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青铜代表作品有哪些,商周三代以铜为主加锌铁合金铸造的器具?
主要产于夏商周三代以铜为主加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器具是指青铜器。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夏代或商代有除青铜器以外的建筑壁画雕塑彩绘陶器等之类的文物遗存吗?
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断代工程从1995年被提出,1996年正式立项,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这项工程在当时中国历史文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该工程几位首席科学家,是我国历史考古等学科中最具权威的专家。虽然这个项目被不断地吐槽,但是不能否认他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夏朝是否如西方学者说的那样,是我们臆想的一个时代,根本是不存的。通过考古发现的历史遗物遗迹等等,有力的反驳了他们的观点,夏代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回到问题本身,夏商除了青铜器之外还有哪些文物遗存?这个问题太大了,两个朝代根据目前断代工程得出的结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就不一一罗列出土的文物了,只和大家说说两个考古遗址,一探这两个朝代出土文物的情况。
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啥选择这个遗址呢,根据前几年考古界达成的共识,这个遗址应该属于夏朝的遗迹,从1959年被发现至今,已经科学发掘勘探近60年的时间了,二里头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文物。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被初步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绿松石器
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最为因为瞩目的莫过于“中国龙”——绿松石龙形器。
这件器物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龙形器是一个在红漆木板上粘嵌绿松石组合而成,绿松石片形状各异、又细又小,有2000余片。直径小的0.2厘米,大的0.9厘米,厚度仅仅0.1厘米,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这件珍贵的绿松石龙形器之外,还有几件嵌绿松石铜牌饰。这些铜牌都是在青铜器上镶嵌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绿松石,构成不同的图案,造型精美,做工精细。
卜骨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时代,占卜主要用动物肩胛骨,这个部位既宽且薄,稍加烧灼即爆裂,最宜占卜。二里头文化占卜使用的肩胛骨主要来自牛、羊、猪,用于占卜的动物可能也是供奉给神的牺牲,成为沟通人神的媒介。二里头文化的卜骨基本不做加工修整,占卜时也鲜有钻孔而是直接烧灼,占卜形式还处在初级阶段。
陶器
鱼蛇纹大陶盆。此盆发现于宫城外侧,形体硕大、通体磨光、制作精致。盆口内侧绕盆沿一周浮雕了一条长蛇,昂首卷尾,生动逼真。蛇身上方的盆口上还阴刻了一周鱼纹,笔法写实。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的这些蛇纹装饰就是龙的形象。
玉器
二里头遗址出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玉器,通过这些玉器也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先民已经掌握了非常熟练的凿玉工艺,而且玉器的器型和种类也非常的丰富,足见玉文化已经非常完备了。
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墓在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这个墓葬也最能代表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的情况。
象牙器
象牙器是在妇好的墓葬中共出土三件,有两件成对,其中一件夔鋬杯的形状似觚,通体以双线阴刻繁缛精细的饕餮、夔龙、鸟等图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镶嵌绿松石,图案周围刻以细纤的“回”纹作为衬托。杯的一侧安以鸟、夔龙图案的鋬,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镶嵌绿松石。
甲骨
妇好墓中,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甲骨,而且上面保存有大量文字,对我们了解妇好以及当时历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妇好墓中还出了700多件玉器,400多件装饰器物,这些文物的材质多为玉石、贝壳、金属等,就不一一展开了,给大家配上几幅图片。
我们发现了哪些夏代文化遗址?
引子
通过二十世纪的百年考古,夏代文化目前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晚期,这已经成为共识…但确认《史记夏本纪》的任务还很遥远。因为《史记》认为夏王朝的龙兴之君是大禹,但根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竹书纪年》记载,“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颁夏历于邦国,起壬子终壬戍。”
大禹治水
事实上西羌之地秦汉以来尚无定论,但非中原是定论,…而冀都也未有考古证据尚须甄别!洛阳民间有大禹治水和“三川并流”传说,包括一开伊阙的“鱼跃龙门”,二开洛水邙山口的“水漫金山”,三开平陆砥柱山(三门峡)的“愚公移山”…如图所示:
三川并流示意图
西周《遂公盨》出土后,李学勤教授指出:“《遂公盨》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广泛传颂大禹的功绩…”但没有指出大禹治水的地点何在,以至让后人颇有微辞!
