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各朝书法家以及代表作品 曹操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1、《短歌行》教案大全集锦2、宋代文学代表作品是什么?3、曹操的代表作品4、中国各历史朝代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化名人都有哪些?《短歌行》教案大全集锦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4.理解诗中重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朝干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各朝书法家以及代表作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短歌行》教案大全集锦

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短歌行》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 文化 素养。

教学 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

(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

三、学生齐读:

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

1.品读第一节:

(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

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提问)这样的感情基调,乍一看去好像是在鼓励人们及时行乐,其实,诗人的目的并不在此,那么诗人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他是在号召人们,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然而,要建功立业,光靠一己之力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广纳贤才,为我所用。曹操的忧愁,正是这种“求贤”之愁,渴望建功立业之愁。

(提问)诗歌前八句的主题就是一个“愁”字,这种忧愁无休无止,让人难以释怀,怎样才能将这种忧愁排解干净呢?

(明确)诗人认为只有依靠“杜康” eq oac(○,幻) 。“杜康”是一个人的名字, 传说 他是我国酿酒的第一人,是粮食酿酒的鼻祖,后来“杜康”就成了美酒的代称(借代)。

(提问)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eq oac(○,幻) (引导生一起回答)

(提问)看来这个借酒浇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哪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

《短歌行》教案大全二

《短歌行》文本分析

一、概述

《短歌行》是人教版 高一语文 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其中的杰出代表便是建安诗歌,建安诗歌是 魏晋南北朝 诗歌发展史上最为光辉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思想的活跃促使建安诗坛大放异彩。以“三曹”和“ 建安七子 ”为代表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也就是后世称道的“ 建安风骨 ”。

《 短歌行 》是曹操的代表作。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所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 蒿里行 》;有写景的《 观沧海 》;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如《不出厦门行· 龟虽寿 》;而《 短歌行 》是表达曹操那种思贤若渴的意愿。曹操擅用汉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

二、内容分析

对于主旨的解读,有以下几类:一是“及时行乐”说,二是“求贤若渴”说,三是“乌鸦嘴”说,《三国演义》中认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不祥之句,在赤壁大战前写下这样的诗句,说明曹操必败,所以是乌鸦嘴。

其实这首诗并不难解读,诗以言志,结合历史背景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渴望拥有贤才,希望天下人才来为自己所用。作为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因此,这首诗就是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

“对酒当歌”是写宴会欢乐的情况,“人生几何”就自然点出了全诗的龙睛,就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曹操的发问,其实是人类对这个问题的千古一问,就是人生到底是什么?这当然不只是包括了时间,还应该包括了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苦苦求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虽然可以慷慨激昂地感叹人生无常,但却无法回答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因而“忧思难忘”。用什么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好端起酒杯,愿杜康可解心中烦忧。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亦或凡夫俗子,面对难题时总是如此消遣。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忧叹。其实可以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抒写对贤才的渴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通过“比”,表达了对人才的执着的追求,就好像是追求自己的梦中情人一样执着。“沉吟至今”表示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曹操的脑海中萦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意思是:贤才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看得到而摸不着,这种焦急的心情,凝聚到笔端,自然就成了“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思绪又回到了宴会上,看到朋友们“越陌度阡”地赶来赴宴,相互问候,诉说别后重聚之情,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 月明星稀 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 三国鼎立 的局面下一时 无所适从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 典故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 通情达理 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 画龙点睛 ,明明白白地 披肝沥胆 ,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三、艺术手法分析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 句子 ,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四、 总结

《短歌行》是作者将个人的政治抱负融入浓郁的诗歌意境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表达,使之立意深远,其实充沛,极富“志深比长”“ 梗概 多气” 的建安时代特色,荡气回肠。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歌的情感,注意诗体的节奏,领悟诗歌的情趣,初步感受作品风格。对于思想感情和人物评价,要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 教育 。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学情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教学设计思路:

“深读—深思—深悟”为模式的深度阅读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给阅读者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在思想自由且占有较多相关材料的前提下,透过文本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与文本、作者以及自己等展开多重对话,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受到深刻人生启迪的阅读过程。

(1)深读,将文本、作者、背景等要素融通,学生在更加深广的层面上读懂作者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一场精神的对话。我先把作者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谈谈那场声势浩大、震撼人心的赤壁之战。在课堂中,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不同于平时的阅读层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灵世界的外化,阅读需要知人论世,需要把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咀嚼,任何将文本和与之关联的因素割裂开来孤立解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停留更长的时间,解读文本的各种“因素”,这样才能穿越文本符号的表层意义,实现深层次的对话。

