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的代表作品,最苦与最乐中作者的观点的句子有哪三句?
1、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与最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写的一篇议论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
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中外纪闻》,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最苦与最乐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作者运用了四种论证方法,分别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方法,写了不尽责任的人和尽责任两种人,对比出了尽责任的乐和不尽责任的苦。
引用论证方法,作者引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两句名人名言,用来说明人生应勇于负责。
举例论证方法,作者通过举例子,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说明人对他人,对事,对自己都有责任。
通过引用古语,俗语来进行道理论证,说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最苦与最乐56段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最苦与最乐》5、6段选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归纳论证。所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6.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最苦与最乐的名人事迹有什么?
最苦与最乐的名人是范蠡。 他跟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当俘虏,历尽苦难屈辱。 灭吴后挂冠经商,富甲天下,享尽人间欢乐。
最苦与最乐作者让为应该承担的责任包含哪些内容?
选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梁启超的散文最苦与最乐的赏析?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语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选编此文,是颇有见地的。
原文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中心论点是:人人必须尽责任。
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是文章一再强调的,也是梁启超强大的责任感的所在。
一、《最苦与最乐》中第一段用了三个排比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二、1.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2.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