遂公盨及铭文
包括疑古派顾颉刚,在1923年写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认为“大禹是一条虫”:他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一种动物,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就是十分有名的一家之言。
顾颉刚
当然,至于大禹骨骸和遗址等文物实证,更象海市蜃楼一般遥不可及!虽然全国各地都有大禹地望和传说,尤其四川汶川(三星堆)和甘肃天水(大地湾)及浙江绍兴(会稽山)为最典型…但是考古要求“盖棺定论”,确凿大禹骨骸和文物,否则仅仅只有史料及传说是不足以信服天下民众的…
会稽山大禹陵(绍兴)
发现“禹墟”二里头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沿着文献记载的夏人活动区域进行考察,不经意间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了很多带有纹路的陶瓷碎片,直觉告诉他这片区域,可能是古夏城遗址…如图所示:
双身龙纹陶片(二里头)
自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考古发掘中,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1号宫殿和2号宫殿遗址、青铜冶炼遗址,又挖掘出3号宫殿,陆续发现了绿松石龙形器,及中小型墓中的绿松石的铜牌饰…规模日益扩大(近3~4平方公里)!
二里头遗址
目前遗址面积不少于3平方千米。经过考古队员的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考古学界逐渐确定了二里头遗址涵盖的历史时间上到龙山文化,下到东周时期,其中的主要遗址涵盖了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前1600年的夏朝。根据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新郑望京楼商城、焦作府城商城,辉县孟庄商城、垣曲商城、夏县东下冯商城等商代早期城邑,与二里头多座城邑改建的时间大体耦合…如图所示:
证明北方的下七垣文化和辉卫文化、东方的岳石文化、西方的东下冯文化等文化因素大量汇聚郑州商城和二里头,这段时间也与文献上的夏商之际相当,这些考古材料无疑是夏、商王朝更替的表征,二里头恰是夏王朝最后一座都城。
夏文化和先商文化带
二里头申夏风波不过最近二里头遗址因申请夏都博物馆引起轩然大波,争论十分激烈…
支持者认为: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
唐李泰《括地志》记载: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
《国语》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史记夏本纪》记载:后羿为东方某部落的首领,入驻斟鄩执政。太康去世后,扶持仲康登基,仍在斟鄩建都…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二里头遗址十分有可能就是夏桀都斟鄩,申请夏都有相当基础…
二里头遗址分布图
反对者认为,目前二里头并没有发现夏代自证性文字,许宏教授在《最早的中国》中虽然承认二里头“极似是夏”,但因没有发现夏桀自证性文物,包括甲骨文或铭文,所以并不清二里头是否夏桀都城,目前争议仍然不断…
三星堆重启事件而与二里头一样没有史载,没有甲骨文,没有出身的三星堆遗址,从上世纪初被发现至今达90年之久,也因挖不出甲骨文而无法断代!
目前三星堆遗址暂被分为了3期6个阶段:
第一期是中原文明中的龙山时代到二里头文化的初期阶段;
第二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中晚期到殷墟文化前段这个阶段。
第三期相当于殷墟文化中的第一期到第三期。
从断代史的角度来看,三星堆文化跨越龙山、夏、商这三个时代。另外,三星堆文化涉及的绝对纪年是公元前1800年~1250年之间。
那么问题来了,三星堆遗址所处的年代究竟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尴尬局面呢?为什么纷争总是那么多呢 ?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文字记载和史料根据。尤其是我们目前尚未发现像殷墟那样典型的夏代遗址,包括自证性的文字,所以引起大家诟病。
而“极似是夏”的二里头遗址,虽然挖掘了几十年,文物垒成山,遗址规模十分巨大,但总是被史学专家们垢病为商代早期遗址,只因没有甲骨文或铭文这种自正性材料,所以身份至今成疑。 而最近重启的三星堆遗址,虽然与二里头和殷墟有相似文物及交叉纪年,但也因为没有挖出甲骨文,而让史学专家疑神疑鬼。
尤其是过于迷信C14测年鉴定,忽视了纪年误差±40~100年;而专家解读甲骨文又过于迷信许慎《说文解字》!忽略了夏汉之间1000多年的文字会意误差,以致无形间放弃了自己的本民族信仰和图腾纪年标准,造成如今华夏探索陷入迷茫的误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简单,《史记夏本纪》对夏代各王的记载清楚明了,共17代王470年,包括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代羿,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及商汤灭夏…但是,至今未挖出各王遗址和文物 ,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史学界上也是如此:在史料上讲的非常热闹的夏本纪,在考古学上却冷冷清清!在考古学上热热闹闹的二里头三星堆,包括甲骨卜辞中十分抢眼的妇好,在史料中却毫无踪影…九五攻关《夏商周断代表》也仅仅是对史记“背书”,根本没有古迹支持!
