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幽默语言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老舍幽默并不是油腔滑调,只追求表面笑料,以求一笑了之,而是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更具深厚的思想底蕴,形成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关键词] 老舍;幽默;幽默技巧;喜剧意味;谑而不虐;思想底蕴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谈幽默 老舍 幽默是一个外国字的译音,正像“摩托”和“德谟克拉西”等等都是外国字的译音那样。
为什么只译音,不译意呢?因为不好译——我们不易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字,完全能够表现原意。假若我们一定要去找,大概只有“滑稽”还相当接近原字。但是,“滑稽”不完全相等于“幽默”。“幽默”比“滑稽”的含意更广一些,也更高超一些。“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有更高的企图。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则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原来的那个外国字有好几个不同的意思,不必在这——介绍。我们只说一说现在我们怎么用这个字。英国的狄更斯、美国的马克 吐温,和俄罗斯的果戈里等伟大作家都一向被称为幽默作家。他们的作品和别的伟大作品一样地憎恶虚伪、狡诈等等恶德,同情弱者,被压迫者,和受苦的人。但是,他们的爱与憎都是用幽默的笔墨写出来的——这就是说,他们写的招笑,有风趣。我们的相声就是幽默文章的一种。它讽刺,讽刺是与幽默分不开的,因为假若正颜厉色地教训人便失去了讽刺的意味,它必须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而后细一咂摸,脸就红起来。解放前通行的相声段子,有许多只是打趣逗哏的“滑稽”,语言很庸俗,内容很空洞,只图招人一笑,没有多少教育意义和文艺味道。解放后新编的段子就不同了,它在语言上有了含蓄,在思想上多少尽到讽刺的责任,使人听了要发笑,也要去反省。这大致地也可以说明“滑稽”和“幽默”的不同。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人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我们读一读狄更斯的,马克 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些这个道理。幽默的作家必是极会掌握语言文学的作家,他必须写得俏皮,泼辣,警辟。幽默的作家也必须有极强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因为观察力极强,所以他能把生活中一切可笑的事,互相矛盾的事,都看出来,具体地加以描画和批评。因为想象力极强,所以他能把观察到的加以夸张,使人一看就笑起来,而且永远不忘。不论是作家与否,都可以有幽默感。所谓幽默感就是看出事物的可笑之处,而用可笑的话来解释它,或用幽默的办法解决问题。比如说,一个小孩见到一个生人,长着很大的鼻子;小孩子是不会客气的,马上叫出来:“大鼻子!”假若这位生人没有幽默感呢,也许就会不高兴,而孩子的父母也许感到难以为情。假若他有幽默感呢,他会笑着对小孩说:“就叫鼻子叔叔吧!”这不就大家一笑而解决了问题么? 幽默的作家当然会有幽默感。这倒不是说他永远以“一笑了之”的态度应付一切。不是,他是有极强的正义感的,决不饶恕坏人坏事。不过,他也看出社会上有些心地狭隘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闹情绪,其实那都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用不着闹得天翻地覆。所以,幽默作家的幽默感使他既不饶恕坏人坏事,同时他的心地是宽大爽朗,会体谅人的。假若他自己有短处,他也会幽默地说出来,决不偏袒自己。人的才能不一样,有的人会幽默,有的人不会。不会幽默的人最好不必勉强要俏,去写幽默文章。清清楚楚、老老实实的文章也能是好文章。勉强耍几个字眼,企图取笑,反倒会弄巧成拙。更须注意:我们讥笑坏的品质和坏的行为,我们可绝对不许讥笑本该同情的某些缺陷。我们应该同情盲人,同情聋子或哑巴,绝对不许讥笑他们。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一八九九年生于北京市的一个贫民家庭,他是“五四”以来勤劳多产的,他是以风格幽默轻松、语言明快利落而著称的小说家。他的家庭十分清寒,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六岁进私塾读书,十三岁进北京师范学习。他读了不少中外古典诗文,深受影响,能用文言写诗和散文。
“五四”运动后,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用白话进行写作。在北京师范毕业后,曾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师。一九二四年去英国,在伦敦东方学院任讲师。他的创作活动,是在留居英国时开始的,早期作品全是长篇小说。
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一个品格低下的冬烘先生塾师老张和他的两个赋予反抗性的青年学生王德和李静的故事。接着发表了《赵子曰》和《二马》。前者描绘了北京大学生无聊的公寓生活,后者写的是流寓伦敦的华侨马威父子的海外生活和遭遇。
老舍一九三零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他相继完成了以猫人象征的古老中国,抨击旧中国现实的《猫城记》,以及描写富家孩子怎样成长起来的《牛天赐传》。这些作品表明了作者对旧社会的不满,完全出于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抓不准抨击对象。