(2)深思,将阅读同生活和人生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启发思考、培育思想、认识自然与社会以及人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曹操《短歌行》中,分析文本、鉴赏艺术手法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挖掘文本隐含的意义:作者作此诗的意图如何?从三国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和曹操本人的经历及曹操勾画的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的思想感情,把握曹操的“忧”,挖掘出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的悲悯,而是有一股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气;最后得出结论: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3)深品,将文本表层含义和隐含意义解读结束后,我的教学并没有结束。我我和学生一起思考该词的感情基调,回忆初中所学《龟虽寿》和《观沧海》,体会曹操诗歌的慷慨之气,由此理解“建安风骨”。阅读如果仅仅是以对文本的准确解读为目标,显然还不够,阅读应该是使阅读者受到启迪、获得思想的过程,使阅读者成为一个思想者。这当然也要求教师自己首先是个思考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体常识

2.学习本文比与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通过问题探究,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正确理解诗人的“忧”,体会曹操的雄心壮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品味全诗的慷慨之气

比与兴、用典等手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美美地看——情境体验

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短歌行》。说到曹操,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曹操不仅获“英雄”之名,亦有“奸雄”、“枭雄”之谓,然而可以确信,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学生观看从网上下载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吟唱《短歌行》的片段。

设计意图:激昂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慷慨陈词,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课堂中,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不同于平时的阅读层面,作品是作者特定背景下心灵世界的外化,阅读需要把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咀嚼,任何将文本和与之关联的因素割裂开来孤立解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停留更长的时间,而这个视频片段是对历史的演绎,最合适从这里作为切入口,穿越文本符号的表层意义,实现深层次的对话。

(二)美美地读——融情入文

播放曾在CCTV—3播出的朗诵视频,然后作节奏情感方面的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诵读指导:《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感情,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短歌行》教案大全三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生分析】

“三国” 故事 家喻户晓,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另外,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对四言、五言诗的形式也比较熟悉,基本能识别、赏析比兴的手法。

还有,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本诗是一代枭雄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新课标)。

【教学设想】

根据如上分析,确立本课的核心任务时,备课组将教学的核心任务落在了对曹操“忧”及“忧”的特点——“壮”的品读和思考上。

由于是一个课时,所以本堂课首要目标是品读诗歌文本,对诗歌本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方面就设计诗眼“忧”来贯穿,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把握感情起伏。

第二个教学目标当然就是品析《短歌行》中体现出来与常人不同的忧——忧得“壮”,“忧”得催人奋进。诗歌品读感悟能力的提升就体现在能分辨、品鉴不同诗作者的不同风格,把握诗人、诗歌的特点,那么在这首诗里如何体会曹操不同常人的豪情?我筛选了几个其他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的“忧”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验曹操“忧”的独特风格。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短歌行》激昂慷慨,朗朗上口,品析和诵读是相互促进的,本课计划创设情景学生朗读,自己品读、评价经典诗句,对比鉴赏阅读,教师范读、指导品读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

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重点】品析曹操的“忧”及其特点

【教学媒体】PPT课件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导入: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有一个怎么也不会被淡忘的人。他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后世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他就是——曹操。我们对曹操都应该不陌生。大家用一两个词来总结对曹操的印象?

背景介绍: 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扫平孙刘势力。我们设想一下,当时曹操的心情?

(紧张、焦虑、期盼、担忧、欣喜……)大战在即,忧心忡忡;但毕竟手握重兵,挥鞭断流,豪壮之气溢于言表。

据说大战前夕,一晚,皓月当空。曹操宴请文武众臣。酒至酣处,忽然望见乌鸦往南鸣飞而去。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有感而作《短歌行》。我们今天就来读诗,品析曹操的忧心之壮。

板书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解决问题:

诵读:

(一)诵读指导:全诗按八句一节共四节,每节共四章,每章两句。注意分清章、节、句

(二)全班诵读,找诗眼。落实诗眼为“忧”。筛选:几次出现?是哪几句?

二、 品析情感:

(一)品“忧”:

曹操这诗里的诗眼是“忧”。他忧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品读,结合文本概括诗歌里反应出来曹操担忧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担忧?

