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陆游的边塞诗代表作品 诗经中的边塞诗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边塞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边塞诗发展于汉魏时期,在《诗经》中已经有一些以边塞为题的诗歌传唱,那就是不能把边塞诗归于有唐一朝。边塞诗的特点咱们知道了边塞的定义,就是对边塞生活、风光的艺术反应,唐朝边塞诗人们容易把边塞诗和唐朝画上等号,主要原因是唐朝是诗歌的巅峰时期,更是边塞诗的黄金时期,更有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这样足以开宗立派的...

陆游的边塞诗代表作品,边塞诗有什么特点?

什么叫边塞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叫边塞,一言以蔽之,边塞就是边疆。那么,首先要有国家,才能有边疆,按照这个概念,从公元前21世纪起,夏王朝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始,就有了边疆。

到西周,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国家政权越来越稳固,疆域的划分也更加清晰,《诗经·小雅·六月》云: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可见,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把边疆意识与文学乡结合了。

边塞诗的起源

一般认为,边塞诗发展于汉魏时期,到唐朝为巅峰时期,但是我们前面说了,在《诗经》中已经有一些以边塞为题的诗歌传唱,所以至远,我们可以把边塞诗的起源定位到西周。所以说,边塞诗的起源是有一定争议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不能把边塞诗归于有唐一朝。

边塞诗的特点

咱们知道了边塞的定义,那么边塞诗就顾名思义了,就是对边塞生活、风光的艺术反应,这里面内容可就丰富了。

对戍守边疆的战士来说,表达他们心中的乡愁,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这些战士的家人来说,表达他们的离别之苦,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曾有无数诗人涌现出来,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说“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也有无数诗人挺身而出,表达对穷兵黩武的不满,说“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战争来临时,有视死如归的豪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结束了,有战争残酷的悲情“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和中原比起来,边塞有着奇异的风光,也不免让人诗情冲云霄,于是就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于是就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于是就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总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原因到了边塞,所感受到的情感也不一样,建功去的,则喜,流放被的,则悲;盛世去的,则高昂,衰世去的,则低沉……

有不同的情感,也有不同的风光,也有不同的民风,有褒有贬,内容非常丰富。

唐朝边塞诗

人们容易把边塞诗和唐朝画上等号,主要原因是唐朝是诗歌的巅峰时期,更是边塞诗的黄金时期,从盛唐到晚唐,国家由盛而衰,边塞诗的情感也从高昂转为低沉,更有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这样足以开宗立派的边塞诗人,可以说有唐一朝,能写的边塞诗内容已经写尽了。

你看,同为边塞诗,在唐朝不同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完全不一样——

初唐是萌芽,这时期的边塞诗,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劲,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盛唐是巅峰,这时期的边塞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只属于那个时代的自信,王昌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到了中晚唐,再也没有最初的那股莽劲,也没有盛世的那种恢弘,更多的是凄凉,如“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盛唐的边塞诗其实也有忧愁,也有备份,但即便如此,其中蕴含着的力量都是积极向上的,因为国家强盛,带给人民融入到骨子里的骄傲,到了中晚唐,国家衰败了,骄傲和自信也就随着帝国的倾塌,消散了。

边塞派诗人?

边塞诗人有高适、王昌龄、 岑参 、李贺、李益、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等。边塞诗又被称为出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的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所创作,一些身在边塞或者体验过的诗人,会以自身的经历见闻来写作。

通常人们认为,早在汉魏六朝时代时,边塞诗就开始初步发展,唐代则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代。据数据统计,唐代以前的边塞诗,仅不到二百余首,而在《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多达两千余首。其中的某些篇章不仅是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更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边塞诗的风格是唐诗中最独特的,他不但有着深刻的思想,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有着很强的艺术性。这些诗通常以边塞军旅的生活为主要内容,比如塞外奇异独特的风光,或着反映了戍边的艰辛,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陆游的思乡诗句有哪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去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月亮

七月十四夜观月

陆游. 不复微云滓太清,浩然风露欲三更。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边塞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帮乡。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赏析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王师北定中原日是边塞诗吗?

不能算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示儿

宋代 ·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从军行陆游古诗?

不是陆游。是王昌龄的。《从军行》原文及翻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作者简介]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

唐代边塞诗人写的诗作?

