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陆机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品

形容一个人的作品风靡一时古人会说什么纸贵?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当时一...

陆机是哪个朝代的代表作品,形容一个人的作品风靡一时古人会说什么纸贵?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

潘安故事?

潘安本名潘岳。诗圣杜甫曾有“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的诗句,因此,潘岳就成了后人眼中的“潘安”。

对于潘安的美,《晋书》中用了“美姿仪”三个字来形容。相比今日人们形容美男子的“小鲜肉”,言简意赅、不知高雅了多少个段位。为了让大家了解潘安“美”的程度,《晋书》还记载了这样的场景:“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这就是“掷果盈车”的典故。故事的主角正是潘安,“配角”则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左思。要知道左思就是那个写出文学巨著《三都赋》的当朝文学大家。当时没有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而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成语“洛阳纸贵”由此而来。

一起出游,潘安的车上被鲜花水果包围,而左思只能收获难堪,这种对比着实鲜明。事实上,潘安除了“美姿仪”,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才子。

魏晋那个时代,赋写得好是文人最高的成就,潘安的《秋兴赋》《闲居赋》《藉田赋》文字优美,富有感情,是那个时代顶峰。潘安、陆机是西晋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文学家,后世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形容潘安与陆机,可见潘安在魏晋朝一流文学家的地位和后世对他的推崇。钟嵘《二十四诗品》还把潘安的诗歌列为上品,潘安还是西晋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如假包换的“西晋文学代言人”。

除了写作上的才能,潘安做起官来也很有一套。他当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令满县栽种桃花,“浇花息讼”深得百姓认可。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而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

更为难得的是,潘安不止兼才华与颜值于一身,他还“意外”地非常专情,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感情深厚,即使妻子早早离世,他也没有再娶。作品中,潘安最大特色是以情感人,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给爱妻的《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历史是无情的,这位花样美男、才子、“花县令”,最终因为政治上站错队,还时被晋惠帝诛杀三族。

作为“潘安故里”,中牟县还有潘岳主题公园、潘安雕像、潘安墓等,从中可以窥见1700多年前那位“美姿仪”男儿的风采。

该如何临出其沉静迟涩的特点?

《平复帖》确实不适合初学临摹而且还要追求沉静迟涩。能够做到沉静迟涩,并不难,难点是真正能够临摹好《平复帖》。一是平复帖字数少,要想临摹好并能够依据此风格创作作品,的需要多大的创作能力。除非你也在精通一家草书,然后遍阅百家的基础的之后在临摹平复帖才有可能临摹此帖有实际意义。二是平复帖太过于古雅盎然。

这种高古书法风格,是非常难以把握的。并且其书写非常随意洒脱。没有高超的技法也是不可能的。

三是草书,除非追求书法艺术或进行专业的书法创作,对于一般的书法家或初学者来说,学了也没有实用意义。印象中至今能够以此帖风格创作草书非常到位的只有一位,好像是一位叫米闹的书法家,那可是在全国拿过无数一等奖和特等奖的的书法专家。

至于书法要写出沉静迟涩,非常容易。一是要通过临摹的古法,笔笔从古法来,要草书用笔如楷。自然迟涩。二是心态要好,这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那些已经走上社会以后的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因为利欲的影响和现实生活的环境条件,能够得沉静之境需要非常好的修养。除非你能够做到心外无物,唯书是求,否则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如此,但对于那些也足够优越学习环境和条件的青少年或中老年人来说,还是有充足条件做到这一点。比如那些书法学院中的学子,因为心无旁骛,一心为书法而书法,我就要靠书法吃饭,其他事情都漠不关心,心自然能够静。如此一来,临摹练习书法自然能够得此书书境。在就是要临摹类似风格的楷书作品,二不能去从颠张醉素的狂草中去获取此境。或许你也可以说,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就具备那样的特点,话固然不错。但那可是怀素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年龄阶段的作品。在那个年龄段,你就是不追求类似风格也会自然而然形成那种风格,当然是在非常扎实的书法功夫之上的结果。得此风格一首先自己的心态要做到,而就是临摹练习类似风格作品。修心修艺,不期成而自然成。

你说王铎的书法中有类似风格气韵格调吗?翰墨书道认为就有。

?的读音?

读音是tāo

原指装弓或剑使用的套子、袋子,可活用为动词,通“韬”,隐藏的意思,如韬光养晦。出自陆机《汉高功臣颂》——弢迹匿光

韬光晦迹,韬光讳彩(收敛锋芒;隐藏踪迹);韬日(日光隐藏);韬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韬光(收敛光彩,比喻人怀才不露);韬沉(隐逸);韬含(谙记,熟诸);韬表(弥封书表);韬面(遮面)

古代对笔的雅称?

笔的雅称如下:

一、 管:《笺》:“彤管”,笔亦管也。

二、 管子:唐《开元遗事》:有一书生,进谒李林甫,称笔为“管子”。

三、 毛颖:宋 陈渊《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四、 管城子:唐 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恬赐之汤沐,而封诸侯管城,号曰管城子。笔为蒙恬所造,故称。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曰:“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文兄有绝交书”。

五、 管城侯:《文房四谱》有此一说。又文嵩《管城侯传》:宣传毛元锐,学文锋,封为管城侯。

六、 中书君:《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宋代苏东坡《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即咏此事。

七、 毛锥:南宋 杨万里《诚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剑右毛锥。”

八、 毛锥子:《新五代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

九、 毫、毫素:晋 陆机《文赋》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拟”。李善注:“毫,笔也,书谦曰素”,故亦作“毫素”。

十、 毫锥:《白乐天集》:乐天与元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目为“毫锥”。

十一、 秋毫:苏东坡《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十二、 健毫、圆锋:《山堂肆考》:唐时,赶考举子将入场之际,嗜利者争卖“健毫”、“圆锋”名笔。其价高过平时十倍,“号定名笔”。

十三、 羊毫、狼毫、兼毫:湖笔的原料由羊毛、狼尾毛或两种混合制成。羊毛笔头乘羊毫、狼毛笔头称狼毫、两种混合笔头称兼毫。故有人也以羊毫、狼毫、兼毫等称谓“笔”之别称。

十四、 龙须:《龙须颂》:“再释其笔,曰龙须友”。

与干宝生活在同一朝代的是?

与干宝生活在同一朝代的文学家有陆机、陶渊明。干宝(?―336年),字令升,汝南郡新蔡县(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今属浙江)。东晋文学家、史学家。父为东吴丹阳丞干莹。干宝自幼博览群书,出仕后曾担任佐著作郎。东晋建立后,负责国史《晋纪》的撰写。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咸康二年(336年)三月,干宝去世。干宝撰写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因此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