明确:A忧人生易逝。(板书)

1、哪一部分读出来的?2、 对酒当歌,本该狂欢,为什么突然生出这种担忧?结合年龄分析。事未竞,人已衰,情何以堪!所以,这个担忧的实质是统一志向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功业难以成就的忧。3、忧而无解,怎么办?喝喝,气势豪迈4、请一生读

B忧人才难得。(板书)

品诗句:1、勾划表达“人才难得”的忧的章句?2、读出来。补充。3、这三个句子能不能用相同的语气读?(提醒句式)感情是递进的,一句比一句忧得深沉、激越。4、除了忧,还有鼓瑟吹笙、契阔谈宴,是写的什么场面?5、想象中宴饮,畅谈,情感又怎么样?(融洽欢悦)6、那曹操说到人才难得的时候到底是忧还是喜?表面看是悲喜交织,内心还是忧 7、我们读,就要读出他的情感。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交换,交流。8、女生情感更细腻多变,全班女生读。

析原因:读出了跌宕起伏。曹操情绪大起大落直接原因是(人才不来的煎熬、纠结,渴求得神思恍惚了)。深层原因是人才不够,统一志向难以实现。三国群雄角逐,各方都想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典型例子。曹操赠赤兔马,三度发求贤令。

小结 :这两个忧实质都是功业未就的忧。(板书)

谈到功业未就,曹操忧归忧,但自有一代枭雄睥睨一世的胸襟。他是用哪一章诗句表达他的志向的?

《短歌行》教案大全相关 文章 :

1. 短歌行优秀教案

2. 短歌行优秀教案

3. 高一上册语文短歌行教案

4. 2020小学寒假安全教育教案大全精选

5. 幼儿园古诗教案大全

6. 七年级语文《风雨》教案设计大全

7. 语文《木兰诗》教案大全

8.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l教案大全

9.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全

10. 2020大班植树节活动教案大全3篇

宋代文学代表作品是什么?

代表作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代表作品:《田家语》,《食糟民》,《边户》。

作用:承前启后,从“雅”到“俗”。

特点:诗词繁荣  。

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随著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曹操的代表作品

 

 

 诗歌主要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散文主要有《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学术著作有《〈孙子兵法〉注》。具体如下: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中国各历史朝代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诗经了,他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整理。

春秋的最重要文学作品应该是《离骚》了,文化名人自然就是屈原。

然后是秦朝,文学作品不多,主要是秦始皇对文化发展道路的阻碍造成的,最严重的如焚书坑儒。

汉朝最著名的文体是赋和四言诗。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代表作《长门赋》和《子虚赋》。四言诗著名的诗人是曹操,《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还有个不能不提的就是曹植,他在诗和赋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七步诗》和《洛神赋》让后人称颂。

魏晋南北朝的总体文化水准没有达到汉朝的高度,但是诗和书法有了很大发展,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是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的诗在他死后开始变得脍炙人口,最著名的作品是《桃花源记》。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从小聪明伶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作品《入东道路》、《登临海峤初发强中》、《酬从弟惠连》,《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岩上宿》等。他一生自视极高,除了曹植没有佩服的人。他曾经说,天下文采若有一石,曹植占了八斗,我占了一斗半,其他文人加起来分半斗。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出处。

唐朝,诗的国度,文化名人数不胜数,大李杜,小李杜,白居易,王维、骆宾王、刘禹锡,韩愈,柳宗元,王勃,崔护。主要的文学作品请参考唐诗三百首。

五代十国的历史上,文化的发展处在了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时期提得起来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了。李煜把词这种市井间的通俗艺术搬到了朝堂之上,为宋朝的宋词大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他的著名作品当然就是那首虞美人,至今仍催人泪下,也把自己的性命匆匆断送。

宋朝就是诗词的海洋了。最著名的是宋词,但是很多词人也在诗人之列。三大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另外著名的还有黄庭坚、秦观、陆游、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岳飞。他们的代表作太多,无法一一列举,请楼主网上查一下,大把大把的。

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元曲和戏剧。但是元曲虽然和唐诗宋词并称,但个人觉得并没有达到前两者的高度,始终只能是混迹于街头市井。元曲的四大家大家也同时是元杂剧的大家,他们就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主要的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还是元杂剧,大家关汉卿家喻户晓,代表作《窦娥冤》成了文化基因,现在人动不动就说“我比窦娥还冤呢”。

明朝也有一大批文人,诗词歌赋样样行的。比如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文长,还有广为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但是明朝最著名的文学形式是小说,古今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金瓶梅》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也让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等人成为了不朽的记忆。

清朝的代表作无疑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其艺术成就至今无法被超越。诗词上,老实说只有纳兰性德和龚自珍比较著名。纳兰性德代表作都在《纳兰词》里收集,龚自珍的也都收录在了《己亥杂诗》里。其实我觉得,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作品表现形式是戏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我们今天的国粹——京剧开始成形。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终于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获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自然与慈禧太后的个人喜好有关,但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潮流使然。著名的艺术家“叫天”谭鑫培,代表作《定军山》

关于朝干代表作品和各朝书法家以及代表作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