一九三二年以后,老舍的思想认识有所进步,视野比以前开阔了。这是写的长篇小说《离婚》,在思想深度和表现手法方面都超过以前的作品。小说通过北京一个机关的职员想离婚而没有离成的故事,揭露了“善心与黑暗遇上便是悲剧”的不合理现实,对旧时代机关职员的灰色无聊的生活以及他们那种妥协敷衍的生活态度,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判。
作者先后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分别收在《赶集》、《樱海集》、《微神集》和《月牙集》中,题材相当广泛,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一九三五年开始写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去到重庆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在文艺界团结一致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的斗争中,做出了贡献。
抗战期间,老舍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火葬》,其他创作全是话剧和通俗文艺。《火葬》写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话剧《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和《谁先到了重庆》都和抗战直接有关,或赞扬积极抗敌的爱国主义思想,或批评消极苟安的不良现象,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这部小说取材于沦陷后的北京,描绘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
一九四六年春,去美国讲学,一九四九年末回国。新中国的成立,给他带来旺盛的创作热情,他以自己的作品热烈地歌颂党、歌颂新社会。
建国后,他的创作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很广阔的。他除集中主要精力创作剧本之外,还写了不少散文和曲艺。先后发表的剧本有《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
其中《龙须沟》影响最大,揭示了社会关系的根本变化,歌颂了新中国,因而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于一九三五年十月随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在朝鲜生活五个月,写了长篇报道《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强攻与坚守“老秃山”的英雄事迹。
老舍曾是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由于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老舍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不幸逝世。
成就:小说《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樱海集》等,旧体诗约300首新诗三首,皆为长诗,信息如下:1934年 鬼曲,1939年 成渝路上,1939年 剑北篇。通过搜集整理共有47部,细分有话剧27部、京剧7部、歌剧5部、地方戏剧2部、英译中话剧1部、电影剧本1部、鼓词15篇、相声31段、快板12段、太平鼓词4段、山东快书1段、合作撰写的单弦牌子曲1篇、唱词7篇。
语言特色: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众所周知,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
老舍深受“幽默”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的影响,其小说作品非常契合西方关于“幽默”的观念。
上世纪30年代时期,老舍写了散文《话剧观众须知》。他这样写:“如果你是楼上票一定坐楼下,楼下票一定坐楼上,这样剧场才热闹。”老舍用幽默的反语方式把当时观众的不文明情况写得非常生动。在40年代的时候,老舍写出了他最满意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也是老舍本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他认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大家对《四世同堂》中的语言应该有很深的记忆吧。比如,老舍先生说到以唱戏为生的小文夫妇――“他们只知道他们小两口都像花一样的美,只要有个屋顶替他们遮住雨露,他们便会像一对春天的小鸟那么快活。”可以说,这种幽默是含着泪的一种幽默。
(《天真的幽默家:老舍40年散文经典》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全新插图典藏版)
老舍的幽默不只针对他人,对于自己也充满了自嘲。比如,他的短篇小品《写字》,在戏谑调侃中充满自嘲:在书法上根底不深,却又爱表现自己,爱出风头,因而,又常常使自己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这种方式使其对人物灵魂深处的一种鞭挞,同时也提升了幽默的质感。
老舍自己也说过:“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早年在文学创作之初,始于英国留学期间。狄更斯、马克・吐温、康拉德等作家都是老舍所喜欢的作家。应该说,这些作家作品中的幽默,给了老舍文学创作一定的影响。
老舍先生最后一部作品是《正红旗下》,这篇也是非常幽默的。可以说,老舍先生的创作过程是以幽默始幽默终的。他以幽默的方式进入文坛大门,最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幽默大师、语言大师”被人记住并被品读。
老舍生前其实从不计较自己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他的作品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