文献和考古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立,这种矛盾现象本应引起有关专家们的强烈关注和怀疑, 可是却集体无意识,熟视无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断代标准不同!夏代遗址都已发现 ,文物都已出土 ,只因解读标准不同而不予以承认…在史料记载与文字解读之间,专家与普通民众之间存在巨大认知断层:是靠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读甲骨文, 还是靠商代铭文会意三星堆问题,两者出现了原则性分歧 …
许慎《说文解字》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解决文字解读与古籍落差问题 !尤其对三星堆二里头石峁良渚,乃至殷墟亚长墓,妇好墓,僕阳龙虎墓,必须重新鉴定!彻底放弃碳十四和《说文解字》对夏代问题的鉴定,消除C14±50年(100年)纪年误差,及《说文解字》距夏1000多年,因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焚书坑儒三场浩劫,引发字形擅变为商金文/周鼎文/秦小篆/汉隶,字义更因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和三星堆文物而产生主观臆断的解读…
而残酷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让司马迁和许慎都不敢评论的《山海经》,却被三星堆文物一一验证了,尤其是青铜树证明了扶桑木的存在…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上古神话传说很可能就是三星堆文明呢?也就是传说中的夏代史实?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是否说明夏代自证性文字不是甲骨文,而是三星堆龙虎图腾?…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夏代根本就没有甲骨文,只有氏族图腾,找什么文字呢?
而C14根本无法验证此事!所以,针对夏代遗址,而必须改用距夏最近的商代铭文或图腾符号作标准才行…否则的话,夏代遗址就永远淹没在专家口水里了…也就是说,夏代问题根本不是史料问题,而是我们自己认识问题!根本就没有形成统一的夏代鉴定标准,而唯一能解决问题的甲骨文始终没有出现…所以迫使我们必须改用铭文和图腾来解读一切!简单一句话 :只要有图腾重复出现的地方就可以鉴定!
发现大禹墓和铭文秉承这一思路,我们广大网友和专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二里头3号宫殿贵族墓中发现了疑似大禹骨骸的遗迹!经过图腾会意和铭文对比,发现“二里头3号宫殿贵族墓“抱龙人”,与史载大名鼎鼎的禹贡十分相似!如图所示:
并以此为线索在濮阳西水坡寻找到了夏代早期都城颛顼帝丘,尤其是发现了龙虎图腾,证明是华夏氏族的起源地…如图所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根据专家何驽教授判断,二里头抱龙人是祭祀伶官,但是地位低下而且身份十分特殊,因为墓主人随葬品很少,死亡时,怀中仅抱“绿松石龙形器",头戴三皇羽冠,腰系青铜蛾铃,脚踩绿松石,颈戴蚌壳项链…此种形式与史传“禹贡”方式完全一致,如图所示:
二里头抱龙人pK金文抱虫人禹!
其次,大量蚌壳出现也证明当时温湿气候的洪水特征,如图所示:
也符合《竹书纪年》“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颁夏历于邦国,起壬子终壬戍”的夏历特征,即大禹根据颛顼十月历而创造的绿松石龙形象代表的十二月夏历,而绿松石龙即阳历6月22日天空星图,如图所示:
第三,“二里头抱龙人”的图腾形态,与周鼎铭文“禹"字“抱虫人”造字法“撞脸”,并得到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抱蛇式”文物支持,而且大立人所抱之蛇也在三星堆博物馆中发现了,如图所示:
当然,苍天不负有心人,最为关键的“大禹铭文”也被我们发现并识读成功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预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禹铭文,其实就是我们在青铜鼎上天天见的“网状符号”,即二里头青铜网格鼎,和殷墟青铜圆斝上的网纹符号!即真正的夏代禹符号!如图所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此符号经图形会意即是“抱龙人”,与二里头3号宫殿贵族墓“抱龙人”一致,铭文解读为“又其”,周鼎文即禹字,如图所示:
而二里头网纹鼎,经铭文会意是金文“其″字,也就是甲骨卜辞中大名鼎鼎的“贞人”!如图所示:
又即手形,其即鼎形,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又其/其又″文字符号…如图所示:
所以我们推测:二里头是大禹墓,绿松石龙形器被铸成网纹鼎,代表大禹权力,象征“有夏在手,号令天下!”而绿松石龙图腾又与濮阳西水坡龙虎墓的蚌壳龙“鲧鱼(鳄)”图腾,形成史载“鲧生禹”传说的起源,如图所示:
同时,殷墟亚长墓中也出土了“夏启”铭文,与大禹铭文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十字符号",图形会意为“日抱龙",甲骨文为“日又其/司其",篆文即汉字启!公式为:“启=日+手+虫=日又其”,简写为“司其”!如图所示:
符合《史记》记载“鲧生禹,禹复生启”的史实记载。
所以汉史专家认为“禹生启”是禹生了儿子启是完全误读,生不是生育而是王权继承!“禹生启,家天下”根本不存在,而是《史记》“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受司徒,封商地"…妇好墓即是禹生启的夏启祠堂,殷墟即是商契受封的夏启都城斟鄩!古称北蒙。而亚长北蒙和妇好即是商周两代启王的名号写法,即商启(契)和周启(弃),北蒙→亚长→商启→契→后稷→妇好弃铭文,如图所示:
禹铭文→商启(契)铭文→周(弃)铭文,就是妇好铭文,如图所示:
自从20世纪初,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殷墟以来,有关商朝是否存在的争论停止了,继而代之是对商朝内部情况的研究,并因甲骨文印证了汤王世系,使《史记》的信使地位得到提高…但对夏本纪的质疑依然存在!故此90年代后,国家又启动九五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及《中华探源工程》,对郭沫若利用《说文解字》鉴定的司母戊大方鼎和殷墟妇好墓重新推断…
尤其是妇好墓铭文数量之多,礼器级别之高,所处宫殿地位之显赫,与贵妃地位明显不符,大量铭文尚未与史料互证情况下,就匆匆作结论,显然是十分草率的 !为什么国家却对此毫无感觉 ?这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尤其是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风波,引发网友强烈争论…难道郭老并不知道《说文解字》与甲骨文之间存在1000多年的会意误差吗?至少经历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焚书坑儒三次浩劫,甲骨文本义和字形早已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夏代遗址就在眼前,只不过我们不认识,甲骨文中本来就有夏字,只不过我们不认识,夏字历经千年已经变身,或者就是一个文物图腾符号,就摆在眼前,几乎撞脸了,可是我们就是不认识… 这才是最根本因素 !
