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的作品和代表作是什么,四大名著的作者?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其作者分别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高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写)。
1.《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鼻祖。其一生著作很多,主要作品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等,有小说《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他的代表作是《三国演义》。
2.《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端,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朱元璋屡征不应。与弟子罗贯中一起研讨《三国志》。著作有《水浒传》。
3.《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约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除《西游记》之外,一生诗、文、词创作也非常丰富。
4. 《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1724—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他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座高峰,红学者多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我国的四大名著?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介绍:《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介绍:《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高鹗对红楼梦前80回做了哪些修改?
因为个人生活环境不同,形成的思想观念就不同。才华学识倒在其次,所以高鹗在后四十回中有很多违背情理违背原作者意图的情节描述。
高鹗是一个在封建制度下循规蹈矩的举人,他续写的《红楼梦》有对前面八十回续写的地方。但也有绝然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的地方,有很多高鹗杜撰的故事情节是不可能发生的。
其一,虽然这个细节很出彩很成功,但肯定不是原作者的意思,即最疼爱林黛玉的贾母会想出来一个掉包计,让林黛玉死在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晚上:这边厢热热闹闹嘻嘻欢欢、那边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贾母怎么可能这样子对待自己嫡亲的外孙女?
其二,最明显的一个地方,是让贾政(贾存周)官复原职,让宝钗生孩子,贾家"兰桂齐芳",假如这样的话,《红楼梦》何必需要别人续写!另外这"兰桂齐芳"实在说不通,贾宝玉假如有孩子,名字应该有草字头,怎么可能叫"贾桂"?[灵光一闪]
其三,就是把贾芸写的非常不堪,这贾芸在曹雪芹笔下是一个聪明善良有担待的人,把贾芸归入"狠舅奸兄"是一个败笔。
另外还有黛玉簇拥宝玉去参加科考、五儿承错爱、浪迹天涯的宝玉穿着大红猩猩毡向贾政跪拜……这些情节不合乎常理,经不起推敲。
红楼梦里哪些文笔细节可以看出高鹗的水平不如曹雪芹?
高鄂在续集中只是平铺直叙的按照前八十回留下的谜底,把结局写了出来。但是有几个明显的缺憾:
1、从八十一回的题目,就看出高鄂的文笔庸俗来了,曹雪芹绝对不会写什么“占旺相四美钓游鱼”的情节来。
2、后四十回好像没有一首诗词,好像高鄂不会写或者说曹雪芹的金玉诗篇在前,他羞于卖弄。
3、一些情节亵渎了黛玉。贾宝玉向黛玉诉苦,说贾政逼他读书,黛玉竟然说可以读一些“淸贵”的四书五经,劝宝玉去参加科举考试。
4、在全书结尾处 竟然让宝玉穿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跪拜,虽然意境很美,但是这个太荒谬了!
5、最为致命的是,高鄂弄了一个“兰桂齐芳”的结尾,这完全违背了原作者的小说宗旨。
因为高鄂是科举出身,他完全体会不到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深意。不过当时的续作很多,高鄂这也算是差强人意 写出了贾府被抄、贾政被弹劾、贾府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结局。只是不应该给贾府添了一个复兴的尾巴,如果如高鄂所写,那《红楼梦》就不会“书未成,芹泪尽而逝”了。
曹雪芹原笔原意的红楼梦后28回究竟讲了些什么故事?
个人看法:曹雪芹《红楼梦》80回后回目数并不确定,只是有可能为28回;80回后究竟讲了什么故事,总体意思不过是几个字——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怀金悼玉(见第五回)。
具体情节故事虽然不能一一列出,但以“脂评本”为基本依据,以“金陵十二钗”为观察对象,好歹可以理出个大概脉络!
贾赦、王熙凤等谋财害命事东窗事发,贾府第一次被查抄,宝玉离家避难,黛玉思念宝玉,离魂而亡,死前魂灵与宝玉、宝钗分别,叮嘱宝钗照看宝玉,因宝玉是个只知道为别人操心的“无事忙”;宝钗、宝玉成婚,身边留麝月伺候,袭人后来嫁给蒋玉涵。黛玉离魂而亡,伏笔就是元妃省亲所点的四折戏,被脂砚斋同学评价为“通篇之大过节、大关键”,并说,其中点的昆剧《牡丹亭》之《(杜丽娘)离魂记》,脂砚斋认为“伏黛玉之死”!
再加上第七十六、七十八回“冷月葬花魂”和宝玉《芙蓉女儿诔》“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对黛玉的暗谶之语,黛玉之死当在八十回后不太远;而自从黛玉、宝钗推心置腹地交谈过后,黛玉发自内心地佩服敬重宝钗,还认薛姨妈为干妈,钗黛成为贴心的知己,四十回后呈现脂砚斋所说的“钗黛合一”倾向越发明显:
贾府面对第一次打击,并未大伤元气,还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宝玉回府,面对黛玉一抔黄土堆就的坟茔,回忆起曾经的种种,不禁心动神摇,心灰意冷。
贾府为了扫清颓废之气,撮合宝玉、宝钗成婚;或许是出于某种不得已,袭人离开贾府,袭人临走嘱托宝玉,“好歹留着麝月”。
详见第二十回写麝月相关文字,附有脂砚斋大段批注:
麝月笑道:“你去你的罢,又来问人了。”晴雯笑道:“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庚辰侧批:找上文。】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来再说话。”说着,一径出去了。【庚辰双行夹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贾府最大的靠山元妃突然薨逝;祸不单行,贾母不幸仙逝!元春之死判词如下:
这里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虎兕”,还有一种是“虎兔”,两种内涵意味却有天壤之别!
