最深的孤独吧。
孤独这杯酒的第三口味道,或许是回甘的。这一辈子见了甚于他人几辈子的美,是幸福的。可这番良辰美景无人可说,无人可共赏,总有些意犹未尽。
常玉,是那只奔跑的小象: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懂得你,孤独可能是你身上最美的光。
▲《草原漫步》1940年 油彩纤维板 常玉 作。
▲《枯树双马》 常玉 作。
▲《猫与乌鸦》油画木板 123-x-138-cm 常玉 作。
常玉这一生,饮尽了孤独这杯酒,也懂得孤独。因为懂得孤独,所以会明白在漫长岁月里偶尔得到的一点理解,才弥足珍贵,才值得平慰一生。
摄影师弗兰克或许是少有的能理解常玉的人。两人曾经在纽约用同个工作室,一起生活。弗兰克欣赏他的画,为他办了好几次展,然而一幅也没卖出去。常玉在离开美国时将自己的29幅画都送给了弗兰克。
几十年后,在常玉的墓地快因租约到期而被改迁时,弗兰克终于辗转找到,为这位老友续约立碑。墓碑上慎重地写着“常玉 SANYU 1901-1966”。
▲ 罗勃·弗兰克与衣淑凡摄于修整后的常玉墓地,1998。
只有孤独的人才懂得,“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诚如弗兰克写给常玉的这首小诗,也许他不能完全理解常玉眼中的美,但他懂得常玉的美,这已足够了。
好吗?常玉老友
许久未见,你可回来了
带着你的精神梦想及画作
那些小脚的粉红裸女
荒漠中的孤单野兽
优美而冷傲的花卉
今天你会讶异吗
当年我自纽约抵达你巴黎的寓所
按铃时,你开门的第一句话总是:
你来这里做什么?
▲《白象》1940年 油画-纤维板,50-x-64.7-cm 常玉 作。
文字由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