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文学体裁,唐代,诗人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和小李杜等,个个家喻户晓,陈子昂、“初唐四杰”虞世南等作为初唐代表,李白、王昌龄、岑参王维等作为盛唐代表、杜甫作为盛唐向中唐时期过渡的代表,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作为中唐代表,小李杜作为晚唐代表,将诗歌推向了古代最高峰。

下面盘点一下唐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边塞诗,边塞诗唐朝以前,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数量之多,冠绝唐代。那么前十五首都有谁呢?(排名不分先后)

1、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为“七绝圣手”、“诗天子”,有一首诗被后人评为“七绝第一”,自然无可厚非,全诗用平凡的语言,描绘出了广阔的空间和连绵的时间,慨叹国无良将,明代李攀龙称其为“七绝第一”,“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至今,《出塞》认作为边塞诗的代表。

《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唐诗摘钞》: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诗中侧面描写了戍边战士的苦寒,春风吹不进玉门关,此乃点睛之笔,后人之所以评其为七绝第一,还有一点原因,很多学者认为此诗为讽喻诗,巧妙地用春风不度玉门关反衬了在宫廷享乐的帝王,他们不关心戍边将士的生活,尽情享受春风。

在当时,此诗非常火,传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曾到酒馆赌诗,最美的歌妓最后唱的一曲,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旗亭画壁”典故的由来。

明代才子解缙曾为朱棣御扇题此诗,只是不小心少了一个“间”字,朱棣生气地问:“爱卿不会背诵王之涣的《凉州词》吗?”解缙急中生智,答道,“这是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妓演唱、朱棣也喜欢,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古代有多火!

3、王翰的《凉州词》,一位诗歌比诗人还要出名的典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写出了战士们欲沙场报国,不惜马革裹尸的壮烈豪情,当然,也有人认为全诗主题是个“哀”字,反映的应该是反战情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4、曹松的《已亥岁》又是一位诗歌比诗人还要出名的典范,前三句可能你没听过,第四句一定听过吧。“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此诗自来错会,用意深切尤在上。

《唐诗品汇》:谢(枋得)云:仁人君子闻此诗者,必不以干戈立功名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仁人之句,卫、霍亦当含愧(末句下)。

《载酒园诗话又编》:(曹松)集中之最,终当以《己亥岁》首篇为冠。

《唐人绝句精华》:末句极沉痛,以万骨换侯封,是何政策!

5、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也许在王昌龄众多边塞诗中,唯有《出塞》可与这首《从军行》一争高下了!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过长,在此不便写出,请见谅!本诗为岑参成就最高的三首边塞诗之一,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范大士《历代诗发》评此诗: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中含郏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

7、高适《燕歌行》,作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王之涣、岑参、王昌龄皆有边塞诗名篇,论边塞诗那怎么少得了高适,诗歌过长,不宜展示。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王夫之: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

8、李白《塞下曲》(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句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唐诗笺注》:四十字中,不假雕镂,自然情致。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四语直下,从前未见此格。忽从天外落笔,想见用笔之先已扫尽多少!

《增订唐诗摘钞》:三、四一气而下,妙极自然,故不用对。另是一体,究非常格。

9、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三、四实而不拙,五、六虚而不浮。

《唐诗镜》:浑厚,字几铢两悉称。首尾圆满,殆无馀憾。

胡应麟《诗薮》:“究其体裁,实为正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语丽音鸿,允矣,唐初之杰。三、四着色,初唐本分。五、六较有作手,而音亦仍亮。一结放笔岸然,是大家。

10、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唐风定》:音调铿锵,风情澹冶,皆真骨独存,以质胜文,所以高步盛唐,为千秋绝艺。

《唐诗绪笺》:周末“渐石”之章,不胜哀怨,读此令人心酸,有不忍闻者。

《唐贤三昧集笺注》:气格雄浑,盛唐人本色。一结寓感慨之意。

11、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成为唐诗中边塞诗的“奇观”,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曾季狸《艇斋诗话》:李贺《雁门太守行》语奇。

12、祖咏《望蓟门》“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

《唐风定》:整峻高亮。睥睨王、李。

《诗源辨体》:“燕台一去”一篇,实为于鳞诸子鼻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

《唐诗笺要》:格调高秀,自不待言。“生”、“动”、“侵”、“拥”,皆炼第五字。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调高气厚,为七言律正始之音,惜不多见。

13、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此诗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苦寒,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看到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是古代纪行诗代表作之一。

徐增《而庵说唐诗》评此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江》评此诗:“‘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评此诗颈联两句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此诗颈联两句:“‘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形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14、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唐诗训解》:中唐音律柔弱,此独高健,得意之作。此见边威之壮,守备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语素卑弱,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唐高调,句句挺拔。顾璘曰:健。所谓古乐府者,此篇可参。

《诗源辨体》:纶五言绝“月黑雁飞高”一首,气魄皆调,中唐所无。

15、陈陶《陇西行》(其二),又是一位诗歌名声大于诗人名字的代表,“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全诗变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