“虎兕”为传说中猛兽,如《论语》中有这样一句: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意思是猛兽从笼子里逃出来,龟壳、玉器在匣子里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如果是“虎兕相逢”的话,很有可能暗示元妃死于一场宫廷事变,两股势力曾发生激烈的斗争,元妃受到牵连,被赐死——用“弓”之弦!如果是“虎兔”说明是死的月份——十二月(虎年与兔年相逢),与前一句时间上语意相连,也说得过去。
个人认为,两种说法都说得通。
不过,要是突出其悲剧性的话,似乎第一种更好点!
凤姐、宝玉被暂押狱神庙看管,曾被宝玉逐出贾府的茜雪,曾跟着宝玉后追随凤姐的小红(红玉)结伴,到狱神庙探望宝玉、凤姐。线索一:第二十回脂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线索二:第二十六回,说到小红的见识不凡时,甲戍本的眉批说““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说明脂砚斋等人是看过相关情节的。
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甲戌侧批:此时写出此等言语,令人堕泪。】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这两句话不觉感动了佳蕙的心肠,【庚辰侧批:不但佳蕙,批书者亦泪下矣。】由不得眼睛红了,又不好意思好端端的哭,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说的却是。昨儿宝玉还说,【庚辰侧批:还是补文。】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象有几百年的熬煎。”【甲戌侧批:却是小女儿口中无味之谈,实是写宝玉不如一环婢。】【甲戌眉批:红玉一腔委屈怨愤,系身在怡红不能遂志,看官勿错认为芸儿害相思也。己卯冬。】【甲戌眉批:“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庚眉批多八字: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迎春被“中山狼”孙绍祖害死,探春远嫁外藩,惜春看破红尘出家。这个比较明显,从三春的判词可以读出,不作赘述!
王熙凤出狱,哪知贾琏早就要与她“秋后算账“(如害死尤二姐),熙凤被贾琏休掉。依据为王熙凤判词,“一从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从,是说贾琏刚开始完全听凤姐的,好像很怕老婆;二令,随着元妃、贾母先后去世,贾府败落,熙凤也是导火线之一。这时,贾琏与熙凤夫妻,地位正好与以前颠倒过来,贾琏开始对凤姐发号施令;最后,干脆一休了之(人木用拆字法)!
贾府因政治站队原因再次被抄没!这次“忽喇喇大厦倾”,彻底一蹶不振!王熙凤一病不起,境况凄惨,死前托三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照看巧姐。巧姐被舅舅王仁和贾芹卖入青楼,亏得刘姥姥使出浑身解数解救出来,巧姐最终与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成就了一段姻缘。刘姥姥前八十回写了两进大观园,后面在贾府败落、熙凤无力支撑时,应该有“三进大观园”,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巧姐的后续问题,暗示贾府的下一代最终流落民间。
相关的线索伏笔在二进大观园的第四十一回,还是脂砚斋的评语告诉我们的:用两个小孩子巧姐手中富有象征意味的事物相互交换,为后文千里伏线——巧姐用香柚(香团之属)来换板儿手拿的佛手瓜(有指点迷津之意)。
再参考第五回“留余庆”曲子,“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大体如此推断!
李纨,在贾府彻底落败后,苦心抚育贾兰,可能贾兰后来考中,虽母以子贵,无奈独守空闺,命运堪怜。李纨判词图画是“凤冠霞帔”,说明她表面上享受到了儿子带来的荣耀。只是“枉与他人作笑谈”还是透露了其命运的凄惨不幸!
妙玉,在贾府自身难保的情况下,离开贾府,流落江湖,“再染红尘”。顺便说一句,程高通行本把妙玉的结局说成被强盗掳走,似乎又太世俗化了!
贾宝玉,通灵宝玉遗失后,经常说疯话,后甄府宝玉前来送玉,恢复正常。但他在经历人世盛衰,在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亲身体验后,大彻大悟,毅然而然离开宝钗、跟随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外出云游,不知所踪!甄宝玉送玉——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所点第三出戏为《邯郸梦》,又名《仙缘》,庚辰本双行夹批说:
《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二十一回,庚辰本双行夹批说明,最终宝玉“悬崖撒手”、幡然为僧:
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小结:之所以做出如上的情节推断,主要是根据是前80回正文和脂砚斋等人的评语,以及由此形成的的埋伏、照应,是基于严肃的小说文本和逻辑分析!
说明:文本主要参考《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而原创,适当借鉴俞平伯、周汝昌等前辈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要求,请联系删除!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哪个朝代著作的?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作者的朝代依次为。
1《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朝代元末明初。
2《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朝代元末明初。
3《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朝代明朝。
4《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高鹗的朝代都在清朝。 四大名著介绍: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籍贯沈阳三台子,亦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