那么,郭沫若把妇好鉴定为商代23王武丁的贵妃,依据是什么呢?核心就是把商代铭文女字解读成汉字女了,把铭文冥字解读成分娩了…而事实上,铭文女代表的不是女人,而是戴面具的跪人形象,指面具王(戴胜王母)如下图:
那么它的引申意就是王权继承人含义,只不过他这个王权象征,并不是商代的青铜鼎, 而是戴在夏王脸上的龙面具了,三星堆青铜面具就是证明!而冥是祭祀先祖之义,而娩有本字孕,与冥无关!如图所示:
冥→宗庙祭祀
孕→腹中有子
娩→孕
所以妇好正解是“帚女子”,帚和女是两个铭文而不是一个铭文,更不是什么妇女,经三星堆文物对比和史料印证,帚是青铜树(代表十日轮流执政的扶桑木),女是执政面具人(启王),子是太阳玄鸟象征(少昊/颛顼氏族图腾),这才是夏墟的自证性标准文物,大名鼎鼎的禅让夏启制的华表,并不是什么武丁的贵妃人名…这才是最重要的认识!
尤其是根据图腾追踪,发现了河南濮阳西水坡龙虎墓的蚌壳图腾及偃师二里头的绿松石龙图腾,及陕西神木石峁的虎面石雕图腾,与殷墟饕餮图腾之间存在王权继承关系,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王权及四大夏都城遗址,完成了《史记》上古史少昊颛顼到鲧禹契舜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濮阳西水坡→龙虎图腾→斟灌;二里头龙图腾→抱龙禹→禹生启!目前根据铭文解读和图腾会意,暂定的夏商周遗址有:
良渚颛顼南巢,陶寺尧都,石峁舜都,二里头禹都,殷墟启都,妇好启祠,亚长启墓,易水尧墓,鹿邑长子口(微子启)墓,曲阜少昊祠…结论,由于近百年来过于迷信西方碳14纪年标准,忽视了C14纪年误差带来的断代混乱,并任意拉长纪年时间,造成错误认知。及过于迷信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甲骨文的解读,忽视了夏代至汉代1000多年的文字演变过程!从而放弃了自己的本民族信仰和图腾的标准,这是当今华夏传统文化探索者的致命误区!必须彻底改正!
夏周晋秦隋汉历史顺序?
夏,周,秦,汉,晋,隋。
1.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2.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西周自建国起共历11代12王,享国275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东周分为春秋及战国。)
3.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享国14年)始于嬴政,终于胡亥,共2帝。秦朝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帝国。秦朝开国君主秦王政自称始皇帝,从此有了皇帝一词语。国号秦,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4.汉朝主要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西汉上承秦朝,共历12帝,享国210年,自汉元帝后,西汉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开始走向衰败。公元8年,外戚出身的王莽废西汉末帝,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国史上的盛世之一。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5.晋朝(公元265—公元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国祚仅51年,共5位皇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
6.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581年,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比较夏商周青铜器的不同特征?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什么以后青铜器上数百字的长铭大量出现?
夏代以后青铜器上数百字的长铭大量出现。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金文、钟鼎文。今存最早的铜器铭文属于商代。西周时随着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改进和改良,铜器铭文步入全盛时代。商、周铜器铭文,尤其是内容比较丰富的周代铭文,是研究当时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有一定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